•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壹、 研究資料蒐集

本研究的資料蒐集為質性研究的資料蒐集,包含:(一)觀察與記錄 (二)

學生與觀課教師的訪談記錄 (三)教學歷程文件蒐集。研究者希望能透過上述 三種方式廣泛的蒐集到參與研究者的各種資料,資料蒐集的相關策略分述如下:

一、 觀察與記錄

本研究中,研究者即為觀察者。雖然這樣可以降低學生的防衛心理,但因 研究者同時身兼教學者與觀察者,為了使觀察更加詳細並做出更正確的解讀,

教學過程將會全程攝影,並有兩名觀課教師同時協助進行觀察教學,於教學過 程後,與研究者進行教學活動單元回顧訪談,並依此修正下一個單元的教學。

二、 學生與觀課教師的訪談記錄

本研究進行期間,研究者會不定期與學生及觀課教師進行非正式訪談,非 正式訪談將會利用下課休息時間或午休時間進行,是一種自然的、隨機的對話 方式。另外,將於每一節教學結束後,立即與觀課教師進行觀察過程與結果之 訪談與討論。研究者會於每一次的訪談後,盡快整理訪談內容,以作為下次上 課的改進與撰寫研究報告之依據。

三、 教學歷程文件蒐集

研究者於研究期間,廣泛蒐集與性別刻板議題融入綜合活動領域媒體素養 教學活動單元的相關文件,以利與觀察紀錄及訪談資料進行三角檢測。在學生 部分的相關資料,將以學習單為主;而研究者本身則以教學活動單元設計、教 學日誌與省思札記等為主。

貳、 資料分析

研究者根據研究流程,蒐集學習單、觀察與訪談紀錄、教學札記與省思等

質性資料,加以整理分析,其細項說明如下:

一、 謄錄觀察與訪談記錄,建立系統化文本資料

甄曉蘭(2003)提到行動研究在實務現場除了進行實際行動方案外,最專 注做的事就是留意觀察,觀察重點包含研究參與者的行為活動、場境中的各種 狀況與事物、過程、情境脈絡、事件或行為的改變或轉換、關鍵即轉捩點、特 殊事件、結構及人際關係、及其他背景線索等。因為行動研究設計的彈性及變 異,再加上觀察事物的龐雜,又要講求所謂情境脈絡的關係,所以一定要隨時 記錄所見所聞,一方面有助於資料的管理與分析,另一方面更有助於問題的釐 清、以及概念的反省與建構。

本研究以分析質性資料為主,蒐集的資料包含了觀察與紀錄、學生與觀察 教師的訪談記錄、教學歷程文件蒐集。研究者在進行完每次的教學活動單元後,

將會利用電腦記錄教學反省與觀察日誌,並將研究現場錄音、錄影所得之非文 字資料,轉錄成文字資料,在轉錄的過程中, 研究者將以客觀中立的態度謄寫 每一份文本資料,不加入研究者個人評論。為了使資料分析更有效率地進行,

研究者以實際需求情況為考量,將透過代號進行簡易編碼,其代號說明如表 3-5-1:

代號 代表涵義 S23 代表23號學生

01 代表第一位觀課教師 T 代表研究者

G3 代表第三小隊學生 R 代表研究同儕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二、 根據研究目的,透過反覆閱讀整體文本進行資料的摘要與分類

自教學活動單元行動探究過程中,資料的蒐集、整理與分析是在行動過程 中持續且循環地進行著,為了有效處理龐雜的資料、掌握分析的重點,必須要 針對研究的重點與資料的屬性,妥善地應用資料管理技術,發展出一套適用的 資料管理與分類系統,一方面方便在大量資料中找到相關的資料,以利交互參 照分析;另一方面在撰寫報告時也能清楚追蹤資料出處,建立資料取得、引用 與詮釋的效度(甄曉蘭,2003)。

本研究對於所蒐集的資料進行的摘要與分類編碼為:代號『觀察』意指研 究者在課堂中的觀察紀錄;代號『學單』意指研究者在課堂中所蒐集到的學習 單;代號『GU』意指學生於課堂上所書寫的小隊學習單內容;代號『PU』是 為學生於課堂上所書寫的個人學習單內容,其中代號『U』則表示單元的意思;

代號『省思』表示研究者自行於課後進行的自我省思;代號『訪談 O』則為研 究者對觀課教師所進行的訪談,其中有兩位觀課教師,因此用 O1 與 O2 作為區 別;代號『訪談 R』則為研究者對研究同儕所進行的訪談;代號『訪談 S』則 為研究者對授課學生於課後額外進行的詢問,後面所緊接的數字則為學生的座 號。

代號『觀察』、『省思』、『訪談』後面所列出的數字意為記錄該事件的日期;

而代號『GU』與『PU』後面的羅馬數字則為意指教學單元,在其後所跟隨的

『數字』則為該教學單元中的第幾份學習單。本研究之資料處理方式舉例說明 如表 3-5-2。

資料編號 代表涵義

觀察 1020503 代表研究者於民國 102 年 5 月 3 日所進行的教室觀察記錄 省思 1020204 代表研究者於民國 102 年 2 月 4 日所記錄的省思札記內容 訪談 O1 代表研究者於民國 102 年 4 月 13 日對觀課教師所進行的訪談內

1020413 容 訪談 R

1020419

代表研究者於民國 102 年 4 月 19 日對研究同儕所進行的訪談內 容

訪談 S29 1020909

代表研究者於民國 102 年 9 月 9 日對座號 29 號授課學生做課後 非正式的訪談

學單 GUⅠ-1 代表第一單元中的第一份小隊學習單內容 學單 PUⅡ-1 代表第二單元中的第一份個人學習單內容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三、 考量行動研究教學活動單元目標,獲得初步結果分析

在行動研究整個歷程中,研究者一方面進行教學活動單元實施,另一方面 也積極的蒐集相關資料進行分類與歸納,了解教學活動單元實施時可能面臨的 問題有哪些、學生所體驗到的經驗是否如同研究者預先所設想,在整體教學活 動單元實施過後,彙整行動研究歷程中所得的寶貴資料,並根據教學活動單元 目標做出初步的結果分析。

四、 依據初步結果分析,進行教學活動單元修正與反思

得到初步結果分析後,將對未來繼續實施該教學活動單元有相當大的助 益,透過研究者自我省思、他人給予的回饋以及學生立即於課堂上或學習單上 反應的結果,能夠更貼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所需。

五、 依照修正之行動研究教學活動單元,進行再實施與再檢討的循 環歷程

行動研究最後部分,即是依照修正後的行動研究教學活動單元,再進行實 施與再次檢討的循環歷程,期待教學活動單元更具可行性與適當性,並將修正 後的教學活動單元再置入研究情境脈絡中思考,反覆執行修正不當策略的應用

與實踐,以解讀研究現象代表的真實意義,探究教學活動單元是否能達成預先 擬定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