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六節 研究倫理與研究信實度

壹、 研究倫理

進行任何研究,不光只為滿足研究者的需求,仍需考量到研究倫理的部份。

教師的行動研究歷程中,學生扮演的角色並非被研究者而是研究參與者,關於 研究過程,他們有下列權利應由研究者來維護。

一、 確保研究參與者的隱私權與知悉權

對於研究者所使用的第一手資料,例如謄寫稿、或錄影帶中資料的摘述,

應要確認是否得到原創者的同意、確認研究者對資料的看法是正確的(吳美枝、

何禮恩譯,2001),因此,對於研究參與者個人隱私權的保護,是相當重要的。

研究者將在課堂第一節,告知目前正在進行的行動研究方案,以確保研究參與 者的知悉權,取得研究參與者的同意並保證將對個人的隱私進行保護(附錄十 二)。

二、 尊重研究參與者的參與意願

教育研究最基本的倫理原則,就是不能強迫任何人參與研究,必須要將完 整的研究計畫,包括研究主題、行動計畫方案、涉入的人員、及資料蒐集的方 法等等,知會所有的相關人員(學校行政人員、相關教師、家長、學生等)(甄 曉蘭,2003)。

在進行行動研究之前,研究者就已經先向學校行政單位及班級導師說明過 實施的內容與實施方式,除此之外,將對研究參與者說明上課的方式、過程、

作業要求,以及上課時會有其他教師進行錄影與觀察的情況。在說明完畢後,

研究者將會尊重研究參與者的參與意願取得他們的同意。若有研究參與者對研 究者的上述說明仍不清楚,拒絕接受本行動研究,那麼研究者也將會把此教學 活動單元往後順延,再私下與不同意的研究參與者進行更仔細的說明,直到全

班同意為止,再開始實施本行動研究。

三、 強調研究過程中與研究參與者間的互惠原則

質性研究強調互為主體,在研究過程不僅是幫助研究者,應該也要對研究 參與者有利。因此,在進行本行動研究方案時,研究者將會時時提醒自己,勿 忘如此的互惠原則,期許自己能帶給研究參與者有實質上的幫助。希望能透過 此教學活動單元讓研究參與者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不一樣的學習經驗,在 教學歷程結束後,研究者也將與研究參與者分享整個歷程的心得。

貳、 研究信實度

為避免研究過程中的主觀偏執和自我陶醉,研究者必須要面對存有的限 制,釐清可能的盲點,並且藉由有效的途徑來檢核資料的取得、引用、處理和 詮釋是否得當,藉以加強整個研究過程的嚴謹度,並且讓研究的結果能真切的 表達實況,產生實質的貢獻與影響力(甄曉蘭,2003)。

為增強研究的信實度,研究者將藉助於資料來源的三角檢證(triangulation)

與持續比較法(constant)的應用,以減低個人的偏見。其中研究者所進行的三 角檢證,包含了(1)方法的檢證,其中蒐集了如觀察、教學錄影、訪談、內容 分析、回顧省思等多元資料來源;(2)人的檢證,此為參酌研究同儕的建議與 指導教授、導師等人的意見與看法;(3)資料的檢證,此意指教學實錄、訪談 記錄、學生作品、學習單、省思札記等。

另外,在整個研究過程中,都將進行理論的檢證,此為針對文獻探討的理 論依據,設計教學活動單元內容與學習單及作業的問題與討論。上述的步驟,

大致上是符合甄曉蘭教授所提出之研究效度架構圖,如下圖所示。

(實務對話領域)

(理論與實務對話)

文獻探討

(理論的檢證)

反省性對話討論

(人的檢證)

研究者、指導教授、觀課教師、研究同儕

多元資料來源

(方法的檢證)

觀察 教學錄影 訪談 內容分析 回顧省思

資料持續比較

(資料的檢證)

教學實錄 訪談記錄 學生作品 學習工作單 省思札記

圖 3-6-1 研究效度建構過程圖 資料來源:(甄曉蘭,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