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學實施歷程中研究者之省思與專業成長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教學實施歷程中研究者之省思與專業成長

在行動研究的歷程中,教師即是研究者,必須在研究過程不斷的反思自己 的教學歷程,並提出檢討以解決教學現場所面臨的問題,進而達到自我的成長。

經過本次的行動研究,無論是在教學活動單元設計或是教學實施上研究者皆獲 益良多,以下分為兩個部分進行說明,第一部分是針對教學實施所面臨的困難、

因應策略與省思成長;第二部分則是針對教學實施後,研究者所進行的整體反 思。

壹、 研究者於教學歷程所面臨之困難、因應策略與省思 成長

一、 研究者進行教學活動單元設計時所遭遇的困難與因應 策略

(一) 設計創新教案,考驗重重 1. 困境敘述

關於性別刻板印象的教學,部分學生在國小階段已有接觸,研究者 該如何設計出符合國中程度又具創新的教學方法。

在國中階段許多領域的教學方法,多半以課程講述方式傳達教師欲 教授的概念。然而綜合活動領域課程則強調體驗學習,從活動體驗中學 到東西,研究者希望在教授性別刻板印象的概念時,能符合綜合活動領 域的教學精神,透過活動體驗,讓學生自我察覺存在自己身上的性別刻 板印象,而非教師用講述的方式直接傳遞概念。然而,透過活動讓學生 自我察覺,設計上是需要花一番心思去尋找材料,從學生的反應進一步 追問,使其發現那自以為消失的性別刻板印象,才足以深刻體會。

2. 教師省思與因應策略

研究者思考了數週後,在每個月固定一次的討論會上,把這樣的想 法與研究同儕分享並請益該如何才能達到期望的效果。

R:

有個男人和兒子一起開車出去玩,途中發生車禍。爮爮沒事,

兒子受傷被送進醫院手術房急救,沒想到外科醫師一看到病人卻 嚇得說: 「天啊!他是我兒子!」你知道外科醫生為什麼有這種反 應?

』(訪談 R1020126)

許多人第一次接觸這個問題,直覺上都會認為這位外科醫師應該是 個男性,很少在第一時間就可以猜到正確答案:外科醫師是病患的媽 媽。透過如此的情境問題,其實就很容易測驗出每位學生心中的性別刻 板印象到底有多麼地根深蒂固而不自知。

另外,本行動研究第一堂課即為分小隊,研究者在一開始的設計是 將分小隊的流程放入課前準備的部分,但開始實施後,卻發現在分小隊 的過程中,其實就可以觀察出該班學生相當符應社會上對男女性別的不 同期待。

根據今天在一旁的觀察,班上男生多半對此活動都來得比女生更感 興趣,參與度也較高。男生在出來接球時,會花較多時間尌定位,找尋 適當接球位置,其協助丟球的同儕,也會花較多時間瞄準;相較之下,

女生則花較少時間準備接球狀態,而協助丟球的女生同儕也較輕易將球 丟出(觀察 1020219),希望可以減少待在教室中央的時間(訪問

S241020219);甚至有女生,直接選擇接受命運的安排,拒絕到教室中 央進行丟接球活動來改變抽籤的結果(觀察 1020219),有學生表示反正 又接不到,所以出不出來丟接球也沒差(訪問 S191020219)。另外,男 生分完小隊後,換女生接續時的中場時間,有學生在私底下提出是否需 要縮短丟球距離的建議;男生在觀看女生丟接球的過程,發現有女生直 接放棄接球機會而下了一個簡短的評論:『哇~~女生都直接接受命運的

安排』。整體來說,班上男生,對研究者在第一堂課所安排的分小隊方 法較女生感興趣(觀察 1020219)。

此外,研究者之前修課時,曾閱讀所上教授推薦的《校園中的女學 生》一書,此書提到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男女性之間個性上的差異,殊不 知可能是經由後天學習或是社會期待下所養成,而非天性本如此。因 此,研究者在分完小隊後,決定增加一堂課的時間(詳見表 4-1-1),透 過九宮格賓果問答活動,讓學生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在自己身上找到答 案。

3. 教師成長

在設計教案時,應以學生為主體,觀察學生學習狀況,針對學生的 需求提供符應地資源。有些時候,從學生身上即可獲得許多答案,這些 答案可能是教師的備課用書上不曾提及的。另外,若能有課程研發團 隊,相互激勵提供點子是很重要的教學資源,如果只是閉門造車,那麼 所設計出來的課程視野,相對來說,也就有所侷限了。

(二) 設計評量方式,其公平性有待精心考量 1. 困境敘述

在本行動研究的第三單元---媒體中的性別刻板印象,研究者將安排 五個小隊,針對自己平日所接觸的媒體,尋找含有性別刻板印象問題的 素材,並將之做成簡報向全班進行報告,希望透過此成果分享,讓研究 者確定每一位同學在經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學習後,皆能洞悉媒體所傳 遞出的性別刻板印象。然而,團體作業就容易有搭便車的情形發生,小 隊中可能有人相當認真完成這項報告,但也可能有人完全不理會,如果 最後兩種人所得到的分數因為都在同一個小隊中而相同,其實是很不公 平的。更重要的是,這樣並無法達到研究者最初的期待:『確定每個人 皆有所收穫與成長』,因此,進行小隊學習成果報告,是較難確定小隊

中的每個人所花心力皆為相同。該如何確定每位同學皆有參與這份成果 報告以及所付出的心力相當,是一個值得仔細思考的問題。

2. 教師省思與因應策略

在第一單元—性別刻板印象的第三堂課『男女生了沒』課堂中,研 究者即發現班上有一兩位學生是不積極參與小隊討論的,這讓研究者更 加認定一定要維持小隊成績的公平性。

今天的第五小隊,有兩位同學不斷的在小隊討論時間講題外話,似 乎是沒有積極參與小隊討論,而且第五小隊的討論隊形是很有問題的,

小隊中第一排學生幾乎沒有按照指示向後轉,而且離小隊夥伴有一小段 的距離,直到我走過去,才停止閒聊動作,真正往後轉,貌似有在討論。

這樣的狀況連在課堂上都會發生,那麼更難相信下課後的他們會花時間 聚在一起進行小隊討論(省思 1020305)。

在經過許多次的學習單修改,研究者以盡可能詳細分工的方式,達 到小隊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成效,在學習單上要求各小隊寫出口 頭報告、製作簡報、蒐集資料的負責人分別是誰,如此一來,當學習單 繳回時,教師即可知道哪些人做了什麼事,甚至追問沒有被寫在分工欄 上的同學,是否真的對此份成果報告一點貢獻也沒有。

T:『請問你們的小隊分工欄中,X 號同學的號碼怎麼沒有被寫上 去,是因為他對這份成果報告都沒有貢獻嗎?』

S28:『老師,因為他都沒有完成我們交代的工作,所以我們尌沒有 把他的號碼寫進去了。』(訪問 S281020423)

面對完全沒有協助自己小隊夥伴來完成報告的學生,研究者還是會 給予一次機會,請他回家自己找尋一個含有性別刻板印象的媒體素材,

並將之做成剪報,寫在 A4 紙上,說明對那份媒體素材的想法為何。研 究者做這樣的懲處,是希望如此做法依舊可以確定這名學生是有所成長

的,也不會平白無故得到分數,當然,他在團隊合作上的分數是會被大 大扣分。希望如此做法,能夠將小隊中搭便車的情況可能性降到最低。

3. 教師成長

在實施教學活動單元總結性評量時,除了傳統式的個人紙筆測驗 外,也可以透過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評量。然而,這樣的評量方式,

公平性是絕對需要注意的,若教師無法為公平性來把關,其團隊合作的 評量就失去原有的意義,反而成為互踢皮球的一場惡夢。

然而,對成果報告公平性的把關方式,除了不斷對學生進行宣導,

說明報告的分工方式外,也可透過私底下的了解,與課堂間督促討論的 巡視動作,達到其效果。另外,自評表與互評表也是一種消極維持公平 性的方法之一。

二、 教學活動單元實施時所遭遇的困難與因應策略 (一)

知識傳遞很簡單;價值觀改變卻很困難。

1. 困境敘述

各個科目在國中階段的實施,皆有其時數限制,也有許多議題值 得和學生進行教學,因此在任何一個主題教學上,皆有時間壓力與限 制。教師欲透過每週一堂課,連續十二週的課堂時數進行價值傳遞,

影響層面效果不彰。

2. 教師省思與因應策略

研究者發現在進行本行動研究的第一單元---性別刻板印象時,學 生很快就能進入狀況,在課堂上的互動,都能快速回答教師的提問。

這是由於學生在七年級公民課甚至是國小階段都曾碰觸過與性別刻板 印象相關的議題,皆已具有先備知識,因此教師在詢問什麼是性別刻 板印象時,班上有不少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語來解釋這個名詞。

S2:性別刻板印象尌是因為這個人是男生,所以我們尌認定他喜 歡打籃球(觀察 1020305)。

S26:性別刻板印象尌是大家對男生與女生的期待(觀察 1020305)。

S3:在國小時,老師其實尌有提過性別刻板印象了,七年級上學 期,公民課也有教到(訪問 S3 1020305)。

因此,根據研究者的觀察,班上學生在上完課後,應該都能準確 無誤的說出性別刻板印象的意涵,但當研究者在教學活動單元進入到 第二單元---媒體中的性別刻板印象時,曾發下學習單,詢問全班學生,

當你察覺媒體中傳遞著性別刻板印象的訊息時,是否會在意,如果不 會,是因為什麼原因;如果會在意,是否會採取行動去影響這個事實 的存在。學習單回收後,班上有四位同學選擇在意,而且會用行動去 改變(詳見表 4-2-3)。

S10:在意,我會採取向政府提出問題所在的行動去改變(學單 PU

Ⅱ-2)。

S13:在意,我會採取語言去改變(學單 PUⅡ-2)。

S20:在意,而且我會採取和同學討論的行動(學單 PUⅡ-2)。

S26:在意,而且我會採取跟媒體投訴的行動去影響(學單 PUⅡ -2)。

另外,有十四位同學選擇在意,但不會採取任何行動去影響或改 變,經過研究者逐一分析後,這些同學多數理由在於雖然在意,但覺

另外,有十四位同學選擇在意,但不會採取任何行動去影響或改 變,經過研究者逐一分析後,這些同學多數理由在於雖然在意,但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