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動機與目的

第一節 研究背景、動機與目的

壹、 研究背景

一、 性別刻板印象隨處可見

傳統觀念『男主外,女主內』在講求男女平權的思潮衝擊下,看似漸漸沖 淡,事實上,在臺灣社會裡依然到處充斥著性別刻板印象的影子。雖然近幾年 來臺灣的性別平等教育工作不斷的推動,從 2004 年『性別平等教育法』的施行 已將性別平等教育推至法制化的階段;配合教育部訓委會『友善校園總體營造 計畫』的進行,性別平等教育似乎也已經進入學校教育工作之正軌,一切好像 按部就班的在進行。但是在現實層面的執行上,依然遇到許多的困境,其中即 包含了社會刻板印象而支援微弱(方德隆、游美惠、李筱嵐,2009)。在社會根 深蒂固的性別刻板印象及家長性別平等教育不足(張寶丹,2006)、社區資源投 入或家長配合度有限(王淑麗,2004)的情況下,在校園這個社會的小小縮影 中,不難看到有男學生因為個性溫吞、舉止優雅、動作具有陰柔特質而被同學 排擠的現象。

常見的男性化陽剛特質是『有淚不輕彈』,甚至『有話不輕談』,要剛強勇 敢,跟很 man 不能娘;而女性化陰柔特質是溫柔婉約、可愛體貼。久而久之,

就形成性別刻板印象,比如對男生典型的形容詞是勇敢的、理智的;但對女生 是感性的、依賴的…等等(陸偉明,2011)。

除了校園之外,從家庭、大眾傳播媒體都不難看到性別刻板印象的影子。

我們的孩子,總是在充斥著性別刻板印象觀念的環境底下成長,再次複製如此 的想法。

二、 相關政策的實施

然而,基於社會需求與時勢所趨,教育部於民國87年公佈『國民中小學九 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中,將『兩性教育』列為重大議題,希望藉由兩性教育 課程融入各領域課程內實施,讓學生能學習接納差異與尊重多元的態度(顏國 樑、簡安茹,2006),並於民國90年公布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中正式明列『兩性教育』為重大議題之一,訂有課程綱要之內容,期能透過課 程實施,使性別平等教育的理念得以往下紮根。由此可知,發展性別教育是現 今教育重要一環。

三、 媒體的影響力

我們對於性別存在著刻板印象,其主要原因除了受到家庭教養、學校教育、

傳統風俗習慣的影響外,還有一項隱形的操控者:『傳播媒體』,其大大地影響 著我們的想法與觀念。對大多數的人而言,一天的生活似乎都離不開媒體。從 報章雜誌、廣播、電視中的新聞、戲劇、廣告甚至是網際網路,幾乎無時無刻 地充斥在我們生活週遭,讓人無法忽視。隨著臺灣傳播媒體的發達,若說我們 身處於『資訊海』一點也不為過。然而,這些媒體所傳達出的訊息,其真假又 有多少人能夠看穿。

大眾傳播媒體的內容取材、報導角度,也無形中傳遞與強化了性別刻板印 象,如:化妝品廣告大多訴求柔美女性,強調身為女生,美白與肌膚相當重要;

時尚雜誌封面也大多以身材纖細的女模特兒作為重點吸引消費者購買;偶像劇 也時常將女主角的形象塑造成需要強壯的男主角來保護。久而久之,社會文化 即形成了一種男生需孔武有力、女生需溫柔纖細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

然而,在二十一世紀這個資訊爆炸時代,媒體對臺灣青少年的影響力,大 大提升,甚至已經成為臺灣青少年和兒童的第二個教育課程,甚至有取而代之 成為第一個教育體制的可能(吳翠珍、陳世敏,2007)。

根據金車教育基金會(2004)的調查結果發現,『媒體』可說是新世紀公民 的生活必需品,近七成家庭將看電視當成居家休閒生活;富邦文教基金會(2008)

在『2008全國青少年媒體使用行為研究調查』顯示,網路是青少年認為最重要 的媒體,其次是電視、手機、報紙、雜誌、廣播。青少年一週使用網路時間最 長(16.1小時),其次是看電視(15.36小時)、手機(4.94小時);在此研究調查 中,青少年一週接觸媒體的時間高達四十三個小時,比成人一週上班的時間還 多。另外根據Christine McCauley 與Ohannessian(2009)針對328名14到16歲的青 少年進行調查,發現這些青少年每天平均花兩小時在看電視、一個小時在上網、

一個半小時在使用手機,一天中媒體的使用也佔據不少時間;而其中傳遞出的 訊息,對青少年而言,是全盤接收,還是曾經過大腦判斷其真假建立正確的價 值觀念,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然而,環顧目前媒體生態,許多媒體業者為取得較高收視率或銷售率,往 往將最腥羶色、尚未取得證實的素材展現在國人面前,而不考慮其訊息對尚未 成年的國中生或年輕學子帶來多大的影響。激烈的商業競爭環境,導致媒體業 者喪失了自身對社會應負起的社會道義,也因為如此的問題,媒體素養教育也 更加值得我們重視。教育部在2002年公佈『媒體素養政策白皮書』,又在2008年 5月間公佈微調後國中小的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增加媒體素養基本知能,並且在 一百學年度成為正式教科書內容,將媒體素養教育之相關概念融入現行的國中 小教學領域之中,並加入現行之新興議題融合運用,強調媒體與日常生活的關 係,以教導學生如何思辨各種媒體的訊息(教育部,2008)。另外,各家學者也 投入有關媒體素養能力之研究,不過,多半將焦點放在不同種類媒體之媒體素 養能力之研究,較少部分的學者是針對青少年對於媒體所傳遞出性別訊息之媒 體判讀能力。因此,本研究希望能研發出適合國中階段的教材,能夠讓學生透 過媒體素養教育來檢視自己是否受到偌大媒體影響,存在著性別刻板印象,進 而能得以屏除。

貳、 研究動機

一、 國中學生性別刻板印象普遍的存在

『不要用咖啡色啦,那是男生的顏色。』這是曾經在課堂上請學生分組製 作校園簡介 DM 時,無意間聽到學生在選擇 DM 紙顏色時的對話。於是我停下 腳步,問了該名學生各種顏色的性別屬性,沒想到該名學生相當快速地一一回 答,但當我反問:『為什麼答案是如此』,學生卻無法說出個原因,只說是憑感 覺,此時,在旁邊聽著我們對話的另一位同學,分享了他的看法:『老師,大部 分的女生都喜歡粉紅色,比較亮、比較粉色的東西;而男生,就常常使用暗色 系列的顏色,不是嗎?』這才發現原來對學生而言,顏色跟「性別」是緊密關 連的。

在教書的經驗中,深刻的發現,課堂發言的比率往往是男性學生居多,有 一回,實在忍不住私下問了一群女生:『剛剛的問題很難嗎?為什麼妳們都不舉 手回答,既可以幫自己加分,也可以幫小隊加分啊。』其中一位女生說:『男 生都搶著在前面亂回答,我們不想跟他們一樣,而且如果說錯了,會很丟臉。』

於是我接著問:『回答錯誤,修正就好啦,怎麼會丟臉,像剛剛XXX(一位男 同學)回答錯誤,老師也沒有扣他分數,並不會怎麼樣啊。』另一名女學生回 應我的問題:『他又沒差,男生厚臉皮,不怕丟臉。』在與學生的對話當中,

明顯地發現,現階段的國中學生,仍存有男生應該就怎麼樣…女生就應該不能 怎麼樣的性別刻板印象。

二、 媒體素養教育刻不容緩

『媒體素養教育』或『媒體教育』有別於培養媒體從業人員的媒體專業教 育,媒體對象的主體是全體公民,教育目標在於培養全民具備思辨、產製和分 析應用資訊的能力,並從批判性的角度加以解讀信息(王錦雀等,2008)。然而,

打開電視媒體、報章雜誌、網路訊息,每天有多少腥羶色的消息,映入我們的

眼瞼,這些事件的敘述,因受商業目的的考量,變得誇大不實、過度渲染甚至 傳遞錯誤的訊息或者複製不當的觀念。

縱使,教師在學校教育中,不斷地強調正確的觀念,但往往透過這些媒體 的傳播,使學生建立的正確觀念,又將付之ㄧ炬。因此,對於媒體素養教育進 行的迫切性,可謂是刻不容緩。

三、 媒體素養教育有助於提升學生對性別意識認知的正確性

教育的力量,可以防患未然,提升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與了解其正確性。除 此之外,充斥在我們生活週遭的媒體,在現今社會中無所不在,已無法與教育 絕對分割,教育與媒體儼然成為影響人類生活的兩大社會動力。媒體中主流的 節目內容已經構成一張文化之網,形塑人際之間的角色認知、態度與行為互動,

尤其是對於心智正在成長中的兒童和青少年在兩性的角色價值、與互相對待方 式的影響上更是特別明顯 。因此,推動兩性平等教育時必須正視臺灣媒體環境 的問題。否則,學校教育顯然不敵媒體所構成的潛在課程勢力的影響威力(張 錦華,2000)。

多數研究發現,傳播媒介長期存在著性別歧視,女性於媒介中所呈現的形 象,多為社會大眾對於女性的刻板印象,如此意識形態的傳達更深度鞏固父權 優勢結構、資本主義及物化的現象等(張錦華,1994a)。然而,透過媒體素養 教育,除了可以抑制媒體為商業目的而過度渲染,也可將媒體當成現成教材,

直接對媒體進行批判,將有助於提升學生對性別意識與性別角色態度的正確認 知。

四、 媒體素養教學方案於國中階段編製的缺乏

媒體素養教育至今已受社會大眾逐漸的重視,然而,根據查閱資料顯示,

大多數的媒體素養教學方案往往是針對國小階段的學童所編製。在國中階段以 上的媒體素養教學方案,卻相當不足。若在國家圖書館網頁的臺灣博碩士論文

系統查詢處,輸入『媒體素養』或『媒體識讀』四個關鍵字,將會出現 83 筆相 關資料,其中有 23 篇論文是關於媒體素養融入課程教學方案中,此 23 篇論文 有 16 篇是針對國小課程,所佔比率最高;另外,在國中、高中、大學階段則各

系統查詢處,輸入『媒體素養』或『媒體識讀』四個關鍵字,將會出現 83 筆相 關資料,其中有 23 篇論文是關於媒體素養融入課程教學方案中,此 23 篇論文 有 16 篇是針對國小課程,所佔比率最高;另外,在國中、高中、大學階段則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