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情緒管理的意涵與理論

人們每天的生活裡都離不開情緒,情緒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影響著我 們對事物的看法,甚至影響著我們對事情的決策。但是情緒具有複雜的性 質,歷來學者與心理學家們關於情緒的定義各自有著不同的說法,本節將 從情緒的本質出發,探究情緒的相關理論,並進ㄧ步探討情緒管理的意涵 及其相關研究。

壹、情緒的意涵及相關理論

首先從字源義與學術界定上來探討情緒的定義,並探究情緒相關的重 要理論。

一、情緒的定義

情緒(emotion)一字根源自拉丁動詞「行動」(motere)加上字首(e)

代表遠離,意指人們表達情緒的用意是為了趨吉避凶所採取的行動(孫菁 璣,2003)。根據朗文當代英語辭典(2005)上的說法,情緒是一種人們對

於愛、恨以及生氣的強烈感受。而現代漢語詞典則定義情緒是人們從事某 種活動時,所產生的興奮心理狀態或不愉快的情感(林大有,2006)。《張 氏心理學辭典》更將情緒定義為個體受到某種刺激所產生的一種身心激動 狀態,此種狀態包含了複雜的情感性反應與生理的變化(張春興,2006)。

除了辭典上的說法外,在學術研究上,歷來國內外學者(王淑俐,

1995;吳英璋;2001;曹中瑋,1997;黃德祥,1994;葉重新,2000;

Plutchik,1984;Goleman,1995;Rieffe、Meerum & Kotronopoulou,2007) 也在其研究中對情緒作了相當多學術上的定義,進一步探究後發現,學者 們的定義,可將情緒大致歸納為下列三種意涵:

(ㄧ)情緒是由內、外在刺激所引起的且可覺察的主觀感受:

情緒是個體受到內、外在刺激所引起的心理感受(曹中瑋,1997;黃 德祥,1994),這種心理感受所形成的主觀經驗是個體可以意識到的 (Strongman,1987);情緒的覺察不僅是自我覺察,同時也包含著對他人情 緒反應評價後的心理體會(王淑俐,1995;吳英璋,2001);而且情緒更是 一種綜合生理、心理層面,所產生的複雜性覺察的歷程(Plutchik,1984)。

(二)情緒是經過個體認知評估的結果:

情緒是一種經由認知評估後所產生的動機性行為(曹中瑋,1997),為 個人主觀意識作用中的情感認知成分(黃德祥,1994;王淑俐,1995),不 同的情緒事件經由認知作用後所帶給個人的情緒感受也不同。

(三)情緒經由外顯行為表現而完成:

情緒經過覺察與認知評估後,即透過外顯行為來加以表達(王淑俐,

1995;胡慧宜,1999);這種內、外在刺激所引起的生理上的激動以及認 知上的感受透過外在行為表現出來即屬於個體的情緒反應(曹中瑋,

1997;葉重新,2000),而此種反應行為可以幫助個體更加認識自己 (Rieffe、Meerum & Kotronopoulou,2007)

綜合上述分析,本研究認為情緒是個體對於足以引起心理感受的內、

外在刺激進行認知評估後,所產生的行為反應,它同時涵蓋了內隱的情緒

覺察能力、情緒認知能力以及外顯的情緒表達能力,為一種複雜且易受生 活經驗及社會文化影響的主觀體驗。

二、情緒的理論

情緒概念複雜,個體對於引起情緒的刺激之反應強度、表達方式也各 有差異,歷來心理學家對情緒研究的重點不盡相同,因此形成了各種不同 的情緒理論,以下歸納相關文獻的說法將情緒理論分為古典的情緒理論、

情緒的精神分析論、情緒的行為論及情緒的認知論來加以探討:

(一)古典的情緒理論

最早對情緒變化提出系統解釋者為美國心理學家 W.James,其後丹麥 的生理學家 C.Lange 也提出類似的解釋,因此後來學者將兩人的理論合稱 為「詹郎二氏情緒理論」(James-Lange theory of emotion),該理論認 為人之所以會難過是因為產生了「哭」這樣的生理反應;會快樂是因為產 生了「笑」這樣的生理反應,因此生理變化應為情緒發生的原因而非結果,

外在刺激先引發個體的生理變化(如心跳加速)與直接的行為反應(如逃 跑),情緒的產生起因於個體對於這些生理變化的覺知(蔡秀玲、楊智馨,

1999)。由上述可知,詹郎二氏情緒理論以本能為基礎來界定情緒,並試 圖解釋刺激情境、生理變化及情緒反應三者之間的關係,但由於其過度強 調情緒起因於生理變化而遭致後續學者許多的批評。

美國生理學家 W.B.Cannon 和其學生 P.Bard(1928)共同提出的「坎 巴二氏情緒理論」(Cannon-Bard theory of emotion)即對詹郎二氏論提 出強烈的質疑,其認為情緒經驗與生理變化是同時發生的,二者均受視丘 所管制,當個體受到情緒方面的刺激時,神經系統會將刺激送往視丘,此 時視丘一方面會將訊息傳至大腦皮質而產生情緒經驗,另一方面則放電活 化相關的肌肉和內臟,使身體有關器官表現出情緒反應,因此情緒經驗的 產生並不在生理變化之後,事實上兩者是同時發生的(張春興,1991)。

(二)情緒的精神分析論

S.Freud 從精神分析理論的角度出發,主張行為受制於潛意識、本能

驅力以及過去的經驗,其中的本能驅力包含了生之本能(性驅力)與死之本 能(攻擊驅力),長期壓抑本能驅力的結果會在潛意識中產生很大的緊張與 壓力,如果沒有透過適當的管道宣洩出來,將會一直留在潛意識中,甚至 會不時的跑出意識層面,干擾個體的日常生活(引自吳英璋,2001)。宣洩 情緒的管道通常經由自我防衛中的移情作用或者藉由替代或昇華等方式 來紓解本能壓力,例如藝術家即常以創作的方式,藉由作品將內心的痛苦 表現出來(蔡秀玲、楊智馨,1999)。

(三)情緒的行為論

行 為 主 義 學 派 學 者 Watson 認 為 情 緒 的 發 生 是 經 由 學 習 而 來 , J.R.Millenson 的情緒分析論呼應了此種觀點,認為除了高興、生氣、焦 慮三種基本情緒是天生的以外,其他的情緒都是後天學習衍生出來的,他 並進一步指出情緒經驗常是反射性和非意志的,並不容易加以控制,能控 制的則只是情緒行為的表達。因此,他建議以下三種控制情緒的方法(引 自薛靜如,2006):

1.適應(adaptation):指努力地讓自己不斷面對喚起情緒的事件,並且學 習習慣它或學習容忍這樣的事件,以降低自己對同類事件的情緒反應。

2.偽裝(masking):即試著不表現出個人的真實情緒,而去修飾情緒和轉 變情緒行為反應,雖就心理健康而言,過度的偽裝是有害的,但以實 際生活來看,人們在社會化的過程,這是有必要學習的。

3.逃避(avoidance):在很多場合,只有避開喚起情緒的事件,才能減少 自己爆發的情緒行為,這是控制情緒最簡單的方法。當然,逃避並不 能解決問題,而只是給自己一個空間,暫時脫離情緒壓力藉以轉換心 情。

此三種情緒控制方法亦可視之為情緒行為論者認為情緒是可以學習,

進而加以控制,這樣觀點的佐證。

(四)情緒的認知論

情緒認知論強調情緒含有認知層面,情緒的產生和個體的認知功能有

密切的關聯性。美國學者 Lazarus(1991)即強調認知因素在情緒分析中的 重要性而提出其「認知評估理論」,該理論主張認知評估是情緒中的關鍵 因素,主要有三種形式:

1.初級評估(primary appraisal):係指對外在情境的評估,亦即個人評 估壓力情境對於維持個人良好狀態(well-being)的影響。評估的結果 有三種,即刺激線索與個人利害無關、對個人有正向的影響或造成個 人壓力。當情境被評估為對自我產生壓力時,則個體的評估歷程會繼 續進入次級評估的階段。

2.次級評估(secondary appraisal):即對個人內、外在資源的評估。指 個體可以運用哪些資源或方法以有效地改變其與環境間的不利關係。

當初級評估的結果為情境對個體產生壓力時,個人會評估自己所具有 的資源、能力、技巧等因素,配合情境以選擇適當的因應策略,次級 評估是個體對於自身可運用的資源以及擬採取的因應策略進行評估。

3.再評估(reappraisal):個人重新對情境壓力及所選的因應策略是否能 減低傷害或威脅的程度之評估,並藉以提供修改因應策略的依據。再 評估的歷程是發生在因應行為之後,是個體對於所使用的因應方式是 否有效,或是再次獲得新的訊息時所做的評估。Lazarus 視認知評估 是一種不斷發生的動態歷程,初級評估與次級評估會相互影響,而再 評估則扮演一種回饋的機制,個體經由此一動態歷程不斷地修正所使 用的因應行為,以減低壓力情境所帶來的威脅感。

綜合以上理論的探討可知,就「古典的情緒理論」而言,主要是在界 定刺激情境、生理變化及情緒反應三者之間的關係,詹郎二氏情緒理論認 為情緒反應起因於生理變化,而坎巴二氏則認為兩者之間應該同時發生,

二者沒有先後之別;就「情緒的精神分析論」而言,著重於解釋潛意識與 本能壓抑對情緒所造成的影響;就「情緒的行為論」而言,重視後天的學 習對情緒的控制能力;而就「情緒的認知論」而言,則架構出一套認知評 估系統,幫助個體認清負面情緒與對於壓力採取適當的因應策略。這些理

論從心理學的各種角度切入來探究情緒,使得情緒的本質獲得清晰的分 析,或多或少對研究者接下來要探討的情緒管理有著提綱挈領的作用。

貳、情緒管理的意涵與相關理論

情緒管理可以說是近幾年來常為學者專家們所強調的觀念,自從 1995 年,Goleman 出版了《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書之後,其概念即受 到重視,因此歷來有關情緒管理的研究很多,而本研究先從情緒管理之界 定出發,並進一步探究相關的重要理論。

一、情緒管理的定義

歸納國內外相關學者對於「情緒管理」一詞之概念上的界定後發現大 致可以歸結出以下幾種意涵,茲列舉說明如下:

(一)情緒管理是一種對於情緒的正確覺察

對 情 緒 的 正 確 覺 察 是 情 緒 管 理 的 第 一 個 層 次 (Mayer,Caruso&

Salovey,1999)。而蔡秀玲、楊智馨(1999)更指出管理情緒的方法就是要

Salovey,1999)。而蔡秀玲、楊智馨(1999)更指出管理情緒的方法就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