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我國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之探討

第二節 我國政策環境影響評估實施案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我國政策環境影響評估實施案例

我國完成政策環評的個案有:高爾夫球場設置之政策評估、工業區設 置方針政策評估、臺灣地區水資源開發綱領計畫政策評估、自來水水質水 量保護區縮編政策評估及臺北與東部地區間運輸系統發展政策評估等5 項,現就依政府政策評估說明書作業規範第二點規定的應記載事項,依序 說明各評估書內容。

一、高爾夫球場設置之政策評估

共分七章,為重新開放設置高爾夫球場對環境可能之影響進行評估。

(一)政策研提機關及其他相關機關之名稱 1. 政策研提機關: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 其他相關機關:內政部、國防部、財政部、經濟部、交通部、

行政院經建會、行政院農委會、行政院環保署。

(二)政策名稱及其目的

1. 政策名稱:高爾夫球場設置之政策。

2. 政策目的:過去因高爾夫球場大多建於山坡地,而產生諸多生 態問題,故行政院於1990 年起暫停受理高爾夫球場新籌設申請 案,並於1997 年 7 月 16 起,由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接辦高爾夫 球相關業務。近年因國人所得水準提升,為讓民眾有更多休閒 選擇,拓展社交活動,並衡量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的永續 經營,研擬在總量管制之下,有條件分區域開放球場籌設申請,

使高爾夫運動回歸正常管理與發展。

(三)政策背景及內容

1. 政策背景:行政院體委會爲發展體育活動,以「雙主軸、四輪 帶動」為理念,以普及全民運動風氣、強化國民體育、增強運 動競技水準及提高運動競爭力為目標,參酌第一次全國體育會 議共識,提出中華民國體育白皮書,故配合體委會構想,檢討 高爾夫球場設置之政策。

2. 政策內容:高爾夫球場設置政策應在土地開發利用的模式之 下,回歸市場機制;並在個案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後,依據立法 院完成之高爾夫球場管理條例,落實管理監督。同時為反映環 境與經營管理策略的變遷,建議全國及區域總量研訂應每5-10 年進行重新探討。

(四)替代方案分析

採分階段及分區域逐步開放高爾夫球場設置,配合重大經濟建設 計畫為主,有條件於民國95 年之前開放南部區域增設總量 3-6 座 球場、東部區域增設總量為 1-4 座球場,設置區位限定於邊際土 地;對於北部與中部區域現有65 座球場,則以輔導方式使其依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定改正並提升服務品質,故於民國95 年之前暫緩北部與中部區域 之新球場設置。

(五)政策可能造成環境影響之評定

依政府政策評估說明書作業規範之規定,評估與高爾夫球場設置 政策相關之環境影響因子共21 項,評定結果對環境有負面影響者 有:

1. 環境之涵容能力:水體、土壤、廢棄物處理。

2. 水資源體系及其用途:用水標的及分配、用水排擠效應。

3. 其他:土壤沖蝕率。

(六)減輕或避免環境影響之因應對策

加強管制水源污染,使其達到放流水標準;管制球場適時適量 使用農藥與肥料;於球場開發時規劃資源廢棄物分類回收計畫;

規劃污水回收再利用系統,自行提供草皮澆灌用水;進行防止土 壤沖蝕工程。

(七)結論與建議

高爾夫球場設置政策在土地開發利用模式下,回歸市場機制,於 個案通過環評後,依高爾夫球場管理條例落實管理監督。推估民 國95 年全國高爾夫球場總量為 87-97 座,北部 42-45 座、中部 24-25 座、南部18-21 座、東部 3-6 座,並建議全國及區域總量應每 5-10 年進行重新檢討。

二、工業區設置方針政策評估

共分六章,為工業區設置方針修訂,進行政策環境影響評估。

(一)政策研提機關及其他相關機關之名稱 1. 政策研提機關:經濟部工業局。

2. 其他相關機關:行政院環保署、行政院研考會、行政院經建會、

行政院農委會、行政院國科會、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二)政策名稱及其目的

1. 政策名稱:工業區設置方針。

2. 政策目的:為配合產業結構轉變及因應產業升級發展需要;配 合各區域計畫推動區域均衡發展,並健全都市發展;配合各縣 市建設,妥善利用地方資源;作為未來工業區設置之依據。

(三)政策背景及內容

1. 政策背景:配合促進產業發展條例修正,併同檢討依該條例第 二十三條第一項之規定訂定之工業區設置方針。

2. 政策內容:「工業區設置方針」係為修正而非新訂,整體架構 變動並不大。本次「工業區設置方針」乃朝向原則性、指導性 之基本方針修正,作為未來工業區設置之參考依據,逐步落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發展許可制,考量長期需求,控管動態安全存量(工業區開發 量)。 修正重點為:落實地方自治,落實永續發展理念,獎勵 民間參予開發,建立市場機制與開發彈性及取消檢討修正期限。

(四)替代方案分析 無。

(五)政策可能造成環境影響之評定

依政府政策評估說明書作業規範之規定,評估與工業區設置方針 政策特性相關之環境影響因子共25 項,並將社會經濟(產業、經 濟結構及土地利用等)之影響及民意反應,納入分析與評定。評 定可能造成負面影響之項目達19 項。評估可能造成負面影響之項 目有:

1. 環境之涵容能力:空氣、水體、土壤。

2. 自然生態系統:陸域生態、水域生態、生態棲地。

3. 國民健康或安全:有毒或有害物質經由空氣、水或土壤傳輸;

化學災害。

4. 自然資源之利用:水資源、物種資源。

5. 水資源體系及其用途:用水標的及分配、用水排擠效應。

6. 文化資產、自然景觀之和諧:地理景觀、生態景觀、文化資產。

7. 國際環境規範: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溫室效應)。

8. 其他:民意反應。

(六)減輕或避免環境影響之因應對策

各項污染物均予總量管制,並加以後續處理,減輕污染;增加工 業區附近綠地,監控環境品質;加強工業區內毒性化學物質之管 理,建立工業區災害緊急應變處理措施及化學災害應變體系;審 慎開挖土石,減少棄土量,避免抽取地下水,並加強水資源回收,

節約用水;工業區地點避免使用限制發展區土地,遇有重要生態 環境景觀或古蹟遺址,應避開其位置或縮減工業區範圍,或依其 他法規完成處理後再行作業;加強控制技術並改變原料使用,配 合國際公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輔導工業區附近居民轉業,加 強開發前與當地居民之溝通。

(七)結論與建議

條列15 項減輕及避免影響之對策,於未來依工業區設置方針進行 工業區開發時,確實執行,並於個案工業區開發時,依各開發計 畫特性、地理環境特性及當時社會背景環境,進行深入個案環境 影響評估,研擬減輕或避免環境影響之因應對策,降低各工業區 開發對環境之負面影響程度。

三、臺灣地區水資源開發綱領計畫政策評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政策研提機關及其他相關機關之名稱 1. 政策研提機關:經濟部水資源局。

2. 其他相關機關:行政院環保署、行政院研考會、行政院經建會、

行政院農委會、行政院國科會、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二)政策名稱及目的

1. 政策名稱:臺灣地區水資源開發綱領計畫。

2. 政策目的:以節流與開源並重、生態保育與開發利用兼顧及取 水者付費、受限者得償與破壞者得罰之原則,積極改善現有水 資源之經濟利用效率,期望水資源利用達到永續發展目標。

(三)政策背景及內容

1. 政策背景:民國 85 年奉行政院核定之「現階段水資源政策綱領」

中揭櫫「節流與開源並重」、「生態保育與開發利用兼顧」及

「取水者付費、受限者得償與破壞者得罰」三項水資源開發原 則,積極改善現有水資源之經濟利用效率,以符合國際間水資 源發展趨勢,並在期望達到水資源永續發展目標。。

2. 政策內容:因應臺灣地區至民國 110 年之整體用水需求進行整 體考量,本於經濟部水資源局民國 86 年 6 月所完成臺灣地區 北、中、南及東部等四區域之水資源綜合發展計畫,對各區域 未來各期程之水資源供需情勢進行分析檢討並提出建議。臺灣 地區水資源開發綱領計畫目標為滿足未來生活與工業用水、追 求水資源之永續利用及需求總量管制,開發策略為積極推動節 約用水,加強水資源運用、改善水資源利用效率及適度開發水 源。

(四)替代方案分析

1. 節約用水之實質成效在生活用水上較難以掌握,若確實能依計 畫年期達到計畫目標,將可紓解各區域的需水壓力,但若遭逢 5 年或 10 年一缺的枯旱情形時,則仍將面臨枯水壓力。故雖亦 能以達到節約用水目標之需水情勢重新檢討供水方案作為替代 方案,仍以保留原供水方案考量為佳。

2. 假設經節水及調配後所餘之缺水量不以新建任何大型蓄水設施 達成,而擬遵循永續經營之理念全數以水再生利用技術回收後 使用,若政策上決定不計成本戮力推動,以水再生利用技術搭 配部分必要之截流工程得到穩定供水,為一兼顧水資源開發及 環境保育最優之替代方案。

(五)政策可能造成環境影響之評定

分整體開發策略及區域開發類型二部份進行評估。以積極動節約 用水,加強水資源運用、改善水資源利用效率及適度開發水源等 三項水資源策略而言,可能造成負面影響之項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積極推動節約用水策略:無任何負面影響。

2. 加強水資源運用、改善水資源利用效率:

(1)環境之涵容能力:空氣、水體。

(2)自然生態系統:陸域生態、水域生態、生態棲地。

(2)自然生態系統:陸域生態、水域生態、生態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