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之探討

第三節 政策環境影響評估的意義

(Dalal-Clayton and Sadler, 2005:10),Dalal-Clayton and Sadler便認為,政 策環評的領域除了對於PPPs的評估以外,應該以廣義的角度來看,包含政 策工具和戰略方法的範圍(Dalal-Clayton and Sadler, 2005:1, 2, 6):

(一)一般基於個案環評(formal EIA-based)的程式:即在國際上或國 家有規範的個案環評類型工具。

(二)環境評估的近等效(near-equivalent)形式:即政策或法律的環境 評估,和更加寬廣的政策環評類型(SEA-type)程式及方法。

(三)準政策環評(para-SEA):不符合政策環評正式定義、或法律、政

(EIA-based)

政策環評在符合個案環評的立法要求下應用(例如:美國、

歐盟的SEA-Directive)。

個案環評修正型

(EIA-modified)

政策環評獨立或平行於個案環評,在程序上略為修正(例 如:加拿大、丹麥)。

雙軌制

( Dual or two-track systems)

例如:

近等效(Near-equivalent)

環境評估

(Environmental appraisal)

政策環評沒有正式應用,但由政策或計畫的環境評估相近的 全面程序涵蓋(例如:在英國,這方法被逐步採用進中央政 府層級的政策評估及地方政府層級計劃和方案的政策環評 中,而與歐盟SEA-Directive相符)。

區域評估

(Regional assessment)

政策環評應用於特殊地理區的區域或部門發展策略(例如:

澳洲地方森林政策之下,及加拿大新修訂的環境評估法)。

永續性評估

(Sustainability appraisal)

政策環評的元素,是資源政策或地方計劃的環境、經濟和社 會作用的整合評估的一部份(例如:在英國,這方法被逐步 採用進中央政府層級的政策評估及地方政府層級計劃和方

案的政策環評中,而與歐盟SEA-Directive相符)。

整合型(Integrated)

程序整合

(Procedural integration)

沒有獨立的政策環評程序,而是整合在政策或計劃過程(例 如:紐西蘭的資源管理法案)。

實質整合

(Substantive integration)

沒有獨立的政策環評程序,而是由整合的評估取代(例如:

由前澳洲資源評估委員會執行的歐盟決策影響評估)

整合評估和規劃

(Integrated assessment and planning)

沒有獨立的政策環評程序,而是由程序和實體的整合系統取 代,也就是整合評估結構性地整合在規劃體系中。

準政策環評型(para-SEA)

政策環評元素

(Elements of SEA)

部分方法和程序的特徵和政策環評不同,但有同樣全面性的 目標。例如:各種進步的土地利用計劃方法及在永續發展基 礎策略下執行的評估。

(資料來源:Dalal-Clayton and Sadler, 2005:46)

就定義而言,早期的定義認為,政策環評是一種由個案環評衍生出的 工具,將環評的過程與程式由方案層級提高至策略層級,並關心已提出的 方案對環境的衝擊。而晚近的定義,則採取較寬廣、複雜且變動的觀點,

認為政策環評不僅是一種「向上的」(upstream)影響評估手段,同時還是 一種在政策規劃和發展計畫與方案時,整合環境與社經考量特殊的工具

(Dalal-Clayton and Sadler, 2005:10)。同時,也有學者認為,政策環評首 先必須確認何為「策略的」(strategic),符合「策略的45」的條件,才能稱 之為政策環評,否則,則與一般個案環評無異(Noble, 2000:215)。

表3- 7 政策環評的定義 提 出 者 定 義

Sadler and Verheem

(1996)

政策環評是有系統的過程,評估已提出的政策、

計畫或方案對環境的影響,以確保這些影響已完 全被考量,且在決策初期即與經濟、社會併同考 量

Thérivel et al.(1992)

Thérivel and Partidário

(1996)

標準的、有系統的和理解的程式,評估政策、計 畫或方案對環境的影響和替代方案,包括撰寫評 估報告並將評估結果用於公共決策。

Brown and Thérivel

(2000) 層面廣且較不講求技術細節。見Noble(2000:205-2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會涵義的全盤理解,擴展議題的焦點並發展新政 策。

Noble(2000) 政策環評是對已提出的或現有的 PPPs 的替代方 案的預先評估,在更加寬廣的願景下,設定目標 或宗旨,來評估各種各樣的手段可能的結果,以 選擇最佳的替代方案,達成期望的目標。

Mercier(2004) 政策環評是一種參與環境與社會議題的過程,在 策略層級影響計畫、決策和執行程序。

資料來源:Dalal-Clayton and Sadler(2005:11),Noble(2000:215)

是以,對於各個學者對政策環評不同的定義,及前述政策環評的各國 執行情形、程序、要項,本文歸納出政策環評涵蓋的幾個重點:

(一)整全的考量:政策環評針對易受忽略的環境層面加以考量,同時 兼顧對經濟、社會的關心,其評估是站在整合的角度,從多面向 的關心評估策略對整體國家發展的影響,而非只關注某一議題。

(二)和公共政策結合:每一項政府決策都有其影響效果,政策環評的 目標,在於評估政府政策計畫或方案對環境的影響和替代方案,

評估結果可作為公共決策的參考,甚至發展出新的政策規劃,故 政策環評與公共政策緊密相關,提供公共政策更完整的決策思考。

(三)民眾參與的過程:政策環評既是對政府政策的整全考量,並與公 共政策密不可分,其提供的資訊應有助決策者對所評估的議題進 行全面性的了解,在政策環評的過程中,環境、經濟及社會問題 是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範疇,民眾意見有助決策者了解政策推 行的可行性,及可能面對的阻力,讓決策者選擇最佳的決策。

(四)追求永續發展:永續發展是一個多樣性的概念,其理念來自於1987 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orld Council of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WCED)出版的「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一書,依其定義,永續發展是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危 及未來世代滿足其需求的發展(WCED, 1987:43),並期待立於 環境資源得以持續發展的基礎之上,繼續發展經濟,並改善生活,

勾勒出永續發展的三方目標:環境、經濟及社會永續發展。政策 環評在整全考量的藍圖之下,其評估不僅著眼於當前問題,更不 能棄未來可能產生之問題而不顧,因此也不能與永續發展的議題 脫節。

(五)建立於後實證論之上:政策環評開始實務發展的1980 年代,正是 政策科學由實證論轉向後實證論的時期,故其發展亦具有後實證 論的精神。在研究一項政策能否實施之時,其資訊並非完全中立 而不受政治影響(丘昌泰,1995:45),政策環評為決策工具之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評估的結果受評估者主觀意識的影響,即使面對相同的資訊及評 估方法,不同評估者仍可能對同一策略做出不同評估結果,政府 面對各種可能的結果必須進行全面的考量,更無法脫離對「人」

的關懷,這也可顯示出政策環評的發展接近強調人性價值與主觀 方法的後實證論,而非單純著重科學方法的評斷(丘昌泰,1995:

46)。

故就上述政策環評歸納結果,本文嘗試對政策環評作出明確的定義:

「政策環評是經由科學方法與民眾參與對政府的政策、方案或計畫進 行全面性評估的過程,過程中須考量政策等對自然環境、經濟及社會產生 的各種影響,評估可能的替代方案,提供政府公共決策的參考,以促進國 家的永續發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