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擬題教學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增進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五節 擬題教學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增進

異的,而且實驗組學生在數學解題能力評量後測的平均分數比對照組 學生的平均分數高。見表 4-10:

表 4-10 實驗組學生與對照組學生在數學解題能力評量後測的比較

變異數相等的 Levene 檢定 平均數相等的 t 檢定 F 檢定 顯著性 t 自由度 P 值

2.258 0.137 -2.66 69.00 0.010*

*p<.05

至於在實驗組學生本身的數學解題能力評量前後測的表現,研究 者利用相依樣本 T 檢定,發現兩者之間也是有顯著的差異,後測的平 均分數(

X

=88.47)比前測的平均分數(

X

=80.14)高出許多(見表 4-11)。而沒有經過擬題教學活動的對照組學生,他們本身在後測的 平均分數(

X

=78.43)與前測的平均分數(

X

=75.71)並沒有差異(見 表 4-12)。

表 4-11 實驗組學生在數學解題能力評量前後測的比較

平均數 標準差 t 自由度 P 值 前測 -後測 -8.33 9.56 -5.23 35.00 0.000*

*p<.05

表 4-12 對照組學生在數學解題能力評量前後測的比較

平均數 標準差 t 自由度 P 值 前測 - 後測 -2.71 11.07 -1.45 34.00 0.156

最後,研究者為了避免本實驗受到與實驗無關的因素所干擾,更 進一步進行了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分析時以班別為自變頊,數學解題 能力評量後測為依變項,並以數學解題能力評量前測為共變項。表 4-13 是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的摘要表,由表中可知道,兩班學生之 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並無明顯的差異( P>.05),符合共變數迴歸係數 同質性之基本假定。

表 4-13 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

來源 型 III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和 F 檢定 顯著性 班別 28.80 1 28.80 0.43 0.514 誤差 4480.43 67 66.87

在確定符合共變數迴歸係數同質性之基本假定後,研究者於是進 行共變數分析,表 4-14 是共變數分析的摘要表。由表中可知共變項 效果達顯著(P<.05),表示共變項(前測)對於依變項(後測)有影 響。經排除前測分數的影響之後,教學法的考驗亦達到顯著(P<.05), 表示不同的教學法會影響學生解題的能力。

表 4-14 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依變數:後測

來源 型 III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和 F 檢定 顯著性 前測 12920.32 1 12920.32 194.84 0.000* 教學法 867.35 1 867.35 13.08 0.001*

誤差 4509.23 68 66.31

*p<.05

綜合本節所有的統計分析,我們可以了解擬題教學對於學生的解 題能力確實有提昇的效果。

就研究者在課堂上的觀察也發現,學生在經過擬題教學以後,解 題的速度與正確性都明顯地進步許多。在剛開始解題時,學生要花很 多時間來讀題與思考,因為他們對題目不夠熟悉,練習的機會太少,

所以解題的速度比較慢。而且有些學生拿到題目後,也不管題目是否 正確,就立刻進行解題,以致答案出現了錯誤,甚至有些學生解題的 態度很馬虎,不會自行檢查解題是否正確,因此解題的錯誤率比較 高。但是經過了十二週的擬題教學後,研究者發現學生解題時讀題與 思考的時間縮短了,因為他們經過擬題與解題的交互練習之後,更能 了解題目與算式間的關係,不需太多時間就能正確地算出答案,而且 學生解題的態度更加地認真、仔細,在解題前會先檢查別人所擬的題 目是否正確可解,在解題後也會自行檢查所解的答案,再次確認題 意,因此解題的正確率提高了許多。綜合上述質與量的分析發現,擬 題教學可以增進學生的解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