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料的處理與分析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資料的處理與分析

課觀察、擬題教學學習單、訪談與擬題教學回饋問卷。首先研究者以 隨堂觀察記錄以及錄音的方式詳細地記錄學生上課的情形,了解學生 在擬題教學四個階段中的擬題行為、共同發表與討論的情況與解題的 行為。其次,在每一次的課程結束後,研究者會將收回的擬題教學學 習單加以評分並作分析,針對部份特殊或錯誤題目的擬題者加以訪 談,以了解其出題的想法。最後,研究者在整個擬題教學活動結束之 後,利用擬題教學回饋問卷來了解學生經過擬題教學後的學習感受,

經由分析擬題教學回饋問卷的內容,得知學生確實的想法,以作為擬 題教學改進的參考。

二 、 學 生 擬 題 作 品 的 特 色 與 錯 誤 類 型

在這部份的資料處理與分析,研究者所採用的質化分析方法,是 擬題教學學習單的分析。研究者將收回的擬題教學學習單進行內容的 深究與整理,將學生的擬題作品加以分類,找出學生擬題作品的特色 與學生擬題時常犯的錯誤類型。

三 、 學 生 在 三 種 擬 題 類 型 表 現 上 的 差 異

在這部份的資料處理與分析,研究者所採用的質化分析是上課觀 察、擬題教學學習單、訪談與擬題教學回饋問卷。首先,研究者根據 學生課堂上擬算式、圖畫、文字三種類型題目的擬題情形加以隨堂記

錄與錄音,接著研究者將學生的擬題教學學習單收回,利用研究者自 編的「學生擬題作品九分評量表」,逐一針對學生的擬題作品加以評 分,並且邀請一位與研究者同學年的教師協助評分。評分完畢,研究 者同樣針對擬出特殊或錯誤題目的學生進行訪談。最後,研究者利用 擬題教學回饋問卷進行內容分析,根據學生在擬題教學學回饋問卷上 的回答,收集學生對擬三種不同類型題目的擬題看法,並將所得到的 結果加以整理。

另外在量化分析的部份,研究者將學生每一次擬題教學活動中的 擬題教學學習單加以評分,逐步校閱確定無誤之後,將資料輸入建 檔,再以 SPSS10.0 版統計軟體將學生擬題作品分成算式、圖畫、文 字三種擬題類型,兩兩進行相依樣本 T 檢定來探討學生在擬算式、圖 畫、文字三種不同擬題類型題目時的表現。

四 、 高 低 擬 題 能 力 組 在 解 題 能 力 上 的 差 異

研究者在這部份的資料處理與分析,所採用的質化分析是上課觀 察以及擬題教學學習單。研究者利用隨堂記錄與錄音的方式,記錄下 高擬題能力組與低擬題能力組學生當時在課堂上擬題與解題時的行 為反應,並且觀察這兩組學生在擬題教學學習單上的解題表現。而量 化分析的部份,研究者則是根據輸入電腦建檔的學生所有擬題教學學 習單的分數加總後予以排序,取前 27%為高擬題能力組,後 27%為低

擬題能力組,並依據高低擬題能力組的學生在數學解題能力評量後測 上的得分,進行獨立樣本的 T 檢定,以探討高低擬題能力組在解題能 力上是否有差異。

五 、 擬 題 教 學 對 學 生 解 題 能 力 的 增 進 情 形

研究者在這部份的資料處理與分析,首先是利用隨堂記錄與錄音 的方式,將學生在擬題教學過程中解題的行為與情形作質化分析,並 觀察學生在擬題教學學習單上的解題表現,以了解學生在擬題教學的 過程中,解題能力是否有所進步。另一方面,利用量化分析的方式,

將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在數學解題能力評量前後測的得分,進行獨立 樣本的 T 檢定;另外,分別針對實驗組學生與對照組學生在數學解題 能力評量前後測上的得分,進行相依樣本的 T 檢定,最後再利用單因 子共變數分析,來了解學生在接受擬題教學之後,其解題能力是否有 所增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