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HASHTAG 的使用

本節欲討論的hashtag 是一種社群媒體中獨特的約定標記,幫助將 twitter 等社群媒體上集結某特定事件或內容,呈現方式是以#符號為開頭 並帶有關鍵字,體現了社群媒體使用者能參與hashtag 的創建過程,特別是 在訊息的組織上(Chang,2011)。有鑑於 hashtag 有著能夠影響社群媒體 上訊息傳遞的特性,認為也可以將此視為社群媒體機制的一種,當使用者 能掌握hashtag,就能達到成功的訊息傳遞、意見的起頭或是任務的組織。

Hashtag 的使用上本身具有主題標註和話題參與的功能,而本研究中的 在台馬來西亞留學生在大選期間,可謂一群志同道合,有著相同話題的群 體。而他們對於馬來西亞大選事件上,藉著hashtag 的使用實現了大選議 題集結、快速擴展的效果,甚至被賦予一種凝結情緒的意義,「我有用一些

104

競選口號,像是『改變成真,持續發生』這種正向的文字來當我的hashtag

(受訪者H)」。受訪者 B 也曾用「馬來西亞全國大選」、「希望在明天」、

「堅持到底」這些關鍵且正面的詞彙來凝結對於國家即將可能改變的激 情,藉此hashtag 也能得到從他人而來的正面情緒,也讓其他社群媒體上的 馬來西亞人用戶,透過hashtag 搜尋更情楚地感受到大選的氣勢凝聚。「點 進去一些hashtag 會看到說,不是只有我,一些其他人也有這類 hashtag

(受訪者F)」。

其他受訪者如受訪者D 則是曾用 Hashtag 了馬來文的

「JomBalikUndi21」以及華文的「回家投票」,他受訪時指出使用此hashtag 的原因:「想要藉此呼籲大家回家投票,就是集氣吧!」,可見同樣出於集 體情緒的凝結並達成目標的盼望。受訪者F 同樣用了「回家投票(Balik Undi)」的 hashtag,除了也想要鼓舞大家「集體去投票」外,他也提到

「當你點這個 #balikundi 的時候,你會發現到很多馬來西亞旅外的人集體 對這次大選的發文,感受會更強烈」。從以上受訪者說法中,可實現

hashtag 的意義,是讓社群媒體用戶可以通過在他們分享內容上標記的方式 直接被納入到某議題上(Gündüz,2017)。由以上受訪者指出「正向文 字」、「集氣」,目睹了他們利用hashtag 來營造了對於這次大選的共同感。

通過共享的價值而營造出的共同感,以及人際關係的有效增強,是

Zappavigna(2011)指出運用 hashtag 能產生的效果,加上 Aya Yadlin-Segal

(2017)針對 Hashtag 的研究中指出,使用主題標籤(hashtag)將自己與 其他志同道合的用戶聯繫起來,並就其身份做出更大的政治聲明。我們可 以透過本研究中的受訪者發現,他們也都幾乎曾在母國大選這個重要事件 的期間,在社群媒體的使用上運用了hashtag,希望藉此能聯合母國其他同 樣信念的人,創造且凝聚更大的影響力。甚至也一直延續到投票後的開票 過程,如受訪者F 指出他到了開票當下也仍會使用 hashtag 來做一個標 記,讓與同為馬來西亞人們藉著特定hashtag 能即時追蹤最新開票狀態,

「我用#kitamenang 來做 hashtag,是我們贏了的意思,當時因為選情激 烈,我們有一個區域贏了就會用這個hashtag」,透過 hashtag 使用,期望大

21 Jom Balik Unidi 為馬來文,中文釋義為「走吧,回家投票」。

105

家能夠更有效率得到資訊,也共享獲勝的選舉景觀。

在本研究中,對馬來西亞留學生來說,hashtag 的使用緊密連結了母國 事件,以及有共同理念的國人,甚至hashtag 在社群媒體上的使用成為馬來 西亞選舉事件中重要凝結群眾情緒及海外選民的管道,讓大選的消息藉由 特定的hashtag 能更快的傳遞。因為 hashtag 使某特定內容能夠被標籤式的 集結,進一步促使了網路上的「景觀(spectacle)」形成。其實社群媒體上 的「景觀」在選舉事件中的應用也是有先例可循,例如在 Mihailidis &

Viotty(2017)的研究中,指出了數位媒體中的「景觀」現象,探討公民在 社群媒體上的表達是如何引發、維持和遍布在2016 年美國總統大選中。其 中hashtag 正是其中一種方式,揭示了網路社群能藉此維持和散布訊息,而 使者通過積極塑造這些社群媒體上的大選議題,也能更加感受到自己存在 的意義。以上敘述恰好也解釋了受訪者F 會想要「利用 hashtag 來讓大家 知道我們應該要做什麼或有正面情緒」的想法,形成社群媒體上的hashtag

「景觀」。

二、 景觀的散播與想像的共同體

媒介景觀有一項特點是,在沒有主流媒體的支持之下,志同道合的人 們依然能於網路線上社群媒體中創建、擴展和維持(Mihailidis & Viotty,

2017)。猶如上述在台馬來西亞留學生在社群媒體上透過 hashtag 來創建大 選景觀,並且憑藉著hashtag 在社群媒體上的特性和運作機制,有了更強大 的能量去散播。上一段落提及之受訪者分享在母國大選期間使用hashtag 的 經驗,透過受訪者提到的「回家投票」、「集氣」等hashtag 的使用,一再應 證本研究受訪者利用hashtag 來完成大選景觀的擴展和熱度維持。

除了景觀,也基於先前討論「網絡公眾」被理解為互動的實踐,社群 媒體上的網絡公眾提供了同一歸屬感指向的人們能夠藉由臉書來打造一個 擁有集體想像的空間。Anderson(2006)認為,公眾的概念在很多方面都 是「想像的社群」,因此,想像共同體的創建也成為本研究中留學生社群媒

106

體使用值得討論的一個範疇。結合「景觀」與「想像的共同體」兩個概 念,本研究中有一個有趣的發現是在台馬來西亞留學生會透過社群媒體上 集體「黑手指」的展示,作為同為馬來西亞人的我群意識中「想像的共同 體」之一,同時凝聚國族意識,更創建了大選的景觀,不斷散布。黑手指 的來源是馬來西亞人民行使投票權時,選舉委員會採用數天內不褪色的墨 汁在選民手指上做記號,代表該位選民已經完成投票,以防止同一個選民 重複投票的情況。而藉著在臉書上「黑手指」的表示,在異國的留學生也 能透過社群媒體與母國國內的人民,擁有同屬於馬來西亞人的想像,也成 為馬來西亞大選過程中獨特的景觀。

手指上的墨代表說參加了這次的選舉過程,會覺得是一件值 得驕傲的事情,選舉當天我的臉書都被黑手指洗版……那段時間 就會一窩蜂去跟風這個手指照,不管有沒有真的回家(受訪者 D)

就算在台灣念書的馬來西亞人們沒有辦法真的回到家鄉親自投下選 票,但也會透過轉傳分享其他友人、報導等其他來源的黑手指圖片,參與 黑手指這個大選景觀的拓展,展示自己同樣擁有作為一個馬來西亞人的國 族想像,「黑手指」甚至以一個國族符號的姿態呈現,如受訪者D 訪談中 說明「打開臉書都是黑手指的照片阿、圖片阿,好像是看見大家都很努力 積極地想要告訴大家說我是馬來西亞人啦!我去投票了啦!」,黑手指不但 成為了一種在大選期間社群媒體上的景觀,更重要的是成為一個號召國族 認同的渠道,指向定位自己是一個馬來西亞人。

此案例說明了Anderson 所述想像的共同體有了「共同的論述」,能夠 刺激「國族」的產生(吳叡人譯,1999),在台馬來西亞留學生透過社群媒 體中的「黑手指」景觀展示與散播,得以在腦海中不斷鞏固自身為馬來西 亞人的意識,歸納自我成為「我群」的一員。如以下受訪者「身為大馬 人」、「我也po 文」的說法,連結到「我也是馬來西亞一分子」的集體國族 意識:「大選時期的時候雖然我人在台灣,可是我覺得我跟他們是非常相近 的,因為就是臉書滑上去都是黑色手指,我也在臉書上po 文,我知道我在

107

其他的空間,但會頓時覺得我們都是一樣的,都做到了身為一個大馬人應 該去盡到的責任(受訪者B)」。

三、網路國族主義與母國的捍衛

媒體的技術發展在現代更容易使民族國家的成員產生共同意識、歸屬 感和國族主義(Mori,2019:26)。本段落試圖總結本節以上討論,包含所 有在社群媒體hashtag 的使用、景觀創建與散布以及想像共同體的形塑,來 導向至最後的網路國族主義的誕生。媒體對於建構國族主義的方面發揮了 關鍵作用,社群媒體也具有同樣的特性,Mori(2019)對於東京奧運在社 群媒體上形成情感媒體和國族情緒的研究中提到為了支持團隊和運動員,

日本團隊製作了官方Twitter 標籤,並邀請公眾參與。Twitter 標籤如同上述 hashtag 在馬來西亞大選中扮演的功能一般,網路群眾皆可透過 hashtag 參 與大選景觀的維持,在其中找到自己對母國的國族的情感,並透過hashtag 將文字轉譯成一個代表馬來西亞的國族符號,網路國族主義隨之發生。

Sakamoto(2011)在日本網路國族主義的研究中指出網路國族主義的 發展是近期一種重要的現象,網路提供人們一個討論國族,或是如何排除 不屬於這個國族等議題的一個共享空間。本研究中以上討論之受訪者在大 選期間的「黑手指」正是可以作為一個討論國族的意象,且能在網路上藉 著黑手指的傳遞,建立屬於我的國族,以及排除非我族的個人,社群媒體 提供了討論與共享議題的空間,助長網路國族主義的形成。加上國族的建 構是憑藉著代表國族共同意義的「敘述」累積而來(Bhahba,1990),而社 群媒體的推波助瀾之下,正是提供空間來累積具有國族意義敘述的空間,

「臉書讓我可以po 很多有關馬來西亞的東西,有時候也可以有跟其他人的 討論,會比較容易去累積我對馬來西亞這個國家的意識(受訪者D)」,就 像Fang 和 Repnikova(2017)對於中國的網路中經由特定議題的標籤而形 成網路群體試圖重新構築與捍衛中國國族主義的想像的成功案例,社群媒

「臉書讓我可以po 很多有關馬來西亞的東西,有時候也可以有跟其他人的 討論,會比較容易去累積我對馬來西亞這個國家的意識(受訪者D)」,就 像Fang 和 Repnikova(2017)對於中國的網路中經由特定議題的標籤而形 成網路群體試圖重新構築與捍衛中國國族主義的想像的成功案例,社群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