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因為全球化,刺激了更多離散群體的出現,也因為種種的變動即差 異,延伸出了這個群體的認同議題。因為成為離散群體的一員,所以在認 同上才得以有不同的變化與新的形構,進而有探究其趨勢的價值與空間。

移民與跨國居住者帶著原鄉認同移居他鄉時,原鄉就成為其心中的

「想像」,在「想像」與「現實」間,移民者常面臨認同的衝突,對移民來 說,母文化與移居地文化的相互接觸、碰撞、交流與融合,對移民的影響 取決於移民的心態,在不同心態下移民對其身分認同意識會做出不同的抉 擇(匡思聖,2013)。不約而同地再次展現出「認同」是會因為離散群體們 對於「原生國」與「居住國」的互連結與差異的體認,是讓他們得以產生 認同改變的原因。

第三節、離散群體的數位媒體使用

一、社群媒體

社群媒體是為一個讓數位/虛擬的用戶使用網際網路來分享各式內 容、表達意見並且可以在沒有任何地點或時空的限制下頻繁的與他人溝通 和互動的平台(Uğur Gündüz,2017)。如常見之 Facebook(臉書)、

35

Instagram、Twitter(推特)等皆屬之。

根據《2017 全球網路使用調查報告》指出,許多著名的社群媒體平台 都在去年有驚人的用戶成長率,Facebook 有超過十億用戶,一半以上的社 群平台活躍用戶都使用臉書。隨著Facebook 貼文爆炸性的成長,社群網路 的使用也在2016 年激增 20%以上,世界上近乎 28 億人每個月至少使用一 次社群網路,社群媒體也增加了48.2 億位使用者,比起去年成長 21%。

Global Web Index 的數據就指出,隨著人們使用社群網路的時間越來越長,

人們每日平均使用社群平台的時間也達到2 小時又 19 分鐘(謝明璇,

2017)。

在台灣Facebook 盛行的開始可說是 2009 年,源於臉書小遊戲在台灣 的竄紅。2004 年 2 月 4 日於美國成立的臉書(Facebook),在短短幾年就 成為社群網站龍頭,並透過小遊戲「開心農場」、「餐城」等在台灣迅速累 積大量用戶,在兩年內超越無名小站成為台灣最熱門的社群網站(郭亭 亞、王逸峰、謝秀雄,2011)。

現在人們的生活與Facebook 脫不了關係,不僅在 Facebook 上了解朋 友的近況、獲取最新的新聞與消息,或是透過別人的分享發掘新事物。

Facebook 在它的官方粉絲專頁說到了 Facebook 的宗旨是「給予每個人分享 的權力,並且由此將世界變得更為開放與連結13」。因此我們可得知「分 享」其實是Facebook 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更是讓我們能夠在 Facebook 上 與世界連結的一大要素。這正與我們所欲探討的行為─在台馬來西亞留學

13 Facebook 官方帳號上說明 Facebook 的設立宗旨為給予人們分享的權力,並且讓世界變得更 為開放與連結。人們可以用臉書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絡、發掘正在這世界上發生的事情以及分 享和表達他們自己的想法。

原文「Founded in 2004, Facebook’s mission is to give people the power to share and make the world more open and connected. People use Facebook to stay connected with friends and family, to discover what’s going on in the world, and to share and express what matters to them.」,見

https://www.facebook.com/pg/facebook/about/?ref=page_internal

36

生「分享」家鄉景物的舉動有所呼應。

在馬來西亞,根據馬來西亞國家通訊與多媒體委員會(Malaysian Communications and Multimedia Commission)2017 年的資料統計指出在馬 來西亞,使用網路的人比例為76.9%,大約有 2450 萬的網路使用者,最多 人使用的年齡層落在20~34 歲,佔了總網路使用人的 53.6%;在這些網路 使用者中,有96.3%的人主要利用網路來傳送訊息,同時也有高達 89.3%

的人使用社群媒體,這些使用社群媒體的人,有高達97.3%的人有使用 Facebook,其次是使用 Instagram,約佔 56.1%,遠高於使用 twitter 的 26.6%以及 wechat moments(43.7%)與 LINEtimeline(7.6%);而智慧型手 機則是最普遍的上網平台,使用網路的人中有89.4%的人都使用智慧型手 機上網。

另外,digital influence lab(2017)也整理出馬來西亞的數為行銷統計 數據表示馬來西亞人平均每天花3 小時 19 分鐘的時間在社群媒體上,同 時,在Facebook 的使用上有 64%的臉書使用者每天都會使用臉書。由以上 數據可見Facebook 在馬來西亞的普遍。

Facebook 有便捷迅速的公共平台性質,逐漸成為另一種「民間媒體/

媒介」(吳韋銓,2016)。社群網站不只是將現實生活中的社群關係轉移至 網路中,加強了網路人際的溝通,也增加社群網站資訊傳遞的範圍,促進 知識的傳遞與交流,不僅為一種獲得資訊的管道,更是一個取得知識的方 法(吳欣純,2012:1)。因為 Facebook 成為一種「民間」的媒介,讓現在 社會藉由個人在社群媒體上的傳播力量更大。在本文中也可將在台馬來西 亞留學生於社群媒體上傳遞家鄉資訊的舉動視為一個民間的媒介,它除了 是一種他們能夠與原生國互動的方式,也加強了在台灣人際的溝通與了 解。本研究即欲探究他們在社群媒體上的內容生產,包含轉貼母國景觀的 實踐是如何納入他們成為離散群體在國族情感及認同等方面的經驗。

社群媒體對於在海外的留學生來說有著重要的地位,DeAndrea 等人

(2012)發現從社群媒體上得到的支持可以讓新生成功適應他們的學術研

37

究和日常生活。Lin 與 Peng 等人(2011)的研究指出國際學生使用臉書可 以讓他們有能力去參與社會和文化的活動在他新的環境。用臉書與當地學 生互動的人比較能夠在社會上有所調適,在接受調查的國際學生中,有46

%的學生表示Facebook 以外的社交網站是他們的主要帳戶。可見臉書佔多 數使用人次。另有研究也發現國際學生用網際網路可以讓他們在當地國家 與原生國家的建立關係,Kim、Yum 和 Yoon(2009)指出媒體的使用可與 當地學生建構關係。至於鞏固原生國的聯繫則如Saw、Abbot、Donaghey 和McDonald 於 2012 年的研究指出,除了社交活動以外,國際學生會通過 社群媒體進行與母國和所在地的連結。可看出社群媒體對於留學生來說其 實是有著重要地位。

二、離散群體與網路數位媒體

因為網路的崛起,社群媒體成為人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隨著網際 網路的環境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基礎,許多學者們也開始對網際網路如何融 入到生活之中產生興趣,研究社群媒體對人們認同的建構。本研究因與網 路上的媒體使用息息相關,因此梳理有關離散群體使用網路數位媒體的文 獻。

在此過程中發現,大部分的研究強調原生國的民族媒體使用,而只有 較小部分討論到了社群媒體。以下將分成兩個部分回顧文獻,分別是當人 們使用社群媒體時的認同建構,以及網路上民族媒體的使用是如何與離散 群體產生互動。

(一)、社群媒體上的身分認同建構

如Uğur Gündüz(2017)說明了社群媒體作為一個自主性強烈的 媒體是能夠建構用戶自己對自己所認定的身份或認同;以及Aya Yadlin-Segal(2017)在一個針對 Twitter(推特)的主題標籤的個案研

38

究中指出社群媒體使用者會在社交媒體上通過圖像,主題標籤和推文 來協商和重建身份,或是駁斥某些誤解,其中一個重要的結論就是社 群媒體用戶會通過在線環境進行身份建構的過程。

除了針對一般社群媒體的使用者之外,當離散群體使用社群媒體 也有相似甚至更為強烈的效果。Wasana Sampath Handapangoda

(2015)指出社群媒體是一個允許用戶用各式各樣的方式去呈現自己 的地方,該研究主要為了解住在紐西蘭的第二代斯里蘭卡年輕人在社 群媒體上產製的內容與身分認同形成的關係,結果發現他們在社群媒 體上發佈關於斯里蘭卡的地景與文化,這樣的行為是展示了他們對於 斯里蘭卡情感上的強度(emotional intensity)及親密性(intimacy),

表現出他們的民族自豪感,進而建構他們種族及文化的認同。

以上研究可見社群媒體對現在的人們而言是很重要的場域來展示 自己,更可以經由各式各樣的方式去建構一個人的的身份或認同。

(二)、離散群體使用網路數位媒體

當離散群體在國外時,各類傳播媒體的使用會成為其生活的重要 角色。不僅是讓他們能夠與原生國保持聯繫與持續建構想像,更能夠 讓他們能夠與居住國互動,進而塑造出離散群體的認同。安德森

(Anderson,1991)在《想像的共同體》中,描述了這個聯繫的運作 方式,指出離散群體是透過社群感嵌入在現居國家中並與原生國聯 繫。社群感的發展,能夠經由書本、報紙與電視等媒介形式(吳叡人 譯,1999)。而離散群體的社群感是在傳播媒介上的運動所形成,這樣 在媒介上的運動演化出他們認同的變遷。

許維德(2013)在《族群與國族認同的形成:台灣客家、原住民 與台美人的研究》一書中提到「認同」的研究會興起與新傳播科技的 崛起有所關聯。同時也有研究指出,通訊科技例如網際網路的發展,

39

尤其在國族認同的建構上有著重要的地位(Castells 2010; Chan 2010)。韓國學者 Youna Kim 對一群在英國的東亞(韓國、日本、中 國)念書女性的研究中也可見上述網路上數位媒體形塑認同之著重。

Youna Kim對於一群旅居在英國的東亞女性在英國透過網路使用民 族媒體(ethnic media,原文中所指稱此類媒體為離散者原生國產出之 媒體產物或平台,如韓國人觀看韓劇、日本人觀看日本綜藝節目,中 國人的微信)的一系列研究可看出媒體能對離散群體認同與感受形塑 的端倪。研究發現,在網路上民族媒體的使用會使離散群體的人們更 容易形成對原生國家的認同,但同時他們也會因此覺得身處在原生國 和居住國兩者之間,無從找到真正的歸屬並深陷在離散性當中,並且 在這些離散群體身上看見一個顯而易見的矛盾是:當他們身體上越靠

Youna Kim對於一群旅居在英國的東亞女性在英國透過網路使用民 族媒體(ethnic media,原文中所指稱此類媒體為離散者原生國產出之 媒體產物或平台,如韓國人觀看韓劇、日本人觀看日本綜藝節目,中 國人的微信)的一系列研究可看出媒體能對離散群體認同與感受形塑 的端倪。研究發現,在網路上民族媒體的使用會使離散群體的人們更 容易形成對原生國家的認同,但同時他們也會因此覺得身處在原生國 和居住國兩者之間,無從找到真正的歸屬並深陷在離散性當中,並且 在這些離散群體身上看見一個顯而易見的矛盾是:當他們身體上越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