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質性研究資料收集方式有很多,包括個案研究、訪談法、歷史文獻分 析法、觀察法及內容分析法等等。而訪談法是一種最古老、最普遍的收集 資料方式,也是社會研究中最重要的調查方法之一(袁方編,2002:

257)。本研究主要採用的方法主要為訪談法,並輔以網路觀察法。

一、訪談法

訪談法(interview)是以「人」作為證據來源的研究方法,是一種媒 介與文化研究的方法,讓我們能了解人們的想法、意見和態度(趙偉妏 譯,2008)。訪談研究法乃是研究者「尋訪」、「詢問」和研究主題相關的被 研究者,並且與其進行面對面的「交談」和「詢問」,或是透過電話等溝通 工具與被研究者進行對談的一種研究方法。由於該談話屬於研究性質的交 談,為雙方經由語言交流所共同建構的事實和行為過程(袁方主編,

2002:257;陳向明,2002:221;轉引自林淑馨,2010:220)。Steinar Kvale(2007)指出研究訪談是一種「互換觀點」(inter-view),而知識就在 訪談的互動(inter-action)過程中建構出來(陳育含譯,2010)。

本研究所採用訪談法為研究方法,但訪談法又分為結構性訪談

(structured interviews)、非結構訪談(unstructured interviews)及半結構訪 談(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三種(袁方,2002)。本研究欲進行的為半 結構式訪談,有其特點為:問題雖然鬆散但仍有重點和焦點,但可以用比 較聊天放鬆的開放性形式引導受訪者進入焦點主題並做深入描述。儘管研 究者對訪談結構會有事先的擬定和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同時允許也歡迎受 訪者積極參與回饋,通常研究者事前準備一個訪談大綱,但是主要僅作為 一種提示,而且根據訪談現場情況對訪談的程序和內容進行機動調整,持 有一種開放性,以決定何時該問下一個問題或追問受訪者,希望讓受訪者 在一個輕鬆無拘束的情況下回答問題完成訪談(陳向明,2002;李政賢、

53

廖志恒、林靜如譯,2007;袁方編,2002:262;陳育含譯,2010:88)。

這樣比較接近聊天的訪問方式,又能循序漸進地引導受訪者做更完整 深入的回答,研究者認為在本研究中有更好的效果,因為對象是處於一個 異國環境,如果用過於正式的方式訪談反而可能造成受訪者答不上話、簡 答或過於制式化的回應。

二、訪問大綱

訪問大綱在訪談法中是一個重要的存在,擬定訪問大綱最重要的意義 在於對於訪談的內容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陳向明,2002)。研究者應該要根 據研究的目的及問題去設計,提供訪談進行時一個方向的引導,不至於在 訪談過程中偏離主題。但Hopf(1978)指出研究者在使用訪談大綱時切忌 不要太過樣板化,因為訪談者若太過硬梆梆,緊抓著訪談大綱不放的話,

很可能會因此限制了開放性與脈絡訊息所帶來的好處(轉引自李政賢、廖 志恒、林靜如譯,2007)。

因此研究者也將在訪問過程中時刻提醒自己不要過度拘泥於訪問大綱 中,而應更加注意受訪者給出的反應和應答內容,適時調整訪問順序與內 容或問法。

本研究將依據研究主體背景的脈絡理解、研究目的與問題以及文獻回 顧的討論內容來設計研究問題,其中問題面向包含:基本資料與在台歷 程、來台後的社群媒體使用、建構網路上的跨國公共領域及營造母國想 像、國族情感與馬來西亞認同、大選期間與家鄉的連結與網路國族主義以 及呼應在台灣的離散經驗等。詳細訪談大綱內容附於文末附錄一。

54

三、網路觀察法

本研究將使用網路觀察法作為探求研究結果的輔助方式,同時也是啟 發本研究的開端。在此研究上來說,這樣的方式能窺見研究主體在社群媒 體上產製母國景觀內容第一時間的直接情境,藉此更能掌握被研究群體發 布內容的型態或特徵。

管倖生等(2009)指出觀察(observation)是人類感知世界、認識事 物為基本的心理活動。觀察不僅止於看見事物的感覺,還包括思考所見為 何的知覺過程,觀察法是研究者基於對事物現象的興趣,有系統地檢視事 物發生的過程與人們的反應。

網路觀察法也是資料收集的方式之一,將觀察的概念從實體生活中轉 向於應用在盛行的網際網路上,觀察網路上的溝通互動之中的文化及社會 意涵。觀察法有直接性與情境性的特點,能夠藉由此方法的實施得到直接 的第一手資料,並且因為在自然狀態下觀察,對被觀察對象不會產生干 擾,因為沒有外來人為因素的影響,被觀察對象就不會產生過度或不及之 反應,較具客觀性(管倖生等,2009)。

本研究主要觀察這些成為朋友的馬來西亞在台留學生於社群媒體平台 上所進行的母國景觀內容分享或生產,這些內容產製的頻率、他們會分享 些什麼、是為什麼會分享這些、用什麼方式表達、又或者會說些什麼。經 由這些觀察去找出適合的受訪者人選,同時也能針對制定受訪者設計一些 特定問題,以更深入了解他們會有該篇母國內容產製的原因。例如,對東 馬朋友分享的一篇自嘲自己住在山洞裡的圖文設計是什麼樣的原因會使受 訪者轉傳該貼文,是否因為有在台灣被誤會過東馬很落後的經驗等此類選 定特定貼文的訪談問題。

55

四、小結

本節論述本研究之資料收集的方式,主要運用訪談法進行,而訪談法 也是質性研究最主要使用的方法。本研究中共訪談九位受訪者,募集受訪 對象的過程主要從相識的馬來西亞朋友圈著手,募集受訪者前期也進行馬 來西亞朋友圈中友人在社群媒體上的有關母國發文觀察。

我與這九位受訪者於在大學時期相識,並與其中幾位有曾經一同製作 課程專題或報告的機會。在課外活動上我也時常參與馬來西亞學生社團的 聚會,甚至是私下的相約出遊,因此,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是能夠在研究 場域中來回行動的。在這些與他們相處過程中,我結交了許多馬來西亞留 學生的好友,也累積了馬來西亞留學生的人脈,其中大多也在這次論文研 究中成為我合適的受訪對象。同時,因為與他們有較久認識,在臉書上的 網路觀察,也更有長期追蹤的機會,能夠讓我在本論文中實現先觀察臉書 貼文後進行受訪者篩選的可能。

另外,質的研究對倫理道德問題(ethical issues)非常關注,研究者需 要事先徵求被研究者的同意,對他們提供的資訊嚴格保密(陳向明,

2002:11)因此本研究進行找尋受訪者時都將先行告知受訪者訪談內容的 使用目的,並且告知可能會將其於社群媒體上生產或分享轉傳之有關母國 的貼文匿名呈現於研究論文中,徵求其同意並且不論是貼文或是訪談內容 都以匿名方式處理,貼文會將其名字等任何有關個人資訊塗蓋,而訪談內 容將以「受訪者A」、「受訪者 B」等代號方式呈現。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