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政治觀念與共同體之關係

第四章 種族政治觀念的意涵與理據

第二節 政治觀念與共同體之關係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政治觀念與共同體之關係

一 政治觀念在共同體之中的結構

觀念作為個人意識活動的思想產物,是如何由個體擴展向共同體的廣度。作 為政治觀念,它是如何進而對該個體或眾多個體所歸屬之共同體的意義和合法性帶 來影響?這兩個疑問都是本節需要處理的問題。

在《種族與國家》中,沃格林指出了觀念與觀念之間的的位階關係。不過,

首先必須強調的重大前提是,並不存在唯一的觀念,既然觀念產生自個體,就必然 存在多種不同的觀念,觀念與觀念之間不乏會有矛盾。這樣一來就不難理解,「足 以將有限數目的各樣人士結合為某一共同體的觀念,其特徵就在於至高觀念、人性

(humanity)和個人之觀念這三者之間的位置。」366 沃格林在此並沒有進一步解 釋至高觀念所指何意。不過,讓我們先再往下看,沃格林是如何描繪一種人性、共 同體和個人之間所構成的等級制。

首先,「人性的觀念是作為有限共同體的觀念所得以闡述的框架」,其次是

「有限共同體的觀念又可作為個人觀念得以闡述的框架」367。共同體的有限性,是 基於共同體成員對某一觀念的接受和對另一種觀念的拒絕或排斥。擁有將不同個人 結合在一起之說服力的觀念,未必能夠說服全人類個體以信服它。因此「在其(結 合為共同體的)過程中,同時會將他們孤立於其他的個人和共同體之外」368。如果 從另一種角度來看待這種將個體都孤立於某一共同體之內的行為,這實際上也是排 除異己的一種方式,對於不認可其觀念的個人,即使生活在同一地理環境,也會不 被承認是真正的共同體成員。人類共同體必然會面對這種情勢。不過,對於異己者 之否定或排斥的劇烈度,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政治、宗教、經濟等性質的觀念差 異,都是依觀念之間衝突的程度而異。民族主義、政治意識形態和種族主義都時典 型的例子。它們都具有強烈的排他性,一方面傾向於在政治、社會政策和行動上採

366 Voegelin, Race and State, p. 118.

367 Ibid, p. 118.

368 Ibid, p. 11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取強硬的手段;另一方面是較為軟性的措施,壟斷共同體之一般輿論和學術活動中 的話語權369。倆者的目的都旨在排除其他不認可共同體觀念的個人,或甚至是對相 信其他觀念的共同體直接進行攻擊。

至高觀念、人性和個人觀念的等級制也絕非固定不變,因為在細節上,我們 還可在這三者之間彌補上更多資訊。譬如在人性和個人之間,除了有共同體以外,

還可以有更多觀念框架,如宗教、學術等。這些不同的觀念框架都可介於更高和更 低觀念框架之間存在,直至縮小到個人觀念這一單位為止。沃格林的舉例是將人性 分割為各種文化群組,370這些文化族群都有著共同的核心,卻因歷史因素而分化為 不同的國家。美利堅共和國和英國之間的文化淵源也許可以作為最好的例子,儘管 因時間流變和歷史因素,當年流亡至新大陸和對抗殖民政府的前英國臣民,已經發 展出其獨特的文化脈絡。在某一文化核心之下,可形成不同文化族群;文化族群依 情勢和環境允許,又可形成國家;在國家之下,又可以有不同的運動、派系等存在,

以此類推。371

文化不過是眾多可被列舉的例子之一。通過對某個被眾多人所闡說和認可之 觀念的性質和內涵進行判定,人們可以去探討:該觀念究竟在某一共同體之中起著 什麼作用,以及它對於共同體的成員們究竟具有多大的影響力? Benedict Anderson 在其著名的《想象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一書中,其實有相似於沃格 林對政治共同體的觀點。Anderson 認為,國家的定義正是一種被想象的政治共同體。

372 政治共同體之所以是想象的,是因為「即使是最小國家的成員,也永遠無法認 識大部分的其他成員,」但是,「共同性的圖像,卻仍然是在每個人的心靈之中活 出來。」373 在沃格林的論述脈絡之下,「共同性的圖像」就近似於在共同體之中

369 十九世紀時期中後期的德意志歷史學者,因新興日耳曼民族主義情緒,將中世紀時期神聖羅馬

帝國教會向東部邊境的傳教活動改造詮釋為合理的開闢新天地的運動,故意忽視在實質上對斯拉夫 人土故土之掠奪行為的事實。這種歷史詮釋影響重大,納粹德國入侵蘇聯的動機也是源自於這一

「東進論」(Drang nach Osten)的論述。Wilson, The Holy Roman, pp. 94-95.

370 Voegelin, Race and State, p. 118.

371 Ibid, p. 118.

372 Benedict Anderson,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Revised Ed.) (London: Verso, 2006), p. 6.

373 Benedict Anderson, Imagined Communities, p. 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被普遍認可的政治觀念。對政治觀念的普遍認可,也未必需要經由共同體的所有成 員在相互對話中達到共識。一方面,政治觀念可以藉由共同體上層結構的權力運作 中,在權力者的操作之下被建制化,並且可以通過不同的管道向共同體各成員普及 化。另一方面,政治觀念也可從共同體的下層結構向上層結構固有的政治觀念進行 挑戰,在有魅力之領導者的帶領之下,使其政治觀念在眾多成員之間獲得普遍認可。

不過,Thomas Heilke 認為,沃格林在 1936 年出版的《威權國家》(Der autoritäre Staat)中,針對作為個案的奧地利所進行的研究,發現:意義同時也可通過對經 共同體而獲得表達的觀念,與共同體成員在現實中的觀念之間進行比較而產生。374 此處就更深一步地涉及了獲得表達的政治觀念,究竟與共同體成員對政治現實的直 接感受和因此產生之觀念,有多大差異的問題。尤其在其晚年時期,沃格林撰寫

《政治觀念史稿》期間不得不面對的巨大難題在於,他所闡述的政治觀念是否真是 符合過去的歷史經驗現實?這是值得深思、卻不在本文論述範圍之內的問題。

二 共同體秩序

政治共同體是如何以政治觀念作為其自身意義建構的來源?在沃格林看來,

人類在意義建構過程中所構思的政治觀念,也是與其對共同體之秩序的探索和追尋 有關。他在《政治觀念史稿》中闡明:

人類有一種要聳立小小秩序之世界的充滿衝突的欲求,以通往那承受 著內在與外在之破壞性力量的壓力的不安之生活。為了維持這一秩序 的存在,人甚至以終極性的威脅和對暴力的應用來對待對其法律的內 在破壞者和外來侵入者。375

這即是沃格林日後所談論的秩序哲學(philosophy of order),因篇幅有限,姑且不 詳論。不過,至少就種族政治觀念的問題而言,沃格林其實是根本性地提出了一個 問題意識。這一問題也是眾多哲人所曾思考的,是起源自對人類社會的經驗觀察所

374 Heilke, Voegelin on The Idea of Race, p. 55.

375 Voegelin, History of Political Ideas: Hellenism, Rome, and Early Christianity, p. 22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發現的疑惑:「為什麼社會(societies)儘管全都是起源自同一世界,它們卻會以 個別的方式而自我構成不同的樣子?」376 在單一社會的內部或不同的社會與社會 之間所存在的差異和發生的摩擦,是人類秩序常態性之不穩定的根源。

在種族議題和種族主義盛行的 1930 年代,這些議題是西方政治共同體內部紛 亂的原因之一。不過,它們既可以是共同體秩序的破壞者,也可以被用作為達到重 建共同體秩序這一目的的手段,但在納粹政權治下,秩序的確保是清算被視為威脅 的其他種族,結果導致了種族滅絕的罪行。共同體不論是在哪一區域或時代,都是 由複數的個人在他們所普遍認可的某一觀念之下結合而形成。我們也可按上述的等 級制,指出在共同體之中統領不同人群的種種觀念。因此,社會是複數個體人類意 識在公共領域(如政治、經濟等)和私人領域(愛情等)之中,因應各個向度的主 題而分別在普遍認可的各個觀念的統領之下,由下(個人)至上(共同體)所建構 而成的物質—精神共同體,是人類心靈和非心靈(non-psychic)的現實之間377的相 互關係。

也許有人會質疑,觀念作為人類心靈的產物,是怎麼對非心靈的現實產生影 響?在《種族與國家》中,觀念的真實性是來自它的取材對象,亦即現實經驗。不 過,他在日後卻強調觀念和現實之間的極大差距,政治、社會現實雖然可以基於人 類觀念而實現,但觀念自身的真實性卻不等同於政治、社會現實。因為,人可以基 於其主觀判斷和選擇,在心靈中對觀念進行修正。我們不妨參考 Eugene Webb 對沃 格林日後觀念所提供一種詮釋。

三 觀念的符號化

Eugene Webb 認為,至少在 1945 年以後,沃格林在其對謝林之神話學與啟示 論的研究中所得出的結論是:

376 Heilke, Voegelin on the idea of race, p. 34.

377 Ibid, p. 2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觀念並非是思想中最為根本的東西,其自身也沒有獨立的生命,而只 不過是各種不同體驗與存在狀態的符號化表達。或者說,至少這才是 其根源所在。378

觀念和現實經驗之間存在符號化的過程,這是沃格林在《種族與國家》的論證中還 沒處理的部分。直至 1940 年,沃格林流亡美國期間發表了單篇論文〈種族觀念的 成長〉(The Growth of the Race Idea),首次將種族政治觀念作為政治觀念之一,

所擁有的符號化功能。在這裡,他再次重申種族政治觀念的意涵:它不是一種以系 統化形式組織而成的知識體系,而是政治觀念。379 政治觀念是相對於知識體系:

知識是可以經由科學方法對經驗對象的研究和實驗,在有系統地累積之下,可以形 塑成一種體系。不過,政治觀念所做的「並不是去按其所是地描述社會現實」,而 是:

設置符號——它們可以是單一語言的單位,或是詳盡的教條——這些 符號擁有能夠創造出作為單一單位的群組之圖像的功能。380

設置符號——它們可以是單一語言的單位,或是詳盡的教條——這些 符號擁有能夠創造出作為單一單位的群組之圖像的功能。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