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政黨認同、經濟評估與投票選擇的關係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政黨認同、經濟評估與投票選擇的關係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政黨認同、經濟評估與投票選擇的關係

究竟選民在 2012 年總統選舉之中,投下自己的一票時考慮了什麼?是純然經濟取向 的評估?還是摻雜了政黨認同和其他變數的影響?政黨認同和經濟評估何者對投票選擇 具有較大的解釋力?還有什麼其他變數顯著地影響投票選擇?面對二個「共識」引發的複 雜政治經濟糾結,使用單一廣義線性模型可能無法有效地處理這些問題。PALR 的使用就 是希望透過文獻和理論,設定出一個台灣選民的經濟投票模型,正視目前經濟投票研究可 能遭遇的認知性與資料性內因問題,並進行處理。

由於 TEDS2012 總統選舉橫斷面資料是選後施測,受訪者在受訪時已經知道當選者是 誰。這樣的訪問背景無可避免地,選民會把對當選者的期許(或看衰)摻雜進對經濟評估 的回答中,特別是社會前瞻型經濟評估的回答;造成社會前瞻型經濟評估與投票選擇之間 因果方向不明的問題。面對這個資料性內因問題,本文的採用 Heckman 因果效應模型的 概念,假設在社會前瞻型經濟評估與投票選擇之間,存在一個沒有被觀察到的變數,這個 潛在變數同時影響社會前瞻型經濟評估與投票選擇。透過這樣的處理方式,本文檢定路徑 模型所估計出來的結果,並沒有發現社會前瞻型經濟評估受到投票選擇的影響。

有關經濟投票行為,本文發現 2012 年總統選舉存在社會前瞻型經濟投票,卻不存在 社會回溯型經濟投票。這表示面對執政黨過去四年差強人意的總體經濟數據表現,選民並 沒有用選票對執政黨進行懲罰。對於社會前瞻型經濟投票部分,直接效果雖然顯示社會前 瞻型經濟評估影響力最大;但是考慮總效果後(參考表 5-9),顯示影響選民投票最大的 仍然是政黨認同。政黨認同透過候選人形象對社會前瞻型經濟進行評估,進而對投票選擇 產生間接效果的影響力,甚至比社會前瞻型經濟評估的直接效果影響力還大。因此,影響 選民投票的主因仍是政黨認同,社會前瞻型經濟評估的影響力仍然較小。

1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透過研究假設一和二,本文回答了 2012 年總統選舉是否存在經濟投票的問題。這場 選舉存在社會前瞻型經濟投票,卻不存在社會回溯型經濟投票。透過多名重量級企業家的 喊話,「九二共識」相當程度沖淡了爭議性的政治意味。選民接收到的是代表「九二共識」

的執政黨候選人馬英九,能夠繼續透過兩岸政策來發展經濟。因此對台灣未來經濟發展越 抱持正面期待的選民,越傾向投給執政黨,這樣的期待符合研究假設二。然而相反的,研 究假設一並沒有得到驗證。也就是選民在這場選舉中,並沒有考慮執政黨過去的經濟表現。

弔詭的是,倘若選民不參考過去執政黨的表現而進行社會前瞻型經濟投票。那麼選民對於 預期未來執政黨表現的參考基準又是什麼?

從漏斗理論等相關研究和研究假設三和四的驗證得知。政黨認同是影響選民經濟評估 的主要變數。政黨認同對社會回溯型經濟評估存在直接的影響,對於社會前瞻型經濟評估 存在間接的影響。也就是說,社會回溯型經濟評估方面,認同泛藍政黨的選民傾向認為執 政黨過去表現較佳;認同泛綠政黨的選民傾向認為執政黨過去表現不好。社會前瞻型經濟 評估方面,則是認同泛藍政黨的選民,傾向認為代表「九二共識」的馬英九形象較佳,進 而認為如果馬英九連任台灣未來經濟發展會變好;相反地,則是認同泛綠政黨的選民,傾 向認為代表「台灣共識」的蔡英文形象較佳,進而認為如果馬英九連任台灣未來經濟發展 會變不好。背後的原因,可能是選民不是只有考慮政黨認同或是候選人政治特質面的因素;

還把候選人的個人特質是否適合於兩岸的互動納入評估,進而評估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

也就是說。政黨認同會影響選民對於候選人形象的評估,而候選人形象當中的個人特質成 分會讓選民認為某位候選人適合於兩岸的互動,進而預期如果該位候選人當選,台灣未來 經濟發展會變好。總的來說,在選民經濟投票行為中,經濟評估是一個內因變數,它受到 政黨認同的影響。面對 2012 年總統選舉二個「共識」之爭的政治經濟糾結,表面上選民 可能比較誰能為台灣帶來較大的效用做為投票的依據。一旦深入探究就會發現,效用的比 較基準點是政黨認同。選民透過政黨認同當做他們經濟評估的知覺篩子,不只回答了本文 的第二個問題,也就是政黨認同的確影響著經濟評估;進而引出了第三個問題。

究竟政黨認同和經濟評估對投票選擇的影響誰比較大?透過研究假設五的間接驗證,

1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可以得知政黨認同對投票選擇的影響力確實比社會前瞻型經濟評估大。從整體模型來看,

對投票選擇的影響力,雖然在直接效果上政黨認同不如社會前瞻型經濟評估;但是,一旦 考慮了間接效果,可以發現政黨認同的間接效果和總效果都大於社會前瞻型經濟評估。特 別是,政黨認同透過候選人形象評估影響社會前瞻型經濟評估,進而影響投票決定,此一 間接效果比社會前瞻型經濟評估對投票選擇的直接效果還大。也就是說,選民的投票考量 在 2012 年的選舉中仍然以政黨認同為主。政黨認同是選民的知覺篩子,透過它,選民會 相信立場相同的政治事務,以及選擇理念相近的對象。即便選民存有理性經濟評估的考量,

看好執政黨繼續執政能夠對台灣未來經濟有良性的刺激。然而,背後可能依然存在對執政 黨的認同。

研究假設六和七,則是說明了 2012 年選舉面臨「台灣共識」和「九二共識」的爭論,

蔡英文和馬英九二位候選人分別代表二個「共識」,當選民在能力、瞭不瞭解民眾需要、

能不能為護台灣利益與兩岸和平等面向進行評估的同時,意味著評估哪個「共識」對台灣 未來經濟發展最有利。因此,當選民認為哪個候選人的形象較符合自己期待的同時,亦代 表有很高的機率會把票投給該為候選人。也因為二個「共識」和二位候選人之間的關係,

選民很容易透過候選人來對台灣未來的經濟進行評估,當然也將更有趨力把選票投給自己 中意且可能會為台灣帶來發展的候選人。這樣的發現證實了研究假設八,也回答了第四個 問題。綜合整體模型,2012 年台灣選民不只他們的政黨認同影響了經濟評估,其對候選 人形象的評估也影響經濟評估,進而也會對投票選擇產生影響。

透過 PALR 發現,2012 年總統選舉經濟評估仍不是最重要的變數,因為它的影響力 仍不比政黨認同來得強,甚至也低於候選人形象評估。此外,政黨認同對經濟評估的影響,

則是會直接影響到社會回溯型經濟評估;對社會前瞻型經濟評估則是存在間接的影響。對 社會回溯經濟評估來說,總效果顯示政黨認同是最大的影響變數;這表示 2012 年總統選 舉選民對 2008 年到 2012 年執政黨的表現是有立場地進行評估,但社會回溯型評估卻沒有 顯著影響投票選擇。在不以執政黨過去表現為參考基準點的情況下,面對二個「共識」之 爭又必須正視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的背景,選民選擇政黨認同做為對未來展望的參考基礎。

11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透過政黨認同,選民一方面接受 2008 年到 2012 年執政黨表現差強人意的事實;另一方面,

又藉由候選人形象評估對社會前瞻經濟評估的產生間接的影響,進而也影響了投票選擇。

總而言之,透過 PALR 的分析,對於經濟投票研究而言,研究者將是以一個較為立體 的視角,來檢視選民的行為。透過文獻的歸納,設定出各個影響選民行為變數之間的關係。

這將有助於研究者採實用的角度,選取較為適合的分析方法。過去使用單一廣義線性迴歸 模型,在經濟投票的研究上,如果有對認知性內因問題進行處理,多半採取二種方式:另 外把經濟評估獨立出來做迴歸分析,或者採取交互作用。對於前者,很明顯的會產生問題。

概念上,它應該是選民的一個行為;拆成二個迴歸式會讓人感覺是對不同的行為作分析。

分析上,它把原本應該屬於一個模型內部的變數關係,拆成二個部分,一個是以投票選擇 為依變數的迴歸式,另一個是以經濟評估為依變數的迴歸式。這二個迴歸式的估計結果能 否直接比較也是個問題。對於採交互作用的處理方式,同樣也隱含某些限制。交互作用背 後的假定是調節變數(moderator),而非中介變數(mediator)(Baron and Kenny 1986)。

然而,認知性內因問題從文獻歸納來看,它應該屬於中介變數。因此較為適合的分析方式,

應該採路徑分析。下一節,本文將把 PALR 和單一廣義線性迴歸模型對於 2012 年總統選 舉的分析做個粗略的比較。有關單一廣義線性迴歸模型詳見附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