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理論架構與研究設計

第三節、 研究假設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研究假設

2012 年總統選舉「九二共識」和「台灣共識」之爭的時空背景,究竟讓選民在進行 投票選擇時考慮了政治因素還是經濟因素,是令人感興趣的。從文獻回顧結果來看,選民 的經濟評估可能仍然受到政黨認同的影響,亦即經濟評估是一個內因變數。然而,經濟評 估本身對投票選擇也不是完全沒有影響力,相關經濟投票研究依然指出台灣選民的經濟投 票行為具有顯著結果。因此,本文對於 2012 年總統選舉所建構的經濟投票模型試圖回答:

2012 年總統選舉有沒有存在經濟投票行為?其次,政黨認同對經濟評估有沒有影響?第 三,政黨認同和經濟評估對投票選擇誰具有較大的解釋力?第四,在這個框架下,是否還 有其他變數顯著地影響投票選擇?

就經濟投票部分來看,即便從文獻回顧發現經濟評估可能具有內因性,不過經濟投票 研究文獻仍顯示經濟評估依然有一定影響力,顯示選民在決定投票時的考量有一部份來自 於經濟評估(Hsieh et al. 1996; Evans and Andersen 2006; 萬美君 2005;林奕孜 2010;蔡 宜寧 2010;謝瑜君 2011;蕭怡靖 2013)。二維四項的經濟投票理論預期選民不論進行 任何一個層級的經濟評估,均有感受(或預期)到經濟狀況變壞就該課責執政黨,感受(或 預期)到經濟狀況變好就該獎勵執政黨的行為(Downs 1957; Key 1966; Kramer 1971;

Fiorina 1981; Kiewiet 1983; Lewis-Beck 1988)。文獻回顧進一步也發現,相較於其它層級 的選舉,通常在總統層級的選舉選民較容易有社會經濟評估的傾向,可能的原因在於總統 選舉對於經濟議題的連結是整體社會的施政表現和政策方針,因此選民較不會把自己的經 濟狀況加諸之上(Kiewiet 1983; Evans andAndersen 2006; 徐火炎 2004, 22;蔡宜寧 2010, 103-106)。

面對 2012 年總統選舉二個「共識」所代表的台灣經濟政策爭辯,選舉結果是選民沒 有針對執政黨前一任期差強人意的經濟表現,用選票進行處罰;相反的,執政黨反而因為 主打「九二共識」而獲得選民的青睞。「九二共識」透過企業家的宣傳與背書,讓選民接 受到持續地擱置兩岸政治爭議才能促進經濟發展的訊息。本文關注的經濟評估概念將聚焦

3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於社會型經濟評估層次。是否選民忽視執政黨前一任期不好的經濟表現,而繼續相信執政 黨擴大押寶兩岸關係刺激台灣未來經擠的施政方針。本文假設台灣選民在 2012 年總統選 舉中具有社會型經濟投票行為:

假設一、選民如果感受台灣的經濟狀況變好,就會傾向投給執政黨所提名的候選 人,反之亦然。

假設二、選民如果預期台灣的經濟狀況變好,就會傾向投給執政黨所提名的候選 人,反之亦然。

回到認知性的內因問題上。依據漏斗模型的論述,選民的政黨認同對於短期性的候選 人評價和議題立場是具有影響力的;因為政黨認同是個體經由社會化所形成的情感認知,

屬於長期性的心理認同,經濟評估則屬於短期的效用判斷,所以政黨認同很可能影響經濟 評估(Campbell et al. 1960)。近年的研究也同樣證實經濟評估具內因性的論述,影響經 濟評估的因素以政黨認同為主(Evans and Andersen 2001; Bartel 2002; Taber and Lodge 2006; Gerber and Huber 2009; 萬美君 2005, 66-71)。也就是說,政黨認同將使選民有立 場地對經濟狀況進行評估,如此一來選民可能不是完全以效用的比較為出發點;選民在思 量政府經濟表現時可能背後隱含政黨認同的影響。因此經濟評估最好視為內因變數來處 理。

2012 年總統選舉執政黨延續前一任期押寶兩岸關係發展台灣經濟的方針,選舉文宣 上將「九二共識」穿上經濟的外衣,並透過多名重量級企業家的表態,強化選民對「九二 共識」鍊結台灣經濟發展的印象。此舉亦被相關研究證實確實對 2012 年總統選舉的結果 有相當的影響(劉義周、陳陸輝與黃紀 2013)。然而現實中執政黨在前一任期鬆綁兩岸 關係刺激經濟的成效並沒有明顯反應在總體經濟數據上,選民無法依此做為對未來評估的 參考基準。文獻回顧發現,政黨認同是選民對政治事務的知覺篩子。透過政黨認同選民可 能有立場地評估前一任期政府的表現,也能以此做為參考基準對未來可能的經濟發展進行

3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評估,進而做出投票決定。本文假設台灣選民在 2012 年總統選舉中政黨認同對經濟評估 和經濟投票行為都有所影響:

假設三、相對於無明顯政黨認同者,認同執政黨的選民,傾向正面的經濟評估(無 論回溯型或是前瞻型)。

假設四、相對於無明顯政黨認同者,認同在野黨的選民,傾向負面的經濟評估(無 論回溯型或是前瞻型)。

假設五、相對於無政黨認同者,有特定政黨認同的選民進行了經濟評估(無論回 溯型或是前瞻型),仍傾向投給自己認同的政黨所提名的候選人。

關於其他可能影響投票選擇的變數,本文聚焦在候選人形象評估的影響上。雖然 Campbell 等學者把候選人因素視為影響投票選擇的因素之一,但他們討論的重心仍是政 黨認同,因為政黨認同才是形塑選民認知的重要因素(1960)。黃秀端(2005)的文獻回 顧指出,在媒體傳輸蓬勃發展的時代,候選人的形象和候選人評價逐漸受到重視,甚至有 學者認為以候選人為中心的選舉已經到來;從研究結果來看,黃秀端證實候選人形象與候 選人評價有密切的關係,進而候選人評價對選民投票選擇存在影響力,意即對候選人的評 價越高越傾向把票投給他。雖然獲得證實的是候選人評價對選民投票選擇的影響,不過本 文對候選人形象評估則不同於黃秀端的測量。黃秀端對候選人形象評估的題目多為測量選 民對候選人個人特質的評估,候選人評價則是選民考慮許多因素後對候選人進行的評分;

本文對候選人形象評估則採用 2012 年總統選舉候選人形象評估的測量題目,它測量的概 念除候選人個人特質——能力與對民眾需要的瞭解——外,還包含政治上的特質——對於 台灣利益和兩岸和平的維護。概念範圍可能較黃秀端所測量的候選人形象還廣泛,但不及 候選人評價的多面向。2012 年總統選舉的候選人形象評估測量範圍由於涵蓋到候選人評 價的部分,是否對選民的投票選擇有影響值得進一步觀察。

現實上,從 2012 年總統選舉「台灣共識」與「九二共識」之爭的角度來看,提出「台

4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灣共識」的蔡英文從國家安全角度呼籲選民考量經濟之餘仍須慎思台灣的主權,堅守「九 二共識」的馬英九則是把提振台灣經濟發展的良方押注於兩岸經濟合作的政策上。透過媒 體的傳播,二位候選人分別代表二個「共識」的形象植入選民心中。何者才能帶領台灣維 護台灣利益和兩岸和平,誰才是有能力擔任總統一職的人選,這些考量將會影響選民對台 灣未來經濟發展的想像,進而也會影響選民的投票選擇。本文假設台灣選民在 2012 年總 統選舉中候選人形象評估對投票行為有所影響:

假設六、相對於評估兩黨候選人形象差不多者,偏好蔡英文的選民,傾向投給蔡 英文。

假設七、相對於評估兩黨候選人形象差不多者,偏好馬英九的選民,傾向投給馬 英九。

候選形象評估除上述對投票選擇的直接影響之外,Hsieh 等學者(1998, 390-391)的 研究指出,前瞻型評估的原因較回溯型評估複雜,通常候選人取向的原因影響前瞻型評估 較大,因為選民會把未來的執政表現和候選人發展經濟能力評估做連結。2012 年總統選 舉的候選人形象評估的測量涉及選民對候選人能力的評估。能力的概念範圍較發展經濟能 力來的廣泛,因此 2012 年總統選舉的候選人形象評估會不會對前瞻形經濟評估有影響,

進而影響選民的投票選擇,值得給予關注。另一方面,二個候選人分別代表「台灣共識」

和「九二共識」,背後所隱含的是對台灣未來兩種不同的施政方針。選民在進行前瞻型經 濟評估時,很有可能考慮了候選人的相關特質。加上,從經濟投票文獻亦得知,前瞻型經 濟評估對於投票選擇會有一定影響力的論述。因此,本文假設台灣選民在 2012 年總統選 舉中候選人形象評估對經濟投票行為有所影響:

假設八、相對於評估兩黨候選人形象差不多者,有特定候選人偏好的選民進行了 前瞻型經濟評估,仍傾向投給自己偏好的候選人。

4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