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四節、 模型設定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標準差(sX),也考慮了類別依變數的標準差(slogit(Y)),讓模型整體係數確實地被標 準化,所求得的係數也稱為全標準化係數(fully standardized coefficient)(Menard 2010, 83-102; 2011)。這個方法讓 PALR 模型內的各個標準化係數都可以做比較。不過,要注 意的地方是,標準化係數的比較只適用於單一樣本內的變數比較,如果涉及到不同樣本的 比較採未標準化係數為佳。

結合全標準化係數在路徑分析上的應用,PALR 乃是對路徑分析在估計上進一步的改 良。因為過去路徑分析使用的估計並沒有聚焦在類別依變數的處理上,而是採權宜作法將 二分類變數視為連續變數。這種方法導向的做法並沒有正視問題的本質。Menard(2010, 145-168)提出 PALR 配合全標準化係數的估算,這種做法不管是處理自變數和依變數均 屬類別變數,或是處理自變數為連續變數且依變數為類別變數,都能夠做出較適當的估計。

進一步來說,在求得全標準化係數後,不僅能比較之間的強度,更可以去計算出依變數之 於個別自變數的被解釋變異(explained variance)以及依變數和自變數之間的零階相關

(zero-order correlation)。研究者將可以不受限於單一迴歸式,能清楚地區辨變數之間的 影響效果、程度和相關。此外,結合 Heckman 因果效應模型的概念,還可以把資料性內 因問題納入 PALR 的模型中進行檢定。在選定分析方法後,接著就是要把經濟投票的模 型給設定出來。設定的依據將以目前台灣經濟投票研究的相關理論為主,並輔以重要的國 外文獻。目的是為了清楚勾勒出台灣經濟投票的圖像,藉以釐清當中的變數關係。

第四節、 模型設定

模型的設定主要來自於文獻資料的整理,文獻中所蘊含的理論是建構出路徑模型的依 據。在這一節裡,本文旨在整理感興趣的模型路徑的文獻,路徑圖則放在第四章。針對 2012 年總統選舉台灣選民的經濟投票行為,本文以漏斗模型和經濟投票理論做為模型設 定的框架,並配合台灣相關研究的文獻,設定台灣 2012 年總統選舉選民經濟投票行為模 型。依據本章第二節回顧的漏斗模型,影響選民投票行為的因素大致可分成社經背景因素、

長期心理性因素和短期性因素,而且社經背景因素會影響長期心理性因素,長期心理性因

2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素會影響短期性因素;除了社經背景因素對投票選擇的影響以間接影響為主外,長期心理 性因素和短期性因素均會直接對投票選擇產生影響,當中屬於長期心理性因素的政黨認同 對選民投票的影響更是不容忽視(Campbell et al. 1960)。本文中採用的變數屬於社經背景 因素的有:職業、年齡、教育程度、性別、省籍;屬於長期心理性因素的有:政黨認同;

屬於短期性因素的有:候選人形象評估。另一方面,來自經濟投票理論的變數則為經濟評 估,不過從本章的回顧來看經濟評估可能不是純然的外因變數,因此本文的模型設定參考 相關文獻把經濟評估設定為受到其他變數所影響的內因變數。除認知性的內因問題外,從 文獻回顧歸納得來的資料性內因問題也將一併納入考慮。

大抵來說本文的經濟投票模型採用九個變數:職業、年齡、教育程度、性別、省籍、

政黨認同、候選人形象評估、經濟評估、投票選擇。不過承上述經濟投票理論的回顧來看,

經濟評估還必須細分為二維四項的測量,也就是在模型中還要再拆成四個變數。然而,從 回顧中亦發現荷包型的評估通常異質性比較大,以及選民在評估自身狀況時通常考慮較多 個人因素,導致荷包型的評估對投票選擇的影響通常不甚明顯。因此在接下來的討論中將 不去討論荷包型的評估,只聚焦在社會型的評估上。社會型的評估依時間軸來劃分還可以 再分為社會前瞻型評估和社會回溯型評估。也就是說接下來要討論的經濟投票模型其實是 有十個變數。模型中細部變數關係的設定則是歸納台灣的文獻而來,並以此做為本文變數 路徑設定的依據。

(一) 社經背景因素的影響

社經背景因素雖不會直接影響投票選擇,卻是形塑選民認知的重要因素。認知方面 還可以再細分為長期心理性因素和短期性因素。就長期心理性因素來說,本文設定的焦點 在社經背景因素變數對政黨認同的影響,進一步可再細分為職業對政黨認同的影響、年齡 對政黨認同的影響、教育程度對政黨認同的影響、性別對政黨認同的影響、省籍對政黨認 同的影響。職業對政黨認同的影響,從萬美君(2005, 50-51, 55-56, 60-61, 64-65)的研究 中證實,職業對政黨認同存在影響力。1996 年、2000 年到 2004 年三次的總統選舉,大致

2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可以發現相較於私人機構任職者,公部門工作者普遍較支持國民黨,以及較不支持民進黨;

相較於私人機構任職者,自己經營事業者較支持民進黨。

年齡對政黨認同的影響,林慧萍(1995, 70-71)對 1993 年縣市長選舉的年齡與政黨 偏好進行交叉分析,顯示 20 到 29 歲的選民傾向中立的比例最大。而且所有年齡層都是偏 好國民黨比例大於偏好民進黨, 60 歲以上的選民支持國民黨和支持民進黨的比例差更是 20 到 29 歲選民比例差的七倍。吳重禮與許文賓(2003)的文獻整理部分,理論上可以歸 納二種說法:第一種為年齡和政治經驗的關係,如「心理涉入感隨年齡增加」和「世代效 應」、第二種為年齡和政治態度的關係,如「生命週期效應」;在實證部分,2001 年立 委選舉的資料顯示,在交叉分析中年齡和政黨認同存在相關性,而在多元勝算對數模型分 析中,和民進黨支持者相比,年齡愈高者愈傾向屬於獨立選民或是支持國民黨。萬美君

(2005, 50, 56, 60-61, 64-65)所分析的三次總統選舉,1996 年和 2000 年的資料均顯示年 齡越大者越傾向支持國民黨,2004 年的資料則是顯示年齡越大者越傾向支持國民黨而且 越不傾向支持民進黨。

林慧萍(1995, 69-71)的研究指出,1993 年縣市長選舉教育程度和政黨偏好的交叉 分析結果顯是,教育程度較低者在政黨偏好上越傾向中立,而教育程度越高者越偏好民進 黨,教育程度中等(高中、職)則是傾向偏好國民黨。吳重禮與許文賓(2003)對教育程 度和政黨認同的文獻整理發現過去台灣的經驗通常是教育程度高的支持國民黨,而教育程 度低的反而是較不具政黨認同或是支持民進黨;在資料的分析則是顯示,教育程度較高者 較支持國民黨和親民黨,而民進黨支持者則是偏向教育程度較低者。萬美君(2005, 50-51, 55-56, 60-61, 64-65)分析 1996 年總統選舉的結果則是顯示教育程度較高者較支持民進黨,

反倒教育程度較低者支持國民黨,不過 2000 年的資料卻顯示教育程度較高者較支持國民 黨,相似地發現還有 2004 年的資料顯示教育程度較高者較不支持民進黨。

關於性別對政黨認同的影響從林慧萍(1995, 69-71)的交叉分析顯示,不管男性還是 女性均偏好國民黨的比例較偏好民進黨的比例來得大,而且男性有政黨偏好的比例大俞女

2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性。吳重禮與許文賓(2003)的文獻整理指出,理論上男性被普遍認為對政治公共事務較 女性關心,也就是說性別差異會有政治功效意識的不同;實證方面,在多元勝算對數模型 的分析下,2001 年立委選舉的資料顯示性別對政黨認同的影響並不顯著,不過在交叉分 析方面則是顯示支持民進黨的以男性居多,支持國民黨與親民黨的性別差異卻是不甚明顯。

萬美君(2005, 50-51, 56, 60-61, 64-65)的研究顯示 1996 年和 2004 年總統選舉性別對政黨 認同並無顯著影響,2000 年的分析結果則是顯示男性比女性更傾向支持民進黨。楊婉瑩 與林珮婷(2010)分析 2008 總統選舉資料,同樣顯示女性較不認為自己是泛綠政黨認同 者。

有關省籍對政黨認同的影響,林慧萍(1995, 69-71)的分析結果為,本省籍在政黨偏 好比例上以中立或無反應居多,但是偏好民進黨的選民仍然以本省籍比例最高,而偏好國 民黨以非本省籍比例最高,就整體而言偏好國民黨的選民無論是本省籍或是非本省籍在比 例上均高於偏好民進黨的選民。吳重禮與許文賓(2003)整理過去的研究指出,省籍向來 是台灣選舉研究中相當重要的變數,它影響選民的政治態度以及選舉動員;在實證分析結 果上,交叉分析顯示大陸各省市人普遍支持親民黨與國民黨,本省客家和本省閩南人則是 普遍支持民進黨或是屬於獨立選民,再進一步的多元勝算對數模型分析結果則是,和本省 閩南人相比,大陸各省市人偏好支持親民黨與國民黨,而且在偏好民進黨與偏好為獨立選 民相比上,大陸各省市人偏好為獨立選民,亦即大陸各省市人明顯拒絕認同民進黨。

其次關於社經背景因素對短期性因素的可能影響,參考國內文獻大致歸納出教育程 度對候選人形象評估的影響、性別對候選人形象評估的影響、省籍對候選人形象評估的影 響。有關對候選人形象評估的模型路徑設定,參考林慧萍(1995)和萬美君(2005)的論 文,發現林慧萍(1995, 73)的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在 1993 年的縣市長選舉性別和候選人 評價並無相關,但是教育程度確實與候選人評價有關係,而且教育程度越高對民進黨候選 人評價越高。萬美君(2005, 52, 57-59, 62)的文章指出關於 1996 年和 2000 年總統選舉的 資料,呈現教育程度和性別均對候選人發展經濟能力有所影響;2004 年則是只有教育程

其次關於社經背景因素對短期性因素的可能影響,參考國內文獻大致歸納出教育程 度對候選人形象評估的影響、性別對候選人形象評估的影響、省籍對候選人形象評估的影 響。有關對候選人形象評估的模型路徑設定,參考林慧萍(1995)和萬美君(2005)的論 文,發現林慧萍(1995, 73)的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在 1993 年的縣市長選舉性別和候選人 評價並無相關,但是教育程度確實與候選人評價有關係,而且教育程度越高對民進黨候選 人評價越高。萬美君(2005, 52, 57-59, 62)的文章指出關於 1996 年和 2000 年總統選舉的 資料,呈現教育程度和性別均對候選人發展經濟能力有所影響;2004 年則是只有教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