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敘事的文本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會的意義系統(蔡琰,2000)。由上述可知,行動事件是故事的核心,要呈現故事內容並產生 意義,則須藉由語言的符號系統與接收者互動,才能達到傳播的目的。

根據本文研究目的,以中國的體育綜藝節目為研究主體,分析節目如何說、說什麼故事?

節目如何藉由故事建構國族意識並傳遞給社會大眾?均適合以敘事分析探究電視節目的意 義。

第一節 敘事的文本分析

一、敘事學分析方法的發展與流變

敘事學(narratology)在 1960 年代結構主義的蓬勃發展下,首次於 1969 年正式被托多羅 夫(Todorov)提出為一門研究領域(陳晏茵,2012;唐偉勝,2013)。回顧敘事研究的學理 淵源,綜合陳晏茵(2012)、申丹(2014)、林庚佑(2016),本文整理出敘事理論中分析故事 之方法的發展流變,如【表 2】:

表 2:敘事理論的發展流變

年代 國籍 代表人物 理論

1920

年代 俄國 Vladimir Propp

(形式主義者)

著重「故事內容」的研究。主要探討事件功能、結構 規律、發展邏輯。以故事的七種角色及三十一種人物 功能為分析方法。

75

資料來源:研究者製表,改寫自陳晏茵(2012)、申丹(2014)、林庚佑(2016)。

上述三個類型的流派,被歸類為「經典敘事學」(1960-1980 年代),其興起受結構主義語 言學家索緒爾(Saussure)的影響,改變自十九世紀以來歷時性的語言學分析方式,注重「共 時性」語言學研究,著眼於「當今的語言這一符號系統的內在結構關係」(申丹,2014:11)。

「經典敘事學」即借鑑索緒爾的語言學研究模式,重視敘事的故事結構和論述結構,藉以發 掘敘事結構、找到普遍的敘事語法。然而過於聚焦在以文本為中心、對「故事」和「論述」

的組合方式、功能結構等等之上,將敘事作品是為獨立的體系,導致「去脈絡」、脫離語境、

不注重文本的具體闡釋問題(申丹、王麗亞,2010;唐偉勝,2013)。

這種去脈絡化、過於專注於文本結構上的分析,到了 1980 年代受「語境主義」學派批評,

Gérard Genette

(結構主義者)、 Roland Barthes

(文學批評家)

著重「表達形式」的層次。Genette 提出敘事結構的三 個層次:敘事的表層、故事內容的層次、敘述行為。

Barthes 以符號學(五項符碼元素)分析敘事文本,可 分為功能、動向、敘述三個層次。

1970 年代 晚期

美國

Symour Chatman

(文學批評家)、 Gerald Prince(文學 理論家)

兼顧敘事的「故事內容」與「表達形式」。Chatman 把 敘事文本視為符號學結構,劃分為表達形式、表達實 質、內容形式、內容實質四個面向。Prince 承語言學 傳統,批判敘事結構研究,力圖描述、解釋敘事機制 的因素對其形式和功能有著重大意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事作品的過程中,充分關注社會歷史語境、讀者與作者三方面的影響(申丹、王麗亞,2010)。 因此二者在敘事研究發揮不同的作用,是互補、共存的關係。

此外,在建構論之下,敘事的文本分析即是建立在「後經典敘事學(post-classical

narratology)」的範疇中。「後經典敘事學」關注於敘事作品與社會、歷史、文化環境的關聯性,

將敘事作品視為文化語境中的產物,與政治批評、文化研究直接相關,並發展為女性主義敘 事學、修辭敘事學、認知敘事學三個影響較大的流派(申丹、王麗亞,2010)。

根據本文的兩個研究問題,第一個研究問題是:國族主義的政治宣傳內容如何呈現於體 育類綜藝節目之中?此研究問題主要探討在研究主體的「故事」部分,盼透過敘事分析的方 法,了解體育類綜藝節目呈現的故事內容,在中國大陸的社會、政治投入之下,其國族主義 的政治宣傳如何具有邏輯性的被安排在行動事件之中。第二個研究問題是:體育類綜藝節目 如何運用敘事形式,傳遞隱含著國族主義的意識形態與社會價值觀於節目之中?此研究問題 則是探討在研究主體的「論述」部分,即在行動事件中,如何透過「語言」產生並傳遞社會 的意義系統(即社會價值觀),且顯現故事內容(即政治宣傳)的具體符號(即國族主義)意 義。

如前文所述,根據兩個研究問題,本研究分析將分為兩個區塊:

(一)以經典敘事學的概念和研究模式分析敘事文本的結構,依 Chatman(1978)「故事 結構之要素」,分別以靜態狀態部分與動態發生過程,分析體育類綜藝節目所呈現的故事內 容。

(二)以後經典敘事學中的「語藝(rhetoric)敘事觀」,依 Fisher(1987)「敘事典範」

7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從【圖 3】的結構架構圖示可見,故事中的存在物,即是「故事靜態狀態(存在條件)」,

由於本研究將關注在新時代中國大陸的社會背景之下,國族主義的政治宣傳內容如何呈現在 體育類綜藝節目之中,因此在故事靜態狀態的分析上,專注於影響「情節顯著程度」的「場 景(seetings)」與「角色(characters)」。故事中的事件,則是在「故事動態過程(經過情節)」 中,包括動作(actions)與發生的事情(happenings)(郭岱軒,2011)。從故事的事件之定義 來看,其動作與發生的事情是「經過情節」而完成。

林東泰(2011)將 Chatman 的敘事結構元素與新聞學的 5W1H 之概念做了對照,其認為 行動是 What(做/說什麼),事情的發生是 How(如何),以及情節的產生是 Why(為何)。

雖然新聞學的概念相較於敘事學的概念簡要許多,但仍可以與敘事結構理論相結合。本研究 藉此「做/說什麼」、「如何」、「為何」的概念,進一步分析事件中,人物角色之間或人物與 場景之間在什麼情節、時機之下,說或做了什麼,展現出國族主義的政治宣傳內容。

因此,在研究步驟上,首先對故事的內在存在物進行分析,了解場景與角色在體育類綜 藝節目之中的安排與呈現具有什麼意義,再進一步藉助林東泰(2011)提出的概念分析事件,

在某一場景中角色的動作、發生的事情具有什麼意涵,透過故事內容探討國族主義的政治宣 傳如何透過場景、角色、事件的設計,呈現並傳遞給閱聽眾。

7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