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敘說研究

一、敘說研究

質性研究以研究者為工具,與研究對象來回互動激盪,並以個案研究、生活 史、訪談、觀察等多樣資料蒐集方式,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的探究與詮釋(陳 向明,2002)。質性研究包含許多研究方法,採用敘說分析的研究者會將生活故事 和對話看成是研究問題來解析是敘說分析發展的重點。也就是說,所謂的社會真 相就是故事,故事裡的說辭和對話即是一種表達行動,是一種經驗的再現

(representation) (胡幼慧,2008)。

Riessman(1993)把經驗再現的關係過程分為五種層次,分別是「關注」、「訴 說」、「轉錄、「分析」、「閱讀」(圖 3-1)。

圖 3-1 研究過程中的再呈現階級

資料來源:王勇智、鄧明宇(譯)(2010)。敘說分析(原作者:Catherine Kohler Riessman)。臺北市:五南。(原出版年:1993)

閱讀 分析 轉錄 訴說 關注

基本經驗

28

(一)關注經驗(attending to experiense)

敘說者對於整體感官經驗做選擇和抽取,回到意識層面作反思、記憶與重組,

重新建構了社會真實。

(二)訴說經驗(telling to experiense)

訴說是一種個人言詞上的展演,訴說者如何說、如何組織、如何轉折、對誰 訴說、都有其形成之意義脈絡。訴說者在訴說的過程產生一個新的自我,但也在 說與聽之間,和傾聽者共同產生一個敘說。

(三)轉錄經驗(transcribing experiense)」

研究者在將對話的錄音轉錄至文字資料的過程中必須考量如何聚焦到自己認 為關鍵的表達上,轉錄的過程就如敘說者選擇如何敘說般主觀,轉錄是研究者的 詮釋實踐。

(四)分析經驗(analyzing experiense)

分析是一個研究者閱讀、理解、裁剪、突顯研究資料的歷程,研究者的價值 觀、政治立場、理論信仰再次產生作用並涉入研究。

(五)閱讀經驗(reading experiense)

完成研究,事實上包含最後一部閱讀人的參與(胡幼慧,2003)。讀者閱讀文 本喚起自己的經歷和回憶,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建構出新的經驗,因此,所有的 文本都是變動的,因為我們的對象「無法靜止不動地被描繪」(王勇智、鄧明宇譯,

2010)。

敘說分析希望能夠探究的是「主角是如何解釋事件的」,而我們是否能夠系統 地解釋他們所做出的解釋,也關乎於研究者在歷程中如何依據社會文化的脈絡、

生活經驗的理解,重新組織並建構主角的解釋。而敘說的互為主體性,給予我的 角色經驗能夠在故事中一起流動的機會,我和參與者們在敘說的過程中對這些經

29

驗重新確認、修正,甚至加入新的故事,透過整理的歷程找到意義、傳遞價值。

二、敘說研究分析方法

Lieblich 等人(1998)提出兩組獨立的向度,一組為整體(holistic)與類別

(categorical),另一組為內容(content)與形式(form),兩組向度交叉形成四種 分析方式,分別為整體-內容,整體-形式,類別-內容和類別-形式。Lieblich 等人(1998)

認為,向度雖然被明確區分開來,但資料文本卻可能多是座落在向度的中間,無 法被輕易區分。以下介紹四種分析方法。

(一)整體-內容

整體-內容將個人的生命故事是為完整的展現,類似於「個案研究(case study)」,

將分析重點放在故事內容的整體理解和背後意義的展現。

(二)整體-形式

整體-形式是藉由省視整個故事的劇情和結構,以了解研究參與者的自我。研 究者須從故事中找到高峰及轉捩點,並探究其發展性。

(三)類別-內容

類別-內容取向近似於「內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較不重視故事整體性,

將內容區分為某些類別,並抽取出來加以歸類、整理。

(四)類別-形式

類別-形式則將重點放在敘事風格或語言學特徵,如文本中的隱喻、主被動語 式的使用頻率。

我在研究中選擇使用「類別-內容」的分析方法,將參與者在 DER 團督中所經 驗的經驗世界藉由類別的歸納分析,探討 DER 經驗對她們的生命意義。並使用「

半結構式訪談」作為資料蒐集的方法,抱持著開放性的態度深入研究對象之經驗,

在訪談過程中隨著參與者的經驗流動,盡量讓經驗指引著我們的談話方向。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