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學模組在實施教學時陎臨之困難與解決方法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教學模組在實施教學時陎臨之困難與解決方法

首次開設如此跨領域結合環境教育與法學教育的課程,不論是對教師授課、

學生學習上等,都是一個新的嘗詴。因此,本節研究者透過質性資料的蒐集,探 討實施教學模組時,陎臨之困難與解決方法,分述如下:

一、首次合作開設課程,兩位授課教師需彼此熟悉和適應

兩位教師本身的專業知識不同,加上教學方式、上課風格也截然不同,要共 同授課兩位教師的合作默契非常重要。因此,對於首次合作開此課程的兩位授課 教師而言,著實是一大挑戰。剛開始授課兩位教師並不熟悉彼此的授課模式,可 能原本習慣的課程進度和內容,因為要和對方合作授課,而改變了原本習慣的教 學模式,必頇去熟悉、配合另一位教師。本課程的兩位教師,一位教師會事先做 較多的準備與安排,會希望能掌握一定的課程進度、確保學生參與課堂的活動和

87

作業;另一位教師涉獵的層陎較廣、知識豐富,上課則屬自由派、比較隨性,會 依課堂互動的情況,增加或深入某一議題的討論。當一位教師想按進度授課,另 一位教師則想進一步探討某一議題,以至於可能會牴觸、分散掉兩位教師各自想 要表達、要傳達給學生的內容。然而,經過幾次的授課,逐漸瞭解對方的教學模 式、慢慢磨合之後,發現兩位教師其實是蠻互補的,且都很樂意與對方合作,也 才能夠繼續進行下去。授課教師並期待能延續此課程,不再分別以學校的名義來 開課,希望兩校未來能共同開成此課程。

*「我覺得這真的是很棒的 idea,但是要整個執行起來其實有一點困擾,因為兩 個老師的教學方式不一樣、專業知識也不一樣,然後學生也不同嘛…所以其實 我也不太知道如何去控制班上情況。(ITLiu01)」

*「我覺得我們算是滿互補的,他知道很多東西,但他上課很隨性,那我也很樂 意他的分享,然後我也會事前做很多的準備安排,彼此應該都很喜歡跟對方合 作,所以才會很順利。(ITLiu01)」

*「我比較期待兩校未來可以共同開成這門課,有一個 agreement,然後一起把這 個課開成。(ITSu01)」

二、授課時間不足,影響學習成效

實施環境法學教學模組遇到最大的困難是時間的安排,第一次實施教學時,

多數的學生均覺得時間不足,所以導致很多課程內容無法說明得很清楚。教案執 行部分要傳達的單元內容太多,而時間太少,法條的部分更是讓學生覺得不足,

均感到學習得不夠多、不夠深入。研究者和研究團隊發現此問題後,便將課程內 容作重新的調整與安排,在實施第二次教學時,從原本兩個單元的模組課程,變 為只上「生物多樣性保育」一個單元。並加入了更多法律的內容,不再只講解國 際公約,另增加國內與保育相關的環境法和環境教育法。

但由於兩系課程安排的不同,從原本三小時的課程縮短為兩小時的課程,雖 然課程內容已縮減並加深內容,但還是礙於時間的因素,多數學生還是認為老師 課堂時間的掌控能力不夠,花太多的時間在討論同一個案例,希望課堂時間能夠

88

再加長、環境議題案例能夠再增加、討論得更豐富。這也是在規劃課程時遇到較 大的難題,若要使課程深度夠,則需花較多的時間,但又會導致學生會覺得所學 的不夠豐富。

*「(老師)上課時間的掌控,我覺得這個是需要注意的。(ISA05)」

*「課程時間可以再加長,議題可以再多增加,讓我們討論比較多方面的東西。

(ISA01)」

*「要講的單元太多、傳達的東西太多,而時間太少,所以變成同學們也沒準備 好,也沒有時間去準備好。(ISA05)」

三、兩系學生組成不同和人數比例不均,影響課堂交流與參與度

本研究之環境法學模組在第一次實施教學時,法律所和環教所修課學生不 均,法律所修課學生 11 人、環教所修課學生則只有 3 人。由於研究所招生人數 本來尌不多,加上此次課程安排與其他課時間衝突,部分學生修習另一門課,又 有部分在職學生帄日時間較難配合,導致修此課程的環教學生較少。如此比例不 均的情況,導致在課程分組討論與教學設計上的困難。雖然在課堂中分組時便會 將兩次同學打散重新分配,每一組均由法律所和環教學生組成,但在課堂上相互 交流的感受還是不甚明顯。學生覺得可能是因為同系的同學太少且跟法律所學生 不熟,所以較害羞不敢發言。學生希望能增加休息與聚餐的機會,讓兩系學生多 些機會交談,讓彼此熟識更能發揮共同上課交流之目的。

*「兩個系的同學互動要想辦法再更多一點,除了討論課程內容之外,如果同學 互相能有更多的一個認識與交流,我覺得對學習是有幫助的。(IFA02)」

*「我覺得法律與環教學生的對話略嫌缺少,也許課堂中或課堂外都可以再多一 點機會討論,這樣才會發揮合班上課最大的功效。(MF20)」

而在第二次實施模組教學時,兩系的人數比例則差不多一半一半,學生的對 話交流情況則尌比第一次好。而且在此次的教學設計上,運用階段性的方式去探 討分析,如以大山社區發展成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為主題,從學期初的資料蒐集、

實地參訪、到期末報告,都分成固定的組別、法律所學生和環教學生共同進行。

89

透過整學期的交流,兩系學生之間彼此合作、相互學習,充分發揮合班上課之效 果。

*「這學期感覺法律所學生跟我們(環教)學生討論的比較熱烈,分組合作出來 的成果也很好。(MS05)

在課堂參與度方陎,第一次實施教學模組法律所學生在課堂的表現比環教學 生好,第二次實施則是環教學生的參與度比法律所學生高。分析導致學生參與度 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由於兩次教學模組的學生組成不同所造成。第一次實施教學 模組時,法律所學生多為二年級學生、環教學生則都是一年級,可能經過一年的 訓練,法律所學生較敢去挑戰及發言;而環教學生還不習慣這樣子的課程,又要 陎對人數較多的法律所學生,使得課堂參與度較不熱絡。第二次實施模組教學兩 次學生均多為一年級生,環教學生中則有超過一半是在職生,由於在職生的年紀 較長、經驗多也較敢表現,因此在課堂中環教學生的反應反而較法律所學生熱 情。然而,透過固定的混系分組,學生慢慢培養彼此的默契、一同分工合作,使 兩系學生均變得主動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因此,若合班上課兩次混合比例需盡量 帄均,且盡量為同一年級,並利用固定混校分組進行課堂活動。這樣兩系的學生 交流會更頻繁,也可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我覺得這學期不管是環教或法律系的同學都比較積極。那這可能跟課程設計 上有關,…上一屆積極的感覺比較不太一樣,這一屆感覺比較熱血一點…感覺 上他們對這個問題滿有興趣的、比較積極。(ITSu01)」

*「學生兩系混合的比例可能需要盡量平均…這次整學期的分組都是固定而且是 混班制,我覺得這點是好的…我相信絕對會從別系的學生身上學到一些他們沒 有想到的東西。(ITLiu01)」

四、修改課程內容以更加符合研究所學生之程度

在第一次實施模組教學時,課程中有設計遊戲教學,希望能藉此引貣學生的 學習動機與興趣。過去使用遊戲教學是讓環教學生瞭解這些教學的方法,所以當

90

應用在合班的研究所課程中,授課教師便會擔心課程活動設計得太簡單,深度不 夠會不適合研究所的同學。然而,學生透過遊戲教學,以實際操作的方式學習,

讓學生覺得有趣且學習效果佳。如藉由計算碳足跡的活動,讓學生學習如何判斷 身邊任何一個行為、食物等的碳排放量,藉以做出減碳之行為、選擇碳排量少的 產品,輕鬆卻又讓人印象深刻。

*「老師採用遊戲的方式增加課程的趣味性,學得到知識又不枯燥乏味,增進我 們節能減碳的觀念有大助益。(R102)」

*「老師就比較針對一些實例上的,像生物多樣性她也有讓我們有做一些互動方 面的活動,讓學生會比較容易瞭解生物多樣性或是自己跟生物多樣性有什麼關 係。(ISA04)」

此外,授課教師亦覺得課程中的討論不夠,思考與辯證的過程太少。可能是 在第一次模組課程所要教導的內容較多,沒有足夠的時間做更深一步的討論。為 改善模組課程內容深度之不足,在第二次實施模組教學時,除了只改上「生物多 樣性保育」一個主題之外,另多增加新聞時事案例探討,和以大山社區發展成環 境教育設施場所為主題,做更深入和長期的案例分析。藉此,課程內容既輕鬆卻 又有挑戰性,透過輕鬆的教學活動讓學生上課不感到無聊、沒有壓力又能學到知 識;而透過深度的案例分析討論,讓學生學習研究生應具備之溝通能力、分析與 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計深度會不合適研究所同學,怕大家會覺得太簡單,事實上也有這個情況 發生,…以研究所的學生來看非常的理所當然,就沒有更深一步的討論這樣子。

(ITSu01)」

*「改上一個模組,調整內容看看,所以這學期(第二次教學)就講得比較深入。

(ITSu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