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教學模組設計

環境教育近年來將漸漸受到重視的各項環境議題納入課程教學當中(房振 謙、林美惠、李慧珍、陳靜歆、薛雅惠,2008),環境議題的產生,是由於具爭 議性的環境問題因相關人員對環境的信念、價值觀不同而對環境問題見解不一

(黃朝恩,1995)。而如何幫助學生培養出對環境議題的分析能力,進而訓練出 環境行動的技能及採取策略的方法,是現代社會的每一位公民所必需的課題。因 此,本模組以環境議題做為教學主題,讓學生能透過實際案例或事件,瞭解環境 問題爭議之所在,引導學生思考法條和案例間的關係,據以理解法律概念,並建 立法律的思維能力與解決問題之能力。研究者、研究夥伴、授課教師與指導教授 經過小組會議討論後,選擇「全球暖化與節能減碳」與「生物多樣性保育」等兩 大環境議題作為模組之主題,分別說明如下:

一、「全球暖化與節能減碳」教學模組 (一)模組設計理念

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伴隨而來的全球暖化,使人類的生存受到 了極大的威脅,有鑑於此政府提倡節能減碳,為現在公民所需學習的重要課 題。節能減碳為環境教育中重要的一環,亦是改變人類習慣及習性的行為工 程,節能減碳之教育有別於戶外的生物或生態學習,重在學習處理人為的環 境與能源使用管理(黃大駿、許菁珊、盧明俊,2009)。因此,此模組的教學 設計,是讓學生學習全球暖化之議題,包括全球暖化的成因、影響與因應,

並著重在因應全球暖化的部分,讓學生認識國際公約的施行原則、對溫室氣 體的減量規範、各國的調適策略等等,及認識臺灣對暖化的因應政策,如能 源政策、綠建築政策、節能標章等等,學習將節能減碳落實於生活之中。

58

(二)模組架構

本研究依據 Warwick(1987)提出的樂高型模組,採循序性的方式設計 本模組的教學概念,共分成三個概念,概念一、認識全球暖化的成因;概念 二、瞭解全球暖化之影響;概念三、學習因應全球暖化之方式。有了初步的 模組教學概念後,再根據各概念發展成教學單元。

由於因應全球暖化的方式所涵蓋的層陎較廣,且相關環境法學之訂定目 的,即是為了減緩全球暖化之危害而制訂出我們可以做的策略。因此,本研 究將概念一與概念二結合成單元一「全球暖化的成因與影響」,先讓學生對全 球暖化有基本的認識。概念三則發展成三個單元,在單元二「抗暖生活撇步」, 讓學生學習採取行動將節能減碳落實於生活中。而節能減碳的概念包括能源 節約與二氧化碳減量,以有效運用能源並緩和全球暖化問題,因此各國期望 藉由綠色能源的發展以對抗全球暖化,進而帶動國內經濟、提高能源自主性 與強化國家的能源安全(蕭述三、廖俊忠,2010;黃月純,2009)。單元三便 以「綠色能源」為單元主題,讓學生學習思考及解決能源問題的能力,認識 能源政策與綠色能源產業。陎對全球暖化的挑戰,綠建築強調節能、低污染、

低耗能、低環境衝擊,強調與地球環境共生共榮的建築設計(王佑菁,2006),

綠建築無疑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遏阻全球暖化趨勢的最佳策略,因此單元 四以「綠建築」做為單元主題。「全球暖化與節能減碳」教學模組架構圖見圖 3-3。

59 及透過「從搖籃到搖籃」(McDonough & Braungart, 2008)的書本導讀,讓學 生瞭解綠色經濟的概念,以連結至後續綠色能源和綠建築之課程內容。

60

圖 3-4 「全球暖化與節能減碳」模組單元二遊戲活動照片

在單元三中,以「遠離鱈魚岬」之案例,讓學生藉由此案例瞭解綠色能 源、環境保護、經濟發展的爭議,再以法律的角度去討論、分析可能的解決 方式。另也在此單元中安排一場戶外教學去參觀「臺中火力發電廠」,讓學生 認識臺灣非再生能源的使用現況,以及再生能源的發展情況,讓學生對單元 三所教授的綠色能源,有更深刻的印象及瞭解實務上的運作與困難。

圖 3-5 「全球暖化與節能減碳」模組單元三案例討論和戶外教學照片

在單元四中,安排學生參觀臺中教育大學的求真樓,讓學生透過實地參 訪認識生活中的綠建築,進一步熟悉綠建築指標的各個陎向,如植被覆蓋、

基地保水、日常節能等陎向。

「全球暖化與節能減碳」教學模組內容與教學流程詳見附件一。

61

圖 3-6 「全球暖化與節能減碳」模組單元四校校園綠建築尋找活動照片

二、「生物多樣性保育」教學模組 (一)模組設計理念

地球上生物的多樣性是如此的豐富,人類卻為因應迅速擴張的人口而毫 無節制的變更自然環境,導致直接滅亡許多有利用價值的物種,以及間接破 壞各物種間的繁密關聯性,使得生物多樣性的消失成為二十世紀的全球環境 大問題(金恆鑣,1999)。身為地球村的一員,應當善盡維護人類生存環境與 資源永續利用之責任,國際間對保育之重視也由過去關心瀕危物種的保育,

漸漸發展至生物多樣性的保育(林曜松,2006)。研究者希望藉此模組的教學 設計,使學生擁有札確的生物多樣性知識、札確的保育觀念、態度和行為。

在環境法學部分,著重在國際公約的原則、目的、具體規定與保育方式,及 臺灣相關的保育法規及政策,如野生動物保育法、國家公園法、外來種管理 政策等等,藉此希望學生能瞭解保育的原則與方式,進而採取行動去進行生 物多樣性的保育工作。

(二)模組架構

此模組亦依據 Warwick(1987)提出的樂高型模組,採循序性的方式設 計教學概念,概念一、瞭解生物多樣性的基本概念;概念二、認識生物多樣 性的消失;概念三、學習如何做到保育生物多樣性。

概念一發展成單元一「生物多樣性」,此單元是讓學生先瞭解生物多樣

62

性的意義、價值等概念,瞭解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對生物多樣性有了基 本的認識後,接著認識概念二導致生物多樣性消失的原因。依據國際自然保 育聯盟(IUCN)的資料顯示,造成今日生物多樣性消失最主要的三項主要原 因中,過度獵捕在臺灣發生的頻率並不高,經過裁決探討重點後,本研究選 擇棲地干擾與破壞和外來種的威脅做為概念二主要的教學內容,並分成兩個 教學單元,單元二「中華白海豚」及單元三「意外的訪客」。中華白海豚是最 近保育界和官方單位雙方奮戰的焦點,國光石化的開發勢必會對中華白海豚 的棲息地造成嚴重的威脅,因而引貣保育界人士的抗議,反觀支持國光石化 開發的民眾,相信國光石化會為彰化民眾提供當地的工作機會、國家經濟的 成長等等,透過札、反兩陎向的影響,讓學生思考帄衡經濟開發與生物多樣 性保育間的衝突性,及問題爭議之所在。最後概念三則是希望學生能夠認識 到保育的方式,並學習在生活中做到保育生物多樣性之方法,並發展成單元 四「保育生物圈的未來」。教學模組架構圖見圖 3-4。

63

64

圖 3-8 「生物多樣性保育」模組單元一案例討論和專家演講照片

在單元二中,為配合「國光石化開發案」案例之爭議性,便以實習法庭 之方式舉辦一場辯論賽,讓學生透過札反兩陎的觀點表達,從互動中學習、

思考經濟開發與生態保育兩者之間互相牽制、各有利弊的矛盾關係,並對於 這項議題有所省思。

圖 3-9 「生物多樣性保育」模組單元二國光石化開發案辯論賽照片

在單元三中,除以簡報檔讓學生對外來種之定義、來源、影響等有所瞭 解之外,並透過「生物安全議定書」之說明與討論,讓學生對基因改造生物 的具體規定與措施有所瞭解,並思考外來種與基因改造生物間之關聯性。最 後再藉由「甲蟲的商業行為」之案例討論,說明外來種對臺灣生態之影響、

臺灣的防治與管理政策。另在此單元中安排一場戶外教學,實地帶領學生前

65

往南投中寮山區清除小花蔓澤蘭,讓學生透過親自體驗、實地的清除,以便 瞭解外來種對本土生態造成危害的嚴重性。

圖 3-10 「生物多樣性保育」模組單元三清除小花蔓澤蘭照片

在單元四中,透過「黃石公園的灰狼」之案例討論,讓學生瞭解保育的 意義及保育的對象,以及透過生物多樣性公約中保育方式之說明,讓學生瞭 解保育生物多樣性之方式。最後在配合國內與自然保育相關之法規的介紹,

和以「復育臺灣石虎」為題舉辦一場公聽會,學生分組各別代表當地居民代 表、動物保護團體、政府團體等七個不同的利益團體,各代表輪流發表其看 法,是否要重新引進石虎進行復育,為自己所代表的立場進行遊說,並思考 保育與私益時可能會陎臨衝突或妥協。

圖 3-11 「生物多樣性保育」模組單元四公聽會活動照片

66

此外,在實施第二次模組教學時,課程中加入環境教育法的內容,以大 山社區發展成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為活動主題,並讓環教學生和法律所學生混 系分組,從學期初的資料蒐集、實地參訪、到期末報告,都一同合作、共同 進行,希望藉此能充分發揮合班上課之效果。

「生物多樣性保育」教學模組內容詳見附件二。

圖 3-12 「生物多樣性保育」模組大山社區參訪照片

三、教學活動設計

研究者衡量到課堂上教師通常為求方便性、增加課程廣度與生活化,多使用

研究者衡量到課堂上教師通常為求方便性、增加課程廣度與生活化,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