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學活動實施後教師的心得和反省

第伍章 表演藝術教學活動之過程與探討

第三節 教學活動實施後教師的心得和反省

本研究所實施之表演藝術教學活動為期大約一年的時間,過程不算太長,但 是這對一個帶班級的導師來說,真是一個「甜蜜的負荷」!導師每天的行程安排 其實已經是很緊湊了,除了處理班級事務外,還要應付學生的突發狀況,再加上 有時還要值導護工作,以及開大、小型會議、週三進修研習、配合行政的活動安 排、運動會、畢業旅行、露營、戶外教學、班際競賽、月考……等等的工作,每 天都忙得不可開交,更遑論還要進行研究工作了,因此研究者在這一年中的感受 特別深刻,以下的敘述即為研究者在研究過程裡的心得與省思:

一、寓教於樂的精神

孔子曾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呼?」可見學習本來就是一件快樂的行為,

但反觀現今的學童卻視學習為畏途。現在一般的家長大多把教育的重點擺在那些 以升學為主的科目成績上。多半都忽略了課程裡還有包含技藝方面的科目,包括 音樂、美術、表演藝術、體育、家政或工藝等,這些其實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有相 當的重要性。而每一位成年人不管是扮演老師或父母的角色,都應該肯定孩子各 方面的才能,激發他們的自信,發掘他們的才能,並給予適當的鼓勵。

表演藝術是一門綜合的藝術,依其趣味性、創意性、想像性的本質,讓學生 在學習及發表的過程中,獲得增進知識及陶冶品格的機會,更可以透過「 虛擬 實境」的模擬,在安全無虞的狀態中,體驗人生百態、獲取社會經驗。在課程發 展中,不但學習到教師所要傳授的主學習,同時間更可以收到副學習和附學習的 成效,可說是一舉數得。

表演藝術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快樂的學習和成長,就算是一個俏 皮的眼神、一個搞笑的動作、一段政治人物的模仿、一個情境安排、一隻醜陋的 玩偶、一種歡樂的氣氛……等等,只要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吸引學生的目光,整 個課程才有繼續下去的動力,否則,不管老師多認真的講課,其成效幾乎等於零,

因為孩子根本心不在焉。這就像是一株植物,沒有吸收養分,怎麼去期待它會開 花與結果?

因此,研究者由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出發點,利用學生剛剛發生的事件,或從 別科剛學到的知識,以及日常生活容易找到的例子或曾經發生的狀況為出發點,

提供學生活潑、開放的討論空間,藉由討論與溝通引起學生的參與興趣,拓展孩 子對討論議題的概念釐清,再由老師的引導下進入課程的教學。

這樣的課程是自然的、歡愉的、快樂的學習,讓學生在不受拘束的場域下,

能自在的發表自己對事情的看法,透過這樣的教學,教師一方面可以以歡樂的氣 氛進行課堂中的討論,一方面也可以藉機瞭解班上學生現在的想法,拉近自己與 學生之間的距離。總之,表演藝術教學是有趣、開放的,所有的教學現場在不同 的教師引導下都會呈現不同的風貌,因此教師們不太需要拘泥在既定的模式中,

研究者認為試著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每位老師都將是優秀的表演藝術教 師。

二、教學情境的掌控

表演藝術課程活動初期的重點工作是想辦法讓同學積極的參與課程遊戲。研 究結果顯示:激烈、刺激、好玩的遊戲活動能將學生融合在一起,消除他們的倦 怠與無聊,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但是,等到同學們都能輕鬆、快樂的 盡情享受表演藝術課程時,授課教師就必須開始留意學生一些過火的舉動,同時 要制止做作與耍小聰明的危險表演行為。因為,學生在授課活動中顯得浮躁不 安、不守規矩時,對表演藝術課程而言是一個警告訊號。到這個時候,授課教師 應該要察覺到你的表演藝術課程已經進入中期的階段了,而這個階段往往這也就 是一般傳統老師最害怕上表演藝術教學的部分 --「教室秩序失控」階段,也是 傳統教師最無法接受、也是最感覺到害怕、憂心的的狀況。

一般來說,使用傳統方式上課的老師們大都不願意學生呈現出不接受控制的

「自由模式」狀態,而這個狀態卻又是表演藝術教學的特質。因此,研究者在此 階段,除了利用班級經營中特殊的獎懲制度外,還運用了「主題活動」的教學模 式,畢竟,班級秩序的維持是老師的級務工作之一。此時,研究者建議把場面控 制的問題交給戲劇遊戲本身,因為,戲劇是一種高度自律的藝術形式,對學生的 要求不能太嚴苛,但是也不能太少,當學生們完全融入活動中時,便會產生團體 自律的模式,沒有人強迫他們要維持秩序,完全是學生們自己選擇要有秩序的演 出。所以,研究者想要建議老師們千萬不要因噎廢食,只要課程設計安排得宜,

這個階段並不會像老師們想像中的那麼可怕。

三、教學評量的取捨

研究者在進行教學評量時,在評量的過程當中,研究者遭遇到一些困難,也因 此有下列幾點發現:

(一)評量標準

表演藝術教學和與一般的教學評量標準不同,一般評量多著重於過程中經 常性的評量,如:學習單、筆試測驗、作業等。而表演藝術教學評量則著重於 在以學生學習的過程為中心,就參與扮演的整體活動的過程表現作評量。

簡言之,研究者認為表演藝術是一種互動式的教學過程;是在活動中讓學 生感受到情意的課程。「感受」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目的,評量則儘量在活動過 程中隨時進行,不需要太過以行為主義教學的目標教學導向,強調教與學的對 等評量。

由於表演藝術教學的活動面向很多,有認知與理解的教學,也有活動參與 的教學,教師必須視實際的教學情況,採用多種以上的方式交互的評量,來檢 視學生的學習成效,才能產生較為客觀的評分標準。

(二)自評與互評問題

當學生在進行自評與互評時,所花費的時間比研究者所預估的還要長,而 且評分過程也容易因為彼此的主觀認知不同而產生分數上的差距。男生生性粗 枝大葉,絕大部分都從自己本身的想法為出發點,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頗重;

女生則心思比較細膩,會考慮到團體同儕的創意及想法,以整體表現為出發 點,鮮少的女同學會先考慮自己的觀感,而是以同儕的表現為主要評分標準。

這雖然是評分者自己主觀的認知問題,但是會對於評分的標準造成很大的誤 差,而產生不公平性。

因此,針對這個問題,研究者即先暫緩自評與互評的模式,改由全班表演 完畢後,由全班舉手投票表決的方式進行評量,再請同學說明投票理由,到底 好在哪裡?或不好在哪裡?經由多次全班的相互研究與討論後,相信全班的評 分標準會日趨一致,因為透過全方位的評比下,大家會對表演藝術的評分漸漸 產生一致的共識,而有較為公平的觀點,此時,研究者再開放自評與互評的機 制,才會有較公正的評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