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三節 研究資料蒐集

研究者於 2007 年暑假確定了論文題目後,一開學便回到教學現場,一方面 進行教學,另一方面則進行資料蒐集的研究工作。研究者採用觀察、訪談、問卷 調查、文件分析等方式進行資料蒐集與整理。試說明如下:

一、觀察

觀察研究是在自然的情境或控制的情境下,根據既定的研究目的,對現象或 個體的行為做有計劃與有系統的觀察,並依觀察的記錄,對現象或個體的行為做 客觀性解釋的一種研究。且觀察必須是可以數量化,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郭生 玉,1997)。

(一) 依方法區分為:

1、非參與觀察(nonparticipant observation)

觀察者並不直接涉入觀察情境,單純扮演局外觀察的角色,而不與 觀察者互動或施予影響。觀察進行之初,觀察者會被介紹給被觀察者認 識,然後便置身情境之外,被觀察者表現行為會異於平常,比較缺乏真 實性,易產生「霍桑效應」的實驗影響。例如:研究者定時定點去教室 觀察學生的行為,即為「非參與觀察」。

2、參與觀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

研究者(觀察者)成為研究情境中的一員,實際參與觀察,同時扮 演參與者與觀察者的雙重角色,觀察者不會被視為外人,可以降低觀察 者在情境中的困擾,同時又能維持自然觀察的情境。例如:人類學者為 了研究不同民族生活習慣與語言,便與他們一起生活,以收集局外人無 法獲得的第一手資料。

(二) 依觀察結構區分為:

1、無結構性觀察

無結構性觀察無明確的研究目的、觀察程序與無結構性觀察工具,

為一種具有彈性觀察研究。最典型的代表即「田野研究」(field study):

即在自然情境下,採用參與觀察進行,對研究觀察限制最少,卻深入情

境中研究。

2、結構性觀察

結構性觀察有明確的研究目的、觀察程序與結構性觀察工具。即觀 察前對研究問題就先提出研究假設,並詳細計畫觀察步驟與觀察記錄工 具。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是採取「參與觀察」的研究方法,所以被觀察者一開始 並不知曉自己已經成為研究的對象,因此觀察者和被觀察對象雙方是在自然而然 的情境中產生互動的。在觀察紀錄方面,研究者最後決定在以最不干擾教學的理 想狀態下採行「教學日誌」做為觀察記錄之工具,記錄的內容包括教學時間、教 學地點、師生間互動之情形、偶發事件、學生學習情緒、教室氣氛及研究者的教 學省思等幾大項,詳實的紀錄每次教學的活動歷程。

二、訪談

質性訪談是社會科學研究中最廣泛運用的收集資料的方法之一,主要著重於 受訪者個人的感受、生活與經驗的陳述,藉著與受訪者彼此的對話,研究者得以 獲得、了解及解釋受訪者個人對社會事實的認知。簡而言之,訪談是一種獲得資 料的方法,主要靠直接面對面的訪問完成,研究者可以透過此方式,了解受訪者 正在做甚麼,或在想甚麼,以及為何要如此進行等議題。

(一) 依過程區分為:

1、結構式訪談

在社會科學的研究中,結構式訪談通常被用來做調查(survey)或民 意測驗(opinion polls),也稱為標準式訪談或調查式訪談;此種方式,

有一致性的問題及依序訪問。因此可以避免受訪者之間的不同級誤差,

而增加此研究的可比較性。

2、半結構式訪談

可以是量化導向或是質化導向模式的半結構式訪談型式,主要是研 究者利用較寬廣的研究問題作為訪談的依據, 導引訪談的進行; 訪談 指(interview guide)或訪談表通常在訪談開始前被設計出來,做為訪談 的架構,但他的用字及問題順序並不用太侷限,最主要的內容必須與研

究問題相符,問題的型式或討論方式則採取較具彈性的方式進行,所以 研究的可比較性可能降低,但優點是它可以提供受訪者認知感受較真實 的面貌呈現。

3、非結構式訪談

不同於結構式問題設計及強調問題的先後順序,「非結構式訪談」

主要著重於研究者與受訪者之間的互動情形以蒐集資料,如同平日的對 談型式一樣,但非結構式訪談範圍縮小在研究者興趣的領域內,基本上 訪談過程控制較小,但需掌握受訪者的反應,宜必須針對研究問題的經 驗及態度等。

(二) 依方式區分為:

1、正式訪談

依據研究者預先設定之主題建立訪談的方向,並發展問題題庫,對 研究對象進行半結構式訪談的方式。正式訪談除了能使訪談資料更有系 統、更具綜合性之外,也可以使同一事件的資料蒐集,除了觀察、問卷 調查及相關文件外,增加研究的豐富性及客觀性。

2、非正式訪談

非正式訪談是指:當研究者在其它的研究資料中發現問題點有疑義 或衝突的時候,需要研究對象進一步向研究者作澄清的時候,則利用正 式訪談以外的時間進行個別訪問。訪談時,徵求研究對象同意後得使用 錄音機錄音,以協助對訪談資料作進一步的確認。

本研究共訪談了十位學生(訪談大綱請見附錄十),由於研究者所帶的班級 是畢業班的緣故,上課時間只到6 月 18 日,當研究者之行動研究的課程進行完 畢時,已經是五月底了,加上畢業考、學生能力檢測、結算畢業成績、製作班級 畢業光碟、畢業典禮的預演……等等一大堆瑣事,能空出來作訪談的時間已經所 剩無幾,最後竟然還接到學年主任的通知,希望研究者的班級能在畢業典禮時表 演一齣話劇,這對於研究者來說簡直是「雪上加霜」的突發狀況,所以在時間極 度壓縮的節骨眼上,研究者僅作了焦點式訪談,從全班的學生中挑出十位學生來 作訪談。訪談目的為研究者欲從學生的角度來了解,經過一個學期的表演藝術教

學策略的訓練和薰陶之後,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觀念是否有改變。

三、問卷調查

問卷是一種來統計或調查資料的問題表格,也是用來蒐集資料的工具。它可 以調查受訪者對某項事物的認知或是行為態度的問題。問卷調查的方法是運用問 卷來蒐集資料,了解受訪者對社會事實的意見並分析其行為狀況(葉立誠,

2002)。

在社會科學研究中,運用問卷來蒐集資料的方法有很多種,我們可以依訪問 的實際媒介分成四種類型;(1)人員面談、(2)電話訪問、(3)郵寄問卷訪問、(4)網 路問卷調查法(Chava Frankfort Nachmias and David Nachmias/潘明宏譯,1999)。

(一) 依類別分為:

1、開放性問卷

要求應答者按自己的語詞自由的寫出對某一問題的意見。

2、封閉性問卷

應答者只要從這些題目中選擇「是」或「否」的標記,或從所提供 的一列答案中進行選擇的一種問卷。

(二) 依施測方式區分為:

1、人員面談

人員面談又稱實地訪問或面訪,是一種傳統調查方法。是利用種面 對面、人際溝通的角色情境。讓訪談者透過精心設計的問題來詢問受訪 者,以得到受訪者內心的答案。

2、電話訪問

可這是在最常使用的訪問方法。採用電話調查的主要原因是電話較 方便,且為一般大眾所通用的溝通工具。故在成本的節省較為顯著。

3、郵寄問卷

郵寄問卷訪問是研究者將所要收集的資料製成問卷,利用郵寄或其 他方法送到受訪者手中。並附上一個回郵信封,當受訪者填寫完問卷後,

就可以將問卷直接寄回。

4、網路問卷

一般網路調查法有四種形式,分別為電子郵件(E-mail)、網路論壇 (Newsgroup)、電子佈告欄(BBS)、全球資訊網(WWW)。當利用電子郵件 來進行問卷調查時,必須先取得受訪者電子郵件的位址,再將問卷經由 電腦編輯後直接寄給受訪者。

四、文件分析

在質的相關研究裡,研究者要將文件視為情境的一部份來加以探討(歐用 生,1995:21)。為佐證研究者的觀察及對學生的訪談資料,研究者同時將表演 藝術教學的相關資料進行蒐集。文件資料的主要來源包括:學生的學籍及輔導資 料卡、聯絡簿、撰寫的學習單及海報和文章、劇本和研究者的教案、教師日誌、

教學錄影、教學錄音、檢核表、評量表、教師自編自製教材、活動照片……等。

因此,研究者便針對研究者自身之觀察記錄、教師的教案、及問卷、學習單等相 關文件進行分析,已彌補觀察、訪談之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