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課程設計與實踐

第二節 教學範例〈愛〉之教案設計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文化主題為「緣分」,愛情主題的普遍性高,容易激起興趣和討論。

是故,本研究選擇以〈愛〉作為範例,進行文本分析、講義設計、主題發展、教 學實施和課後評鑑,呈現本研究欲以跨文化主題為綱領的現代文學教學設計。

第二節 教學範例〈愛〉之教案設計

本節依據 ADDIE 教學設計模式,屬於分析和設計階段,對於〈愛〉進行語言 和文化層面上的分析,最後進行教案設計。從跨文化觀點出發,本研究希冀能融 合語言課、文學課、文化課,從中傳達華語文的文學美感。

於語言層面,將〈愛〉的全文12放入《TOCFL 華語詞彙通》的斷詞系統進行 分析,將 B2 和 C1 以上的字詞篩選出來製成詞彙表,課堂生詞以文化涵義較多的 詞彙為主,如「作媒」和「妾」,其於放置於補充生詞。於文化層面,依據 Moran

(2001)的五維文化模型:產品、實踐、觀念、社群和個人,將〈愛〉進行文化 內容分析和分類,做為文化教學方面的參考。最後,將〈愛〉融入 Moran(2001)

的文化教學體驗式學習循環,進行教學活動設計。

一、語言層面分析

在設計課程前,研究者將〈愛〉全文放入《TOCFL 華語詞彙通》13的斷詞系 統進行分析,該系統依據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華語八千詞》進行斷詞 作業,詞彙等級分布如下:

圖五-1 〈愛〉的詞彙等級分布

12 〈愛〉的全文引用自張愛玲《華麗緣:散文集一‧一九四○年代》(台北:皇冠,2010:106)。

13 《TOCFL 華語詞彙通》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共同研發的華語 文線上學習輔助工具,分為斷詞系統和語音評量兩個子系統,其中斷詞系統依照國家華語測驗推 動工作委員會〈華語八千詞〉進行比對和斷詞作業,產生詞彙表,為華語教師在教材製作上提供 參考。網址:http://huayutools.mtc.ntnu.edu.tw/ts/index.aspx (檢索日期:2018/1/2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資料來源:研究者依據《TOCFL 華語詞彙通》斷詞系統之分析結果繪製而成。

A1 等級詞彙共 29 個,約占 23%,A2 等級詞彙共 8 個,約占 6%,B1 等級詞 彙共 22 個,約占 17%,前三者為設定研究對象應知曉的詞彙量。B2 等級詞彙 18 個,約占 14%,C1 等級詞彙共 8 個,約占 6%,None 則為未收錄於〈華語八千 詞〉之詞彙,共 43 個,約占 34%。〈愛〉作為文學文本,自然會出現非語言規則 之使用,因此 None 的比例較多,需要進一步整理,除卻斷詞錯誤和動詞連用之 後,本研究將 B2、C1 和 None 整理過後之詞彙製成生詞表,且在文化詞彙上多 加文字說明,如小康之家等,其餘則在課堂上解釋其文學用法。

二、文化層面分析

訂定課程目標之前,研究者以 Moran(2001)的文化分類觀點,分析〈愛〉

當中的文化內容,並且融入文化教學意識,據此設計教學活動。以下為〈愛〉的 文化內容分析:

項目 內容

文化主題 女性愛情、華人的緣分觀 文化詞彙 小康之家、作媒、妾 文化產品 衫子、桃樹、媒人、小妾

文化實踐 華人文化的告白方式,傳統與現代的對比 文化觀念 緣分觀念

文化社群 華人社會中的傳統女性角色

文化個人 張愛玲簡介、張愛玲作為文化知識

延伸或改編文本 劉若英的歌曲〈原來你也在這裡〉、李安的電影《色戒》

None 34%

C1 B2 6%

14%

B1 17%

A2 6%

A1 23%

〈愛〉的詞彙等級分布

None C1 B2 B1 A2 A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文化個人的項目,分析「張愛玲」作為文化知識,何者為基礎知識,何者延 伸認識。本研究以〈愛〉的作者出發,將張愛玲的基礎知識設為四個部分,一是 她的家世出身,二是與胡蘭成的愛情故事,三是華美蒼涼的寫作風格,四是影響 力深遠。其一張愛玲的家庭與成長背景,與時代相連結,也可對應文本中的傳統 女性與現代女性思維。其二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故事,對應文本故事之來源,以及 她對於愛情的感悟。其三華美蒼涼的寫作風格,對應文本和大眾對其作品的認識。

其四張愛玲的影響力,說明直至今日她仍然是文學界的明星,不管是個人故事還 是作品,都被改編成許多知名的影視作品,可舉例對照英國文學中的珍奧斯汀

(Jane Austen)。

最後延伸文本和改編文本之建議,本研究舉出兩個例子,一個是依據〈愛〉

而創作的現代華語歌曲〈原來你也在這裡〉,一個是改編自張愛玲作品且知名度 較高的國際電影《色戒》。列舉兩者不只增加課程和教材的活潑性,更強調張愛 玲在現代社會的影響力,多年後的今日仍然有許多創作或改編以張愛玲為題材。

三、融入文化教學體驗式學習循環

本研究在教學活動設計層面,以第二章 Moran(2001)提出的文化教學之體 驗式學習循環為基礎,以培養跨文化能力為目的,嘗試建立一套結合文化教學與 現代文學教學的模式。在此,文化的觀察與對比是主要脈絡,期望藉由文學的藝 術效用,達到語言與文化能力提升的學習效果。研究者進一步將〈愛〉的教學融 入這套模式中,說明四個部分的運作和內容。

圖五-2 結合 Moran 文化教學理論之文學教學設計模式

文化參與 閱讀文本

文化描述 背景知識理解與討論

文化闡釋 文化主題理解與討論 文化反應

跨文化分享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文化參與階段:閱讀文本

在此階段,由學生自行閱讀文本,教師事後檢驗學生對於文本的理解,從學 生的問題中發現文化差異點。在文化教學為導向的教學中,教師並非逐字逐句的 解析和背誦,而是注重故事結構和情境理解,教師應適時強調文化內容豐富的文 字段落。教師可以重現情境的方式讓學生參與經典文學畫面的重構,亦可搭配影 像作品當作教學資源。此階段的教學法應用多元,可參考情境教學法與故事文法 教學法的相關活動,或是設置分組任務。

在〈愛〉一文中,第一段落為故事的描述,其中描述的畫面感同時也是文本 的重點之一,因此本研究選擇以故事文法教學法,搭配故事架構圖和繪圖活動進 行閱讀理解。讓學生閱讀完文本,將理解的畫面用圖畫呈現,符合前述側重故事 結構和情境理解,既可以增強文本的文學美感,也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參與文學 空間的建設。

2. 文化描述階段:背景知識理解與討論

教師為學生提供知識背景,如作者簡介、作品的時代背景、文學價值等,進 一步強調文本的文化主題,該主題在中國文化中的發展,教師可提出跨時代的相 關文本,讓學生延伸閱讀,使之更加豐富和全面。教師在此為信息資料提供者,

若課時許可,亦可將這部分作為學生作業,教師為學生做最後的檢驗和統整。

對於作者張愛玲的介紹,本研究嘗試以三個關鍵詞帶出:上海、胡蘭成、蒼 涼。上海一詞,對應其出身和成長,處於傳統與現代的交替,也引出上海是當時 代最摩登的城市。胡蘭成一詞,藉由張愛玲與胡蘭成的婚約名句:「歲月靜好,

現世安穩」15引出兩人的愛情故事,也對應這個故事來自胡蘭成,在女性角色上,

則帶出傳統的女性無法自主,但現代女性如張愛玲已可以自主結合和分開。蒼涼 一詞,藉由張愛玲的名句:「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16帶出張愛玲 的文學風格,呼應文本的氛圍。

3. 文化闡釋階段:文化主題理解與討論

在此階段,教師引導學生使用華語描述文本的情境,對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 和疑惑,進一步開啟文化主題的討論,引導學生提出自己對於相關文化現象的觀 察和心得。教師也可提出自己對於主題的看法和疑問,教師的角色在此為示範者

15 出自胡蘭成〈民國女子〉,《今生今世》(台北:遠景,2004)。

16 出自張愛玲〈天才夢〉《華麗緣:散文集一‧一九四○年代》(台北:皇冠,20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和合作研究者,教師應注意本身的文化自覺,因為教師在此是母語文化的代表。

此階段可引入讀者反應教學法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提出認同或批判。。

本研究將〈愛〉的文化主題設為女性愛情和華人的緣分觀,因此在問題設計 上,從文本問題延伸到文化問題,由淺入深。先與學生討論是否認同文本是否為 愛,若將自身放置於文本情境,會出現什麼反應和話語;再由教師揭示華人緣分 觀與文本的連接,對應文中的「也」、「時間無涯」、「剛巧」等字眼和用法;最後 討論學生對於緣分一詞的認同與否,以及其文化中是否也存在類似說法。

4. 文化反應階段:跨文化分享

教師設計問題讓學生使用華語描述自己的感受,以及該文化主題在自身文化 中的展現,讓學生對相關議題發表評論,以及回顧自身文化中是否存有相似的觀 念或故事。教師進一步可提出世界文學經典作品,做跨文化的對比閱讀。教師在 此階段的角色,應退為傾聽者,引導學生使用華語分享自身,與學生合作學習。

在〈愛〉的主題之下,設計跨文化分享題。此部分可融入文本,請大家分享 如果在各自的文化會如何搭訕對方,又或者所在的台灣當下,你會怎麼說,請大 家思考背後的原因。此部分也可設計較大的討論題,如知名的愛情故事或短文、

文化中的愛情形象,請學生於課前準備,在課程的最後進行分享。

四、教案與講義設計

最後,依據 Moran(2001)提出的文化教學體驗式學習循環,階段分別為:

文化參與、文化描述、文化闡釋、文化反應,研究者融入文學教學觀點,將〈愛〉

一文以「緣分」為文化主題設計教案。

表五-4 張愛玲〈愛〉之第一次教案設計 教學主題 有緣無分的愛情故

事 教學對象 某華語中心免費文 化班學生 教材來源 自編教材 教學時數 50 分鐘 課程目標 藉由閱讀〈愛〉一文,學會欣賞華語現代文學的抒情文,理解華

人社會中緣分的概念,並且相互分享不同國家的愛情故事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