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課程設計與實踐

第三節 現代文學課實施行動歷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更多的張愛玲的作品

1.〈天才夢〉 :一篇寫自己生活故事的散文,張愛玲 19 歲的成名作。

2.〈色戒〉:特務(spy)的愛情故事,導演李安把它拍成了電影《色,

戒(Lust, Caution)》。

3.〈傾城之戀〉:小說,張愛玲的代表作之一,發生在香港的愛情故 事,也被拍成了電影。

第三節 現代文學課實施行動歷程

本節依據 ADDIE 教學設計模式,經過前述章節的分析(analysis)、設計(design)、

發展(development),進入最後的發展(implementation)與評鑑(evaluation)

階段。從兩次教學實施歷程當中,進行修正和反思。

一、第一次教學實施情況

〈愛〉的第一次教學實施於 2017 年 1 月 10 日,於台灣北部某大學華語文教 學中心進行,實際出席學生共五名,其基本資訊如下:

表五-5 第一次教學實施對象

學生代號 性別 國籍 對應語言程度

S1 女 日本 B1

S2 女 韓國 B1

S3 女 越南 B1

S4 女 泰國 B1

S5 女 俄羅斯 B1

以下就前述所言結合 Moran 文化教學理論之文學教學設計,依階段描述教 學實踐之行動歷程,並結合研究者課後反思之紀錄,提出研究者之建議。

1. 參與階段

在此階段,因為〈愛〉第一段故事的畫面感很強,閱讀理解的同時也是文學 空間的建造,是故研究者在教學活動選用故事文法教學法中的繪圖活動,檢驗學 習者對於文本中人物、時間和空間的理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課程一開始研究者請學閱讀完文章第一段的故事,然後畫出故事的情境,研 究者在學生畫圖過程中,從旁協助生詞理解,比如學生詢問桃樹是什麼,研究者 立即利用手邊的電腦展示桃樹與桃花的圖片。學生對於畫圖的反應先是覺得有趣,

過程中猶豫許久,有些學生需要較多的時間構圖,有些學生較在意自己的畫工,

因此研究者提示學生簡單地畫出重點人物和物品即可。

圖五-3 第一次教學實施學生繪圖作品

學生 S1 作品

學生 S2 作品

學生 S3 作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學生 S4 作品

學生 S5 作品

從學生的畫作中可見大部分的學生都可以理解故事情境,並且畫出故事的重 點,再者可以關注到學生會將焦點放在不同的詞彙上。學生 S7 特別看重「生得 美」和「許多人來作媒」,因此多畫出其他愛慕者。學生 S4 則事先閱讀完全文,

因此將第二段故事也畫進來,以回憶的手法表現主角年老時候的叨念。

故事的第二段就以先閱讀後提問方式進行,研究者一邊進行生詞教學,在富 有文化意涵的生詞上頭多加停留,如「妾」一詞。提問如「女孩子後來怎麼了?」、

「她過得好不好?」、「女孩子變成老人的時候,最記得什麼事?」,最後再將焦 點繞回學生一開始的圖畫。〈愛〉的最後一段文字最富詩意,因此以帶領朗讀的 方式,營造體整的氛圍。

由於講義上並沒有揭示文章的名字,研究者請學生猜一猜篇名,學生猜測「噢,

你也在這裡嗎?」,研究者提示講義上出現過這個字,學生繼續猜測「緣分」、「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妙」、「美」等字,最後研究者才公布名字為「愛」。學生的反應為恍然大悟,也 認同似乎更能理解這個故事。

S5:啊,很簡單。(指篇名)

S3:很像它的涵義就是說,你過去的愛情已經過去了,你只能思念,就是只 能思念不能回去的感覺。(CA-0110)

研究者於課後反思,認同繪圖活動對於閱讀理解具有正面效果,同時也活絡 教學氣氛,雖然學生一開始會不知從何下手,但經過研究者提示重點,學生慢慢 進入狀況。研究者曾考量是否一開始給予繪圖範例,讓學生更快進入狀況,但可 能會限制學生的想像畫面,因此放在最後分享階段,才拿出繪圖範例與學生分享。

研究者建議教師可用提問和簡單繪圖進行提示,提問「幾個人?」並畫出兩個簡 單的人物形象,讓較為害羞的學生不拘泥於畫風,畫出自己理解的畫面。

2. 描述階段

研究者將問題導向問題與討論,進行完基本的語言理解,詢問學生「你覺得 這是愛嗎?」,引導學生用華語說出自己的第一時間感受。

S5:我覺得這不是愛情,因為他只一次看過那個男生,怎麼可能發生愛情?

我覺得就是題目是一個人的孤單,你變老的時候,孤單,你想到以前的事情,

想起來也錯過了。

TH:錯過才是最美好的嗎?

S5:對。

S4:有時候抓不到的東西就感覺很美好,就是你捨不得的東西,就很像你暗 戀一個人,可是當你跟他在一起就完全不同的感覺。

TH:沒有得到的才是最好的。

S4:每個人都是。(CA-0110)

在此階段可以收集到學生最直觀的想法,有些人不認同,有些人會隱隱認同 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且因為這堂課的學生組成大多不喜歡發言,研究者於課後 反思應該設計問題引導發言,或是舉例說明,詢問學生贊同哪一種說法。

研究者在下一部分介紹作者張愛玲,著重於文化知識的建立,因此大多時間 為研究者講授。主要以三個關鍵詞帶出她的時代、愛情經歷和寫作風格,每個關 鍵詞下再加以提問和解釋,關鍵詞示範如下:

圖五-4 張愛玲作者介紹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此堂課的學生並沒聽過張愛玲,也未看過相關改編作品如電影《色戒》,因 此在這一部分,純然為聽講並建立背景知識。研究者於課後反省,此部分只用文 字講課過於單調,建議增加圖片,以及加強和文本的連結。

3. 闡釋階段

研究者介紹緣分和輪迴觀,因為本堂課的學生組成大多為亞洲國家,只有一 位歐洲學生,研究者詢問時,大多表示聽過輪迴這個詞彙,大概知曉其中的涵義,

因此研究者可以更快地將話題導向緣分。研究者詢問學生對於緣分的看法,或者 是自身文化中是否存在類似的說法,特別點名亞洲的學生發表感言,而歐洲的學 生則不認同緣分的概念,認為命運還是操之在己。

S4:泰國也有緣分的這句話,就是說如果他是你的緣分,不管多遠、發生什 麼事情,還是會碰到、會回來在一起,可是如果不是你的緣分的話,你跟他 雖然每天都在一起,還是最後不是在一起。

S5:我不相信這個,我覺得你自己做你的緣分。(CA-0110)

研究者於課後反省,認為此部分教師講授時間過長,建議減短對於作者的介 紹,將之變成補充講義,對於作者介紹應該針對跟文本和華人文化的連結。而在 文化主題部分,緣分的討論建議再多設計問題,針對主題多加討論。

4. 反應階段

張愛玲 上海 時代背景,傳統 與現代的結合。

胡蘭成 第一個丈 夫,遺憾的 愛情故事。

蒼涼 寫作風格,美 麗和遺憾都放 在一起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本次跨文化分享,一位學生事前準備故事,該學生國籍為俄羅斯,分享的故 事為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故事是一名窮大學生與一名妓女的遭遇,男 主角因為錢而犯殺人罪,但是認識女主角後,改變男主角的想法,兩人一起自首 並坐牢懺悔。

S5:大家都以為那個故事介紹一個殺人的生活、不好的人的生活,但是整個 故事介紹愛情的故事,不只是殺人的故事,最重要的是愛情。

(故事解說下略)

TH:你覺得他們的愛情怎麼樣?

S5:那個女生真的讓他,那個男生變成自己,他本來以為他有權利,他可以 殺人。

TH:她影響他的想法?

S5:對,她影響他很多,但是男生愛上她,終於發現心裡的錯誤,不對的地 方,他犯了錯。所以,我覺得他們的愛情很強。(CA-0110)

其他學生並沒有事先準備故事,但經由故事分享和研究者引導,一名學生進 而分享她自身文化的知名故事,該學生國籍為泰國,分享一個泰國古代的愛情故 事,內容為一女二男的三角戀故事,女主角因為軍人男友離去,而轉嫁給有錢人,

但是最後軍人歸來,女主角卻因為同時愛兩個男人而被處死。

S4:可以說愛情故事可是不是,我感覺,怎麼說,我不是喜歡,但是我覺得 它可以看出歷史。這篇愛情故事是我們現代看,知道以前的社會,也是愛情 小說。是我們泰國有一個愛情故事,可能沒有人知道,只有我們泰國人知道。

(故事解說下略)

S4:我們現在的人還說花心的女生是那個女生的名字,就是罵人的意思,重 點是我覺得這個故事不是她的錯,但是也是有那個貶義。(CA-0110)

受限於教學時間及學生發言意願因素,此堂課只有兩位學生分享故事,藉由 故事發表對於愛情故事的想法,並點出該愛情故事在其文化中代表的象徵意義。

研究者於課後反省,發現此部分有兩大問題,其一受限於時間,每位學生的故事 長短不一,無法一一完成分享和討論;其二是愛情故事與〈愛〉的題旨有所差距,

且愛情故事的範疇過大,應該調整文化分享的內容,更聚焦於緣分。

二、第二次教學實施情況

〈愛〉的第二次教學實施於 2017 年 4 月 26 日,於台灣北部某大學華語文教 學中心進行,因為華語中心學生流動的不可控因素,此次參與課程的學生較少,

此堂課實際出席學生共三名,其基本資訊如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學生 S7 作品

學生 S8 作品

此部分研究者留意到學習者對於時間觀和美感理解之不同,學生 S7 畫出太 陽下山表示黃昏近晚,呼應文中「春天的晚上」,與大部分的學生畫出月亮不同,

該名學生對於文學的欣賞能力較強,因此其認為太陽下山的傍晚時分,更能襯托 出故事的美感。

2. 描述階段

因為這次教材已經揭露篇名為「愛」,研究者向學生詢問:「你覺得這是愛 嗎?」,學生也提供第一時間的讀後反應,描述自己對於故事的理解,也有學生 提及與作者的關連性:

S7:很寂寞。

S6:可能愛。

S8:因為她常想年輕的時候,所以我覺得,年輕的時候我們,因為好像她可 能小三,比如說,所以它的意思就是年輕的時候我們好多做錯,所以老了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時候感傷了。我覺得。

S7:我覺得它最後的句子就是愛,可能作者也有一些回憶進到這裡,然後她 想一想跟她回憶有關的故事,所以她想起來這個故事、這個感覺。我不知道,

可能是這樣。(CB-0426)

其後研究者也以合作學習者的方式,分享自己對於故事的理解和感覺,從女

其後研究者也以合作學習者的方式,分享自己對於故事的理解和感覺,從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