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四節 教材編寫原則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方向,進行教學設計的相關研究。大部分可見現代文學作品做為華語文讀寫教學 的應用,如朱家霈(2011)〈中英對譯文學作品在華語文讀寫教學之運用研究──

以《琦君散文中英對照》為例〉、黃千蕙(2013)〈台灣文學作品在華語文教學上 的運用研究──以黃春明《蘋果的滋味》為討論範圍〉、柯貞如(2014)〈華語旅遊 文學的閱讀教學設計研究──以余光中南台灣旅遊詩為討論範圍〉、謝怡婷(2014)

〈文學隱喻在高級華語閱讀教學之設計與實踐研究──以張愛玲《流言》為討論範 圍〉,也有融合文化教學的嘗試,如楊雅雯(2014)〈魯迅小說在華語文文化教學 上之應用研究-以〈祝福〉為主要討論範圍〉。整體觀察,台灣的碩士論文都將 研究範圍縮小到單一作家的作品,大議題下做小範圍的研究,進行細部的文學內 容分析並且都顧及到教學應用,或注重讀寫教學,或注重文化教學。

三、小結

綜合上述文獻回顧,中國大陸的對外漢語教學界對於現代文學教學研究較多 也較早,尤其關注留學生的文學課,強調與母語者之差異,應以文化為中心對華 語學習者編輯教材,同時也指出當代文學的重要性,切合共時文化的要點。其中 學者提出的跨文化主題閱讀法,點出文本的文化主題,進行跨文化和跨時代的對 比閱讀,給予本研究相當多的啟發。

而台灣的華語文教學界對於現代文學教學的研究則較為零散,但仍有許多學 者在不同的單一文學文本進行教學設計和實踐,譬如現代詩、現代散文、現代佛 教文學等,也關注其中的文化背景。另外可以看見台灣學者擅於應用多媒體資源 和資料庫,不只侷限於文字文本,更連結影視文本等,豐富教學內容。

第四節 教材編寫原則

為其後的教材分析和教學實踐提供討論基礎,本節回顧華語教學中教材編寫 的相關研究,第一部分從教材編寫之通用原則討論起,第二部分進一步針對跨文 化概念融入教材之討論。

一、華語教材編寫通用原則

關於第二語言教材和華語教材的編寫,華語教學界的學者有過諸多討論,並 且提出許多編寫的特性和通用原則。教材編寫雖然隨著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等因 素而有不同的編寫原則,但仍然存在著普遍通用的一般原則,呂必松(1993)提 出六項通用原則,即:實用性、交際性、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和針對性。以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自黃雅英(2015,頁 186-19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以跨文化視野觀看教材編寫,特別強調看待多元文化之態度,其中可見教師 和學習者的位置處於平行的雙向討論,而教材則看重真實和引導。在多元性和開 放性的原則下,不設標準答案或固定的文化規則,如何設計課程而不混亂,則是 另一個需要進一步思考之議題。

而另一位研究者徐漢昌(2016)認為華語作橋跨文化之下,應同等注重對象 為外國學生和培訓華語教師之跨文化教材,前者應注重淺而易見的生活文化層面,

並且以台灣現況和大中華文化圈的共同點為主,後者應該認識深層文化如思想層 面,並且了解台灣和中國大陸、古代和現代、華人地區之差異。其認為跨文化教 材內容應具有漸進性,分為一般、進階和專業,且應該選擇性說明地區性的禁忌。

看此研究中,可見學者十分看重教師培育,教師應更為深入了解目標語文化,因 為教師引導在跨文化溝通為綱領的課堂,位置十分重要。

在上述跨文化溝通教材的編寫討論中,可見兩方向的重點,一是教材,一是 教師。關注教材本身,應該具有多元文化內容,並且從淺入深,漸進式接收文化 知識,再者此處的實用性應與當下的社會產生連結,並且意識到所處的多元文化 情境。在教師方面,研究者皆認為跨文化溝通教材對應的教學者應該具備文化意 識和文化敏感度,並且本身應了解母語文化的內部複雜性,進而引導學生學習。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