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華語教材中的現代文學

第五節 教材編寫目錄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者,介紹基礎知識,避免過多過難的專業知識,但也應留下關鍵詞或連結,提供 路徑給想要深入了解的學習者。

4. 多媒體發展趨勢

這些文學教材因為出版年分較早,大多以紙本為主,最多結合語音,進行聽 力訓練,而《島嶼雙聲》進行數位多媒體教材的嘗試,呼應教材編寫的趣味原則 和立體原則,數位教材同時也是未來發展之趨勢。建議未來教材可與多媒體連結,

現今二次創作作品多元,如音樂、漫畫、動畫、影視改編等,有時並不需自行編 輯,而是強調連結和拋出關鍵詞,引起學生興趣,進而自行搜尋相關主題,也讓 文學文本變得更加立體且接近生活。

第五節 教材編寫目錄

本研究欲將跨文化視野融入華語教學中的現代文學教學,因此在教材編寫上 更為關注文化層面,結合跨文化溝通能力考量,進一步提出以華語學習者為對象 的現代文學教材,關於現代文本篩選的三點建議:

1. 經典性

本研究認定的經典性為:所挑選的文本應是目標語文化中被認可的作品,甚 至文本自身已經成為基礎的文化知識。一篇經典的文學文本反映該文化和該時代 的價值觀,雖說經典需要時代的淘選,並且被認為是文學評論家的工作,雖然經 典不一定適合語言課堂,但是做為文學教學,文學文本仍然應以經典性作為優先 考量,再做下一步的語言層面篩選。在經典性層面的考量中,本研究建議參考華 人社會出版之現代文學史、現代文學選讀、國文教科書等。

2. 普遍性

從溝通層面來看,閱讀文學文本,除了提升自身語言和文化能力外,能否和 母語者產生共鳴是常被忽略的問題,以至學習完一篇經典文本卻無法和大部分的 母語者討論,因此選取母語者普遍知道的文本更能達成跨文化溝通目的,也呼應 實用原則。此處也呼應莊坤良(2017)指出的文學溝通功能,例如表示思念父親 而提到背影、橘子等字眼,母語者一看便知典故,當中可見〈背影〉一文展現的 普遍性和趣味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因此,建議教材範本應選取目標語文化中知名度高的文本,可參考華語國家 的國文教科書選文,亦能讓華語學習者和母語者共享類似的學習經驗。再者,國 文教科書的選文常常有其普遍人性主題,如愛情、親情、戰爭、自然關懷等,也 能激起華語學習者普遍的人性感受,提升閱讀興趣。

3. 文化主題

最後一點應考量文本的文化內容,在文化教學為前提下,該文本的文化內容 應有明顯的主題,選文的標準不在追求語言藝術的美文、合適教學的語法句型,

而是著重表現華人重要的價值觀、生活型態和民族性格。王永陽、Hey(2008)

提出的「跨文化主題閱讀法」,當中即是側重文本的文化主題,作為挑選文本、

教學設計的前提,讓文學教學更聚焦於文化層面的討論。

綜合經典性和普遍性的考量,本研究認為國文教科書是一個適合的篩選範圍,

國文教科書所選的文本經過專業領域的研究者背書,且這些文本在母語者的成長 經驗中具有一定的印象和學習歷程,符合普遍性的原則。再者,前述學者的討論 或分析的教材之中出現多篇文本如〈運動家的風度〉、〈我的母親〉、〈髻〉等,同 時也是台灣國文教科書的篇章,與本研究選擇文本的角度類似。因此本研究在揀 選文學文本的過程中,將台灣中學國文教科書設定為現代文學文本的篩選範圍,

將文化主題作為篩選機制,利用「教科書數位文庫」,將搜尋時限設為十年,以 對應前所觀察到的十年未有文學教材更新之問題,從中篩選富含文化內容之現代 文學文本。研究者依據課程性質,初步挑選出的六篇現代文學文本整理如下:

表四-13 試編教材挑選文本整理

分類 篇名 作者 文類 文化主題

犀利批判 差不多先生傳 胡適 散文 民族缺點、華人的處事態度 孔乙己 魯迅 小說 知識分子、華人的社會等級觀 抒情美文 背影 朱自清 散文 父子關係、華人的倫理觀

愛 張愛玲 散文 女性愛情、華人的緣分觀 台灣故事 鄉愁 余光中 新詩 戰爭歷史、華人的鄉愁

聲音鐘 陳黎 散文 生活觀察、台灣的飲食文化 本著跨文化溝通的多元包容,選擇文本不強調宣揚華人文化,而是提出不同 面向的華人文化觀察,進行教學討論。篩選文本中,文類包含新詩、散文和小說,

對應語體原則,選擇不同文類的文本;作者時代跨及民國初年到當代台灣,反映 的文化主題也是當代華人社會仍會遭遇的問題,對應時代原則。這些文本也因為 普遍性高,而在華人社會中衍生出不同的改編文本或是創作發想,如〈孔乙己〉

有豐子愷的漫畫版、〈背影〉被製作成短片、〈鄉愁〉多次被合唱團譜曲演唱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這都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系統性,並符合內容的多元性和開放性。而以文化主題 作為延伸,列舉影音文本,讓文化主題更為立體。

課程預設編排為:作者簡介、課文討論、文化主題、主題討論、延伸文本,

並編列詞彙注釋。教材注重文化知識傳遞,詞彙注釋特別提示文化詞彙,如作媒、

奔喪、法號等。作者簡介以跨文化視野撰寫,跳脫制式化的年代與作品條列,強 調作者和文本在華人文化中所代表的意義,以及其中與現今華人社會之連結。文 化主題介紹該文本的文化觀念或主題,舉「緣分」為例,說明華人社會自古形成 的緣分觀念,以及現代華人社會的姻緣觀,以利於其後主題討論。在主題討論部 分,應保持多元和開放性原則,引導學生闡述自身文化背景,分享並比較。延伸 文本選擇相關的多媒體作品做為課文輔助,也提供其他相關文本,讓學生可藉由 關鍵詞自行搜尋。

本研究對六篇選文進行初步文化內容分析,並列舉這些篇章的改編文本或延 伸文本,為其後編寫教材提供線索,設計文化討論題目及背景文化簡介。六篇文 本的文化內容分析如下:

表四-14 〈差不多先生傳〉文化內容分析

項目 內容

文化主題 民族缺點、華人的處事態度 文化詞彙 大夫、法號

文化產品 差不多舉例:漢字的筆劃 文化觀念 華人重視和諧的處事態度 文化實踐 談談民族的缺點

文化社群 五四時期的知識份子,五四文人對於現代社會之影響 文化個人 胡適簡介、胡適做為文化知識

延伸或改編文本 MC Hot Dog 的饒舌歌曲〈差不多先生〉

表四-15 〈孔乙己〉文化內容分析

項目 內容

文化主題 知識分子、華人的社會等級觀

文化詞彙 文言文在文中的應用(之乎者也)、舉人、掌櫃 文化產品 讀書人、科舉

文化觀念 唯有讀書高、士農工商 文化實踐 談談社會等級

文化社群 華人文化中的知識分子

文化個人 魯迅簡介、魯迅作為文化知識

延伸或改編文本 豐子愷〈孔乙己〉漫畫版本、翻拍成電影的《孔乙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四-16 〈背影〉文化內容分析

項目 內容

文化主題 父子關係、華人的倫理觀 文化詞彙 奔喪、迂

文化產品 長袍馬褂、橘子的意象

文化觀念 華人文化裡的父子關係,權威、含蓄表達。

文化實踐 寫一封中文的信給你的長輩,旁邊附上母語的翻譯。

文化社群 現代中國簡介、五四時期的知識分子 文化個人 朱自清簡介、朱自清作為文化知識

延伸或改編文本 中國中央電視台電視散文《背影》、李安電影父親三部曲:《推 手》、《喜宴》、《飲食男女》、劉梓潔的散文〈父後七日〉

表四-17 〈愛〉文化內容分析

項目 內容

文化主題 女性愛情、華人的緣分觀 文化詞彙 小康之家、作媒、妾 文化產品 衫子、桃樹、媒人、小妾

文化實踐 華人文化的告白方式,傳統與現代的對比 文化觀念 緣分觀念

文化社群 華人社會中的傳統女性角色

文化個人 張愛玲簡介、張愛玲作為文化知識

延伸或改編文本 劉若英的歌曲〈原來你也在這裡〉、李安的電影《色戒》

表四-18 〈鄉愁〉文化內容分析

項目 內容

文化主題 戰爭歷史、華人的鄉愁 文化詞彙 鄉愁

文化產品 華人文化中的墳墓設置

文化觀念 中國文學中的鄉愁主題、安土重遷 文化實踐 認識台灣跟 1949 年有關的人或地方 文化社群 1949 年遷移到台灣的外省族群

兩岸歷史與兩岸現況

個人生命 余光中簡介、余光中作為文化知識 延伸或改編文本 馬宜中導演、SHE 演唱之 MV〈我愛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四-19 〈聲音鐘〉文化內容分析

項目 內容

文化主題 生活觀察、台灣的飲食文化 文化詞彙 叫賣聲、小吃名稱

文化產品 台灣知名小吃

文化觀念 台灣人重視吃的文化 文化實踐 體驗文中的台灣小吃

文化社群 台灣生活文化中的叫賣聲和攤販文化 文化個人 個人成長印記中的叫賣聲

延伸或改編文本 以叫賣聲為主題的台灣歌曲〈燒肉粽〉、〈酒矸倘賣無〉等 研究者以上述思路進行教材試編,為六篇所選現代文學文本進行課程設計和 教學實踐,續見第五章教學設計與實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