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進入電影中、下游產業或大型影展組織等場域轉換的機會,並在這樣世代建構 的過程中循環擴散其資本的質量。而不僅是主流媒體中部分影評人透過長期的 書寫磨練累積象徵資本佔得位置,在影評部落客中也出現透過數年累積與練 習,逐漸熟習數位邏輯、具備專業經營知能並累積超量瀏覽率作為資本的佔位 現象,如彌勒熊在訪談中即指出:「我覺得我剛好搭到部落格流行的時候的第 一個浪頭上面,現在在第二批第三批的人我覺得他們要出頭也不容易,因為我 們已經站到那個位置。再加上其實老的也都還在。」

可以發現,對於台灣的影評人而言,媒體組織版面方面,因編審及發行成 本的高低,而有象徵資本價值的高低,如紙本媒體依發行量、發行區域、發行 頻率、編審流程以及管理成本不同,對應到不同的象徵資本價值,而網路媒體 各項成本皆較低,因而所能產生的象徵資本價值也較低。且影評人的價值不僅 在於媒體組織版面的影評書寫,更在於層疊累積之後擔任影展策展人、學院講 師、書籍作家等各式象徵資本對於個別行動者的交互增值。在新電影時期末以 及部落格時期初的影評作者以壓倒式的資本質量據得的狀態下,社群網站時代 的興起的影評作者面臨更虛幻的書寫定義與價值定位、更廣大可見的競爭者、

更分眾且更有自信的讀者以及更珍貴更稀少的合法化機會,使影評寫作更容易 被視為自我滿足的業餘活動,或是期待透過影評做為跳板進入特定工作場域而 偏向呈現出服務大眾生產次場域的文化生產價值價值、符合部落格與社群網站 複合體編輯與閱讀邏輯的影評脈絡與風格。

在整個台灣影評世代系譜的實際狀況方面也可以發現,在影評人象徵資本 與經濟資本價值下跌的狀態下,新電影時期影評人皆脫離此身分回到學院或製 片界,而部分新聞典範影評人因有正式職業的支撐與訓練,能夠持續穩定地寫 作並成為刊物招牌;其後的投稿世代、早期部落格世代影迷典範影評人透過平 面媒體的編審訓練以及該時取得的象徵資本與社會資本,陸續佔據主要寫作與 可能的活動位置;而晚期部落格世代與社群網站世代影迷典範影評人則主要服 務片商行銷需求,並以網路空間為主要活動場域。

第三節 數位時代二元次場域影評邏輯的鬥爭與實踐

一、網路為背景的二元次場域文化生產與影評

電影產業與影評的二元次場域以邀請試片的機制來看,發行商與影評的互 動實質上延續了新電影時期的二元對立,表現在不同規模的發行商看待與對待 影評人的表現上。在資訊流通速度與數量上都大為增長的今日,影評人的文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書寫一方面難以測量實際的市場效果,一方面其書寫內容也不易掌握與管理,

擁有大量行銷預算的大型發行商皆傾向將廣告預算投注在更多有量化效果的行 銷渠道上。相對地,小型發行商或獨立發行商由於行銷預算較少,目標對象也 與有習閱讀影評者較為重疊,因而仍有邀約影評人進行試片的習慣。從彌勒熊 的敘述中,可以看到電影產業的二元次場域大致上與影評人互動的邏輯:「像 片商有些片子會不想給影評人看,因為影評人給一般人的印象就是比較尖酸刻 薄,而且可能會找很多電影的缺點,那如果有一部電影讓影評人喜歡的話那他 可能會吹捧到飛上天,不惜把自己的招牌拿來賣阿什麼的。可是在試片場合你 會看到大部分來看試片的都是媒體記者,或是媒體相關行業,像廣告主或支援 的公司、協辦主辦或其他片商,像昨天的星際爭霸戰就是。但小型的試片或藝 術片,他的對象就會集中在所謂的影評人身上。」

影評部落客羅令也表示:「大片商小片商邀請做特映的目的不一樣,大片 就是媒體招待,有點類似做公關,小片的話就是真的是賺知名度,可能就包個 長春幾百個位置,他不會像大片商在日新最大廳,或國賓最大廳,做大型的特 映。小片商可能只包得起小廳,他們就希望這些東西,看的人都可以把口碑傳 出去。希望你寫,讓他們可以曝光。…八大他們不太需要做什麼部落客宣傳,

他們發的都是一些合作的戲院、贊助的廠商之類的。他們中午的媒體試片比較 像是招待會,希望媒體可以多多報導相關的資訊。然後看完片比較多梗可以 寫,然後搭配他們的新聞稿。」

很明顯地,由於行銷管理、資源限制與目標對象的關係,獨立片商傾向選 取影評人為主要的行銷管道,在台灣藝文新聞方面具有指標性意義的獨立媒體

《破報》中有固定影評版面的但唐謨即表示:「會來找我主要是獨立製片,非 八大片商的,我想他們的片子比較不需要影評人,他們的片子也不會像獨立片 商這麼積極,有時候他們甚至會寄 DVD 給我,我想是他們是積極希望能爭取到 在《破報》裡面出現的機會。」

羅令也進一步表示,獨立片商的確會對影評人或影評部落客較為友善:

「一般的獨立片商中午有試片,但晚場的試片也會開放讓大家報名。比如說原 子、海鵬、前景。比如說我中午的時間沒辦法,我就會回去問他們說有沒有晚 場的特映,他們就會說晚場的特映有阿,看怎樣跟我講,可以幫我保留位置。

但大片商不會理你。」

麥若愚在訪談中也指出部分熟習此結構的影評寫手,可能採取的態度與行 動:「一些小公司一年只發幾部電影,對一些影評人來講你封殺我我也不怕,

反正你們電影就是小規模小製作,而且你也不敢封殺我,因為你必須找我來 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而這樣的結構也可能進一步影響到影評人的形成以及表現:「小公司比較好 攏絡影評人,他對一些小的影評人很照顧,這些人八大片商不會理的,小公司 這時候很禮遇,這些影評人可能就受寵若驚,會願意對這些公司多幫忙。另一 方面這些小公司的片也容易被一些中上的影評人罵,因為你小、片少,他們也 不怕你。就是這樣,所以這些小片商、獨立片商會跟影評人特別好。」

可以發現尤其是在社群網站興起後,對片商而言,影評難以測量實際的市場 效果,書寫內容也不易管理,因而大型片商傾向將廣告預算投注在效果顯著的 廣告平台,相對地,小型發行商或獨立發行商由於行銷預算較少,目標對象也 與有習閱讀影評者較為重疊,才傾向透過影評人書寫作為重要行銷管道之一。

據訪談內容指出,這種現象也影響到新興影評人的形成,由於是由片商的行銷 需求所促動,所以實際上是將數位行銷的操作邏輯導入影評的表現之中。

二、數位時代影評二元次場域的文化現象

從對影評的研究觀之,Bourdieu 所描繪二元生產次場域的理論架構立論基 礎著重在二元場域的同源性以及實踐邏輯的差異性,以社會學的角度敘述在總 體場域中二種對立邏輯在實務運作遵從的文化政治規則,對照本研究所指出的 三種影評典範,可以發現除了有限生產次場域對照到學院典範、大眾生產次場 域對照到新聞典範之外,漫遊在二元次場域之間的影迷典範影評人的實踐,更 可有效印證出不同場域的同源性,而影迷典範影評在大眾媒體和電影產業中的 實踐表現也可印證出二元邏輯的差異以及行動者個體的能動性。

隨著網絡平台的興起與大眾媒體影評版面的式微,二元次場域的作者與讀 者在媒體市場分眾化以及媒介科技民主化的趨勢下,各有各自的發布空間,難 以形成如新電影時期般以特定大型報章媒體作為爭霸場域的論戰狀況。這樣各 據山頭的媒體市場狀態,加上網路上資訊流通與人際關係透過社群網站中介後 產生的群組化情形,使得由上到下分眾取向皆愈發明顯。各種典範的影評作者 與各類型影評文字的讀者都可以擁有或接觸與自己觀點相同的、切合自己影評 想像的圖文內容,伴隨著影評與影評人定義的擴張與模糊,影評處於文化消費 中的權威位置、馴化、培養讀者某種電影品味或電影觀點的功能已然消失。泛 論整體影評生產與消費場域,讀者消費影評的目的除了仍舊是個人興趣的滿足 外,更轉向一種個人文化位階的確認或對內/外的鏡像展演,與傳統影評對於 讀者的電影消費習慣具有由上至下的強連結性的狀態相比已截然不同,在此種 狀態之中,二元的影評生產次場域更加明顯、容易辨認,卻也更加分離。不管 是何種典範的影評作者或讀者,都可以在網路上建立或找尋符合自己文化位階 及語彙的空間,即便台灣沒有,透過網路也可快速便捷地連到中國或美國的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壇內,不同場域各自劃定界線,界線也隨著網路社群的特性自然延伸。

然而網路的影評空間與意見,對於媒體與電影產業市場而言,雖然已知其 生產者與閱讀者與電影市場的消費者有高度重疊,但由於仍難以管理並估量實

然而網路的影評空間與意見,對於媒體與電影產業市場而言,雖然已知其 生產者與閱讀者與電影市場的消費者有高度重疊,但由於仍難以管理並估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