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冷戰後東亞權力結構的改變

第四節 權力移轉對東亞秩序的影響

權力轉移理論強調的是國家權力的動態過程,一個體系內的強權基於實力 的晉升,而產生可能改變既有體系結構的狀態。冷戰結束之初的東亞秩序,基 本是由單一超強的美國以軍事前沿存在、雙邊聯盟為支柱、以及多邊安全機制 為補充所構建的區域秩序,54包含中國大陸在內的區域國家,在東亞地區的行 動都受到當時區域權力結構的制約。換言之,美國在冷戰後初期對東亞秩序的 影響力是具有高度主導力的。然而,中國對於國際形勢的掌握也很大程度的促 進了自身的高速發展進程,促進其在此階段實力的增長。

對於國際形勢的掌握,2002 年的中共「十六大」報告提出,二十一世紀頭 20 年是中國必須緊緊抓住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從那時候起,

「戰略機遇期」就成為中國對所處戰略環境的基本判斷。中國對戰略機遇期的 認定主要基於以下評估:世界多極化繼續演進,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世界 經濟保持增長,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的重組和流動進一

53 邱坤玄,「中國在周邊地區的多邊外交理論與實踐」,遠景基金會季刊,第 11 卷第 4 期

(2010 年 10 月),頁 8-9。

54 楊永明,「從戰略模糊到三不政策:美國對台政策的轉變」。

步加快;新科技革命方興未艾,為發揮後發優勢、爭取實現生產力發展的跨越 提供了可能;多年改革開放形成的綜合國力和市場經濟體制,為中國提供了雄 厚的物質基礎和良好的體制保障。這一評估一直被沿用至今。從實際發展來 看,中國也抓住並利用了「戰略機遇期」。2001 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 深入參與經濟全球化,獲得了長足發展,GDP 規模從世界第六到穩居第二,從 引資大國變為對外投資大國,並積極參與全球治理,55逐漸在國際舞台上嶄露 頭角。另一方面,自2003 年始,雖然中共不斷宣稱「和平崛起」,然而中國與 區域國家間的領土爭議卻從未真正平息,隨著中國實力的上升並且日漸在東亞 展現大國風範,周邊國家與中國在領土爭議上的角力越發處於不利地位,在東 海及南海地區與中國發生的數起零星海上衝突中,中共對於事件的處理方式開 始引發鄰國的憂慮。比如1995 年,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美濟礁水域發生軍事 對峙,中共解放軍海軍正面對抗的作法促使菲國海軍被迫撤退,事件爆發後菲 國指控中共在南海地區的非法「佔領」,引起國際間的關注和東協國家的警覺,

逐漸擔憂中國崛起可能帶來的威脅性。

2008 年 9 月,美國雷曼兄弟破產引發全球性的金融海嘯,美國以及全球大 部分的國家經濟都受到很大打擊,唯有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仍然出現9%的經濟 成長率,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則超過20%。到了 2009 年,大陸經濟依然呈現 11%的高速成長,2010 年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大陸經濟的崛起對亞 太地區的權力結構帶來根本性的變化。有經濟學家認為,日本曾擔負著大陸地 區以外的亞洲地區的經濟發展動力,現在這種趨勢已經轉向經濟規模更大的中 國大陸,它正在成為一種影響著包括日本在內亞洲其他地區的強大勢力。中國 大陸成為推動全亞洲經濟發展的動力,這就是新的權力結構的表現。56這種區 域形勢的轉變,不但造成中國對亞洲國家的影響力增強,同時影響著美國在亞

55 陳功,「從『戰略機遇期』到『戰略競合期』」,FT 中文網,<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 1081546?archive>(2019 年 2 月 21 日)。

56 賴岳謙,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對亞洲權力結構的影響(台北:秀威資訊,2014 年 11 月),頁 19-21。

太地區的戰略利益。換言之,隨著中共逐漸取代日本成為東亞強權,中國的崛 起會構成美國在東亞、東南亞和亞洲邊緣地帶的一個戰略安全上的挑戰,將使 美國在全世界的利益和價值面臨重大的危險。57

歐巴馬上任時期的美國經濟,身受次貸危機的衝擊,以及過去八年間美國 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戰事糾纏,讓美國經濟處在困境;相對地,中國崛起的威 脅和亞洲經濟的蓬勃發展,讓歐巴馬政府不得不對亞洲投入更高度的關注,58 轉變過去美國「重歐輕亞」的政策。2009 年 7 月 21 日,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在 曼谷與泰國副總理會晤後,簽署「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並公開表示「美國重 返亞洲,並將繼續維持我們對亞洲盟友的承諾」。2009 年 11 月,美國總統歐巴 馬在日本,以「重返亞洲」為主題發表演說,宣稱今後將把外交重心放在亞洲 地區,強調該地區與美國的利益攸關,並且指出一個國家的安全和經濟成長不 應以損害其他國家為代價。他表示,華盛頓將深化與北京在內的各國的「戰略 與經濟對話」、增進雙方軍隊交流,但與中國關係的深化不會削弱和其他國家的 雙邊聯盟,並且在雙邊關係以外,將積極參與多邊組織,包含以更正式的方式 參與東協高峰會。592011 年 10 月,希拉蕊在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上,發表了〈美國的太平洋世紀〉(America’s Pacific Century)一 文,更加明白的宣示美國重返亞太區域的政策決心;同年11 月,國務卿希拉蕊 代表美國參加「第六屆東亞高峰會」的行動,成為美國正式重返亞洲地區的標 誌。60 2012 年 6 月,在第 11 屆香格裡拉安全對話會上,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 理Leon Panetta 以《美國對亞太的再平衡》為題發表演講,首次明確提出了

「亞太再平衡」(Asia rebalance)戰略,Panetta 特別強調了美國在軍事上的政策

57 蔡榮祥,「中國崛起與南海衝突:臺灣在亞太秩序中之戰略影響」,遠景基金會季刊,第 19 卷第1 期(2018 年 1 月),頁 2-3。

58 宋鎮照,「美國重返亞洲的企圖與策略:霸權地位保衛戰」,海峽評論,第 266 期(2013 年 6 月),< https://www.haixia-info.com/articles/6360.html >。

59 「美國總統歐巴馬東京演說」,美國在臺協會,<https://www.ait.org.tw/zhtw/remarks-by-preside nt-obama-in-tokyo-zh/>(2009 年 11 月 14 日)。

60 Hillary Clinton, “America’s Pacific Century”, Foreign Policy, <https://foreignpolicy.com/2011/

10/11/americas-pacific-century/> (October 11, 2001)

動向,表示到2020 年要將美國海軍戰艦的 60%部署到亞太地區。一年後,美國 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Thomas E. Donilon 在亞洲協會發表演講時,闡述了「亞 太再平衡」戰略的主要支柱與政策手段。他表示,「再平衡」戰略並不只是關係 到美國的軍事存在,還尋求利用美國的各種力量—軍事、政治、貿易與投資、

發展以及美國的價值觀來實現。如是,在軍事上,美國進一步加大了亞太地區 的海空軍事力量,包括部署更多的F-22 戰鬥機和 B-2、B-52 遠程轟炸機,增派 驅逐艦等;政治上,美國致力於鞏固在亞太地區的同盟關系,並構建適應新時 期安全環境的同盟與夥伴關系網絡,61亦即強化與日韓同盟關係、加強在東協 區域的參與、建構與印度等南亞國家的夥伴關係;經濟上,美國大力推進在亞 太地區的多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極力拉攏日、韓等中國周邊國家加入《跨太 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試圖重新主導亞太經濟 整合,62從而平衡中國在區域的勢力。

一個新興強權在區域內的持續崛起,將會撼動原有的體系結構,中國經濟 的崛起,已產生軍事和政治上的效果,中共在軍力上的提升和亞太地區的影響 力,引發美國對於其在亞太戰略利益被削弱的憂慮,並限制美國在亞太的行動 自由。歐巴馬政府認為,柯林頓和小布希時期以交往為主的對中政策,讓中共 在發展上有太多空間,對中共保有太多期待,然而交往政策並未促進中共政治 上的開放,以及讓中國成為滿意現狀者;相對地,實力益發強大的中國卻挑戰 了美國在亞太的利益,因此在歐巴馬時期致力推行「平衡」政策,因應中國崛 起對於美國亞太地區支配秩序的挑戰。然而,美國之所以能採取深化與盟友的 軍事聯盟等多邊合作關係,攜手與東南亞、東北亞國家抗衡中國,主要原因還 是來自於區域國家對於中國崛起的不安與恐慌,以及在相關周邊領土爭議中,

大陸表現出的高漲中國民族主義浪潮。對亞太國家而言,拉攏美國勢力進入東

61 陳積敏,「『新階段』背後依然是『舊思維』,中國軍網,<http://military.people.com.cn/n/2015/

0422/c172467-26883072.html>(2015 年 04 月 22 日)。

62 宋鎮照,「美國重返亞洲的企圖與策略:霸權地位保衛戰」。

南亞和東北亞,有助於區域勢力平衡與區域安全,63 特別是自 2010 年始,中 共在面對南海問題所展現的新強硬(new assertiveness)姿態,已引發周邊國家 的憂懼,這些國家不但實力不敵中共,彼此間亦存在複雜問題不易形成一致陣 線,因此美國的角色便是區域安全的重大保障。換言之,東亞區域權力移轉的 效果,已經引發區域內國家的警覺,美國身為既得利益者在此現象中找到了得 以介入的立足點;另一方面,崛起中國要想持續地發展,也必須要能被動排除 這種困難,或是採取主動有效的政策措施,採行有利於擴張其國家利益的行 動。

63 同上註。

第三章 中共南海政策發展與美國南海政策的回應

第一節 中國在南海的戰略利益

中國政府之所以重視南海,主要原因在於該地區與周邊海域能為中國起到 戰略安全、運輸航道,以及經濟利益等三大價值,1為中國的國家安全和總體發 展政策提供必要幫助。

一、經濟資源

南海區域存有大量高經濟價值的天然資源蘊藏。在生物資源方面,南海海 域藏有豐富的魚類資源,當地魚類品種超過兩千種,產量在全球19 個主要漁區 中排名第四,是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主要漁獲區,以及全球漁業市場的主要供 應來源之一。此外,當地氣候環境適於海鳥繁殖生長,大量鳥糞長期堆積形成

南海區域存有大量高經濟價值的天然資源蘊藏。在生物資源方面,南海海 域藏有豐富的魚類資源,當地魚類品種超過兩千種,產量在全球19 個主要漁區 中排名第四,是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主要漁獲區,以及全球漁業市場的主要供 應來源之一。此外,當地氣候環境適於海鳥繁殖生長,大量鳥糞長期堆積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