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冷戰後東亞權力結構的改變

第一節 權力轉移理論與中國崛起

奧根斯基提出的權力轉移理論指出,衡量一個國家的國力有人口、經濟成 長和政治能力等三者構成要素,主權國家在短期人口固定的基礎上,藉由國家 相對快速的經濟發展和政府能力的操作,能很大程度影響一國的權力,以及其 在全球和區域的地位。11978 年以降,中國大陸走上改革開放的堅定道路,漸進 式的推行經濟改革,實現對外開放,逐步深化與國際社會的聯繫,並持續獲得 傲人的經濟成績。冷戰結束後,美蘇東西對峙的國際形勢不再,全球和亞洲的 權力結構出現丕變,中國憑藉可觀的經濟成長,持續的發展和壯大其綜合國 力,以至於在二十世紀後期「中國崛起」的態勢明顯,東亞區域秩序也逐漸從 冷戰後的權力真空狀態,轉向以中國為要角的形勢發展。

一、人口

在衡量國力的三個指標當中,人口雖非決定一國成為強權的關鍵因素,但 是沒有足夠的人口,一個國家難以成為強權國家。因為大國需要一支龐大的軍 隊,這只能從人口大國中產生;人口規模還具有重要的經濟影響力,因為大規 模人口得以構成其國內勞動力和消費力的優勢基礎,進而產生大量的財富。因 此人口的多寡乃一國權力發展的潛力,以及國家是否能長期保持為強權國家的 因素之一。2

在國家的人口指標方面,中美兩國各自的絕對人口總額都是具有成為世界 強權條件的國家。中國大陸的人口總數在1992 年約為 11.65 億,隨著國內經濟 和社會的發展至2017 年則來到 13.86 億的龐大數額。美國方面雖不及中國龐大

1 譚門(Ronald L. Tammen)等合著,權力轉移:廿一世紀的戰略,頁 20。

2 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大國政治的悲劇,頁 24-25;譚門(Ronald L. Tammen)等 合著,權力轉移:廿一世紀的戰略,頁 24-25。

的人口數值,但也擁有充沛的人口;1992 年,美國擁有 2.57 億的人口數額,至 2017 年則有 3.26 億人。3然而,發展中國家的政府通過增強政府採取人口膨脹 控制的能力,加速對人力資本的投資,能夠繼續創造一個有益於人口數量變遷 的環境;相對地,繁榮的美國歷經了人口數量變遷時期,已開發的美國社會追 求的是穩定的人口數,因此在人口因素上很未來也難再有機會去挑戰中國壓倒 性的人口優勢。4

過去的30-40 年間,中國的巨大人口數所形成的勞動力,目前已經成為其 經濟成功的主要力量。然而,龐大的人口數是一把雙面刃,人口過多,往往會 成為阻礙社會經濟成長的原因,例如失業問題所造成的社會衝突、個人所得不 均而產生對政府的不信任、國內社會貧富差距所形成的對立與不滿等各種不利 因素。因此關鍵在於,這大量的人力能否適當的被轉換成勞動人口與人力資 本。5 面對這樣的問題時,中共主要採取促進出口、消費和投資等三者作為對 應策略。通過全球市場對產品的大量需求,將國內充沛且廉價的剩餘勞動供給 轉化成經濟生產力,將勞力密集品出口至全世界,進而替大陸快速積累外資和 金流;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國內勞動所得。個人所得和雇用機會的增加,人民消 費能力也隨之提升,進一步促進中國大陸內需市場的活絡。中國近14 億的人口 等於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內需市場,龐大的內需市場與潛在的消費能力不僅僅為 中國本土企業創造高成長成績,並且吸引大量外國企業和投資的競相流入,不 但造就大陸經濟的持續繁榮,中共成為最大的小康國家。學者表示,中國的人 口是美國的四倍,人均GDP 只要達到美國的 1/4,就足以擁有美國的經濟規 模。在10 年以內,中國一定會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這只是遲早的問題。6

3 “Data: Population estimate and Projection”, World Bank, <https://databank.worldbank.org/source /population-estimates-and-projections> (1991-2017).

4 譚門(Ronald L. Tammen)等合著,權力轉移:廿一世紀的戰略,頁 25-26。

5 韓國廣播公社超級中國製作團隊,鄭匡宇譯,你不敢正視的超級中國:看 13 億人口、中國錢 如何吞下全世界(台北:今周刊,2016 年 2 月),頁 29。

6 同上註,頁 18-31。

除了數量上的優勢,在改善人口質量上,中共越來越強調教育、科學和技 術在建設現代中國的重要性。20 世紀 80 年代大陸實行九年義務教育體系,直 至2000 年,初中入學率已達 88.6%,基本達成初級教育普及;進入 21 世紀,

更加快高中教育的發展,至2008 年高中毛入學率已經達 74%;在高等教育領 域,至2009 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已接近 9,800 萬,為 1949 年數據的 543 倍,這些成就意味著中國的高等教育由菁英體系轉變為大眾教育體系。儘管中 國在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依舊低於美國,然其研究生人數在2009 年急遽增長到 140 萬,超過了美國的數量。近年來,中國更積極尋求國內教育與國際的接 軌,包含鼓勵留學生交流、大學建立海外分校和學習中心等,持續追求更高水 平的人才培養;7並且著重於發展技術尖端產業,以國家政策支援科技項目投 資、培養專業人才,並鼓勵海外留學華人返國發展,8將留學所習得的專業知識 和技術水準,引入中國,發揮技術模仿效果和刺激國內研發能力。因此,中國 不但在基礎教育上達成普及,人民知識水準有中等水平,持續朝向高等教育、

專業技職、以及高尖端科技領域深造;有甚者,在近年已可見其國內人才逐漸 開發自己的科技品牌和研發技術,除了受到國內市場的普遍歡迎之外,也逐漸 擴大在海外地區的銷售。

綜言之,一旦一個國家擁有龐大的人口為基礎,在數量上就已經具備成為 大國的必要條件。若是在此基礎上,再致力於人民的教育文化等質量上的提 升,人口因素將更有利於一國整體國力的增長。準此,在中國持續改善其國內 勞工條件,並積極推動與轉化人力資本的政策下,其人口優勢的成果日漸顯 現。

7 胡鞍鋼,中國 2020︰一個新型超級大國(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年 1 月),頁 108-11 1。

8 韓國廣播公社超級中國製作團隊,你不敢正視的超級中國:看 13 億人口、中國錢如何吞下全 世界,頁79-81。

二、經濟成長

權力轉移論認為國家的經濟成長反映於當前和未來的資本累積動態,將國 內生產總額(GDP)視作衡量經濟權力的基礎。理論指出,快速經濟輸出的變 化傾向發生在發展中國家,這是基於發展中國家的政治能力和經濟動能仍處於 國家內生成長軌跡的陡峭之高成長階段;而具有穩定的政治能力和資本積累相 對高水準的國家,其輸出成長率和生產力的增速則會趨於緩和。目前美國和中 國間國民生產毛額的高度差距明顯是暫時性的,主要是由於美國現有的實質國 力優勢所維持。實際上,美國的年經濟成長率與中國比較起來卻差到兩到三倍 之多,依照此趨勢,中國終究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儘管超越的 情況可能產生戰爭或和平,但是改變既有的階層性架構卻是必然的現象。9

中共改革開放至今40 年,創造了強勁而驚人的經濟成長。中國大陸在 1978 年至 2010 年間的 GDP 年均增長率高達 9.89%,2010 年 GDP 相當於 1978 年的20.57 倍,這種速度和規模史無前例。10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 WB)

在2018 年提供的 GDP 數據顯示,美國以 20 兆美元排名第一,中國為 13 兆美 元排在第二位,排第三的日本僅4.9 兆美元。若就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方式計算,中國在 2014 年已超越美國為世界第一大經濟 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將國民生產總值按 照購買力與物價水準調整後,中國占全球GDP 達 17.1%超越美國的 15.8%,中 國實力早已不容小覷。11依照這樣的走勢,學者研究指出,到了2030 年,中國 的經濟規模,將達到美國的二倍以上數值,總共佔全世界GDP 的 1/3。12換言

9 同上註,頁 21-24。

10 袁偉華,「權力轉移、新型大國關係與戰略機遇期」,國際關係研究,2015 年第 4 期,頁 40。

11 丁予嘉,「從貿易大戰看中美經濟真實差距」,經濟日報,<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 y/5629/3075508>(2018-4 年 9 日);“Data: GDP per capita, PPP”, World Bank, <http://datab ank.worldbank.org/data/reports.aspx?source=2&series=NY.GDP.PCAP.PP.CD> (2017)

12 韓國廣播公社超級中國製作團隊,你不敢正視的超級中國:看 13 億人口、中國錢如何吞下 全世界,頁94-95。

之,中國可觀且持續的經濟增長數值,已為它將來在國力上繼續地趕超美國提 供了有力的潛在條件。

圖 2. 中、美、日國內生產總值之變化圖(1990-2017 年)

註:根據世界銀行統計,中國在 2010 年已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在 GDP 總量上逐漸縮小與美國的差距。

資料來源︰“Data: GDP”, World Bank,, < https://databank.worldbank.org/reports.aspx?source=2&s eries=NY.GNP.PCAP.PP.KD&country=#> (1990-2018)

表 1. 中美 GDP 變化圖(2000-2017 年)

200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美國 10.2 13.0 13.8 14.4 14.7 14.4 14.9 15.5 16.1 16.7 17.5 18.2 18.7 19.4

中國 1.2 2.2 2.7 3.5 4.5 5.1 6.0 7.5 8.5 9.5 10.4 11.0 11.1 12.1

註:單位兆

資料來源:筆者整理自“Data: GDP”, World Bank, <https://databank.worldbank.org/reports.aspx?s ource=2&series=NY.GNP.PCAP.PP.KD&country=#> (2000-2017)

3. 經 PPP 調整後之中、美國內生產總值比較圖(1990-2018 年)

註︰經購買力平價調整後的 GDP,中國已在 2014 年超越美國。

資料來源︰“Data: GDP, PPP”, World Bank,, <https://databank.worldbank.org/reports.aspx?source=

2&series=NY.GDP.MKTP.PP.CD&country=#> (1990-2018)

再從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而論,屬於開發中國家的中國大陸還處在經濟發 展的起飛階段,並有希望在相當時間裡保持6%至 8%的 GDP 增長率。由於中 國的人均GDP 還處於較低水平,所以中國有可能經歷兩類趕超效應。第一類是 國際趕超效應,亦即一個低收入的國家和高收入國家之間的人均GDP 差距越 大,其經濟增長率就越高。13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中國在1992-2012 年維 持在8%以上的年經濟增長率,2012-2017 年也有至少 6.7%以上的成長率。相對 地,美國的年經濟成長率在1992-2000 年約為 3-4%;2001-2007 年則不到 2%;

再從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而論,屬於開發中國家的中國大陸還處在經濟發 展的起飛階段,並有希望在相當時間裡保持6%至 8%的 GDP 增長率。由於中 國的人均GDP 還處於較低水平,所以中國有可能經歷兩類趕超效應。第一類是 國際趕超效應,亦即一個低收入的國家和高收入國家之間的人均GDP 差距越 大,其經濟增長率就越高。13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中國在1992-2012 年維 持在8%以上的年經濟增長率,2012-2017 年也有至少 6.7%以上的成長率。相對 地,美國的年經濟成長率在1992-2000 年約為 3-4%;2001-2007 年則不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