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文獻回顧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節 文獻回顧

壹、「東協與中國大陸建構東亞自由貿易集團比較」27

陳鴻瑜教授的這篇文章主要是分析和探討東協和中國大陸建構自由貿易集 團的進度與發展走向。首先介紹東協和中國大陸各自在建構自由貿易集團之進 展,接下來就東協和中國構築自貿網絡的時間、結網方式及結網速度做簡單比 較。最後結語的部分,陳教授認為在東亞地區,成立自由貿易區已成為潮流,

東協在本質上是一個中間立場的區域經濟組織,不具侵略性,然在錯綜複雜的 東亞局勢裡被推為東亞經濟整合的推手,並非因其經濟實力;而中國大陸近年 推動自由貿易區大有斬獲,若相關協議都完成談判簽署,屆時中國大陸將成為 東亞自貿集團的領導國。然中國大陸唯有在「善鄰」、「睦鄰」和「富鄰」及 公平的基礎上推動東亞自貿區,才能消除其「威脅」之形象以主導東亞區域經 濟整合。

東協在構築東亞地區自由貿易協定網絡之際,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競爭 者,不可諱言的正是中國,這篇文章提供筆者一個比較中國與東協在建構自由 貿易集團的研究方向,陳鴻瑜教授提出幾點東協和中國在競逐上各自所擁有的 優、劣勢,筆者將在本論文的第四章裡,深入去分析中國作為東協推動東亞區 域經濟整合所面臨之挑戰者,其所扮演的角色為何,並會以陳鴻瑜教授所提出 的這幾點再進一步去探究。

貳、「東南亞經貿整合之歷程、現況與前瞻」28

這篇文章為中央經濟研究院黃登興研究員所撰寫,他透過東協自 1960 年代 以來之發展軌跡,來觀察其區域內貿易密集度、區域內的投資關係與區塊圖像,

27陳鴻瑜,「東協與中國大陸建構東亞自由貿易集團比較」,收於淡江大學亞洲研究所、工業總會

大陸經貿事務部與中共研究雜誌社主辦之東協自貿區與中國大陸區域整合學術論壇手冊,2013 年 6 月 14 日,頁 9-25。

28黃登興,「東南亞經貿整合之歷程、現況與前瞻」,收於徐遵慈主編,東南亞區域整合:台灣

觀點,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台北市,2012 年 10 月,頁 37-74。

1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並依序介紹東南亞區域如何由戰後的政治軍事合作演變成經貿合作關係。之後 介紹東南亞地區之經貿合作歷程,如何由簡單的相互關稅優惠,而逐步深化為 自由貿易區,進而受國際貿易競爭之影響,邁向經濟共同體之目標。最後其認 為,東協未來的發展,不可忽視的是四個後期才改革開放的會員國(緬甸、寮國、

柬埔寨與越南),無論能否透過這四個會員國的開放,以次區域整合發揮大市場 的經濟規模作用,全球各國將因東協經濟共同體的發展,而對此區更加注目。

這篇文章從歷史脈絡回顧東南亞經貿整合的歷程,並對其經貿合作做了詳 盡的介紹,黃登興研究員認為最後加入東協的四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將會對未來 東協的發展有影響,筆者認為這較偏向從東南亞區域內的角度來看東協的發展,

特別是東協所提出的 RCEP 中具彈性的方案消除了發展中的這四個國家的進入 障礙,然而,來自區域外的影響亦不能忽視,黃金標準之 TPP 的影響威力,對 東協的發展也是一相當重要的變數,未來東亞地區發展的方向是循 RCEP 或是 TPP 模式,這對於東協在東亞編織自由貿易協定網絡的策略擬定上,是一重要 考量點。

參、「從東協自貿區到東協經濟共同體的東協經濟整合之評析」29

經濟研究院邱奕宏副研究員撰寫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東協自由貿易區的 源起與發展、其共同有效優惠關稅措施與施行狀況、東協經濟共同體概念的誕 生與東協貨品貿易協定的內涵以及 RCEP 的緣起與進展,最後就東協經濟整合 策略的評估,歸納出以下特點: 一、由易而難:從東協自貿區協定的相關規範 可知,關稅的減讓涉及各成員國內部的產業利益與國家經濟的發展策略,因此 東協自貿區協定特別訂定敏感清單與暫時排除清單,而以漸進的方式逐步移除 關稅。之後再進一步促進貿易的便捷化;二、具彈性與考量國情;三、內外並 行:東協對外的經濟連結與對內的經濟整合經常是一體兩面、交互為用的經貿 戰略規劃,此內外並行的經貿整合途徑並不常見於歐美地 區的區域整合模式;

四、強調共識,沿襲「東協模式」的特點。

29邱奕宏,「從東協自貿區到東協經濟共同體的東協經濟整合之評析」,貿易政策論叢,第 18

期,2012 年 12 月,頁 89-127。

1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這篇文章與本論文要研究的主題甚為相關,其所歸納的東協經濟整合策略

特點之評估,可作為本論文欲研究之著眼點。雖然其他區域經濟整合的歷程與 經驗,可提供東亞地區經濟整合發展作為借鏡,但畢竟每個地區的歷史、文化、

政治與經濟發展都不同,最重要的還是透過相關資料的集結、學者的歸納分析 與整理,整理出東亞地區經濟整合之推手的策略,本論文以東協為研究對象,

因此也會盡己所能地去研究東協官方資料與相關學者們的文章,試著整理出更 多關於東協推動經濟整合的策略。

肆、「以東協為軸心的東亞經濟整合:從區域主義到全球化」30

李隆生教授依序介紹東協的經濟概況、區域主義和全球化浪潮的關聯,以 及探討東亞的經濟整合以及成功整合的必要經濟條件。區域主義和多邊主義間 的互動關係主要存在競爭論 31和互補論 32兩種,而第三部分則是以東協和國際貿 易為焦點,李教授認為東亞經濟整合可以將之視為東協區域主義邁向全球化發 展的過渡進程。其認為若區域貿易協定/區域化能促使參與國的經濟成長,區域 化才可能更深化和擴大到更大的地理範疇。文章最後是以舉例作結,在 1998 年,

東協各國對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的出口中,僅 1.5%使用了東協自由 貿易區對會員國的減讓規定,而新加坡和汶萊的對外貿易則幾乎已完全自由化,

簡言之,東協和東亞的區域主義發展,受到全球/多邊主義很大的羈絆。

李隆生教授將東亞經濟整合視為東協區域主義邁向全球化發展的一個過渡 進程,他探討東協成員國各自對外簽署的經貿協定對東協整體的發展之影響,

雖然本論文是以東協為一主體做研究,並不會逐一去探討東協內部成員國各自 對外的經貿情形,但東協整體的發展卻受其會員國各自經貿的影響甚巨,實為 一不可忽視之變數,因此本論文在進行研究時若有個別會員國之經貿政策對東 協整體的發展有不容忽視之影響,本論文亦會提及並分析之。

30李隆生,「以東協為軸心的東亞經濟整合:從區域主義到全球化」,亞太研究論壇,第33期,

2006年9月,頁101-124。

31FTA 若過於傾向內部自由和外部保護,將對 GATT/WTO 國際經濟體系造成負面影響。

32FTA 和 GATT/WTO 為相輔相成關係。自由貿易區為區域主義中主要的一種經貿合作模式。

1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伍、多邊主義的引擎,區域主義:單一東亞自由貿易區為例33

這篇為亞洲開發銀行於2008年所刊行的文章,一開始先簡述東亞概況:在 過去的四十年裡,受國際貿易和外國直接投資(FDI)擴展的驅動,東亞經濟成長 迅速。現今東亞地區正透過雙邊和多邊自由貿易協定走向正式經濟一體化。東 協為此一新興的東亞地區自由貿易協定的集成中心,中國、日本、韓國、印度、

澳洲和紐西蘭也相繼加入這個東亞的經濟圈裡。東亞如何確保這如「義大利麵 碗」的自由貿易協定可以合併成單一的東亞自由貿易區,使其成為邁向全球整 合(global integration)的敲門磚? 這篇文章旨在分析此一問題和其後果。這篇文章 認為合併多個自由貿易協定成一單一的東亞自由貿易區可以減輕不同的原產地 規則和標準的「義大利麵碗」效應,此舉將除了能增加低收入國家的參與意願、

減少貿易相關業務的成本,特別是中小型企業以及促進貿易和投資。其提出首 先,東協必須進一步深化東協經濟共同體以作為區域樞紐,與中國、日本和韓 國需要更密切的合作,而印度則是需要採取進一步的結構性改革。再來則是與 美國及歐盟的關係,對許多東亞國家而言,美國為其政治安全關係上的盟友,

APEC雖被譏為會員國元首的年度聚會但仍有其重要性,因為其為連接美國與東 亞唯一的多邊經濟論壇。該文提出一自然的方法是透過亞太FTA,加強東亞與 美國的經濟關係,雖然有些東亞國家已同意與美國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但最 主要的問題在於美國是否準備與東亞國家(包括中國)簽署FTA。這篇文章最後彙 整過去經驗並提出下列創新的實踐措施供東亞地區作參考:一、片面削減最惠 國(MFN)關稅;二、對較貧窮國家採階段性措施,逐步消除關稅;三、形成一 個包容且更廣泛的投資領域;四、採簡單的原產地規則;五、透過定期協商與 外界協調貿易和FDI問題。

這篇文章提出的時間點為2008年,而美國總統歐巴馬於2010年11月14日亞

太經濟合作會議高峰會的閉幕式上表示,將於隔年(2011年)11月的亞太經合會完 成並宣布泛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綱要,其他與會八國(汶萊、智利、紐西蘭、

新加坡、澳洲、馬來西亞、秘魯及越南)同意提案。美國所主導TPP之成形可作

33 Kawai, Masahiro & Ganeshan Wignaraja, “Regionalism as an Engine of Multilateralism: A Case for a Single East Asian FTA,” The ADB Working Paper Series on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No. 14, 2008, pp. 1-38.

1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為該文對東亞與美國經貿關係論述之證明與修正,顯然地TPP並未涵蓋中國,

為該文對東亞與美國經貿關係論述之證明與修正,顯然地TPP並未涵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