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文獻檢閱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文獻檢閱

一、中國與北歐的關係

過去與中國和北歐關係有關的著作,較多之研究是探討中國與歐盟的關係以

及中國與北極的關係。就中國與歐盟的關係的部分,如宋新甯、劉華所著《中國 歐盟關係 40 年:新型戰略夥伴關係的建構》。此書的主要內容在於探討中國及歐 盟作為和平、增長、改革和文明的夥伴的新型戰略夥伴關係。內容提到,中國與 歐洲經濟共同體(歐盟前身)在 1975 年正式建立外交關係,是歐盟與中國關係 正常化的起點,迄今已近四十個年頭,中歐雙方都經歷了許多改革發展,歐洲從 原本的經濟共同體發展成為今日的歐洲聯盟,中國也從貧困的環境發展成為經濟 起飛的大國。目前中國與歐洲國家的政策,一個想向西擴張,一個想往東發展,

雙方都開始為此目標做出很多政策努力。雙方除了在政治方面的交流不斷地向前 發展,在政治互信方面也不斷地深化,雙邊的經貿往來也愈來愈頻繁,而「一帶 一路」戰略的深化,也會使得中國與歐盟乃至歐洲國家的交流關係日趨密切及緊 密。5在中國與北歐方面,提到了北歐五國中,只有丹麥、芬蘭、瑞典三國是歐盟 成員國,尤其丹麥對於是否要加入歐元的態度一直游移不定,現在已經退出許多 類型的政策領域,相對來說它的外交政策也較為獨立。6

而在學者陳蔚芳《歐盟的中國政策:戰略夥伴關係實踐》一文中,也分析中 國與歐盟的戰略夥伴關係,以及雙方在區域以及全球領域的互動關係,但在文中 特別強調探討中國與歐盟在發展戰略夥伴關係時所面臨到的瓶頸與阻礙。此文認 為雙方戰略夥伴關係的蜜月期已結束,雖然雙方對於發展戰略夥伴關係都表現出

5 宋新甯、劉華,(2017)。《中國歐盟關係 40 年:新型戰略夥伴關係的建構》。北京市:中國政

法大學出版社,p54-88。

6 同前註,p10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共同的期望,但在某些議題上還是有所差異(特別是人權議題),成為雙方在實 質合作及戰略互動之下的阻礙。例如中歐貿易糾紛,中國方面會認為歐盟會使用 一些手段來阻礙中國產品的出口;以及由於歐盟和美國的關係長期以來非常密切,

在對中國武器出口的限制等重大政治決策上,歐盟還是會追隨美國的立場;且中 國所推動的「新型大國關係」勢必會影響到中國與歐盟的互動發展及政策制定。

7另外,從學者張亞中所著《歐洲聯盟與中國政策的戰略分析》中提到,若從新現 實主義來解釋歐盟對中國的政策,可以推演出三個歐盟積極發展與中國關係的因 素:第一、雙方都主張多極的國際權利秩序;第二、穩定與合作的關係有利於雙 方現階段利益的維持;第三、彼此的地緣政治利益互不衝突。8從此些著作中也 可以推而思考,由於北歐五國有部分是歐盟國家,有部分不是,而歐盟整體和中 國有一定的合作關係模式以及會面臨到的阻礙,由此可以得知北歐五國中的丹麥、

芬蘭、瑞典三國是歐盟成員國,其對中國的政策多少會受歐盟的影響,而挪威及 冰島不是歐盟成員國,加上還有各國自身利益的考量,還有是否為北約國家的因 素,因此北歐五國對於對華政策的制定及與中國的雙邊關係勢必都會有所不同。

在張亞中的著作中,有看到運用理論(新現實主義)來解釋中國與歐盟的關係,

可為筆者之研究提供參考。

還有其他研究是探討中國與北極的關係,近年來,可觀察出一些學者陸續推 出有關北極相關專書與期刊等。例如黎安友所著《尋求安全感的中國》提到中共 現在仍然是一個尚未滿足的強權,在其經濟發展持續成長下,基於國內資源的需 求性,會積極參與各式各樣的外交場合,因此在北極議題上也不會缺席,中國會 積極參與有關北極議題的各項外交活動,為其整體國力奠定良好基礎。9而學者

7 陳蔚芳,(2014)。〈歐盟的中國政策:戰略夥伴關係實踐〉。《問題與研究》,53(1):69-98。

8 張亞中,(2006)。〈歐洲聯盟與中國政策的戰略分析〉。《問題與研究》,45(4):36。

9 黎安友,施道安,(2013)。〈尋求安全感的中國〉,p9-1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陸俊元所著《北極地緣政治與中國應對》一書,主要為用地緣政治的視角觀察和 理解北極問題,並觀察及思考有關中國在北極地區的角色及相關的戰略分析。10 從楊劍所著《亞洲國家與北極未來》提到,對於北極理事會來說,讓中國、印度、

日本、新加坡和韓國成為永久觀察員是一個充滿爭議的決策。長期以來,北極大 國俄羅斯和加拿大對此都予以拒絕,而美國則直到最後決策前態度一直不明朗。

與此相反,在挪威等北歐國家的引領下,北歐國家強調了亞洲利益的積極面,並 將亞洲地區更多的參與北極事務視為對治理的強化。11由此可看出北歐國家對於 中國參與北極治理採的是支持及樂觀的態度。從這些著作中都可以看到中國與北 歐國家在北極地區有所互動,由於北歐國家是北極地區中的主要國家,是北冰洋 的沿岸國,因此中國參與北極議題無疑地會與北歐國家有所互動及合作。

在上述文獻中,無論是中國與歐盟的關係,亦或是中國與北極的關係,都會 看到中國與北歐在外交上是有所互動的,從中都可以獲取有關於中國與北歐國家 互動關係之文獻來源,但有關北極議題的文獻大部份還是專注在美國、俄羅斯、

加拿大等大國的影響力及互動關係,對於中國與北歐國家在北極地區的互動關係 著墨不多。

從《中國—北歐關係:機遇與前景》中對於中國與北歐在當前的關係上分為 四部分介紹,分別是:政府間關係、經濟關係、學術關係、民間關係。有關政府 間關係方面提到,中國與北歐各國的關係上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冰島及丹麥屬於 務實派,芬蘭屬於重商派,挪威及瑞典被視為準則派。冰島和丹麥屬於務實派的 原因為,中國與冰島在 2013 年簽署了《中冰自由貿易協定》,與丹麥在 2008 年 簽署《中丹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兩項都是雙邊務實的成果;而芬蘭屬於重商派

10 陸俊元,(2010)。《北極地緣政治與中國應對》。北京市:時事,p1-3。

11 楊劍,(2005)。《亞洲國家與北極未來》。北京市:時事,p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原因在於,中國與芬蘭目前正針對「新型對華關係」進行合作談判的過程,且 中芬經貿往來長期一來一直都很密切;挪威及瑞典被視為準則派的原因為,瑞典 的對中國政策及對中國的態度一直游移不定。挪威與中國曾因《中挪自貿協定》

關係有所進展,但自從 2010 年發生「劉曉波事件之後」使得雙方關係生變,但 近幾年來雙邊關係有持續地在修補,實際行動為,挪威支持中國加入北極理事會,

並也加入了亞投行。此外,瑞典、挪威兩國政府也持續努力地想推動人權及自由 制度準則,這點也造成在人權議題上常與中國有所衝突。12在經濟關係方面,中 國自從 2001 年以來,與北歐的經濟及商貿關係大大地提升,北歐方面則因為國 家面積不大,經濟上採取開放型出口導向政策,因此很重視與中國的商貿互動。

中國與北歐主要以經濟及商貿的互動交流奠定雙邊關係的基礎,北歐國家主要倚 賴中國進口勞動密集性產品。而北歐國家的出口方面各國有所差異,芬蘭及瑞典 主要的出口以機械為主,挪威主要的出口以商品為主,瑞典主要的出口以綠色科 技為主,丹麥主要的出口以製藥為主,冰島主要的出口以海產品為主。但是在對 中國的貿易中,北歐國家幾乎皆屬於貿易逆差,除了芬蘭。中國和北歐各國在經 貿、文化等領域互補性強,擁有深化經貿合作的共同利益。中國—北歐經濟關係 相對獨立於政治,但北歐國家仍抱有部分的疑慮,如中國經濟發展緩慢,對於中 國市場的未來潛在發展產生了懷疑。13在學術關係方面,中國北歐國家間學生呈 現高水平流動。除學生流動外,北歐國家在教育、研究、創新等領域也與中國展 開雙邊合作。如《2010 年芬中行動方案》中將中芬合作總結為教育、研究及創新 三個領域。14中丹合作領域也包括研究及教育,例如雙方簽署諒解備忘錄。中國 與冰島方面,中國科技部與冰島教育科學文化部科技領域協議。中國與挪威方面,

12 瑞典安全和政策發展研究所,(2016)。〈中國—北歐關係:機遇與前景〉,p8-9。

13 同前註,p9。

14 Ministry for Foreign Affairs of Finland, ”Finland’s China Action Plan,” January 1, 2010, http://www.formin.fi/public/default.aspx?contentid=326234&contentlan=2&culture=en-US.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有中挪教育部教育合作諒解備忘錄等。15 民間關係方面,由於中國人能用英語交 流並關注歐洲事務新聞,降低了他們理解北歐社會動態的難度。但北歐國家對當 代中國的了解則比較落後。部分北歐國家尤其是冰島及丹麥比過往積極地想了解 當今的中國,芬蘭也跟進,但挪威及瑞典的態度上仍猶豫,尤其是瑞典。北歐各 國的態度可以從中國孔子學院的多寡及分佈情形來看,例如,丹麥在較為不錯的 城市地段設有三所孔子學院,反觀瑞典方面則是在二線城市設有兩間孔子學院16。 此外,在《北歐模式:看現代維京人的經濟冒險,打造世上最富庶幸福、自 由平等的國家》一書中,提到北歐模式使得北歐國家有其優勢,包含醫療、養老、

勞動等改革,加上鼓勵創新都是各國值得借鑑的地方。17筆者認為,由於中國這 幾十年來的經濟發展非常迅速,與此同時,也擴大了貧富差距,加上一些社會問

勞動等改革,加上鼓勵創新都是各國值得借鑑的地方。17筆者認為,由於中國這 幾十年來的經濟發展非常迅速,與此同時,也擴大了貧富差距,加上一些社會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