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新古典現實主義探討中國與北歐之關係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從新古典現實主義探討中國與北歐之關係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2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從新古典現實主義探討中國與北歐之關係. 政 治 大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Nordic countries 立 ‧. ‧ 國. 學. from Neoclassical Realism perspective. er. io. sit. y. Nat. n. a. v. l C 指導教授:冷則剛 博士 ni. hengchi U. 研究生:康心禹 撰. 中華民國一零八年一月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2) 謝辭. 這本論文終於誕生了,在撰寫的過程中經歷許多心境變化,言不由衷。謝謝 自己能熬過所有的心路歷程,真的很慶幸自己能堅持下去。然而,一本論文的完 成不是只有靠自己的努力,還要感謝許多生命中的貴人,不斷地給我幫助與支持。 首先,我要謝謝我的指導老師 ⎯ 冷則剛老師。我的學術興趣領域從研究所 一開始就很確定,很幸運地能夠修習兩門冷老師所授的課程,受益良多。並在老. 政 治 大 願意抽出時間和我討論論文,詳細地給予我指導意見,細心的批閱內容。也謝謝 立. 師的提拔下進入中央研究院協助老師的研究工作。謝謝老師無論再怎麼忙碌,都. ‧ 國. 學. 老師提供我許多機會能去嘗試不同的挑戰,給予我未來的人生道路上許多建議, 並總是關懷著我。老師一路上對我的指導與提攜,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 再來,我要謝謝這本論文的兩位口試委員,翁燕菁老師及盧倩儀老師,給了. y. Nat. io. sit. 我許多寶貴的建議。謝謝翁老師提供我許多與北歐、人權相關的參考文獻及建議,. n. al. er. 嚴謹的批閱論文裡的細節。謝謝盧老師對我論文總體方向提出的建議與問題,並 給予我許多輔助及指點。. Ch. engchi. i n U. v. 最後我要謝謝我的家人,你們是我一路上最堅定的依靠,謝謝你們相信我、 給予我信心,讓我可以熬過許多煎熬的時光。謝謝我的男友、朋友、同學一路的 相伴與支持,謝謝你們總是給我鼓勵,聽我訴苦,陪我度過許多喜怒哀樂。 回想在政大的碩士生涯,真的受益良多。謝謝所有政大的老師、同學、助教。 因為有你們,我在政大的日子非常開心且充實! 心禹 2019 年 2 月.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3) 摘要.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中國與北歐各國的雙邊關係有所轉變,也漸漸在新的 領域有所合作,本文以國際關係理論中的「新古典現實主義」來全面性地探討中 國與北歐國家的互動關係。新古典現實主義採納「多層次分析」,認為國際體系 不是影響一國外交政策的唯一因素,還需要加入國內層次因素綜合評析,才能完 整解釋一國的外交政策。本文著重在中國與北歐國家的關係的經濟面與人權面,. 政 治 大 核心,國家仍是以自身利益為最重要的考量,而這個權力是國際體系層次與國內 立. 來驗證新古典現實主義對於國際關係的解釋能力,驗證國家間的互動是以權力為. ‧ 國. 學. 政治連鎖的。並運用「國際體系層次」與「國內層次」分析在經濟與人權堅持的 角力之下,北歐國家還是會以經濟為優先,經濟穩定與合作的關係有利於雙方現. ‧. 階段利益的維持 。本研究對於中國與北歐國家之間的關係做了一個完整的互動. y. Nat. n. er. io. al. sit. 探討,並驗證了新古典現實主義的解釋力。. Ch. engchi. i n U. v. 關鍵詞:中國與北歐、新古典現實主義、國際體系層次、國內層次、權力.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4)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檢閱……………………………………………………………….4. 第三節. 理論與架構……………………………………………………………21.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限制…………………………………………………24. 第一節. 第三章. 中國與北歐合作之互利………………………………………………34. 學. 第二節. 政 治 大 中國與北歐國家的關係………………………………………………26 立. 中國與北歐國家之總體概論……………………………………………26. ‧ 國. 第二章. 經濟與商業層面…………………………………………………………38. ‧. 中國與北歐各國經貿關係介紹……………………………………....38. 第二節. 中國與冰島……………………………………………………………46. 第三節. 一帶一路………………………………………………………………54. er. io. sit. y. Nat. 第一節. al. n. v i n 北極地區互動…………………………………………………………59 Ch engchi U. 第四節 第四章. 人權層面…………………………………………………………………72. 第一節. 歐盟與北歐國家之人權價值…………………………………………73. 第二節. 中國與丹麥、瑞典…………………………………………………....80. 第三節. 中國與挪威……………………………………………………………94. 第五章. 結論與發現……………………………………………………………..103. 第一節. 研究發現……………………………………………………………..103. 第二節. 後續觀察重點………………………………………………………..108. 參考文獻……………………………………………………………………………110 i.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5) 表次. 表 2-1 北歐五國及其多邊關係……………………………………………………..28 表 3-1 北極理事會介紹……………………………………………………………..60 表 3-2 《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第四節政策立場……………………………..63 表 3-3 中國參與北極事務歷程……………………………………………………..6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ii.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6) 圖次. 圖 3-1 中國與丹麥之間包括商品及服務在內的雙邊貿易額……………………..39 圖 3-2 中國「一帶一路」覆蓋圖…………………………………………………..55 圖 3-3 冰上絲綢之路………………………………………………………………..62 圖 3-4 「東北航道」示意圖………………………………………………………..65.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iii.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7)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中國與西方的關係總是使人認為他們是互相敵對的關係,亦或是意識型態對 立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得知此對立局面讓中國與北歐國家在世界地 緣政治劃分的許多議題上以及外交關係上通常都被歸納於不同的陣營。但隨著全. 政 治 大. 球化的發展,中國與北歐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密,並不是像過往對他們的認知是處. 立. 於敵對關係,即使中國與北歐國家雙方對於全球化的態度都有所轉變,現在的中. ‧ 國. 學. 國與北歐還是享有特殊關係。我們可以知道,中國現在已經成為國際政治、經濟. ‧. 和社會事務中舉無輕重的角色,世界各地都有中國的角色深入其中,隨著其日漸. sit. y. Nat. 地向外發展,在北歐地區的利益也使得中國想與北歐奠定合作關係。1而在北歐. io. al. er. 方面,長期受到西歐資本的牽制,導致北歐國家乃至其他歐洲國家會想尋求與中. n. 國等國家合作,意願也變得日趨強烈。尤其在經貿上想要擺脫依賴西歐的情況,. Ch. engchi. i n U. v. 這也加深了北歐國家想與中國互動,而中國進入北歐地區也為雙方的合作展開了 有利的條件。 中國與北歐雙方在許多領域都有共同利益,從政治、經濟、科學、環境、安 全等等,都是雙方可以深化的領域。北歐國家也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來制定 對中國的政策,畢竟中國在國際體系中的地位逐漸上升。中國與北歐國家雙方在 外交互動關係上有它的困難與分歧之處,但是對雙方而言,利益還是遠大於困難。 若要提升中國與北歐的關係,需要雙方共同付諸具體行動,制定相關政策。而隨. See Eliza C. Economy and Michael Levi, (2014), By All Means Necessary:How China’s Resource Quest is Changing the world,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45-88.. 1. 1.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8) 著中國與北歐國家的關係發展到較高的階段,雙方也就可以就共同關心的地緣政 治議題互相合作及幫助。 雖然在 2016 年 2 月 3 日,北歐部長會議作出了「探索北歐次區域對華關係 拓展方式」的決定;中方提出中國—北歐「5+1」對話機制,表達了相似意向。 2016 年 10 月 28 日,與會領導人在芬蘭奧蘭群島舉行的北歐首腦會議上表達了 「促進國際層面合作」 。2而歐洲一體化過程中受到許多阻礙,未來不確定的因素 也會添加,可以從經濟不景氣、英國脫歐等例子發現。歐盟或是歐洲國家的合作 上還是多以會談及協商為主,一些實質性的合作恐怕會難以有所進展。在這種情. 治 政 大 況下,次區域合作以參與國家數目及範圍較少、合作目標也比較單一,加上地緣 立. 上的相鄰,會成為歐洲穩定及合作的重要基礎及方式。而中歐「次區域合作」目. ‧ 國. 學. 前也日益成為中歐合作的新支柱,而「中國—北歐次區域合作」也成為中歐次區. ‧. 域合作的其中一個推進的方向,並作為中國次區域合作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3。. sit. y. Nat. 由此可知,次區域合作之探討尤其重要,也逐漸受到大家的重視。但是筆者認為. n. al. er. io. 還是不可忽略北歐五國各國的差異,北歐五國的對中國的態度及政策還是有不同. i n U. v. 之處,政策傾向也有所不同,且北歐各國之間也存在著競爭關係。因此中國與北. Ch. engchi. 歐次區域的合作可能還是會遇到許多瓶頸之處。. 筆者認為過去很少全面性的探討中國—北歐關係,也很少用某個國際關係理 論的角度去頗析。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中國與北歐各國的雙邊關係有所轉變,也 漸漸在新的領域有所合作,因此本文欲以國際關係理論中的新古典現實主義來全 面性地探討中國與北歐國家的互動關係。新古典現實主義採納「多層次分析」 , 認為新現實主義所強調的國際體系權力結構,仍是影響國家對外行為的最重要因. 瑞典安全和政策發展研究所, (2016) 。〈中國—北歐關係:機遇與前景〉,p6。 步少華,(2016) 。中歐「次區域合作」:動力與未來方向。《國際問題研究》,第 2 期,p2939。 2 3. 2.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9) 素,但不應僅限於此,尚須包括「決策者」及「國內政治」的層次因素。4總而言 之,本文希望透過中國與北歐國家的關係之探討來驗證新古典現實主義對於國際 關繫的解釋能力,探討新古典現實主義能否分析及解釋當今的中國和北歐關係。 本文欲以「中國與北歐國家的互動關係」作為主要的研究探討,而以「新古 典現實主義」的理論基礎為主,共可分為三大部分。一、中國與北歐五個國家(丹 麥、芬蘭、瑞典、挪威、冰島)關係之總體概論與雙方合作之互利,也就是將中 國與北歐國家之間的關係做一個總體的背景介紹。二、先針對中國與北歐五國的 經貿概況做介紹,接著以新古典現實主義的理論基礎中的「國際體系的無政府狀. 治 政 大 、「外交政策須透過決策 態是不確定狀態」 、 「權力相對分配影響外交政策及行為」 立. 者及國內政治的承接轉讓」分為外交政策分析層次中的「國際體系層次」及「國. ‧ 國. 學. 內層次」探討中國與冰島的案例,探討雙方在經濟面上合作的原因,是否是出於. ‧. 權力政治的考量。接著探討「一帶一路」 、 「北極地區發展」這兩個對中國與北歐. sit. y. Nat. 國家來說是未來取向、逐漸發展中的議題。三、以中國與丹麥、瑞典、挪威的人. n. al. er. io. 權實例為例子,此章節更加凸顯國內政治與決策者對於分析外交政策行為與雙方. i n U. v. 互動關係的重要性,並同樣使用新古典現實主義往往採用的多層次分析(分為國. Ch. engchi. 際體系層次及國內層次)來分析層次之間如何互動、角力、妥協來影響到丹麥、 瑞典、挪威三國對中國的外交政策。. 本派學者不刻意強調到底是國際層次,還是國內或決策者層次較具影響力,僅強調長程觀點 而言,權力結構分析較具優勢;但就短程而言,決策者及國內因素則較具直接影響力。. 4. 3.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10) 第二節 文獻檢閱. 一、中國與北歐的關係 過去與中國和北歐關係有關的著作,較多之研究是探討中國與歐盟的關係以 及中國與北極的關係。就中國與歐盟的關係的部分,如宋新甯、劉華所著《中國 歐盟關係 40 年:新型戰略夥伴關係的建構》 。此書的主要內容在於探討中國及歐 盟作為和平、增長、改革和文明的夥伴的新型戰略夥伴關係。內容提到,中國與. 政 治 大 正常化的起點,迄今已近四十個年頭,中歐雙方都經歷了許多改革發展,歐洲從 立. 歐洲經濟共同體(歐盟前身)在 1975 年正式建立外交關係,是歐盟與中國關係. ‧ 國. 學. 原本的經濟共同體發展成為今日的歐洲聯盟,中國也從貧困的環境發展成為經濟 起飛的大國。目前中國與歐洲國家的政策,一個想向西擴張,一個想往東發展,. ‧. 雙方都開始為此目標做出很多政策努力。雙方除了在政治方面的交流不斷地向前. y. Nat. io. sit. 發展,在政治互信方面也不斷地深化,雙邊的經貿往來也愈來愈頻繁,而「一帶. er. 一路」戰略的深化,也會使得中國與歐盟乃至歐洲國家的交流關係日趨密切及緊. al. n. v i n 密。 在中國與北歐方面,提到了北歐五國中,只有丹麥、芬蘭、瑞典三國是歐盟 Ch engchi U 5. 成員國,尤其丹麥對於是否要加入歐元的態度一直游移不定,現在已經退出許多 類型的政策領域,相對來說它的外交政策也較為獨立。6. 而在學者陳蔚芳《歐盟的中國政策:戰略夥伴關係實踐》一文中,也分析中 國與歐盟的戰略夥伴關係,以及雙方在區域以及全球領域的互動關係,但在文中 特別強調探討中國與歐盟在發展戰略夥伴關係時所面臨到的瓶頸與阻礙。此文認 為雙方戰略夥伴關係的蜜月期已結束,雖然雙方對於發展戰略夥伴關係都表現出 宋新甯、劉華,(2017) 。《中國歐盟關係 40 年:新型戰略夥伴關係的建構》。北京市:中國政 法大學出版社,p54-88。 6 同前註,p101。 5. 4.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11) 共同的期望,但在某些議題上還是有所差異(特別是人權議題),成為雙方在實 質合作及戰略互動之下的阻礙。例如中歐貿易糾紛,中國方面會認為歐盟會使用 一些手段來阻礙中國產品的出口;以及由於歐盟和美國的關係長期以來非常密切, 在對中國武器出口的限制等重大政治決策上,歐盟還是會追隨美國的立場;且中 國所推動的「新型大國關係」勢必會影響到中國與歐盟的互動發展及政策制定。 7. 另外,從學者張亞中所著《歐洲聯盟與中國政策的戰略分析》中提到,若從新現. 實主義來解釋歐盟對中國的政策,可以推演出三個歐盟積極發展與中國關係的因 素:第一、雙方都主張多極的國際權利秩序;第二、穩定與合作的關係有利於雙. 治 政 大 方現階段利益的維持;第三、彼此的地緣政治利益互不衝突。 從此些著作中也 立 8. 可以推而思考,由於北歐五國有部分是歐盟國家,有部分不是,而歐盟整體和中. ‧ 國. 學. 國有一定的合作關係模式以及會面臨到的阻礙,由此可以得知北歐五國中的丹麥、. ‧. 芬蘭、瑞典三國是歐盟成員國,其對中國的政策多少會受歐盟的影響,而挪威及. sit. y. Nat. 冰島不是歐盟成員國,加上還有各國自身利益的考量,還有是否為北約國家的因. n. al. er. io. 素,因此北歐五國對於對華政策的制定及與中國的雙邊關係勢必都會有所不同。. i n U. v. 在張亞中的著作中,有看到運用理論(新現實主義)來解釋中國與歐盟的關係, 可為筆者之研究提供參考。. Ch. engchi. 還有其他研究是探討中國與北極的關係,近年來,可觀察出一些學者陸續推 出有關北極相關專書與期刊等。例如黎安友所著《尋求安全感的中國》提到中共 現在仍然是一個尚未滿足的強權,在其經濟發展持續成長下,基於國內資源的需 求性,會積極參與各式各樣的外交場合,因此在北極議題上也不會缺席,中國會 積極參與有關北極議題的各項外交活動,為其整體國力奠定良好基礎。 9而學者. 7 8 9. 陳蔚芳,(2014) 。〈歐盟的中國政策:戰略夥伴關係實踐〉 。《問題與研究》,53(1):69-98。 張亞中,(2006) 。〈歐洲聯盟與中國政策的戰略分析〉 。《問題與研究》,45(4):36。 黎安友,施道安,(2013) 。〈尋求安全感的中國〉,p9-12。 5.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12) 陸俊元所著《北極地緣政治與中國應對》一書,主要為用地緣政治的視角觀察和 理解北極問題,並觀察及思考有關中國在北極地區的角色及相關的戰略分析。10 從楊劍所著《亞洲國家與北極未來》提到,對於北極理事會來說,讓中國、印度、 日本、新加坡和韓國成為永久觀察員是一個充滿爭議的決策。長期以來,北極大 國俄羅斯和加拿大對此都予以拒絕,而美國則直到最後決策前態度一直不明朗。 與此相反,在挪威等北歐國家的引領下,北歐國家強調了亞洲利益的積極面,並 將亞洲地區更多的參與北極事務視為對治理的強化。11由此可看出北歐國家對於 中國參與北極治理採的是支持及樂觀的態度。從這些著作中都可以看到中國與北. 治 政 大 歐國家在北極地區有所互動,由於北歐國家是北極地區中的主要國家,是北冰洋 立 的沿岸國,因此中國參與北極議題無疑地會與北歐國家有所互動及合作。. ‧ 國. 學. 在上述文獻中,無論是中國與歐盟的關係,亦或是中國與北極的關係,都會. ‧. 看到中國與北歐在外交上是有所互動的,從中都可以獲取有關於中國與北歐國家. sit. y. Nat. 互動關係之文獻來源,但有關北極議題的文獻大部份還是專注在美國、俄羅斯、. al. n. 著墨不多。. er. io. 加拿大等大國的影響力及互動關係,對於中國與北歐國家在北極地區的互動關係. Ch. engchi. i n U. v. 從《中國—北歐關係:機遇與前景》中對於中國與北歐在當前的關係上分為 四部分介紹,分別是:政府間關係、經濟關係、學術關係、民間關係。有關政府 間關係方面提到,中國與北歐各國的關係上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冰島及丹麥屬於 務實派,芬蘭屬於重商派,挪威及瑞典被視為準則派。冰島和丹麥屬於務實派的 原因為,中國與冰島在 2013 年簽署了《中冰自由貿易協定》,與丹麥在 2008 年 簽署《中丹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兩項都是雙邊務實的成果;而芬蘭屬於重商派. 10 11. 陸俊元,(2010) 。《北極地緣政治與中國應對》。北京市:時事,p1-3。 楊劍, (2005) 。《亞洲國家與北極未來》。北京市:時事,p2。 6.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13) 的原因在於,中國與芬蘭目前正針對「新型對華關係」進行合作談判的過程,且 中芬經貿往來長期一來一直都很密切;挪威及瑞典被視為準則派的原因為,瑞典 的對中國政策及對中國的態度一直游移不定。挪威與中國曾因《中挪自貿協定》 關係有所進展,但自從 2010 年發生「劉曉波事件之後」使得雙方關係生變,但 近幾年來雙邊關係有持續地在修補,實際行動為,挪威支持中國加入北極理事會, 並也加入了亞投行。此外,瑞典、挪威兩國政府也持續努力地想推動人權及自由 制度準則,這點也造成在人權議題上常與中國有所衝突。12在經濟關係方面,中 國自從 2001 年以來,與北歐的經濟及商貿關係大大地提升,北歐方面則因為國. 治 政 大 家面積不大,經濟上採取開放型出口導向政策,因此很重視與中國的商貿互動。 立. 中國與北歐主要以經濟及商貿的互動交流奠定雙邊關係的基礎,北歐國家主要倚. ‧ 國. 學. 賴中國進口勞動密集性產品。而北歐國家的出口方面各國有所差異,芬蘭及瑞典. ‧. 主要的出口以機械為主,挪威主要的出口以商品為主,瑞典主要的出口以綠色科. sit. y. Nat. 技為主,丹麥主要的出口以製藥為主,冰島主要的出口以海產品為主。但是在對. n. al. er. io. 中國的貿易中,北歐國家幾乎皆屬於貿易逆差,除了芬蘭。中國和北歐各國在經. i n U. v. 貿、文化等領域互補性強,擁有深化經貿合作的共同利益。中國—北歐經濟關係. Ch. engchi. 相對獨立於政治,但北歐國家仍抱有部分的疑慮,如中國經濟發展緩慢,對於中 國市場的未來潛在發展產生了懷疑。13在學術關係方面,中國北歐國家間學生呈 現高水平流動。除學生流動外,北歐國家在教育、研究、創新等領域也與中國展 開雙邊合作。如《2010 年芬中行動方案》中將中芬合作總結為教育、研究及創新 三個領域。14中丹合作領域也包括研究及教育,例如雙方簽署諒解備忘錄。中國 與冰島方面,中國科技部與冰島教育科學文化部科技領域協議。中國與挪威方面, 瑞典安全和政策發展研究所, (2016) 。〈中國—北歐關係:機遇與前景〉,p8-9。 同前註,p9。 14 Ministry for Foreign Affairs of Finland, ”Finland’s China Action Plan,” January 1, 2010, http://www.formin.fi/public/default.aspx?contentid=326234&contentlan=2&culture=en-US. 12 13. 7.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14) 有中挪教育部教育合作諒解備忘錄等。15 民間關係方面,由於中國人能用英語交 流並關注歐洲事務新聞,降低了他們理解北歐社會動態的難度。但北歐國家對當 代中國的了解則比較落後。部分北歐國家尤其是冰島及丹麥比過往積極地想了解 當今的中國,芬蘭也跟進,但挪威及瑞典的態度上仍猶豫,尤其是瑞典。北歐各 國的態度可以從中國孔子學院的多寡及分佈情形來看,例如,丹麥在較為不錯的 城市地段設有三所孔子學院,反觀瑞典方面則是在二線城市設有兩間孔子學院16。 此外,在《北歐模式:看現代維京人的經濟冒險,打造世上最富庶幸福、自 由平等的國家》一書中,提到北歐模式使得北歐國家有其優勢,包含醫療、養老、. 治 政 大 勞動等改革,加上鼓勵創新都是各國值得借鑑的地方。 立. 17. 筆者認為,由於中國這. 幾十年來的經濟發展非常迅速,與此同時,也擴大了貧富差距,加上一些社會問. ‧ 國. 學. 題的興起。參考北歐經驗,更多的促進社會公平和福利的改善,以及積極推動創. ‧. 新的改革,或許北歐模式可以為未來中國經濟的良性發展提供很好的模範。. sit. y. Nat. 最後,要特別提到《China and Nordic Diplomacy》這本著作,此書內容針對. n. al. er. io. 中國與北歐各國的雙邊關係做了很完整的介紹,供筆者此篇研究幫助甚大,後續 篇幅將會陸續參考此書內容。. Ch. engchi. i n U. v. 綜上所述,很少有專書特別針對中國與北歐的所有互動領域做介紹,筆者將 盡量從一些有關中國或是有關北歐的書籍,加上相關互動之文獻與網路新聞中, 去整理中國與北歐的外交概況與互動關係。而目前的這些著作,大部份都是以描 述性的方式來理解中國與北歐的關係,缺乏有理論意涵的文章,沒有特別的理論 指向。但從上述文獻中可以看出中國與北歐國家之間的關係會受到是否為歐盟國 家的影響,以及一帶一路、北極議題近年來成為中國與北歐國家的互動關係中很 瑞典安全和政策發展研究所, (2016) 。〈中國—北歐關係:機遇與前景〉,p10。 同前註。 17 喬治‧萊基,(2018) 。《北歐模式:看現代維京人的經濟冒險,打造世上最富庶幸福、自由平 等的國家》 。寶鼎出版社,p98-111。 15 16. 8.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15) 值得探討的部分。此外也可以看出中國與北歐的關係互動合作面較多在經濟層面, 衝突面則在於人權方面。因此本文希望嘗試用新古典現實主義之理論途徑來分析 中國與北歐的關係,至於為何採用新古典現實主義作為理論來探究以下將繼續說 明介紹。. 二、新古典現實主義 (一)現實主義之研究傳統 現實主義為國際關係中歷史最悠久,發展也最為完整的一套理論系統,現實. 治 政 大 主義大師摩根索(Hans J. Morgenthau)在 20 世紀中期建立了現代現實主義的理 立 論基礎,使國際關係首度成為一門獨立學科。他將研究焦點放在國家間關係,認. ‧ 國. 學. 為權力永遠是國際關係最直接目的。讓權力、國家利益成為幾乎所有外交決策者. ‧. 奉行的行為準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1950 年代至 1960 年代之間,掀. sit. y. Nat. 起了傳統學派(traditionalism)與行為學派(behaviorism)之辯論。傳統學派的. n. al. er. io. 研究方法依賴歷史、個人經驗,重視國際法成立或立法過程,以哲學規範或直覺. i n U. v. 作為世界通則化的基礎。行為學派的研究方法重視跨學科、跨領域的研究,有實. Ch. engchi. 證傾向,避免使用沒有經驗印證的概念,並重視統計、電腦輔助等計量研究。傳 統學派的優點為經驗累積對事情分析深入淺出,有獨到之處,且主要為敘述、解 釋及歸納之研究。行為學派的優點為強調科學,主張價值中立,避免將事實與價 值混淆。並重視整體、層次,找出經驗通則。與此同時現實主義也受到此論戰的 影響,提出分析層次與體系理論等概念進而轉向新現實主義(Neorealism)的發 展。18. 王治平(2013)。北冰洋五國的北極政策研究—以新古典現實主義為分析途徑,國立中山大 學政治所碩士論文,p19-21。 18. 9.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16) 學者基歐漢(Robert O. Keohane)曾將現實主義區分為傳統現實主義及新現 實主義。他以學者摩根索(Morgenthau)為前者代表,而以華茲(Kenneth Waltz) 為後者代表(結構現實主義者) ,認為 Kenneth Waltz 回應世界局勢變化(冷戰及 資訊革命導致全球化現象) ,借助於「體系理論」 ,為現實主義創造出更宏觀的視 野。Kenneth Waltz 所提出的結構現實主義強調國際體系結構對於國家行為的重 要性,此理論受新古典現實主義者在解釋外交政策上廣泛的引用。Kenneth Waltz 的理論有別於 Morgenthau 認為權力平衡是由國家受威脅後所採取的主動作為, 在 Kenneth Waltz 的理論中體系的形成來自於國家的行為與互動,而權力平衡是. 治 政 大 國際體系中所有國家尋求生存,採取擴張權力所形成的集體性結果 。因此 Kenneth 立 Waltz 理論中的權力平衡是國家個別行為所形成的總體性結果,而非國家所採取. ‧ 國. 學. 的主動作為。19. ‧. 新現實主義的基本論點為:一、仍舊是「國家中心」。國家是國際體系的基. sit. y. Nat. 本政治單位,國際政治的分析重點是在國家間關係。新現實主義學派堅持國家是. n. al. er. io. 「主要」行為者,並以外交政策分析來研究國際關係。新現實主義並未完全排除. i n U. v. 非國家型為者的存在,例如國際組織、跨國團體等。但他們的存在並沒有撼動到. Ch. engchi. 國家在國際關係中最主要的地位,即便近年來全球化發展使許多非國家行為者增 加,但「國家」仍然是最主要及最重要的行為者。在國家行為的變數方面,傳統 現實主義較強調「國家間的差異」 ,新現實主義則認為是「無政府狀態」所致20; 二、權力的作用。權力是國家必然目標,維持國際和平有賴體系的權力平衡。但 傳統現實主義認為追求權力是人類的本性,國家追求權力極大化;新現實主義認 為國家是為了生存與安全;三、強調國際體系結構。傳統現實主義認為國際互動. 19. Kenneth N. Waltz, (1979) .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1 st ed. McGraw-Hill, p122. 胡祖慶譯,Kenneth Waltz 原著,(1997) 。《國際政治體系理論解析》 。台北市:五南,p136137。. 20. 10.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17) 是人類私慾作用的放大,新現實主義者則嘗試從國際結構來看國家角色,認為在 無政府狀態下,維持權力平衡必須從體系角度理解國際問題,新現實主義很強調 系統理論的重要性,系統理論的好處主要有兩點:(一)它幫助我們預測各種系 統的持久性和穩定性為何;(二)它指出系統結構是如何影響國家成員的行為, 以及其結果又如何反過來影響國際系統的變化。21四、但對和平秩序的看法上, 傳統現實主義較強調衝突面,新現實主義則認為有合作的可能性。22 另外,新現實主義認為結構的因素驅使相同功能的國家從事相同的事,因此 在同一國際結構下,國家間的差別就是一種能力的差異,華茲所講的「能力」是. 治 政 大 以「權力」作為衡量標準,而此權力不同於古典現實主義 立. 23. ,而是一種「相對權. 力」的概念,相對權力(relative power)是兩國相互對抗的能力比例。將權力視. ‧ 國. 學. 為物質能力,新現實主義認為國家本身的權力上升或下降較不需憂慮,重要的是. ‧. 和敵對國家比較的相對消長,換言之,新現實主義認為相對權力的分佈會影響到. sit. y. Nat. 國際結果。而接下來所要探討到的新古典現實主義,則是認為相對權力的分佈,. n. al. er. io. 加上國內約束以及菁英認知,會影響到一國的外交政策。24冷戰後由於新現實主. i n U. v. 義無法預測國際關係的重大演變,因此促使現實主義內部的討論及分支的形成,. Ch. engchi. 較為受到重視的包含新古典現實主義、攻勢現實主義、守勢現實主義。. 王治平(2013)。北冰洋五國的北極政策研究—以新古典現實主義為分析途徑,國立中山大 學政治所碩士論文,p20-25。 22 高德源譯,Jack Donnell 原著, (2002) 。《現實主義與國際關係》 。台北縣中和市:旭升,p2359。 23 古典現實主義將權力定義為國家執行外交政策的有形與無形力量。有形力量具有可測量的指 標,例如人口數目、領土面積、軍事程度、經濟程度等等;無形力量則例如民心、領袖能力等 等。 24 Rathbun, Brian, (2008).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Neoclassical Realism as the Logical and Necessary Extension of Strutural Realism.” Security Studies 17(2): 294-321. 21. 11.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18) (二)新古典現實主義之研究途徑 新古典現實主義興起的背景為新現實主義無法有效預測國際關係的變化,冷 戰的結束以及國際關係中的跨領域議題興起,使體系理論面臨諸多挑戰,其中之 一即為結構現實主義無法解釋一國對外安全政策的變化,以致於無法預測美俄兩 極體系崩解。許多人認為位居國際關係主流地位的「新現實主義」,必須尋求透 過國內政治及決策者認知等因素來尋求理解。使得「外交決策分析」(Foreign Policy Analysis, FPA)在前蘇聯瓦解及冷戰結束後又重新受到重視。此外,國家 對外活動自主空間的擴張,伴隨著各國外交政策影響力與重要性的增加,再加上. 治 政 大因而形成不同的因應政策與 各國對後冷戰時期國際關係存有不同的認知與解讀, 立. 發展策略,此亦增加對國家外交政策檢討的需求。吉登˙羅斯(Gideon Rose)在. ‧ 國. 學. 《World Politics》一文中最早提出「新古典現實主義」這個理論概念。而新古典. ‧. 現實主義也在接下來的幾十年成為現實主義最具影響力的理論分支。25另外,由. sit. y. Nat. 斯蒂芬·洛貝爾(Steven E. Lobell)、諾林·里普斯曼(Norrin M. Ripsman)、傑弗. al. n. 26. er. io. 里·托利弗(Jeffrey W. Taliaferro)三人所主編的《新古典現實主義國際政治理論》. i n U. v. 、 《新古典現實主義、國家與外交政策》等書籍27,也匯集了有關新古典現實主. Ch. engchi. 義的最新研究進展。28新古典現實主義是冷戰之後現實主義最重要的一個分派, 與古典現實主義忽略是國際體系的作用,以及 Kenneth Waltz 的新現實主義中強 調國際體系的重要性相比,新古典現實主義此理論主張將國際體系與國內政治有 所結合,重視國內政治與領導人的角色對外交政策所產生的影響,來解釋一個國. Gideon Rose, (1998). “Neoclassical Realism and Theories of Foreign Policy.” World Politics 51(1): 144-173. 26 原文:Steven E. Lobell, Norrin M. Ripsman, Jeffrey W. Taliaferro, eds, 2016, Neoclassical Realist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Englan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7 原文:Steven E. Lobell, Norrin M. Ripsman, Jeffrey W. Taliaferro, eds, 2009, Neoclassical Realism, the State, and Foreign Policy,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8 劉若楠,(2010) 。〈新古典現實主義的進展與困境〉。《國際政治科學》 ,第 22 期:136。 25. 12.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19) 家的對外政策。新古典現實主義認為 Kenneth Waltz 的新現實主義雖然可以解釋 國際政治,但有可能因為過於宏觀而難以解釋國際政治的行為及變化。29 新現實主義對於國家的具體行為解釋力不足有兩個原因:無法解釋國際體系 穩定時國家採取的某項外交行為及政策,以及無法解釋國家對於國際體系有相同 的認知時為何各國會採取不同的外交決策。而新古典現實主義認為新現實主義解 釋力不足的原因為,認為新現實主義只重視國際體系的變化,認為國家有同質性, 卻忽略了權力以外的其他因素。再者,Kenneth Waltz 認為體系理論所確切說明 的一般外交政策指的就是「權力平衡」,亦即國家無論是主動的作為還是被動的. 治 政 大 接受,都會達成勢均力敵的國際體系。 然而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國家在執行權 立 30. 力平衡政策時常出現制衡不足的現象,關鍵在於國內政治因素影響國家對於體系. ‧ 國. 學. 的認知,導致外交政策創造出不同於權力平衡的結果。Gideon Rose 認為國家事. ‧. 實上並非理性且單一的行為者,其對外反應取決於國內政治對國際結構的反應,. sit. y. Nat. 其中包括領導菁英對於相對權力是否取得共識,以及政府動員資源的能力強弱。. n. al. er. io. 如果將國際結構視為自變項,一國的外交政策視為應變項,則國內政治應扮演中. i n U. v. 介變項的角色。31在《新古典現實主義、國家與外交政策》一書中提到,新古典. Ch. engchi. 現實主義有延續現實主義的國家中心論、無政府狀態、國家追求權力等基本論點。 新古典現實主義的研究對象是外交政策,所有會影響外交政策的因素,如國際體 系、國內政治、領導人等等都被新古典現實主義納入研究討論。32 而在《新古典現實主義國際政治理論》一書中,構建了一種國際政治的新 古典現實主義研究路徑,與結構現實主義、自由主義和建構主義相比,新古典. 同前註。 Kenneth N. Waltz, (1996).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s Not Foreign Policy” Security Studies (6)1:5455. 31 廖舜右、蔡松伯,(2013) 。〈新古典現實主義與外交政策分析的再連結〉。 《問題與研究》 , 52(3):44。 32 劉若楠,(2010) 。〈新古典現實主義的進展與困境〉。《國際政治科學》 ,第 22 期:137。 29 30. 13.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20) 現實主義對於國家行為的理解更加多元。為研究者提供在外交政策、大戰略調 整以及國際體系結構演變等方面理解的新視角。書中提到新古典現實主義的特 點是跨越國際和國內兩個層次,構建起跨層次的分析框架。在國際體系層次, 拓寬了結構現實主義對體系的理解,除國家間實力對比這一要素之外,納入了 國際體系所呈現的威脅和機遇的清晰度以及戰略環境的性質這兩個要素。在國 內層次作者在借鑑已有研究的基礎上,聚焦在了領導人意象、戰略文化、國內 制度和國家社會關係四組變量之上。在過往的新古典現實主義研究中,學者們 大致形成了以下共識。一、這一理論是現實主義內部的一個分支,與解釋國際. 治 政 大 政治結果的結構現實主義不同,它的關注點是不同國家在同一時期或同一國家 立 在不同時期的戰略選擇的差異。二、該理論將國際體系的特徵作為自變量,將. ‧ 國. 學. 國內政治變量作為中介變量,強調後者在塑造具體國家的戰略選擇時所扮演的. ‧. 角色,及對前者造成的影響。33. sit. y. Nat. 從鄭端耀的〈國際關係新古典現實主義理論〉以及 Gideon Rose. 1998.. n. al. er. io. “Neoclassical Realism and Theories of Foreign Policy”兩份著作中,提到新古典現. i n U. v. 實主義的核心主張認為雖然結構因素是影響國家為唯一的因素,但必須透過單元. Ch. engchi. 層次作為中介變數進行轉換才能產生一國的外交政策。34新古典現實主義認為無 政府狀態為「不確定狀態」,是否會形成衝突與合作,需視當時情況而定,亦即 要考量特定時期國家間的關係及外交政策行為等因素。在新古典現實主義在國家 外交政策目標的假設上,接受國家行為主要是受到「權力」所驅動的觀點,但認 為權力是國家的「能力資源」,認為國家並非只是單純的追求權力,且權力須經. 諾林‧里普斯曼、傑佛瑞‧托利弗、斯蒂芬‧洛貝爾,(2017)。 《新古典現實主義國際政治理 論》 。上海人民出版社,p64-68。 34 Gideon Rose, (1998). “Neoclassical Realism and Theories of Foreign Policy”. World Politics 51(1): 146. 33. 14.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21) 過國內政治因素的轉化才成為國家的利益及行動。35新古典現實主義在其理論中 特別強調相對權力的概念,新古典現實主義者認為,國際權力分配是影響外交政 策行為的主要力量,但不會如新現實主義,僅特別強調「國際體系」權力分配, 更關切「相對權力」 ,尤其是國家本身與相關國家間的權力分配關係。換而言之, 不僅重視國際整體的權力分配,也著重國家間的互動關係。新古典現實主義認為 雖然相對權力是客觀存在於國際體系中,但國家對於相對權力的認知卻有不同, 也因此權力分配必須透過國家內部中介才得以對國家的對外行為產生影響。此外, 新古典現實主義同意權力為決定國家行動的基礎。36本學派學者將權力視為國家. 治 政 大 擁有的能力及資源,一國若擁有更多能力資源,固然有助於其對外行動能力,惟 立. 對外行為尚須考量國家利益,設法在國際無政府狀態下的不確定環境下,塑造有. ‧ 國. 學. 利該國的利益發展的環境。. ‧. 新古典現實主義提出了兩個國家內部的中介變數:第一個是決策者的認知。. sit. y. Nat. 外交政策行為是由決策者制定,決策者對國際權力分配的認知,可決定該國外交. n. al. er. io. 政策行為,然決策者的認知卻存在許多變數,其原因如下:國際權力評估不易,. i n U. v. 包括有形及無形能力資源,難以呈現客觀面貌;政府內部缺乏對國際權力評估統. Ch. engchi. 籌策劃的機構,通常是各行己事,各抒己見;決策者傾向以過去的經驗,來評估 現在或未來的發展,依自己的理解認定,從現狀尋求答案,造成認知與現實的偏 差;決策者認知的改變可能與權力變化沒有關係。37新古典現實主義所提出的第 二個中介變數是:外交能力的良莠須考量政府能力。新古典現實主義學者認為, 當國家權力相對增加時,對外行動能力也會增加,但此兩者並非自動化過程。國. 鄭端耀,(2005) 。〈國際關係新古典現實主義理論〉。《問題與研究》,44(1): 126。 相對地,攻勢現實主義強調國家目標就是「極大化權力」 ,此乃國家處於無政府狀態下,求 取生存最有效的手段;而守勢現實主義則認為國家最終目標在於追求「生存及安全」,權力只是 達成此目標的手段,不斷擴張權力,反而會造成國家危機。 37 Fareed Zakaria, (1998). From Wealth to power: The Unusual Origins of America’s World Role. prince University Press, p9-15. 35 36. 15.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22) 家權力能否轉化成國際行動力量,尚決定在國內政治結構,特別是政府能力方面。 新古典現實主義將相對權力的概念區分為國家權力(national power)與政府能力 (state power) ,國家權力是指一國家所擁有權力,政府權力是屬於國家權力的一 部分。38新古典現實主義這一理論在過去十多年間之所以蓬勃發展,是因為跨越 國際體系與國內政治兩個層次之間的鴻溝這一核心理念得到大量的分析者的認 同,願意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開展具體的經驗研究,豐富我們對國際政治中的經 驗現實的理解。39此外,新古典現實主義也承認國家處於無政府狀態,但此狀態 不必然導致國家間衝突,在適當條件的配合下,國家間仍有合作的可能性,衝突. 治 政 大 可因此避免,這點承襲著新現實主義。 立. 有鑑於新現實主義前述的缺失及冷戰後國際局勢的改變、外交政策分析遂於. ‧ 國. 學. 此時期呈現復甦景象,經歷十多年的反思與調整後,改採較務實和開放的研究途. ‧. 徑,此時期的外交政策分析具有下列以下特色:外交政策不再受科學方法束縛,. sit. y. Nat. 走向「多元化研究途徑」,在研究層次分析上,採取「多層次分析」架構(1990. n. al. er. io. 年代以後新古典現實主義常結合外交決策分析),認為新現實主義所強調的國際. i n U. v. 體系因素仍然重要,但不應僅限於此,還需要包括國內政治、決策者等等的層次. Ch. engchi. 因素,透過多層次分析才能夠完整解釋國家的外交行為;同時不再僅著重於量化, 「細緻化個案研究」有增加趨勢;不再執著於大型理論建構,轉向「中程理論」 , 並避免條件式、一般性的論述,改採「條件式論述」,理論建構受到時間、空間 及議題的限制;強化「決策者分析」 ,引進心理學認識革命(cognition revolution) 的理論方法,跳脫過去將決策者設定於「靜態」人格背景及信仰的探索,轉趨「動 態」的」訊息處理、認知途徑及反應等;「國內政治」獲得更多重視,許多強調 王治平(2013)。北冰洋五國的北極政策研究—以新古典現實主義為分析途徑,國立中山大 學政治所碩士論文,p19-21。 39 諾林‧里普斯曼、傑佛瑞‧托利弗、斯蒂芬‧洛貝爾,(2017)。 《新古典現實主義國際政治理 論》 。上海人民出版社,p77-89。 38. 16.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23) 須透過國內政治才能有效理解與豐富國際政治知識,不能再藉由國家利益或大戰 略等模糊概念解釋國家外交行為,需有更明確具體的證據;延伸至「次國家角色」 的研究,國內政治層次的分析議題較之前擴大,除以往論述的組織理論、官僚政 治及政治體制外,還延伸至「次國家角色」對政治運作的影響,如菁英、政黨、 國會、選舉及利益團體等;理念與認同感成為新議題,受到建構主義的影響,理 念與認同感成為引人矚目的新議題,許多學者注意到理念、學習、規範、文化與 外交決策及行為關係。40 新古典現實主義的貢獻在於:銜接現實主義各學派的差異,延續現實主義的 41. 解釋能力;. 治 政 大 打破國際體系與外交政策研究的隔閡,承認新現實主義的國家與國 立. 家之間有合作的可能性,並納入國內政治因素的影響作用,將國內政治被重新納. ‧ 國. 學. 入國際關係的研究範疇;結合傳統與實證研究方法的優點,緩和實證與後實證主. ‧. 義的對立;42引導新的問題與解答,展現理論發展的進步面向;43推動中程理論. sit. y. Nat. 建構,開拓現實主義後續的發展空間。而對新古典現實主義的批評為:部分的說. n. al. er. io. 法已失去傳統現實主義理論的一致性及特殊性,落入其他理論主張的脈絡中。本. i n U. v. 學派雖借用新現實主義的國際權力結構,但主要論述卻在國內政治範疇;又如引. Ch. engchi. 用古典現實主義的名稱,但主要論述卻有來自自由主義(外交政策選擇)、制度 主義(國際政治結構)及建構主義(決策者認知)。此外,本學派著重的中程理 論,亦落入其他理論的脈絡中,導致越來越不像現實主義的傳統。且仍沒有跳脫 新現實主義的理論架構與侷限,僅從事例外性的個案論述。本學派沒有自己的理. 鄭端耀,(2005) 。〈國際關係新古典現實主義理論〉。《問題與研究》,44(1): 122-123。 本學派有意結合傳統及個學派的爭議。 42 當今國際關係問題複雜多變,絕非單一理論可以概括,勢必以叫實用的態度來分析研究,而 本學派的研究法則同時運用傳統的「歷史論述」及後實證主義的「相關主觀互動」 ,穿梭各項議 題的探討,且其研究方法和步驟,尚稱合理新現實主義的主張,且選擇性地採納攻、守現實主 義觀點,此種兼容並蓄的特色,有助於緩和現實主義及嚴謹。 43 本學派闡釋國際體系和國內政治的邏輯關係,引導出許多新的理論問題,如國際權力分配和 決策者認知、國內結構、政府動員力及外交政策等互動關係。 40 41. 17.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24) 論,仍遵循新現實主義的理論架構,雖然提出一些案例質疑國際權力結構的解釋 能力,但並不影響新現實主義理論的合理性及邏輯,僅屬例外案例的研究,至多 只是對新現實主義加已修正而已。44 綜上所述,新古典現實主義接受新現實主義國際社會是無政府狀態的假設, 以及國際體系的權力分配影響國家的行為,但認為外交政策與國家行為也同樣會 影響國際關係的運作,引進「外交政策」在國際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亦即國際 關係並非僅受權力分配的影響,國家政策與行為也同時影響國際體系運作。此外, 認為國家在無政府狀態的安全困境下仍存在合作的空間。新古典現實主義與其他. 治 政 大 現實主義學派相同,仍是以「權力」為基礎分析外交政策行為,但認為權力本身 立 無法直接擴及於外交政策行為,也非自動化的過程,尚需透過決策者及國內政治. ‧ 國. 學. 來承接傳送,因此不應忽視決策者對於外交政策的影響力。本學派乃現實主義各. ‧. 學派中成形最晚,卻是各學派中針對國際環境變化,做出調整幅度最多的理論。. sit. y. Nat. 其試圖維持現實主義之基本主張,但同時尋求調整;其有意維護新現實主義國際. n. al. er. io. 體系的優勢地位,但也認知跨越層次的必要性,須進一步結合外交政策分析。有. i n U. v. 關新古典現實主義與其他現實主義學派的差異性,也就是新古典現實主義的基本 論點,分述如下:. Ch. engchi. 1、國際體系的無政府狀態是「不確定狀態」 新古典現實主義接受無政府狀態的事實,但非如攻、守勢現實主義,並未賦 予無政府狀態特定的涵義。45新古典現實主義則認為,無政府狀態為「不確定狀 態」,是否會形成衝突與合作,需視當時情況而定,亦即要考量特定時期國家間. 44. Kenneth N. Waltz, (1979).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1 st ed. McGraw-Hill, p136-145. 攻勢現實主義強調,無政府狀態會造成安全困境,最終將導致各國無可避免地走向衝突;守 勢現實主義則認為,無政府狀態雖會造成安全困境,但不一定會造成衝突,仍存在合作空間。 45. 18.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25) 的關係及外交政策行為等因素。. 2、權力不等同於外交政策利益及行動 新古典現實主義同意權力乃決定國家行動的基礎,但兩者並非等號,亦即權 利並非等同外交政策利益及行動,兩者間仍有區別。46本學派學者將權力視為國 家能力資源,一國若擁有更多能力資源,固然有助於其對外行動能力,惟對外行 為尚須考量國家利益,設法在國際無政府狀態下的不確定環境下,塑造有利該國 的利益發展的環境。. 立. 政 治 大. 3、權力「相對」分配影響外交政策的行為. ‧ 國. 學. 新古典現實主義者認為,國際權力分配是影響外交政策行為的主要力量,但. ‧. 不會如新現實主義,僅特別強調「國際體系」權力分配,更關切「相對權力」 ,. n. al. Ch. engchi. 4、外交政策需透過決策者及國內政治的承接轉換. er. io. 權力分配,也著重國家間的互動關係。. sit. y. Nat. 尤其是國家本身與相關國家間的權力分配關係。換而言之,不僅重視國際整體的. i n U. v. 新古典現實主義學者認為,雖然國際權力分配是決定外交政策行為的最主要 力量,但仍無法有效解釋外交政策行為,其原因為:國家並非單一理性實體,存 在許多變化及特色,不應以掩蓋黑盒子的方式處理;國際權力分配不會自動轉化 為外交政策行為,需透過決策者及國內政治的承接傳送並轉換;國際權力分配只 能一定程度地限制國家外交政策行為的取向,不能決定國家外交政策的特定選項。. 相對地,攻勢現實主義強調國家目標就是「極大化權力」 ,此乃國家處於無政府狀態下,求 取生存最有效的手段;而守勢現實主義則認為國家最終目標在於追求「生存及安全」,權力只是 達成此目標的手段,不斷擴張權力,反而會造成國家危機。 46. 19.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26) 5、決策者的認知存在許多變數 外交政策行為是由決策者制定,決策者對國際權力分配的認知,可決定該國 外交政策行為,然決策者的認知卻存在許多變數,其原因如下:國際權力評估不 易,包括有形及無形能力資源,難以呈現客觀面貌;政府內部缺乏對國際權力評 估統籌策劃的機構,通常是各行己事,各抒己見;決策者傾向以過去的經驗,來 評估現在或未來的發展,依自己的理解認定,從現狀尋求答案,造成認知與現實 的偏差;決策者認知的改變可能與權力變化沒有關係。. 治 政 大 6、外交能力的良莠須考量政府能力 立. 新古典現實主義學者認為,當國家權力相對增加時,對外行動能力也會增加,. ‧ 國. 學. 但此兩者並非自動化過程。國家權力能否轉化成國際行動力量,尚決定在國內政. ‧. 治結構,特別是政府能力方面。. sit. y. Nat. n. al. er. io. 7、在不同情況下採取相應的外交政策. i n U. v. 國家外交政策行動未必隨國際權力變化,而採取相對應平衡措施。蓋國家不. Ch. engchi. 僅關切國際權力分配,同時亦考量自身的國家目標和外交政策利益,不同的考量, 將導致不同的外交政策。47. 47. 鄭端耀,(2005) 。〈國際關係新古典現實主義理論〉。《問題與研究》,44(1): 125-130。 20.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27) 第三節 理論與架構. 就本研究對象而言,單純從結構層次分析中國與北歐的互動關係尚有不足之 處。由文獻中可得知,新古典現實主義所談到的「權力」與結構現實主義的權力 不同,雖然新古典現實主義與其他現實主義學派相同,仍是以「權力」為基礎分 析外交政策行為,但認為權力本身無法直接擴及於外交政策行為,也非自動化的 過程,尚需透過決策者及國內政治來承接傳送,因此不應忽視國內政治與決策者. 政 治 大. 對於國家政治的影響力。簡言之,新古典現實主義所談到的「權力」是國際體系. 立. 與國內政治的連鎖。. ‧ 國. 學. 在本研究中,國際體系與國內政治的連鎖是很重要的一個特色:一、國際體 系結構:新古典現實主義同意「權力」是決定國家行動的基礎,但國家行動仍須. ‧. 兼顧國家利益之考量,設法在國際無政府狀態下的不確定環境下,塑造有利該國. y. Nat. io. sit. 的利益發展的環境。二、國內政治因素:新古典現實主義認為國際權力分配不會. er. 自動轉化為外交政策行為,需透過決策者及國內政治的承接傳送並轉換。48. al. n. v i n 因此本研究將採「新古典現實主義」 「國際體系層次」及「國 C h 為研究途徑,希望從 engchi U 內層次」分析了解中國與北歐的互動關係。. 從文獻中也可得知,新古典現實主義的基本理念有許多個(分為七個),而 本研究挑了其中代表性的三個理念,也就是「國際體系的無政府狀態是不確定狀 態」 (以國際環境的視角) 、 「權力「相對」分配影響外交政策及行為」 (以國家間 的互動關係為視角)、「外交政策須透過決策者及國內政治的承接轉讓」(以國內 政治及決策者為視角)這三個基本論點的角度來看能否解釋中國與北歐在經濟及. 盛盈仙(2012)。全球氣候變遷與暖化下的國際合作—「美國」角色與環境雙層博弈,東海 大學政治系博士論文,p229-231。 48. 21.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28) 人權方面的互動關係。筆者認為,上述三個新古典現實主義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 上述所說的七個論點,總歸為新古典現實主義的三大核心論點,因此選擇之;而 欲著重探討中國與北歐在經濟及人權兩個層面的互動關係的原因在於經濟、人權 層面為中國與北歐國家之間互動最密切的兩個領域,經濟方面為雙方的合作面, 人權方面為雙方較容易產生的衝突面,因而選擇之,且由於人權這個層面較不是 傳統現實主義會探討的領域,傳統的現實主義只談國際結構的「權力」,由於新 古典現實主義重視國內層次(國內情況及領導人)對於外交政策的影響,內政因 素的擴大使人權議題在新古典現實主義也漸漸有了地位,因此本文希望夠探討之。. 治 政 大 如前所述,所謂「國際體系的無政府狀態是不確定狀態」指的是新古典現實 立. 主義認為,無政府狀態為「不確定狀態」,是否會形成衝突與合作,需視當時情. ‧ 國. 學. 況而定,亦即要考量特定時期國家間的關係及外交政策行為等因素。而「權力相. ‧. 對分配影響影響外交政策及行為」指的是新古典現實主義者認為,國際權力分配. sit. y. Nat. 是影響外交政策行為的主要力量,但不會如新現實主義,僅特別強調「國際體系」. n. al. er. io. 權力分配,更關切「相對權力」 ,尤其是國家本身與相關國家間的權力分配關係。. i n U. v. 換而言之,不僅重視國際整體的權力分配,也著重國家間的互動關係。而「外交. Ch. engchi. 政策需透過決策者及國內政治的承接轉換」指的是新古典現實主義學者認為,雖 然國際權力分配是決定外交政策行為的最主要力量,但仍無法有效解釋外交政策 行為。認為國際權力分配不會自動轉化為外交政策行為,需透過決策者及國內政 治的承接傳送並轉換。本文在國內政治分析的部分將會著重從國內制度、國家與 社會關係、次國家角色(如菁英、政黨、國會、選舉、利益團體等)、領導人意 象等等的角度來分析探討。 本研究在分析與解釋上採取的主論點為新古典現實主義可以解釋當今中國 與北歐國家之間的關係,驗證國家間的互動仍是以權力為核心,而這個權力是國 22.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29) 際體系與國內政治連鎖的,運用「國際體系層次」與「國內層次」的外交層次分 析在經濟利益與人權堅持的角力下,北歐國家還是會以經濟利益為優先,國家仍 是以「自身利益」為最重要的考量。 章節架構的部分,第一章節為本文之緒論;本文第二章為中國與北歐國家關 係之總體概論與雙方合作之互利,也就是將中國與北歐國家之間的關係做一個總 體的介紹。可看出雖然北歐五國容易被看作一個整體,五國之間還是有許多層面 無法進行合作,與中國的關係也不盡相同,國家還是最重要的行為者,以各自自 身利益為最重要的考量。並得知中國與幾個北歐國家最容易在經濟與人權方面上. 治 政 大 有所衝突;第三章則是結合新古典現實主義的三個理念並分為國際體系層次及國 立. 內政治的層次分析探討中國與冰島的案例,探討雙方在經濟面上合作的原因,是. ‧ 國. 學. 國際體系因素和國內因素兩者共同影響的,並認為雙方的經濟合作是出於權力政. ‧. 治的考量。接著針對「一帶一路」 、 「北極地區發展」這兩個對中國與北歐國家來. sit. y. Nat. 說是未來取向、逐漸發展中的議題,事實上也是較高的權力導向因素在裡面,是. n. al. er. io. 國家政治所推動的,並不是一個很自然的經貿互賴,明顯地與自由主義互賴是不. i n U. v. 一樣的,屬於現實主義中權力政治的因素至上;第四章則是以中國與丹麥、瑞典、. Ch. engchi. 挪威的人權實例為例子,驗證縱使人權為北歐國家外交政策的主軸之一,但面對 中國時,雖然中國的人權紀錄不佳,三個國家還是會以與中國的經貿利益為優先 考量,經貿的合作符合國家最大的利益。此章節更加凸顯國內政治與決策者對於 分析外交政策行為與雙方互動關係的重要性。並同樣使用新古典現實主義往往採 用的多層次分析(分為國際體系層次及國內層次)來分析層次之間如何互動、角 力、妥協來影響到丹麥、瑞典、挪威三國對中國的外交政策,為什麼北歐國家在 面對中國的時候經濟利益會大於人權的堅持。第五章乃結合前四章之結論探討。. 23.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30)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限制. 一、 研究方法 本文所採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兩個:一為文獻分析法,二為比較研究法。 文獻分析法又稱歷史文獻法,主要是應用科學方法尋找歷史資料、檢視歷史紀錄、 研究社會變遷及其規律性,包括對歷史資料的收集、檢驗及分析等內容。目的在 於透過檢視歷史的文獻紀錄,使我們從過去所獲得的資訊中,解釋社會現象的現. 政 治 大 我們得以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發掘新的社會現象規律性,掌握社會的準則與價 立 況,甚至預測將來之發展。文獻分析法的優點包括透過對文獻的收集和分析,使. ‧ 國. 學. 值,獲得社會現象的歷史因素。49本文的第一手資料來源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以 及北歐各國政府部門所發布的文件、北歐理事會官方網站、FIIA、瑞典安全和發. ‧. 展政策研究所(Instute for Security & Development Policy)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 y. Nat. io. sit. 復旦大學北歐研究中心等。二手資料包括相關期刊與書籍,主要參考的期刊為. er. High North News、中國大陸研究(Mainland China Studies, MCS)等。比較研究. al. n. v i n 法則是透過對比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或是現象來尋找之間的差異或是相似之 Ch engchi U. 處。本文希望可以比較在區域體系中處在同一相對位置的北歐五國,其對中國雙 邊互動上的關係及政策差異。.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限制為有關中國與北歐互動的著作並不多,且相關的官方文獻及資料 取得較為不易,部分引述資料來源也不夠透明化,因此相關類別之文件及資料使 用都特別需要查證。其次,由於參與北歐各國官方的第一手資料取得不易,加上 49. 葉至誠,(2017) 。《社會科學概論》 。台北市:揚智文化,頁 44-45。 24.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31) 資料搜集及整理的問題,為避免取財未能涵蓋有關,使立論觀點未能公允而失之 偏狹,主要依據各種已發表專書、文章、期刊為主,作為立論之基礎。本文的另 一個研究限制為語言的使用上,如北歐五國中,挪威的官方語言為挪威語與薩米 語,丹麥的官方語言為丹麥語,而本文涉及國內政治結構,因此語言的限制也造 成在資料收集上的困難度,難以多方收集與比較學界對於這些國家內部的分析, 且有關北歐與中國的合作關係上資料較少,難以做田野調查,亦為本研究限制之 所在。但這些國家所公布的官方資料多為兩種語言以上,其中多包含英語,故此 限制不致造成研究上太大的影響。.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25.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32) 第二章 中國與北歐國家之總體概論 第一節 中國與北歐國家的關係. 北歐國家為瑞典、丹麥、芬蘭、挪威、冰島五國,此五國的歷史關係密切、 發展水平相當、語言相似、社會及政治準則也相似。雖然北歐五國各自為政,國 家利益也時常有所差異,但北歐五國還是有許多利益的交匯之處、且常常需要就 共同的國際事務的立場及議題協調商討,因此北歐五國的合作常常以非正式的方. 治 政 大 式建立,卻形成如同正式的機制化結構一般。從區域來看,北歐五國透過「北歐 立 理事會」及「北歐部長會議」建立了政策協調體系。北歐理事會(The Nordic Council). ‧ 國. 學. 成立於 1952 年,是北歐五國議會間的合作機構,宗旨為就北歐五國共同關心的. ‧. 問題進行協商,促進他們在經濟、社會、文化、環境保護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sit. y. Nat. 而北歐部長理事會(The Nordic Council of Minister)成立於 1971 年,是由北歐五國. n. al. er. io. 政府的部長所組成的合作論壇,為五國的國防部長及外交部長就國防及外交事務 定期舉行會議的場所。50. Ch. engchi. i n U. v. 北歐五國的相同及差異之處可以從其與中國的關係來看,由於北歐五國各自 與中國的關係不盡相同,也因此其對中國的政策也有所差異。目前的北歐五國中, 與中國關係最密切的屬丹麥及冰島,中國與丹麥在 2008 年簽訂了《中丹全面戰 略夥伴關係》,與冰島則是在 2013 年簽訂了《中冰自由貿易協定》,兩項都是雙 邊務實交往的結果,合作關係全面而多元。芬蘭與中國方面則較著重在經濟關係, 建立務實的經濟合作,芬蘭與中國一直都是在經貿關係上關係較為密切,兩國在. 趙寧寧,(2017) 。中國與北歐國家國家北極合作動因、特點及深化路徑。邊界與海洋研究, 第 2 期,p107-110。. 50. 26.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33) 雙邊交往上走務實的路線,在 2017 年時中芬兩國共同宣佈建立《新型夥伴關係》 。 瑞典與挪威則是對於堅持人權及自由制度準則的態度非常堅定,也因此較常與中 國在人權等規範性議題上有衝突事件的發生,瑞典及挪威與中國的關係常為夾在 人權及商業利益中進退。51 瑞典是 1950 年 5 月 9 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PRC)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第 一個北歐國家,其次是丹麥也在同個月份跟隨,芬蘭緊接著在 10 月,而挪威則 在 1954 年的 1 月,而冰島則於 1971 年 12 月承認北京政府並建立了正式的外交 關係。對中國來說,在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由於北歐對. 治 政 大 於 PRC 的早期承認,具有很重要的象徵意義,反映了北歐國家與中國之間的歷 立. 史聯繫。直至今日,儘管中國與北歐國家常因人權價值觀相互抵觸而出現一些波. ‧. ‧ 國. 學. 折,. 但雙邊關係一直保持穩定或有所改善,目前呈現「相對平穩」的狀態,中國的外. n. al. 一、北歐各國的差異. Ch. engchi. er. io. 領導下實現現行政治制度的總體目標。52. sit. y. Nat. 交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應對國內挑戰和維護國家利益的工具,在中國共產黨的. i n U. v. 北歐國家有共同的關切和共同的利益,並維持基本的政策框架,卻也有相 異之處。在發展與中國關係上,北歐五國地緣政治利益不同,且在相互競爭、經 濟結構和多邊關係上也存在分歧。53在北歐五國(丹麥、芬蘭、瑞典、挪威、冰 島)中,只有丹麥、芬蘭、瑞典是歐盟成員國,挪威及冰島不是,且只有芬蘭是 歐元區的成員之一。此外,雖然丹麥是歐盟成員國之一,但其外交政策比起芬蘭、 瑞典安全和政策發展研究所, (2016) 。〈中國—北歐關係:機遇與前景〉,p14-18。 Hellström, J, (2014). China's Political Priorities in the Nordic Countries. Totalförsvarets forskningsinstitut (FOI), p7-13. 53 瑞典安全和政策發展研究所, (2016) 。〈中國—北歐關係:機遇與前景〉,p4-5。 51 52. 27.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34) 瑞典其外交政策更為獨立,且已經退出歐盟的多項政策領域。而在安全政策方面, 北歐五國中只有丹麥、挪威、冰島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NATO)的 成員國,使這三個北歐國家在處理有關安全的議題時較有「大西洋主義」的傾向, 尤其丹麥與美國的關係又更為緊密,在中國與美國的競爭愈來愈激烈的狀態下, 勢必也會影響到這些北歐國家與中國的關係。此外,雖然北歐五國都是北歐理事 會及北歐部長理事會的成員國,但比起「歐盟」及「北約」,北歐理事會及北歐 部長理事會體制的影響力還是較為薄弱。大體來看,北歐五國雖然有著高度一致 的政治訴求及商業利益,但也彼此為競爭者的角色,所以對於共同的政策較難以. 治 政 大 達成共識。然而,在北歐五國與中國各自建立雙邊關係的方面,各國大致上都是 立. 有信心的,並希望獲取更大的利益。54(北歐五國各自的多邊關係請參考表 2-1). ‧ 國. 學. 北歐五國及其多邊關係 ★. ★. al. n. ★. 北歐部長會議. ★. 北極理事會. ★. 北大西洋公約. ★. Ch. ★. ★. ★. ★. i n U. v. e n g c h i★. ★. 冰島. y. ★. 挪威. sit. ★. io. 北歐理事會. 瑞典. er. 歐元區. 芬蘭. Nat. 歐盟. 丹麥. ‧. 國家. ★. ★. ★. ★. ★. ★. ★. ★. 組織(NATO) 表 2-1 北歐五國及其多邊關係(打★為有參與的國家) 資料來源:Lee Miles, (1996). The European Union and the Nordic countries, New York : Routledge. 作者參考後自行繪製。. 54. 瑞典安全和政策發展研究所, (2016) 。〈中國—北歐關係:機遇與前景〉,p7-8。 28.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35) 二、中國與北歐五國之雙邊關係 (一)中國與瑞典的關係 瑞典於 1950 年 1 月 14 日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PRC) ,並在 1950 年 5 月 9 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成為第一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北 歐國家,後來在 1957 年簽訂了政府間貿易協定,也在同年簽署中瑞自由貿易協 定。中瑞建交以來,兩國經貿關係不斷地向前發展,並建有經貿聯委會機制,迄 今共舉行 20 次會議,2010 年兩國簽署了《文化合作諒解備忘錄》,2012 年,兩 國以外交照會的形式確認在瑞典設立中國文化中心。55可以看出中國與瑞典的關. 治 政 大 係日趨密切,瑞典在試圖推進民主和人權的同時,卻也需要顧及商業利益,因此 立. 與此同時政府也在推動貿易和投資。56. ‧. ‧ 國. 學. (二)中國與丹麥的關係. sit. y. Nat. 中國與全球各國建立了 20 多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迄今為止,丹麥是唯一. n. al. er. io. 與中國簽署這種協議的北歐國家,中國與丹麥兩國於 2008 年達成了「全面戰略. i n U. v. 夥伴關係」,旨在促進科技創新領域的合作,合作的主要目的是雙方認為有必要. Ch. engchi. 「提升」雙方的關係,反映出現有的合作關係。但丹麥官員認為此合作協議無任 何實質內容的聲明,認為雙方的互訪才是真正重要的;而中國方面則是期望與丹 麥達成此種協議,可以使其他北歐國家也產生興趣,與中國建立類似的安排。57 隨著七十年代後期鄧小平的改革開放之後,經濟關係成為中丹關係的中流砥柱, 到了 20 世紀 80 年代,丹麥國家對中國的貸款是刺激雙邊貿易的重要催化劑,因.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國同瑞典的關係〉,上網日期 2018 年 2 月 14 日,檢自: http://www.fmprc.gov.cn/chn//gxh/cgb/zcgmzysx/oz/1206_33/1206x1/t7356.htm 56 Sverdrup-Thygeson, B., Lindgren, W. Y., & Lanteigne, M. (Eds.), (2017). China and Nordic Diplomacy, Routledge, p87-100. 57 Hellström, J, (2014). China's Political Priorities in the Nordic Countries. Totalförsvarets forskningsinstitut (FOI), p36-37. 55. 29. DOI:10.6814/THE.NCCU.PS.002.2019.F0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二、 承辦單位:臺北市新民國中 三、 協辦單位:臺北海洋科技大學 四、

70

為加入歐盟,土國長期以來執行與歐盟經貿市場調和政 策,歐盟亦成為土國最大外資來源、最大外銷市場。土 歐於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6),討論中國佛教諸宗的禪學貢 獻。一九八七年,這位學者還編成一部會議論文集《頓與漸:中國思想裡的覺悟之路》 (Sudden and

Steen 等人(2001)所領導的量化素養設計團隊在某種程度上視 quantitative literacy 和 numeracy 為相似詞,不過和 mathematical literacy

There is a growing recognition that China will change the world, not only economically, but also politically, intellectually, ideologically and culturally...

z 日本滋賀縣 Miho Museum 藏帶雙闕圍屏 石棺床 (原流失美國,再由日本 Miho.

另外關於前現代的 西藏醫學發展與佛教關係的探討,參考 Gyatso (2015), Being human in a Buddhist world: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medicine in early modern Tib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