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育戲劇」對許多教師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熟悉是因為

「戲劇教學」在教育當中相當普及,以致許多教師認為「教育戲劇」等同於

「課本劇」,即「幾個學生手裡拿著老師寫的劇本,有些披上服裝,扮演課文裡 的人物,並把情節演出來。其餘的學生則觀賞這幾個同學演出課文裡的故事」,

或是類似重視語言表達和戲劇表演訓練的演藝課程(Speech and Drama),即

「學生跟著老師一起唸臺詞,再加上老師的指導,把戲演得更為逼真」(新加坡 教育部課程規劃與發展司,2009:5)的做法。

此外,教師似乎也只關注「教育戲劇」可以如何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而 往往忽視其他方面的目標(20110815,E)。

gf' m°è˙ABJKLMNO<Zq'

143

學校教師 T 在回憶最初決定要發展教育戲劇「校本單元」的時候,在尋求 志同道合的同事合作的時候,許多同事都表現得興趣怏怏,並不十分熱衷,覺 得只是「演戲」與表演,或許是認為對於語文教學的益助不大,因此不認真看 待它,更遑論重視其教學:

–jI<{◊§K÷˝Œ€"è±≥›Œ|#ú0{ëwQ±≥û∞§w àKLëhæûÏfl§5efëÏfl§5fAú‚œÈ§÷dãZqåë

°©Ò&'•ú

ã20110914ëTå 其他教師對於教育戲劇「校本單元」的漠視,導致 T 在尋求合作夥伴的時 候碰到不少問題。最終確定與 T1 合作,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其他同事對此計畫 並不感興趣:

0∂Œ˜§–fiflGKëŒí∞›!Œ<±≥ë]‹§ T1 Œ˜∞1Á›

!ú0∂Œ§Ïflë"xY≠Œ&ËèÍÎëŒ≠1Áfl«∂Œ<±≥ë flm‚œS,ËèÍÎú

ã20110914ëTå ã“”€ T1 |#嘧hæŒèróò<±≥ëòœ«•àKLëŒÆ

€T1 <úhæ0∂Œ˜∞›! T1ú

ã20110914ëTå 另外的原因也是因為 T1 對於參與計畫並無反對,再加上她畢業自臺灣的 大學,在T 看來對於相對「另類」的課程與教學法或許會抱持更開放的態度:

0∂Œ€‚§h悧ÄØ∞_<ëmŒ°«ëï§Œ< stereotypical mindsetã=±<zå*ëŸÏflü†?ß open "=¨ëmore receptiveú

ã20110914ëTå

ã?åèê`<¨≥

ef' èê`:lk·¨≥'

戲劇專家 E 認為促使他決定參與「校本單元」課程發展的考量之一即教師 在知能方面的需求。顯然,E 感受到一般教師對教育戲劇雖然感興趣,在相關 知能方面卻有所欠缺,需要可供參照的專書,將相關的知識與具體的技巧系統

144 性地呈現,結集成冊,教學時方有所依循。

hæŒè•uQnËèè˙AB<1ëáW⁄çè1Ÿàlꛌ«

ëöëÒ¿Lzëmπ˜ãfl1Áéú

(20110815,E)

此外,E 認為教學目標的達成與否除了仰賴課程設計及教學法的本質,更

ëG∂Æc{|'·“e<oöúáWëÒÈïWO·<ı¶TU<ú ã20110815ëEå 換言之,教師功力的差異,往往是影響課程成果的關鍵因素:

Œ›æwç≠<§5Œ…€ë÷èlê∞c<ËèAB<Ni{|' ë{|fl∞e'<–ëQ§c¸ö<úïò<◊?•àc?"èM ABNi{|flâ'<"èlê¸öflâêëÒÑâ5¥ú

ã20110815ëEå

∑"è∑Y댜«J«OËfi≥úJ«OËfi≥ëàC√ëàe¸$ wQúò∞ÌGºÚëò˜Gcritical thinkingëò˜GH^ú

ã20110815ëEå

145

gf' èêÖ»:¨'

ã1åGKèêlkÖ»

縱使學校教師 T 對戲劇向來都非常感興趣,在教育戲劇方面也受過培訓,

然而她對於課程發展卻沒有明確的概念。這或許也是許多校內教師乃至於全國 教師在被要求投入「校本單元」或是任何校本課程發展時所面臨的困難之一。

課程規劃員O 在合作計畫尚未開始前曾經邀請 T 參與一次由教育部主辦的 單日培訓,內容涉及校本課程發展及行動研究。這樣的培訓對 T 而言固然是有 益的,但是實質效益並不大。

÷ȧ"è∂ä< briefing *ëmŒ°«úŒ∞Ïfl§Êã•wQëhæ

÷̧"èaF{<Ö»ëaction research •à≤aF{GÑ<ú

ã20110914ëTå

ã 2å`6<èêÖ»

學校教師 T 在論及教育戲劇「校本單元」之推展所需的教師培訓時,認為 與其拘泥於該「校本單元」的教學目標與評量目標的「細枝末節」,還不如好 好「裝備」教師,具體規劃教師在教育戲劇方面所接受的基礎培訓,起碼讓教 師對此教學法有基本的認識。

ŒÏflâç≠<§ëèê≠=¥ËRD<Ö»ëáWŒ"?Ïflµîèê Ö»ëvó§HIlêëü†5òœ¥»<12y3ûü†≠àËè drama pedagogyú∞§÷dwÅ<ëÒ§ÆÌà"èi^ú∞Û1ÁÛ ëÒ≠mèê∞Ïfl·§"è∏Cq<èG|ëthat they have no access to ã§òœ¥|∂ü<åú

(20110914,T)

她強調這樣的培訓,應該在教師的職前階段進行。若是待新進教師正式進 入教育場域後,形塑且鞏固了其意識形態或心態,或許就難以奏效:

ŒÏflµîèêÖ»wç≠ëhæ÷{◊6|Àî\F•ëÒwCfl£s ëâı\5µÖ»E˙§⁄è≤ûà.Ÿîl<ú

ã20110914ëTå

146

此外,T 也認為有鑒於教育戲劇的複雜性與難度等因素,參與發展或執行 該「校本單元」的教師必須接受培訓,才能夠發展出一套「個人」的教學法。

對她而言,即便是有一個團隊共同發展課程,也只不過是定下大方向。將課程 計畫的各個細節強加於實際執行的教師身上,是非常「不民主」的做法:

Ëèlê"\≠¥»úÒÑŒÏfl]‹lê•à¥»ëËèÍÎã「KL MN」åü†§"fi≤&<ÍÎúmŒ°«ë⁄èlêûà§ÊèG<R

|úŒÏfl∏?+•ËÛY<12·èVëŒ≠Ò∑Œ…ëŒÏfl§"

dvery undemocraticã‰Â∞'Æå<&|ú

ã20110914ëTå 唯有為個別教師留下可以進一步形塑與拓展的空間,鼓勵他們注入個人元 素,才可能加強其「擁有感」,讓教師感受到該課程是屬於他的,而不是在執行 他人的構想。

π˜˙„≠àËèKLë6fl¢£úÒŸ∞Ÿ+•àTUëϧҧÊ≠

à inputãàá「∏Å」åë÷ÒÈŸÏflËèÍΧπ°Ò<ú⁄èlê ûŸÏflË觛ŒàTU<úŒ∞§Ì§5execute somebody else's idea ú

ã20110914ëTå

F>

教師身為「校本單元」的在地的設計者兼執行者,對課程之形貌與操作起 著決定性的影響。學校集體教師(尤其是華文教師)對於新課程的單元模式底 下的「校本單元」之設置與本質的觀感與態度(如接受度或分擔設計或執教的 意願),衝擊著「校本單元」發展的人事、資源規劃與後續發展(如普及化,推 展至其他年段等)。

教育戲劇「校本單元」的藝術本質,造成了許多語文教師的誤解。許多教 師將之詮釋為傾向演藝的戲劇表演課程,或是儘重視語言表達的「課本劇」等 戲劇形式。然而,教育戲劇除了包含上述的元素,更關注的是如何引導置身於 情境中的學生進行反思、批判、發揮創意等,更妥善地處理「人與人的關係」、

「人與環境的關係」以及「人與自我的關係」,因此亦涉及情意、品德的成份。

對其本質與功能有所誤解的語文教師或許因此而不重視該課程,認為只是在嬉

147 戲、玩鬧而已,對學習或許沒有實質的益助。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們也因此而認為自己無法勝任該任務,事不關己。

這就牽涉到教師在教育戲劇方面的知能有限。有鑒於此,課程發展團隊當中的 戲劇專家與負責設計課程的學校教師皆有感而發,以「過來人」的身分表示教 師培訓對於學校教師在接受與執行「校本單元」方面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

d0G∂!Z

校本課程的發展,並不純然是以教師為主的範疇(domain)。學生的興趣 與需求,也可能影響學校或教師的課程決定。

ã"åWG∂<°üæ“∂<-h

教師 T 最初決定以教育戲劇為「校本單元」的主軸,除了個人興趣以外,

另一半的動因是因為她曾經嘗試這樣的教學,看到學生積極正面的反應而受到 鼓舞。這樣的教學法若是不適合學生,得不到良好的反饋,她或許就不會大膽 將之發展為「校本單元」。

Œ5j4「KLMN」:îÈÀî5¢£ABèG<ÍΕúŒÏfl5G

∂ò€ëŒO‡"dëȧòœw motivatedëòœMMj£ë˜wàH^

úŒÏfl˧æ.ÁŒ6≠„‰¢£<"è-$dúŒF"0F?<G∂

ëòœ€1{Zq<—sëòœæ•≠€è˙AB<1w˝^{|댟

›òœ«ë∏?Òœ≠€Ë€1ëÒœÈ˙„Œá0&ÑÓ1ëòœÈŸ w∫b&úThat was what motivated me to continueúòœŸ⁄‡ûrŒTJ lêë.Á{◊flAB1Y2fl‡àì2Oà{◊QŸóùëu'ª<ú

ã20110914ëTå

ã?å4mG∂<ëíڅΠ

ef' GKèêTWG∂æˆá<¶Y12'

如前所述,「校本單元」在概念上原本就是學校可以針對學生差異量體裁 衣的「在地」課程設置。課程的類型也可分為「輔助型」、「鞏固型」或是「拓 展型」(祝新華、鍾竹梅,2007)的等。

例如教師 T 指出「校本單元」的設計保留了空間,讓執行的教師可以進行

148 適度的調整:

ó%Œ<AB1wFçËè])<ÍÎëϧhæŒ<G∂í∞§qº

$÷Áë<úŒÏflŒ<G∂c∫flâQëáWŒŸ modifyãΠ,¢

£åyD<B•ëŒŸDQ"=ÍÎÚflëso that they can have more to talk about and can explore deeperú

ã20110914ëTå 小學華文課程既然分為不同的「單元組合」,「校本單元」不是獨立存在 的,而是與核心單元搭配,成為其中的組合之一。因此,小學華文「校本單元

」可能扮演的角色同樣可以是「輔助」、「鞏固」或是「拓展」類型的。換言之

,以「句式教學」為例,學生要是在核心單元沒有掌握好句式,在「校本單元

」就應該加強訓練,採納「增補型」的課程設計。反之,「校本單元」則無須 拘泥於句式的聯繫,而是應該拓展所學,甚至是關注其他語文技能的發展。

「單元模式」縱然已經將學生編排入不同的類別,T 認為同一個「單元組 合」當中的學生仍是存在差異的,因為「N¨"èQq°Oë˜∞§⁄èG∂

ûc{|÷è])ú」(20110914,T)

在判斷學生究竟適合什麼性質的「校本單元」時,T 認為學生的能力與素 質是關鍵:

ŒÏfl≠OG∂úËè「KLMN」§ËÛYëȧlê≠fl/0G∂<

$ë‡-§®4)Q§áà)<ëòœïW¶Ybfl[\1ÁÚ…T∏

?ÒÏfl])wç≠ë÷È›>Ë(fl&ú

ã20110914ëTå 她之所以不反對在小學一年級著重句式的教學,主要是因為學生剛入學不 久,或許是學習起點參差,要先從基本做起。

ŒÏfl5F"ÖÜëŒm])èG•^4ëhæòœãG∂åÆ–Ú°ú ã20110914ëTå

gf' !ÇèêTmºJ^LO<KL`^'

特級教師M 同樣認為「校本單元」的特質在於其能夠照顧到學生的差異,

149 也認同其「增補」與「拓展」的不同功能。

JKLMNORDëó%è˙⁄àw±»<É∞ú5%&<õ#u26ë

∏?GK≠&fl'ë!"§·flm·GK<W\æG∂<W\ëÆ̧h ènÇëà"\<UV›ÊHú∏?$&fl‡ë÷KLü†˜à"=J ëíèGO<Ωhëȧ«ÒËèKL∞c«ŒflnF?&ËèKLë π˜û&±Û<ÍÎúhæKL<o<L°˜∞§ËÛëÒ§càëí Y“'ë?∏«à"$G∂wæë÷Ò&"èKL°jòË,G∂ë20%

<{;°jòË,G∂V[æ=ú+em6„·wÇ<G∂ëïWD0 áàú

ã20110819ëMå 然而,他進一步提出自己的看法,認為「校本單元」不應該是設計好,而 適用於「全級」學生(如二年級的所有學生)的。研究者認為這個觀點或許比 較接近於「班本」(以班級為本)(class-based)的概念:

∏?Ò§ø"èKL¶ØÇ°éë“eõƒ<ï∞Ÿ§π⁄Ê<G∂ú ã20110819ëMå

˜∞"\§ÑØ「^L」ë≤$RD·Ã§lê<abïŸwç*ëÏ ÆÌï"èKL∏?cÊ◊ë?∏«®4<*ë·¿¡<*ëŸ?ß 'ú∏?"èKLȧ¶ ènÇëïà,≤•àfl‡'múhæ「K LMN」<^CL°È§¶lê"è§ñ<¥;ë4mG∂<¨≠flAË

",ÍΰáàúŒœ·1•àÂ|&‡「^L」ë·è≤ëÏÆÌOO

∞c&‡à"=#êYú˧`6<*ú

ã20110819ëMå

F>

顧名思義,「校本單元」應以學校為本,許多文獻亦表示這層定義當中的

「學校」是一個意涵廣泛且含糊的概念。相關的詮釋與定義,除了將「學校」

指向「教」與「學」兩個層面,即除了教師,也包括學生。

教育戲劇「校本單元」在最初構思的時候,除了以學校背景、教師興趣與 知能為「校本」或在地考量之外,其中一個關鍵原因是因為學校教師曾經在班 上進行試教或實驗,發現學生的反應熱烈,對他們的學習態度與成效也有正面 的影響。其中一名沒有參與「校本單元」課程發展的教師因為自己班級的學生 表示好奇,同樣將其元素帶入自己的課堂內,發現效果良好。

150

綜上所述,學校教師在推行教育戲劇「校本單元」方面並不是憑藉自己的 喜好或偏見而一意孤行,而是在某種程度上將學生的興趣與學習需要納入考 量。

此外,課程發展團隊在設計「校本單元」的時候,會進一步針對學生的差 異進行調整。因此,學校教師在談及自己設計的課程時,表示它並不是「封 閉」的,而是具有開放性與調適性的,可謂以學生為導向的「彈性課程」,足見 顯示了「校本單元」以學生為本的性質。課程發展團隊當中的特級教師甚至表 示他們關注學生差異的「校本」理念,實際上已是接近「班本」(以個別班級為 本)的對待方式。

151

!d# >%,πz

本研究以新亞小學的華文「校本單元」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其課程發展

本研究以新亞小學的華文「校本單元」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其課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