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春秋時期──以宜城楚皇城為中心
第三節 春秋時期楚墓所見喪葬禮俗
本章的前兩節已羅列出春秋時期楚王與楚人貴族的核心活動區,並簡要介紹 了周邊的春秋時期楚墓。以下將更深入分析楚墓中的墓坑、棺槨與隨葬品等考古 材料,並與禮制相對照,結合《儀禮》所記載的兩周時期喪禮與葬禮,以墓壙與 隨葬品兩大主軸進行討論。
一、墓壙與葬式
(一)墓壙
從地表到地底,墓壙的構成顯然隨著身分會有差異,身分等級顯然也影響著 墓壙與棺槨的大小。在《儀禮》能看見透過喪禮與葬禮形塑此差異,以維持社會 結構的階級關係。此外,墓葬規模的大小,也側面顯示了權力與財力的差距。以 下將先探索春秋時期楚國都城周邊墓葬中,墓坑及其附屬結構,如封土、墓道、
台階、生土二層台、壁龕等墓葬形式的差異。
1. 墓坑
春秋時期的都城周邊墓葬中,尚未見到墓坑長、寬在 10 公尺以上的大型墓 葬,主要是以中、小型墓葬居多。中型墓略大於小型墓,但未出現顯著落差,由 此看來,此區的墓壙普遍偏小,墓底的較長邊都落在190 到 268 公分之間,有單 棺墓,也有一槨一棺墓。其中較大的墓葬有山灣 M33、M6、M11,墓底長邊都在 300 公分上下,最大的是山灣 M27,墓底長 450 公分,寬 250 公分,深 510 公 分,為一槨重棺墓。
若以中型墓中的一槨重棺為例,春秋時期的襄樊山灣M24、M27 墓坑大小都 在長450 公分,寬 250 公分以下。在戰國前期的紀南城周邊墓葬,藤店 M1 墓坑 長480 公分,寬 305 公分;望山 M3 墓坑長 334 公分,寬 175 公分。望山 M1 墓 坑寬650 公分,長 420 公分。利用一槨重棺墓做基準,可發現春秋時期墓葬規模 較一致,但戰國前期的內部差異擴大,且春秋時期整體墓坑大小較戰國前期小。
也就是說,在同一等級下,春秋時期墓坑偏小,且內部差異較小,基本仍遵循一 致的規模,標誌身分的棺槨才是主要的影響因素,而財富或性別等因素並無明顯 差異。
47
2. 封土
《儀禮》對士階層的墓壙規範中,僅有提到載棺的柩車下壙的封土與墓道,
台階則並無被特別提及。禮書中封土相關紀錄,有《禮記˙檀弓上》云:
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聞之:古也墓而不墳;今丘也,東西南北人 也,不可以弗識也。」於是封之,崇四尺。109
又《禮記˙王制》云:
三年之喪,自天子達,庶人縣封,葬不為雨止,不封不樹,喪不貳事,自 天子達於庶人。110
從〈檀弓上〉的紀錄,可知孔子以前墓不封土,春秋或戰國後,逐漸制度 化。春秋時期的北方墓葬已出現有許多帶封土的墓葬,但春秋時期都城周邊楚墓 目前尚未見到有封土,楚墓在戰國才廣泛流行有封土。距離楚境較近的有封土春 秋墓,應是淮河流域的安徽蚌埠市雙墩 M1、M2,各有一個大型封土,疑為春秋鐘 離國貴族墓葬。111從現今的考古發現追溯封土的淵源,可能是春秋以前的中國東 南地區,如福建等地廣泛流行有土墩墓,春秋以後影響長江與黃河流域,形成封 土的墓葬型態。112封土的興起可能與春秋戰國戰爭頻仍有關,因戰亂而四處流徙 緣故,為識別親人的埋葬之處,而採用「封土為墳」方式。113
3. 墓道與台階
鄭玄注《儀禮˙既夕禮》言明棺柩以輁軸載之,經羨道下墓坑才下棺。114此 羨道應就是墓葬考古中的墓道,從考古來看,西周的周文化相關墓葬已很盛行墓 道,集中在高級貴族墓葬,但也有不使用墓道的高級貴族。墓道與封土不同,在 晚商、西周皆有出現,且多數為規制較高的大墓,安陽殷墟晚商墓、岐山周公廟
109 漢‧鄭玄註,唐‧孔穎達正義,《禮記正義(上)》,頁 231-232。
110 漢‧鄭玄註,唐‧孔穎達正義,《禮記正義(上)》,頁 512-516。
111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蚌埠市博物館,〈安會蚌埠市雙墩一號春秋墓葬〉,《考古》2009 年第 7 期,頁 39-45。
112 張明東,《商周墓葬比較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頁 119-121。
113 徐吉軍,《中國喪葬史》,頁 135-136。
114 漢‧鄭玄註,唐‧賈公彥疏,《儀禮注疏(下)》,頁 1209-1210。
48
西周墓甚至有多達四條墓道的墓葬,但仍以二條墓道、一條墓道較盛行,主墓道 以南向為主。距離楚墓較近的有湖北隨州葉家山 M28、M111,為西周早期曾國墓 葬,墓坑西向有一條斜坡墓道。115但西周楚墓與此區的春秋楚墓尚未見到有墓 道,也未廣泛出現有台階,僅有襄樊彭崗 M40 有一級台階。
總而言之,春秋楚都周邊墓葬不見封土,也不見墓道與台階。墓道部分,相 較於同區的山灣 M5 戰國中期墓,帶墓道且有三級台階,春秋時期的墓葬從一槨 重棺到單棺墓皆無封土、墓道及台階,顯然是一特殊現象。棺槨條件相同的平級 墓葬中,時間才是影響有無封土、台階與墓道的主要因素。換言之,普遍沒有封 土、墓道與台階是春秋時期,中、下級貴族墓的普遍現象。要到戰國時期,封 土、墓道與台階等墓壙附屬結構,才會普遍出現在貴族階層中。116
4. 二層台
此區墓壙較為顯著的特徵在頭龕與墓坑底部的二層台。襄樊山灣墓區與彭崗 墓區相離不遠,但在出土墓壙的觀察中,有著顯著的差異,山灣墓區的春秋墓主 要在墓底有一個凸出的土台,中間再有一長方形坑放置棺槨,考古簡報中常稱之 為生土二層台,但此區隨葬品不會放在二層台上。山灣墓區的 14 個春秋墓中,
有多達 12 座墓葬都有二層台,僅有 M7、M8 這兩座墓沒有二層台,這兩座墓葬距 離靠近,且墓坑的尺寸、方向完全一樣,雖然 M8 棺已腐朽,但依據墓坑大小,
兩墓應該都如 M7 一樣是單棺墓。這兩座墓葬也是山灣春秋墓中,最小的墓葬之 一,僅大於 M13。二層台在西周墓葬屢有發現,集中在中、小型墓,117此處可能
115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博物館,〈湖北隨州葉家山 M28 發掘報告〉,《江漢考古》2013 年第 4 期,頁 3-57。
116 戰國時期的墓壙細節,將於第四章與第五章的相應小節中討論,本章主要談論春秋時期墓葬。
此外,封土是墓壙附屬結構中,唯一裸露在地表的,因而保存較墓道或台階困難,考古簡報在紀 錄有無封土上,也較具爭議。主要問題在於難以判定是原本即無封土層,或是後期破壞導致。春 秋時期的封土層與墓坑填土間,也並無如白膏泥土、夯築痕跡等特殊結構可判斷,增加判定的困 難度。
117 徐吉軍,《中國喪葬史》(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頁 75-76。此書所稱的西周墓葬主要 以陝西為核心的周文化墓葬,楚墓發現的西周墓較少。
49
受到商周的北方墓葬影響。
圖3- 3 (左圖)二層台:襄樊山灣 M6 墓葬平、剖面圖、(右圖)半龕半台:襄樊彭崗 M34 墓葬 平、剖面圖
資料來源:(左圖)湖北省博物館,〈襄陽山灣東周墓葬發掘報告〉,《江漢考古》1983 年第 2 期,
頁 4。(右圖)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襄樊市博物館,〈湖北襄樊市彭崗東周墓群第三次發掘〉,
《考古》1997 年第 8 期,頁 63。
5. 壁龕
彭崗墓區則截然不同,此處的春秋墓幾乎沒有二層台,反而有為數不少的壁 龕。所謂的壁龕,是在墓坑壁挖出或半圓、或平台狀的內凹坑洞,通常用以放置 隨葬品。又分頭龕或邊龕,頭龕是在頭向一側,頭之上墓坑壁所挖,邊龕則是在 墓坑其他任意壁所挖。壁龕在晚商、西周時的墓葬開始出現在北方地區的墓葬 中,不同等級的貴族墓葬中都曾出土過,除放置陶器陪葬品外,亦有放置殉狗、
殉人。118西周以降,殉葬制度已經少見,東周楚墓也未見,因而此處的壁龕多放 置陪葬品。在 12 座春秋墓中,有 4 座帶頭龕,1 座帶邊龕,還有 1 座墓(彭崗 M34)一半壁龕一半二層台,原考古報告估計是因為原本的壁龕下層塌陷,用二 層台修補。內所放置的皆以陶質陪葬品為主。
同為今襄樊一帶的山灣與彭崗墓區,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樣貌,或可判斷生土
118 郜向平,《商系墓葬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頁 79-82。
50
二層台與壁龕的墓葬形式,非楚國固有的傳統,而是受北地影響,而彭崗墓區與 山灣墓區接收不同的文化影響,因此出現兩個相近墓區,卻有截然不同的樣貌。
(二)葬式
本文將葬式理解為棺槨內外的具體狀況,以棺槨為主體,由外向內分析棺槨 的裝飾、外型、套數、相應等級等,並論即棺中死者的擺放方式,與大斂、小斂 時的包裹情況。首先討論棺槨的部分,《禮記˙檀弓上》云:
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杝棺一,梓棺二,四者皆周。
棺束縮二衡三,衽每束一。伯槨以端長六尺。119
鄭玄注曰:「諸公三重,諸侯再重,大夫一重,士不重。」120僅棺而論則士一 棺、大夫二棺、諸候三棺、諸公四棺,天子五棺。外另有槨,方一尺長六尺,但 槨數並無特別規定。考古學者基本以棺槨數量判定墓主身分。此處棺槨的規制最 高為一槨重棺墓 2 座,出自山灣 M24、M27,前者為春秋中期,後者為春秋晚期。
其餘一槨一棺墓 12 座,單棺墓 8 座,腐朽不明 7 座。在郭德維的《楚墓喪葬研 究》中,有提到鳳凰山的合葬墓,此類合葬墓多為南北相對,男方居南,相差約 2 公尺,距離相當近,但因不見正式的考古簡報,也無其他資訊,較難判定是否 為春秋楚墓。121
棺槨結構中,木槨本體普遍腐爛難以觀察,僅存墓底土層表面的殘痕,山灣 M23、24 的槨底板有橫置兩墊木的溝槽痕跡。木棺保存相對較好,且出自山灣墓 區的部分棺底舖有紅色朱砂,或棺槨殘痕夾有紅色朱砂的痕跡。如山灣 M27 棺內 底部鋪有紅色朱砂,M2 是棺內塗紅色朱砂。另 M11 棺內外皆有紅色朱砂痕跡,M6 的朱砂則是棺上的塗料,此為春秋時期墓葬較特殊的狀況。有的棺木會有外髹黑 漆的狀況,M27 棺木痕跡夾雜著黑色漆皮與金箔碎片,顯然這個棺木外表髹黑 漆,並有貼金的花紋。另山灣 M7 棺底有少量木炭,較為特殊,目前對其用途仍
棺槨結構中,木槨本體普遍腐爛難以觀察,僅存墓底土層表面的殘痕,山灣 M23、24 的槨底板有橫置兩墊木的溝槽痕跡。木棺保存相對較好,且出自山灣墓 區的部分棺底舖有紅色朱砂,或棺槨殘痕夾有紅色朱砂的痕跡。如山灣 M27 棺內 底部鋪有紅色朱砂,M2 是棺內塗紅色朱砂。另 M11 棺內外皆有紅色朱砂痕跡,M6 的朱砂則是棺上的塗料,此為春秋時期墓葬較特殊的狀況。有的棺木會有外髹黑 漆的狀況,M27 棺木痕跡夾雜著黑色漆皮與金箔碎片,顯然這個棺木外表髹黑 漆,並有貼金的花紋。另山灣 M7 棺底有少量木炭,較為特殊,目前對其用途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