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喪禮是人一生的終結,廣泛地存在於世界各地的文化中,古今中外皆是生命 儀式裡重要的一環。在中國,喪禮屬五禮中凶禮之一,用以哀悼個體之死亡,自 臨終到招魂、襲斂、殯葬、居喪、祭祀,以死者為核心,於周代完成儀式的系統 化。但死者終究已逝,這套禮儀,更多是規範與死者親近的生者。由此擴大,喪 禮除了對個體的死亡表達哀悼與悲思,更是在社會脈絡下聯繫著死者與生者,代 表雙方相對關係的重要儀式。1
依據中國的考古發現,距今約二萬年前的山頂洞人,就有埋葬死者屍體的行 為。2經歷夏、商、周三代,喪葬儀式逐漸轉化為「禮」,在社會上具有強制力的 規範,並限制了其行使的階級和範圍。先秦典籍多有論禮者,尤以儒家為最。東 周時,因時局變異,禮壞樂崩,禮的行使範圍與儀式亦產生改變,各諸侯國間,
有因環境、身分等因素改動而變者;亦有隨著國家征伐的腳步,受到不同地域風 俗影響而變者。若將周代形成的禮視為「制」,則因地制宜的狀況或不妨可稱為
「俗」。
考古學進入中國,約莫在 1920 年代,3地下墓葬往往比地面遺跡保存得更為
1《周禮》記載禮有吉、凶、軍、賓、嘉,後世稱五禮。《周禮˙春官˙大宗伯之職》曰:「以凶禮 哀邦國之憂:以喪禮哀死亡,以荒禮哀凶札,以弔禮哀禍烖,以禬禮哀圍敗,以恤禮哀寇亂。」
鄭玄認為哀是「救患分烖」,即遇到憂患時所應行之事,喪禮是「親者服焉,疏者唅禭」,可看出 鄭玄強調禮是群體的連結及義務,而此義務為何則以親疏分。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彭林 整理,《周禮注疏(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頁 663-665。
2 中國現存最早的墓地是北京周口店山頂洞的山頂洞人,洞穴的上半部作為生者的居所,而下半 部則埋葬死者。山頂洞人相關研究可參考裴文中,賈蘭坡,《山頂洞人》(上海:龍門聯合書局,
1951)。中國史前的墓葬發掘狀況,詳參徐吉軍,《中國喪葬史》(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
1998),頁 11-20。
3 考古學的引進,最早是 1921 年由中國政府聘請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
1874-2
完整,也成為考古學主要研究材料。隨著中國考古工作的推進,中國各地發掘出 各樣的墓葬,在空間、時間上跨度極大,不斷翻新學界對於中國喪葬歷史的認知 與研究。然而,考古發掘的隨機性,使各地發掘呈現分布不均的狀況。東周諸侯 國並列,其中以楚國幅員最大,楚國東周墓的數量亦是東周諸國中最多者,截至 2004 年出版的《中國考古學˙兩周卷》統計,已發掘的楚墓有 6000 多座,站已 發掘東周墓葬總數的 75%左右。4楚墓多以白膏泥包裹棺槨,形成防水層,創造相 對良好的保存條件,因而留存有極其珍貴的織品材料,江陵馬山一號墓所出土的 衣衾包裹,更是今存少數保存完整的與斂尸禮俗相關的遺物。此外,已發掘楚墓 也有多數棺槨保存相對良好,出土大量青銅器、陶器、漆木器、玉石等陪葬器 物。隨著 1970 年代後楚墓的大量發掘,楚文化研究逐漸形成先秦歷史研究中的 一個重要分支,近年甚至有學者認為楚文化應整併週遭吳、越、徐、舒等地域文 化,形成在南方具有廣泛影響的楚文化圈。5考古為喪葬研究提供了實際考察的條 件,亦將禮的研究從「制」帶向「俗」。
二、研究目的
民國以前的喪葬制度研究,多置於禮學的範疇之下,除章句訓詁外,特重喪 服之制,對喪、葬禮俗則少有專著。此蓋因儒者討論禮制之目的,非著眼於復原 儀式本身,而在藉由禮實現淑世濟人的理想。且三禮書在先秦至兩漢成型,距今 去日已久,多已與今人的生活相去甚遠,因而禮學對喪葬制度的討論,並不能完 整復原先秦社會之原貌。直到二十世紀初,西方考古進入中國,為中國喪葬制度
1960)做為開端。1928 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隊的成立以及殷墟與甲骨文的發現,開 啟了現代中國考古的序幕。詳參張之恒、周裕興,《夏商周考古》(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5),頁 15-25。林原,〈建國前楚文化研究綜述〉,《江漢考古》1995 年第 3 期(武漢,
1995.09),頁 49-54。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中國考古學˙兩周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4),頁 348。
5 此說主要是基於戰國時期的墓葬考古與文化研究。李學勤,《東周與秦代文明》(北京:文物出 版社,1984),頁 11-14。陳珈貝,《東周楚系文化圈考察》(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 博士論文,2010)。
3
的研究提供新素材,產生考古材料與傳世文獻互證的新方法。
迄今為止的先秦墓葬考古,以楚墓占大多數,累積相當程度的研究成果。而 東周乃先秦禮學形成與轉換之際,亦是楚國蓬勃發展之世,楚國以江漢流域為中 心,逐步向外擴張,學者亦提出「南漸」、「東漸」的發展歷程,顯示楚國邊境不 斷與周邊文化進行融合與互動,其流變亦印證在楚國相關考古遺存的分布上。
本研究欲結合楚國本身的歷史發展脈絡與傳世喪葬禮制的內容,以目前出土 的楚國都城遺址與其周邊墓葬群等史料為主要依據,分為春秋時期、戰國前期、
戰國後期分別論述該時期的墓葬狀況與隨葬品等喪葬禮俗。從權力核心圈與墓葬 群的角度,結合三禮書的紀載,探討東周時楚國的喪葬禮俗。希望跳脫過去單純 南北對立的物質文化研究,擺脫過去學者認為楚國政治邊陲蠻夷、文化詭譎奇瑰 的論述,回歸禮俗本身,分析規範的條文與實際施用下產生的狀況與差異,探討 在時局變動下,喪葬禮俗如何隨時境而變遷,並由楚墓辯證古籍中談及或未談及 的喪葬禮俗。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