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東協加三區域」之高教合作機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本研究接下來將針對「東協加三區域」受到全球化、國際化、區域超國家組 織介入,甚至國際學生流向、型態改變等各式影響後,所採取的高等教育因應策 略,藉以凸顯國際學生具備的高知識與高流動能力,對於「東協加三區域」高等 發展的重要意涵,尤其是在亟需全球人才的二十一世紀。

第三節 「東協加三區域」之高教合作機制

奠基於前一節次之研究,可知「東協加三區域」內的國際學生流動已為必然 之趨勢,尤其「東協加三區域」在高度政治、經濟、社會甚至地理連結之際,本 研究欲進一步探究,「東協加三區域」的超國家組織、國家、高教機構等,如何 推動「東協加三區域」內的國際學生流動,增強學生留在區域內之意向,因此本 研究選定下列四大積極推動「東協加三區域」國際學生區域內流動之高教合作機 制,針對其內涵深入探討。

壹、亞洲校園計畫(Collective Action for Mobility Program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Asia[CAMPUS Asia])

有鑑於東亞地區的經濟活動愈趨緊密,日本文部科學省 (Ministry of Education, Cultur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仿照歐洲的伊拉斯莫斯計畫 (European Region Action Scheme for the Mo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在2011 年,與中國及南韓政府共同推動「亞洲校園計畫」(CAMPUS Asia),從中國、

日本、韓國三國挑選特定大學進行交流計畫,以開發東亞地區的優秀人力資源,

及協助國際學生建立自身的跨國網絡為目標,希冀中國、日本、南韓三國之學生 能在具學分轉換與學位認證系統之保障下進行流動 (Campus Asia, 2015),目前 Campus Asia已建立10項聯合交流方案(詳見表2-8),包含短期學生交流計畫及 雙學位計畫 (double-degree program)等 (Hayashi, 2013)。

44

CAMPUS Asia的重要性在於其被視為亞洲版本的伊拉斯莫斯計畫,其運作 不僅有助於奠定亞洲地區的學術交流基礎,同時更有望在未來透過與東南亞國家 之合作,擴大CAMPUS Asia的運作範圍與影響版圖(引自Kuroda, Yuki, & Kang, 2010),可預見其未來發展的高度前瞻性。

表2-8

2011年CAMPUS Asia之十項聯合交流方案

方案名稱

(jus commune)

名古屋大學

資料來源:翻譯自List of 'CAMPUS Asia' pilot programs, by National Institution for Academic Degrees and University Evaluation, 2011. Retrieved from http://www.niad.ac.jp/english/campusasia/

list_caprogram s.pdf

上述的聯合交流方案,包含以夏季學校、一日專題討論會 (seminar) 為主的 短期計畫,以及兩年的碩士雙學位長期計畫 (Campus Asia, 2015),範疇涵蓋教育、

科學、商業、政治等學門,可見中、日、韓三國亟望開發多元學科人才之決心;

然而Hayashi(2013)認為不論是何者,對中、日、韓三國政府而言,最大的挑 戰皆是「品質保證」(Quality Assurance,簡稱QA)問題,因此當CAMPUS Asia 的概念,在2009年10月的「第二屆中、日、韓三國領導人會議」(2nd Japan-China- Korea Trilateral Summit) 被拋出時,三方政府深切期盼能在「品質保證」的基礎 上,強化彼此的交流與合作之關係,於是2010年,即由日本的「大學評價學位授 予機構」、中國的「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以及南韓的「大學教育委

4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員會」,共同組成「中、日、韓品質保證協會」(Japan-China-Korea Quality Assurance Council),確保跨國交流之品質 (National Institution for Academic Degrees and University Evaluation, 2014)。

2011年,中、日、韓政府進一步頒布「中、日、韓大學交流與合作之品質保 證規範」(Guidelines for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among universities in China, Japan and Korea with quality assurance),以確保在彼此的交流過程中,具備有效的品質 保證機制,同時督促中、日、韓三國的政府、大學,以及品質保證機構等 (Ministry of Education, Cultur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保障國際學生在各國 流動時,其學習權益與學習品質不受損害,更可見中、日、韓三國對於推行國際 學生流動之用心,相關品質保證規範詳見表2-9。

表2-9

CAMPUS Asia-中、日、韓大學交流與合作之品質保證規範細則

單位 內容

政府 建立全面、一致和透明的品質保證框架 鼓勵相關大學參與交流計劃

支持品質保證機構進行的活動 大學 建立內部品質保證系統

有效實施交流計劃 良好的學生服務

品質保證機構 維持程序的清晰與可見性 尋求共同的標準和聯合評估 員工能力的培育

資料來源:Guidelines for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among universities in China, Japan and Korea with quality assurance,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Cultur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Retrieved from http://www.mext.go.jp/a_men u/koutou/shitu/1303468.htm 4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關於CAMPUS Asia的品質保證規範,日本文部科學省認為政府必須建立中 央、技職、非正規等教育系統之良好連結,頒布學生進入高等教育之相關規範,

以建立全面、透明的品質保證框架,並在計畫實施初期,全力支持具備品質保證 之大學,使其積極參與交流計畫,以及支援「中、日、韓品質保證協會」所推行 的活動;而各大學主要以建立內部的品質保證系統為目標,包含(1)發布學校 的教學等基本資訊,並提供交流計劃的細節、(2)建立系統性的課程與成績評 量標準、(3)確認學分與學位的授予,及學分轉換過程符合國家法律規定等,

且各大學應設法在中、日、韓,甚至東南亞之間,建立學分轉換與累積系統,並 以學生為本位,提供必要的語言訓練、持續性支持,甚至文化交流之機會;最後 在品質保證機構之層級,考量中、日、韓三國的品質保證機構之不同,應在交流 過程中,擬定共同的評量方式、建構相同指標系統等,進行各大學之評鑑,且相 關人員應對於CAMPUS Asia有充分了解,以提升交流與分享的層級 (Ministry of Education, Cultur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貳、亞太大學交流會(University Mobility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UMAP])

為擴大亞太地區彼此的交流與理解,1993年,亞太區域的政府與非政府組織 共同組成亞太大學交流會,藉由高等教育多邊及雙邊協議之簽訂(表2-10),以 及UMAP學分轉換系統(UMAP Credit Transfer Scheme,簡稱UCTS)之建立,

促使學生流動的阻礙降低,且流動意願提高 (UMAP, 2016),截至目前為止,不 僅UMAP成為亞太地區推動國際學生流動的重要國際網絡,且UCTS亦成為二十 一世紀亞太地區重要的學分轉換系統,對於促成亞太地區高等教育之進步有莫大 助益 (UMAP, 2013)。

48

邊學生交流計畫(UMAP Multilateral Student Exchange Program,簡稱UME)、

雙邊學生交流計畫(UMAP Bilateral Student Exchange Program,簡稱UBE)以及 特殊課程學生交流計畫(UMAP Student Exchange on Special Courses,簡稱USC), 而各計畫之財政補助規範、課程內涵等均有所不同(詳見表2-10),儘管各計畫 有其相異之處,但為確保國際學生回國後,能將在他國習得之時數/學分,轉化 成符合母國教育系統之學分數,UMAP皆以UCTS作為主要的學分轉換系統。

表2-10

資料來源:Introduction, by University Mobility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2016. Retrieved from http://www.umap.org/about.html

4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綜觀上表,可知UMAP主要以「學分轉換」與「學費豁免」兩大特點,作為 促進國際學生流動之誘因,尤其為降低國際學生的財務負擔,UMAP特在學費豁 免方面,擬定優惠策略吸引國際學生流動,2012年,UMAP於特殊課程學生交流 計畫中,創立「超短期交流計畫獎學金」(USCO-Super Short-term Program Scholarship,簡稱SSTP),提供參與UMAP的會員國(表2-11)每年100個名額,

且補助每位學生美金800元,以此作為UMAP促使國際學生區域內流動之強大財 務誘因 (UMAP International Secretariat, 2013)。

表2-11

2016年UMAP的會員國家/地區

會員國家/地區 總計

汶萊、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柬埔寨、寮國、緬甸、

中國、日本、南韓、臺灣、香港、澳門、蒙古國、俄羅斯、智利、

祕魯、加拿大、墨西哥、厄瓜多爾、薩摩亞、澳洲、關島、紐西蘭、

斐濟、巴布亞紐幾內亞

27

資料來源:Introduction, by University Mobility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2016. Retrieved from http://www.umap.org/about.html

從UMAP公布的最新資料(表2-11)可發現,截至2016年,UMAP已累積有 27個正式會員國加入,其中光是「東協加三區域」國家即佔據將近半數的比例,

除「泰國與越南」兩國外,其餘「東協加三區域」國家皆是UMAP的組成會員 (UMAP, 2016),因此以運作規模來看,本研究以為相較於CAMPUS Asia只涵蓋 中、日、韓三國,UMAP建構出的高等教育交流網絡,似乎更能全面性涵蓋「東 協加三區域」,進而促進「東協加三區域」的國際學生區域內流動。

Hou(2015)曾以臺灣為研究對象,調查參與UMAP國際學生交流計畫的73 位大學部學生,其中有超過八成比例的學生對於UMAP所執行之計畫表示滿意,

凸顯UMAP在運作上,確實能為促成國際學生流動帶來正面效益與影響力,尤其

50

圖2-6 UMAP特殊課程學生交換計畫之學生數-臺灣地區(2012-2015年)

資料來源:Student mobility in Asia and Asian Pacific: UMAP experience (p.21), by Y. -C. Hou, 2015.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oyo.ac.jp/uploaded/attachment/18585.pdf

參、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區域高等教育發展中心(Southeast Asian Ministers of Education Organization, Regional Centre for Higher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SEAMEO RIHED])

除上述以東北亞為主的國際學生流動計畫 (CAMPUS Asia) 外,東南亞亦有 由政府發起的區域政府組織,負責高等教育的國際學生流動事宜,早在1965年,

為促進區域的教育合作,東南亞各國的教育部長同意共同建立「東南亞教育部長 組織」(Southeast Asian Ministers of Education Organization,簡稱SEAMEO),

透過區域合作,加快東南亞區域之發展,尤其是其子單位「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

2012 2013 2014 2015 學

生 數

年度

51

-區域高等教育發展中心」(SEAMEO RIHED)自1993年重新在泰國創立,即 成為SEAMEO專責區域高教發展之單位,積極致力於東南亞區域高教之發展,

以促進區域高教資源共享/合作,暨創造有效、和諧的高等教育環境為目標 (SEAMEO RIHED, 2012a),因此,本研究歸納整理SEAMEO RIHED發展國際學 生流動之相關重點措施,詳見表2-12。

表2-12

SEAMEO RIHED國際學生流動之重點工作

重點工作 實行內涵與目標

品質保證

建立區域品質保證系統/框架及推動聯合品質保證機制:

(1) 與區域品質保證機構共同建立評鑑機制-東協品 質保證網絡(ASEAN Quality Assurance Network,

簡稱AQAN)

(2) 建置區域性品質保證框架-東協高等教育品質保 證框架(ASEAN Quality Assurance Framework for Higher Education,簡稱AQAFHE)

(3) 與全球/區域同儕機構共策東協品質保證機制 (ASEAN-QA),包含德國學術交流中心 (DAAD)、

德國大學校長聯席會議 (HRK)、AUN、AQAN等

國際學生流動

促成東協會員國的學生交流:

(1) 提供全面性的英語授課課程

(2) 設立學分轉換系統(Common Credit Transfer System for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and beyond, 簡稱GMS)

(3) 推動東協國際學生流動計畫(ASEAN International Mobility for Students,簡稱AIMS)

(4) 提供學費豁免之優惠

(續下頁)

5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重點工作 實行內涵與目標

「東協加三區域」

之學生交流與 高教合作

促成「東協加三區域」的學生交流:

積極設立涵蓋日本與南韓之學分轉換系統 (GMS)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SEAMEO RIHED官網http://www.rihed.seameo.org/)

由表2-12可見,為確切落實高等教育的國際學生流動,SEAMEO RIHED積 極以各式品質保證機制及學分轉換系統等,為國際學生創造低流動阻礙的環境,

由表2-12可見,為確切落實高等教育的國際學生流動,SEAMEO RIHED積 極以各式品質保證機制及學分轉換系統等,為國際學生創造低流動阻礙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