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東協加三區域」國家推動國際學生流動之作為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四節 「東協加三區域」國家推動國際學生流動之作為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我想明年各國教育部將簽署東協品質保證框架,這是協調此地 區最低品質控管的第一步,然後第二個是東協品質參考框架,

AQRF。(1SN-D-415~418、420~421)

第二是信任!如果你與那所大學合作,你必須信任他們,不僅 是把學生送過去,但當學生回來卻說不,這個科目不如我教得 好。那麼學生將是唯一的受害者,他們付出這麼多,結果交換 回來,卻沒有獲得任何好處。(1SN-D-392~395、397、399~400)

第四節 「東協加三區域」國家推動國際學生流動之作為

綜觀目前「東協加三區域」的整體策略,可知大至區域超國家組織,小至各 國的高教機構,都積極共同促成國際學生在區域內的流動,儘管可能招致或大或 小的阻礙,仍可見「東協加三區域」的努力,因此,為洞悉個別國家在區域內的 作為,同時提出作為個別國家的因應策略,本研究特以「臺灣」作為個別國家之 代表,試以臺灣的狀況呈現個別國家所可能的努力方向,以及高教機構、相關高 等教育學術交流機構,甚至高等教育研究學者對於個別國家之建議。

壹、以國家力量建立全國性平台,同時調整國際學生相關政策

一、建立專責國際合作、國際交流的國家級機構,確實以國家力量做後盾

對於促成國際學生的流動與招收,臺灣積極以國家的力量作為強大的推動者,

此處的國家力量不僅限於國內的頂尖大學,而是希冀全面性地將國內的所有大學,

推上國際舞台,受訪者表示其機構主要的任務,便是作為國內各高教機構的代表,

以國家代表的身分與國際進行接洽,此作為的好處即是有國家力量作為支撐,能 較輕易達到各高教機構單槍匹馬難以完成的事情,呼應「東協加三區域」超國家 組織以及高等教育研究學者的觀點,在招收國際學生的市場中,國家力量確實扮 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甚至在某程度上可說,一國在國際學生市場的競爭力強弱,

絕多數取決於國家支持力量的多寡,因此「東協加三區域」各國勢必意識到國家

10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力量的重要性,建立類似於臺灣的國家級高等教育學術交流機構。

建立一個算是國與國或者校與校之間的一個平台。我們盡量要 做一些個別、單一學校不好做的東西,我們做的是臺灣的文宣、

臺灣的廣告、臺灣的資訊。(7A-PC-37~39、43)

二、放寬對國際學生畢業後的就業限制,從實際的政策面進行改善

研究者以為國際學生在留學目標國的工作機會多寡或職涯發展良窳等,不但 會直接影響國際學生畢業後的抉擇,甚至可能間接影響國際學生前往留學目標國 的意願,如本研究文獻探討所陳述,國際學生愈趨覺醒的就業意識會促使其留學 思考模式產生改變,包含對於留學目標國,甚至未來工作場域等考量 (Mosneaga, 2014),因此在各細節環環相扣、相互影響之際,或許對於有意網羅國際學生作 為國家可用人才的政府來說,應積極檢視相關的國際學生工作法令,在合理範圍 內,盡可能將對國際學生的就業限制降至最低,因為就業問題為國際學生畢業選 擇留下後,第一個須面對的事,同樣亦可能是國際學生進行流動前的考量之一。

根據受訪者表示,目前臺灣已開始正視此問題,儘管調整的速度呈現緩步進 行的狀態,但透過政策的改變,確實有助於將優秀學生留在臺灣,尤其在現今全 球競爭的時代,國際學生具備的高知識與高流動能力,早已被各國視為重要的勞 動力來源 (Asian Development Bank Institute, 2014),在此趨勢下,研究者以為「東 協加三區域」各國若不思營造對國際學生工作友善的環境,或許對於部分欲在留 學目標國工作的學生來說,在一開始便喪失了流動的意願。

目前臺灣的法令慢慢在修改,外國學生…優秀的學生可以留在 臺灣工作。(7A-PC-680~681)

1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貳、善用國家優勢,同時量身打造專屬的教育招牌

一、主打具優勢的國家專業,以強勢、鮮明的特色作為標誌

誠如本研究所述,「東協加三區域」的超國家組織目前積極鼓勵各國標誌出 主要的特色,以此作為促成學生全面流動的策略,研究者以為唯有明確讓學生知 悉各國家的特色或優勢,才能讓學生依項目的喜好擇校,而非僅因國家的整體聲 譽、排名等外在標準擇校,避免國際學生流動呈現一窩蜂的現象,此舉措對於學 生、高教機構、國家,甚至高教合作機制等都有莫大助益。尤其研究者透過訪談 資料分析,發現不僅是「東協加三區域」的超國家組織呼籲各國採用此作為,各 國家本身亦有體認到以國家優勢招收學生的重要性,以臺灣來說,目前的國家特 點為農業技術或是相關科技產業方面,以農業來說,受訪者認為尤其是在「東協 加三區域」,臺灣的農業技術確實有經營出自身口碑,因此若能善用此優勢,必 能在區域內招收為數不少的國際學生。

我們的科技、農業方面,的確對東南亞國家,有蠻好的吸引力,

因為我們這一方面進步得很大,或是IC產業,目前還是在東南 亞非常吃香。(7A-PC-636~637、645~646)

現在臺灣我看到,做出來就是我們的農業,那個是我們現在看 到臺灣為什麼吸引其他大學生來到臺灣。(8HE-P-146~148)

儘管目前臺灣有以農業等特點作為國際學生招收的利基,但受訪者8HE-P指 出此項特點雖能招收學生來臺,卻難以促使學生留在臺灣,因為學生多半會回各 自的家鄉發揮此項專業,而非在臺灣工作,對於高等教育來說,這無疑是一項棘 手的課題,因國家、高教機構提供經費、誘因等,某部份原因便是希望國際學生 能在臺灣貢獻所學,藉此提升臺灣的國家競爭力,因此在國家特色部分,或許目 前對臺灣來說,尚須做更嚴密的思考,試找出其他可供學習的國家優勢,創造屬 於臺灣本身的國際學生市場。

1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我們今天高等教育想要吸引國外人才,是他學完之後可以留下 來,但是學農他不會留下來,他會回家去。(8HE-P-151~153)

二、善用國家語言優勢,吸引具語言學習興趣及相似語言背景的學生

目前導因於「東協加三區域」的經濟崛起,「東協加三區域」的區域語言開 始成為新興的優勢語言,尤其是對於國際學生來說,樂於學習當地語言的比例不 斷提高 (Jon, Lee, & Byun, 2014),在此趨勢下,受訪者認為臺灣即具備語言學習 上的優勢,不論是授課方式或是學習管道,臺灣的華語文教育確實相對有趣及多 元,在國際市場上亦有一定的口碑,尤其受訪者以曾在海外推廣臺灣高等教育的 經驗保證,臺灣華語文教育的品質在國際上是有目共睹的,對此研究者以為,臺 灣應盡力針對長處大力宣導,在「東協加三區域」崛起之際,順勢將臺灣推上國 際學生招收的舞台。

臺灣的華語文教育真的不錯,因為就是比較活潑、各種不同管 道,不是只有面對面的,我們線上還有一些東西做得很好。

(7A-PC-230~232)

除臺灣本身高品質的華語文教育外,受訪者尚點出臺灣的另一項優勢,以華 語背景來說,「東協加三區域」的華僑眾多,尤其是東南亞國家,因此許多區域 內的學生,不論受家庭、學校或社會等影響,確實是會說基礎華語的,研究者以 為,在吸引國際學生之際,若臺灣能適度掌握此優勢,可推估部分學生在某程度 上,會因語言熟悉的緣故,而選擇到臺灣留學,因為對學生而言,此舉不僅能降 低因語言隔閡產生的學習障礙,同時在文化熟悉與地理鄰近度上,能享受到不同 於至歐、美等遠距離國家的相對性留學好處。

東南亞國家基本上有一些華語的背景,所以來臺灣沒那麼困難,

例如馬來西亞很多學生,他用外國學生身分,但他基本上聽華 語沒那麼難,不像美國人,然後地理環境好,就是說來回一趟 不用20幾個小時。(7A-PC-660~664)

11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以「物美價廉」的高等教育定位,在國際學生市場中招生

研究發現,以「東協加三區域」來說,臺灣的學費在區域內尚屬於平易近人,

雖不是最低,但相較於新加坡、南韓、日本等國家,臺灣的學費對於區域學生而 言,已具備相當程度的吸引力,加上臺灣本身的高等教育,不論是品質或聲譽在 區域內都備受肯定,因此研究者以為在國際間或「東協加三區域」內,臺灣的高 等教育可謂「物美價廉」,若臺灣高教機構能持續控管好教育品質,以目前臺灣 的學費條件,確實會是在「東協加三區域」脫穎而出的一項優勢,尤其受訪者 7A-PC認為此要件對於家庭經濟狀況較差的學生更為重要,因這些學生不同於家 境富裕的學生,可以隨心所欲地流動,對於這些學生來說,或許不匱乏高技能、

高流動等能力,但面對高額的教育花費,在留學的經濟層面上可能就難以負荷,

就如前面所述,高等教育已成為需要有財力才能消費的商品。因此當臺灣所提供 的教育價格恰好落在普遍學生有能力負擔的範圍內,對於招收區域學生則可望像 如虎添翼般地順利。

我們甚至比新加坡的學費都還低,比南韓的也低,比日本的也 低,所以還是蠻多人願意來讀的。(5HE-PC-336~338)

臺灣的高教水準我們覺得不錯,臺灣的學費太合理、非常合理,

因為東南亞國家有錢人他一定跑到歐、美或澳洲、紐西蘭,那 有些人程度不錯,家裡出不起錢的,臺灣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7A-PC-677~678、655~657)

研究者以為儘管各國家的學費標準不一,高等教育的品質亦存在程度不一的 落差,但重要的應是如何在既有的基礎上,創造出具吸引力的教育招牌,以臺灣 來說,或許國家競爭力與教育品質比不上新加坡、日本、南韓等國家,但臺灣若

研究者以為儘管各國家的學費標準不一,高等教育的品質亦存在程度不一的 落差,但重要的應是如何在既有的基礎上,創造出具吸引力的教育招牌,以臺灣 來說,或許國家競爭力與教育品質比不上新加坡、日本、南韓等國家,但臺灣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