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東協加三區域」高等教育國際學生流動之探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東協加三區域」高等教育國際學生流動之探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節 「東協加三區域」高等教育國際學生流動之探究

綜觀上述「東協加三區域」的高教合作機制,可知悉目前「東協加三區域」

的超國家組織、政府、高教機構等,皆積極以合作方式促成國際學生的區域內流 動;然而,機制或計畫之預期目標,與實際狀態仍有待進一步釐清,因此,本節 將聚焦於「東協加三區域」的國際學生流動情況,及「東協加三區域」具備之優 勢區域特點與個別國家的流動因素,針對其內涵詳細說明。

壹、「東協加三區域」國際學生流動情況

為完整呈現「東協加三區域」的國際學生流動情形,本研究認為應將「東協 加三區域」與全球各區域之國際學生流動相比,以了解「東協加三區域」的相對 情況及區域流動變革,尤其透過長時間的觀察呈現其動態歷程變化乃為必要之事,

UIS的國際學生統計數據即可作為最佳例證,UIS至1999年開始追蹤全球九大區 域的國際學生流動情況,並持續調查至2007年,從UIS的統計數據可發現,東亞 與太平洋區域的國際學生流動率,在這八年期間呈現高度成長,僅次於拉丁美洲 及中亞地區,為全球的區域流動率排名第三高之地區 (UIS, 2009),此處的東亞 與太平洋區域,根據UIS(2009)的定義主要涵蓋「汶萊、新加坡、印尼、馬來 西亞、菲律賓、泰國、柬埔寨、寮國、緬甸、越南、中國、日本、南韓、澳洲、

紐西蘭、香港、澳門、帛琉、東帝汶」等34個國家或地區。因此,研究者以為儘 管此處呈現的為東亞與太平洋區域之資料,然而本研究的「東協加三區域」國家 幾乎皆涵蓋在內,因此研究者認為此數據同樣可說明,與以往相較而言,「東協 加三區域」的國際學生區域內流動現象確實已愈來愈顯著。

59

國際學生流動之區域變化百分比(1999-2007年)

阿拉伯國家 中/東歐 中亞 變化。翻譯自Global Education Digest 2009 (p.39), by 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2009, Montreal, Canada: Author.

依據UIS所提供的統計資料,可知東亞與太平洋區域的區域內流動現象在約

部的需求或學生為主,凸顯「東協加三區域」水平/橫向流動 (horizontal mobility) 的區域化發展。

資料來源:修改自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Expanding out, expanding up (p.154), by 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2014b, Montreal, Canada: Author.

此外,觀察表2-15的數據,若從國際學生來源區域的角度切入,可發現「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動數據,可間接得知「東協加三區域」的國際學生區域流動率,已不只相對高於 全球的其他區域,甚至連國際學生的主要來源區域,都多來自於其所屬的地區,

Verbik與Lasanowski(2007)以為此現象不僅可歸因於區域內的「社會、文化與 語言」等背景相近,甚至更多的可能是「東協加三區域」國家近年來對高等教育 品質之重視,包含(1)投資高等教育體系的比例提高、(2)提升英語作為教學 語言之課程數量,降低語言對國際學生造成的流動障礙,以及相較於西方國家而 言,相對(3)低廉的學費與生活費,都促使東方向東方的流動模式形成。

貳、「東協加三區域」影響國際學生流動之區域因素

「東協加三區域」內部的國際學生流動,為目前高等教育場域的研究重點之 一,主要探究的即是「東協加三區域」高等教育區域化流動現象,儘管學生外流 至西方國家的問題,仍普遍存在於多數的「東協加三區域」國家,學生願意在區 域內流動之傾向卻愈來愈明顯,因學生不再只流動至已開發的西方國家,而開始 將區域內的新興國家納入留學目標國之考量 (Chan, 2012),在此情況下,高等教 育區域化的浪潮將會使「東協加三區域」高等教育呈現多元並列之況,包含中國、

日本、南韓、馬來西亞、泰國,甚至臺灣都將是國際學生市場的新興留學目標國 選擇(周祝瑛、胡祝惠、羅愛玫,2010)。

目前關於「東協加三區域」招收國際學生的主要優勢,或「東協加三區域」

學生選擇「東協加三區域」國家作為留學目標國的研究篇幅仍不多,因此本研究 梳理相關文獻,統整出「東協加三區域」對區域學生的九項可能吸引力。

一、文化熟悉

Collins(2013)調查在中國、日本、新加坡以及臺灣等國家留學的南韓國際 學生,以此推論「東協加三區域」國際學生在區域內流動的考量,研究結果顯示

6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文化熟悉度」(cultural familiarity) 為國際學生在「東協加三區域」內就讀的極 大影響因素。

二、地理鄰近

Jon、Lee與Byun(2014)以南韓作為主要研究國家,針對其國內的「東協加 三區域」各國之學生進行調查,研究發現「東協加三區域」學生選擇南韓作為主 要留學目標國的首要原因即是「易親近性」(accessibility),意即地理鄰近之表徵,

因為對於「東協加三區域」內部分國際學生而言,地理鄰近所帶來的直接利益便 是財政負擔之消弭 (Choudaha, 2012)。

三、經濟成長

除地理鄰近帶給「東協加三區域」學生的便利性等利益外,國際學生將「東 協加三區域」納入留學目標國選擇,尚有一重要因素-「經濟」,尤其是「東協 加三區域」各國所帶領之經濟發展與未來就業前景 (Choudaha, 2012),最受國際 學生矚目。

四、相對低廉的學費與生活費

Verbik與Lasanowski(2007)認為國際學生選擇在「東協加三區域」留學,

而非傳統的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其中一項誘因即是「東協加三區域」的國家 具備相對低廉的學費與生活費,意即學生在「東協加三區域」內接受高等教育的 成本較低,研究者以為此項特點應能有效地招收到經濟較為弱勢之學生,因在降 低學生財務負擔之際,能同時提供其留學經驗之獲得。

五、學術地位崛起

近年來隨著國際大學排名之興起,學生對於教育品質的要求愈趨嚴格,姑且 不論排名系統的利弊缺失,目前大眾仍多以國際大學排名作為評估一所大學優劣 的標竿,Collins(2013, p. 484)認為對於「東協加三區域」學生而言,在區域內

6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就讀頂尖大學,相對於西方國家有著相似的「榮譽替代」(honorable substitute) 概 念,因國際學生能在接受國際教育之際,同時獲得競爭力之要件,此觀念主要與

「東協加三區域」學術地位崛起密切關連。

國際學生不再認為一定要到傳統的歐、美等西方國家留學,才是學術地位崇 高的表徵,因為「東協加三區域」的學術品質與聲譽,已能使區域內學生不用到 歐、美等距離遙遠之國家,也能獲得同樣優良的學位,誠如Brooks與Water(2009, p. 10)所述的「第二次成功的機會」(second chance at ‘success’),雖然並非第一 選擇,卻具備同等的學術聲譽,實際證據如表2-16所列,「東協加三區域」國家 的高等教育機構數量在全球排名中,呈現向上增長的趨勢,此現象有助於增進國 際學生對於「東協加三區域」教育品質的信任。

表2-16

「東協加三區域」全球前500大學排名數量(2004-2012年)

2004 2008 2012

中國 8 18 28

南韓 8 8 10

馬來西亞 N/A N/A 1

新加坡 2 2 2

資料來源:修改自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Expanding out, expanding up (p.67), by 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2014b, Montreal, Canada: Author.

六、區域語言崛起

在英語幾乎作為全球通用語的情況下,人人都亟望精進英語以跨入國際市場;

然而晚近幾年,伴隨「東協加三區域」之經濟崛起,「東協加三區域」之區域語 言漸成為新興的優勢語言,因此國際學生希望在「東協加三區域」留學及學習當 地語言 (native language) 的比例,開始與時俱增 (Jon, Lee, & Byun, 2014)。

6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七、英語授課課程增加

除「東協加三區域」的區域語言漸興起,英語授課課程亦會影響國際學生之 留學意願,近年來,國際學生在非英語系國家留學比例增多的主因之一,即是英 語授課課程之增加 (Ziguras & Pham, 2014),研究顯示,「東協加三區域」國家 目前積極廣設英語授課之課程,降低語言對國際學生造成的流動障礙 (SEAMEO RIHED, 2010; Verbik & Lasanowski, 2007),以我國為例,英語授課課程的數量亦 在晚近幾年快速增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3)(圖2-9)。

圖2-9 臺灣高等教育英語授課數量統計(2005-2011年)

資料來源: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3)。中華民國高等教育簡介2012/2013(頁36)。臺北市:

教育部。

八、城市生活型態

Ho(2014)提出國際學生留學在意的不單是優質的教育機會,更多的是留 學目標國的吸引力,包含畢業後的就業機會/市場,以及求學期間的生活,尤其

「求學生活」為學生最關注的要點,因此,「東協加三區域」各國的大城市,隨 著經濟崛起帶動的各式娛樂、社會設施之建設等,反而成為「東協加三區域」招 收國際學生的一大誘因,因為國際學生在時間與精力有限之情況下,往往偏好生 活機能便利與具備休閒娛樂等「大城市」,本研究將「東協加三區域」城市吸引 國際學生的主要特點,在表2-17完整呈現。

6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2-17

「東協加三區域」吸引國際學生的五大城市型態

城市標誌 內涵

國際品質 城市的全球卓越地位、國內及鄰近國家旅遊的容易度 便利設施 城市交通、行政服務品質

娛樂 可看與可做的事、具備良好的社會及娛樂設施 社會 友善的人民、對不同種族與宗教之寬容

安康 整潔、安全

資料來源:整理自“The university’s place in Asian cities” by Ho, 2014, Asia Pacific Viewpoint, 55(2), 160.

九、未來工作機會

Collins(2013)研究發現在高等教育機構的抉擇上,多數國際學生愈來愈重 視留學目標國的教育、經濟環境,尤其是未來的職涯發展機會,此現象導因於全 球競爭程度及經濟差距加劇之國際情勢,頂尖或最高工作職位/機會是分布於全 球且是變動的 (Ilon, 2010),因此個體在全球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若欲取得學習 或工作的優異地位,勢必透過「流動」以達成目的。

參、「東協加三區域」影響國際學生流動之個別國家因素

為清楚釐清「東協加三區域」高等教育國際學生流動之樣貌,本研究蒐集超 國家組織、國家等單位所發布之國際學生數據,期望透過統計數據的分析,探究

「東協加三區域」之國際學生流動情況,以下主要以UIS(2014a, 2016)提供的 國際學生數據為主,包含各國輸出及擁有的總國際學生數、國際學生來源國家、

國際學生流向等資訊(表2-18),除如實地呈現國際學生的數量外,為求更精準 剖析「東協加三區域」,本研究特將「東協加三區域」各國輸出與輸入的區域學

國際學生流向等資訊(表2-18),除如實地呈現國際學生的數量外,為求更精準 剖析「東協加三區域」,本研究特將「東協加三區域」各國輸出與輸入的區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