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東協加三區域」高教合作機制的運作阻礙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三節 「東協加三區域」高教合作機制的運作阻礙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因此研究者以為在如此惡性循環之下,高教合作機制將更難以達到廣納各大學的 預期效益。

(五)高教合作機制未妥善解決學分認證的問題,增加校方的困擾

最後一項高教機構不滿意的弊端,即是學分認證的問題,這亦是許多校方不 願意參與高教合作機制的主因之一,對於高教機構來說,若高教合作機制本身無 法提供適切的學分轉換或認證系統等,那麼這些高教合作機制促成的學生流動,

最終會反過來對校方產生困擾,因各大學須花費額外時間與精力處理學分認證的 問題,因此若高教合作機制本身能有一套較完善的系統,對於高教機構來說,其 吸引力將大幅提升,誠如受訪者3HE-PC表示,倘若高教合作機制缺乏完善的學 分轉換系統,將會導致校方在後續的修業學分認證上,仍需與對點學校親自溝通 協調,此點與透過姊妹校進行學生交流的程序無異,在此狀況下,研究者以為若 高教合作機制依舊無法提供校方認可的額外誘因與效益,高教機構的參與意願將 難以繼續提升。

做了幾次以後,發現中間會衍生很多的問題,問題大部分環繞 在學分帶回來的認證問題,最後又回到校跟校之間要去協商,

那很多學校說,最後都是要點對點,為什麼還要跟你玩這麼一 大套,我自己就可以做,為什麼要去玩這種。(3HE-PC-565~569)

第三節 「東協加三區域」高教合作機制的運作阻礙

誠如本研究文獻探討所述,各國的經濟、教育、學術環境等差異,往往直接 影響學生選擇留學目標國的意願,同時成為「東協加三區域」高教合作機制推行 學生流動的最大絆腳石,因此針對目前「東協加三區域」高教合作機制的流動情 況,本研究特歸納訪談資料,將目前高教合作機制在區域內的運作困境,於以下 以節點方式加以呈現,並輔以相關學者、機構之意見與觀點:

10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壹、學生層面的阻礙來自於「個人心態」以及「家庭經濟狀況」

一、崇尚西方國家及嚮往品牌大學的心態依舊根植於學生心中

如研究者在文獻探討中所述,學生的個人因素往往會影響其參與流動的意願,

包含個人/家庭觀念、財務考量等等,然而個人層級的因素廣含學術、經濟、社 會等面向,因此較難以掌握。在訪談過程中,受訪者清楚表示目前「東協加三區 域」學生較不願意在區域內流動的個人層面因素,主要便是因為絕大部分學生仍 抱持著向西方國家流動的想法與態度,說明在學生心中,傳統的歐、美等經濟強 國依舊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理想選擇,針對此現象,受訪者以為此除表徵學生極度 追求良好學術品質外,另一高比例的原因即是,多數學生對於在區域內流動的優 勢與利益,多半不甚明白,這將會是「東協加三區域」推動學生區域內流動的主 要障礙之一,因為觀念或想法屬於根深柢固所培育出的,又深受社會文化脈絡的 影響,在短時間內很難造成扭轉,因此研究者認為各國政府或高教機構應以實際 的教育聲譽或品質信服學生,讓區域學生因清楚區域優勢,而願意在「東協加三 區域」內流動。

心態!因為學生嚮往西方,他們無法理解在區域內流動的好處。

(1SN-D-96、101~102)

在剖析「東協加三區域」流動情勢時,可知儘管有些學生願意在區域內流動,

但在選擇上依舊有明顯的偏好,舉例來說,最受學生喜愛的多是大眾心中的品牌 大學,如新加坡國立大學等,研究者認為此態度,在某程度上就如Collins(2013, p. 484)所述的「榮譽替代」概念,儘管相較於西方國家,「東協加三區域」大 學仍有諸多進步空間,但在「東協加三區域」學術地位漸受肯定的情況下,區域 內頂尖大學的良好聲譽與學術品質,都會是學生願意在區域流動的因素;此外,

研究者認為學生的態度,同時反映出「東協加三區域」的社會期待,不論是家長、

教師、社會氛圍等,都認為學生能在聲譽優良的大學學習是光榮之事,因此若要

10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促使學生在區域內均衡流動,本研究以為各國可藉由提升教育品質,逐步打造各 自的品牌大學,以此作為有效招收國際學生的策略。

所有的學生都想去新加坡的大學,如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 南洋理工大學。(1SN-D-220~221)

二、學生需要實際的財政支持,易對高教合作機制造成財務負擔

為求順利推動高教合作機制,受訪者認為在學生部分除須掌握上述的學生個 人心態外,另一關鍵在於能否滿足學生經濟資源方面的需求,根據本研究訪談分 析顯示,「東協加三區域」學生普遍認為金錢上的支持是必要的,例如提供獎學 金等,都能有效提升學生在區域內流動的意願,研究者以為因「東協加三區域」

整體而言,並非十分富裕之地區,加上出國留學往往需要巨額花費,對於學生或 家庭來說,確實為一項經濟重擔,尤其對經濟狀況不佳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因 此普遍學生才會將財政支持視得如此重要。然而,研究者推估此需求心態對於高 教合作機制來說,在某程度上可能易造成過重的負荷,導致在實際運作時遭致困 難,因此受訪者才會將此視為高教合作機制推動國際學生流動的阻礙之一。

財務因素,因為有時候他們需要獎學金,作為他們流動的激勵,

因此財務是重要的。(1SN-D-92~94)

貳、國家層面的阻礙來自於「經濟程度差異」及「簽證辦理難度」

一、經濟發展程度落後國家,難以參與區域內的高教合作機制運作

「東協加三區域」各國經濟發展程度不一,為高教合作機制推動學生在區域 內均衡流動亟需解決之問題,根據「東協加三區域」的超國家組織層級之受訪者 表示,經濟層面之差異,容易衍生成為教育層面難以解決之問題,誠如本研究的 文獻探討所述,經濟與教育之間存在高度的關聯性,在此前提下,「東協加三區 域」國家間的經濟落差,將會導致高教合作機制的推動困難,尤其是「經濟發展

10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程度落後國家」的狀況最為棘手,除學生流動到這些國家的意願低之外,這些國 家本身亦存在參與的限制,如受訪者8HE-P表示,高等教育就如同商品ㄧ般,必 須有財力者才能負擔,因此即便高教合作機制提供一個全面性的平台,經濟落後 之國家依舊無法獨自站上此平台,在此情況下,高教合作機制便難以全面運行,

因為經濟發展並非各國在短期內即能改善之事宜。

現在即使東協有這樣的協議,可是礙於各個國家經濟狀況的關 係,它不可能全面,因為高等教育現在來看,它就一個類商品,

你要花錢。(8HE-P-132~134)

研究者以為若欲改善此狀況,並達到均衡區域學生流動之目的,勢必挹注龐 大的時間與資源,尤其是針對經濟發展較落後的柬埔寨、寮國、緬甸等國家,否 則單倚靠這些國家的各自力量,恐難在短期內提升經濟水平,加入推動國際學生 流動之行列,因參與高教合作機制通常需投入各式人力、心力,甚至財務資源等。

對此,目前「東協加三區域」的超國家組織主要透過財務資源的挹注,試圖解決 部分國家經濟落後造成的流動問題,受訪者2SN-D表示,這些經濟發展落後國家 並非缺乏參與意願,而是受限於自身的財務能力不足,無法支援高教合作機制的 各項運作,有鑑於此,「東協加三區域」目前才會積極以國家層級之上的力量,

協助這些國家解決財務方面的阻礙。

不是所有的會員國都可以負擔得起,因為各個國家經濟水平有 極大不同,有非常有錢的國家,如新加坡和汶萊,也有經濟地 位非常低的,如寮國、柬埔寨、緬甸,這是一個很大的差距。

(2SN-D-33~37)

我覺得不是說他們不感興趣。他們有興趣,但你知道的,如果 你身體非常虛弱,你是無法參加馬拉松的,你只能走路。但即 使是走路,如果我們幫助他們,他們是可以做多一點的。

(2SN-D-289~292)

10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部分國家未友善地提供學生申請學習/流動簽證的便利性

最後受訪者1SN-D表示,影響國際學生流動的因素尚有所謂的外部因素,此 處的外部因素根據受訪者之說法,主要指稱國家辦理簽證的相關事宜,以學生在 國際間的流動來說,第一線直接面對的即是留學目標國的簽證申請程序,然而受 訪者卻指出目前「東協加三區域」的某些國家,對於學生申請簽證並未給予友善 對待,導致學生在申請至國外念書的第一步即受阻撓,因此,對於「東協加三區 域」而言,此問題為其推動國際學生區域內流動需盡速解決之障礙,否則在政策 層面,即為學生設下難以跨越的關卡,研究者以為「東協加三區域」對此問題的 重視程度,可於本研究的文獻探討看出,例如SEAMEO RIHED的構想與積極作 為,以提供學生短期流動簽證來說,即是一理想性的規劃,可望營造低阻礙的國 際學生流動環境。

最後一個是外部因素,此點極難解決,主要與簽證程序相關,

因為每個國家的簽證程序都不同,有些國家非常難申請學生簽 證,特別是交換學生的簽證。(1SN-D-103~107)

參、高教機構層面的阻礙來自於「授課語言差異」、「學期制度不一 致」及「教育品質懸殊」

一、高教機構的授課語言差異,造成學生跨國學習困難

對於國際學生而言,到他國留學首要面對的即是當地語言問題,尤其以學習 環境來說,授課的語言直接關乎學生能否進行學習的關鍵,細探「東協加三區域」, 目前各國的語言幾乎完全不同,包含馬來語、泰語、越南語、日語等各種語言,

只有少數一、兩個國家的官方語言恰好為英語,在區域語言如此迥異的情況下,

只有少數一、兩個國家的官方語言恰好為英語,在區域語言如此迥異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