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藝術授權產業

第五節 比較分析

91 表 13 數位典藏經紀授權中心-法律諮詢類別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2017)

註:數位典藏授權平台提供法律諮詢管道,由專業律師團隊提供授權與被授權方的諮 詢:著作權、授權金比例、授權契約等。

第五節 比較分析

全球化藝術與商業市場不再適合單打獨鬥,透過開發設計具藝術性與日常 生活實用性等相關創意商品,都是藝術美學加值文化創意商品的價值,除了有 助於文化教育推廣與累積和推廣藝術家知名度的方式,也創造豐富的生活、共 創文化創意產業經濟。當代藝術家與商業跨域成功結合的案例並不多見,台灣 藝術家與畫廊的合作多只是單次性的展覽合作,代理簽約的模式仍佔少數,藝 術家可透過契約的限制與約定利用人,對加值商品可提出保留原作樣貌及完整 性的要求。以藝術家林惺嶽與常玉的藝術作品透過當代設計、轉化詮釋的運用,

內在意涵–媒材、技法、形式、圖像與不朽精神性,其繪畫表現形式極高的辨 識度與獨特性,常玉是逝世而著作財產權成為公共資產的典藏品,由歷史博物

92

館擬定合理的授權方案;林惺嶽是生前授權商品化,考量自己對於藝術性與創 作力延伸與發展去擬定授權策略與授權管理,藝術家提前規劃可以守護自身的 價值。「林惺嶽授權若干作品予成立於2008年的台創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同意 以其『美學運用,加值創新』的品牌精神,透過畫作複製、文創禮品、生活用 品、家具家飾、陶瓷建材等製品,以藝術加乘的新文創風貌,傳遞到國際舞台,

在 2010台北國際文具禮品展中,台創即以『台灣原生之美』為主題,大量將 林惺嶽畫作加值運用,融入生活美學」13221世紀的複製與拍攝技術的發達,林 惺嶽的畫作透過更精準科技的拍攝與複製,作品原創性流失的問題,卻可以創 造新的用途與具實用性價值的生活用品。身兼藝術家及美術教育者的林惺嶽,

不論是在創作形式、題材、材料或技法都與時俱進,不斷的超越自我的極限,

其藝術作品如李仲生133所提出「現代前衛繪畫」是走入純粹藝術形(「造形」)

創造的領域,藝術作品必須是藝術家「個人的」、「內在的心靈的」呈現 。

134筆者比較其授權商品化案例的與分析涉及重製、改作、轉化的差異,提供藝 術家在生前授權商品化來研究,考量對於藝術性與創作力延伸與發展去擬定授 權策略與授權管理,以維護自己的權益。

132 彭于薰。《逆境激流:林惺嶽傳》。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133 李仲生(1912-1984)現代繪畫先驅,臺灣最早從事抽象繪畫創作的畫家,被尊稱為「臺灣現 代藝術的導師」,臺灣重要的現代藝術團體「東方畫會」與「五月畫會」皆受其影響。「李仲生 百年紀念展」,國立台灣美術館。

134 李仲生心目中「現代前衛繪畫」是以野獸主義和立體主義為標竿。參見白適銘,〈「戰後」如 何前衛?–李仲生的現代繪畫策略與戰後台灣美術方法論〉《世代‧分期‧個人風格–戰後台灣美術 發展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美術館。

93 表 14 林惺嶽與常玉的授權商品化案例的差異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2017)

林惺嶽在繪畫創作從超現實主義的內省及冥想135,進向台灣山川自然的探 索-從象徵主義到現代主義經過鍛鑄、改造、重塑,其畫作表現寫實與自然觀,

從超現實風格、到本土景觀、生態寫實、再反溯超現實畫風的繪畫變革,五十 多年的創作軌跡也建構台灣美術的主體呈現-雄偉的自然風景、史詩壯觀的台 灣山川景色,其作品蘊含地域性元素,用色也呈現其濃烈的情感,也造就其藝 術成就。林惺嶽是早期開啟藝術評論寫作的風氣的藝術家之一,自八十年代初,

當時台灣社會還籠罩在戒嚴文化之下,致力提倡台灣自主性文化建構的論述,

1987年撰寫《臺灣美術風雲40年》,1993年也獲邀策劃推出「臺灣美術新風貌」

特展136,2002撰寫《中國油畫百年史》在美術史論及藝術評論都有相當的耕紜 與貢獻,2008年授權台創(Taiso)公司將其畫作延伸創作成各種藝術文創商

135 劉永仁(編)。《林惺嶽臺灣風土的魅力》。台北市立美術館。

136 白適銘,〈「戰後」如何前衛? – 李仲生的現代繪畫策略與戰後台灣美術方法論〉《世代‧分 期‧個人風格–戰後台灣美術發展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美術館。

94

品,2010年到日本開設畫展,也同時將畫作授權的衍生商品一併展出。

常玉雖非學院出身,其作品蘊涵古典、狂野、浪漫的元素,被形容是「東 方馬諦斯」,常玉在畫作用色也獨具個人特色,其「以書法入畫」的獨特逸趣,

透過簡單俐落的形象與色彩,運用東西方繪畫顏料呈現出優雅、細膩的現代藝 術,同時又富有東方藝術之精神。常玉參與創立「決瀾社」137提倡現代藝術為 成立宗旨,1921年受中國政府所提倡之「勤工儉學」138前往巴黎學習藝術,生 性浪漫不受拘束的性格,未進入正統藝術學院學習,選擇了在「大茅屋畫院」

畫速寫,其自我表現的現代主義的藝術理想,也形成其獨特的個人風格,直到 辭世50年著作權成為公共財,畫作經由重新修復、再拍攝。兩者畫作授權商品 化的案例最大的差異是-史博館所擁有的常玉畫作總計52件,當中47件為1963 年常玉親選運送台灣,49件畫作也因保存狀況不佳,史博館向文化部門申請修 復經費。高玉珍指:「因為當時畫作運抵台灣時不良的保存環境,加上運輸包 裝也不甚講究,所以多件作品的畫面上還有包裝紙沾黏的痕跡」,即使是經過 科技的修復,為不因過度修護造成原畫精神被破壞,水漬也還是要保留下來。」

139原作透過修復後是否也失去本質性、真實性與原創性的靈光呢?

137 決瀾社(1930-1935)李仲生、常玉、關良、龐薰琹、倪貽德等人組成,為中國現代美術史上第 一個高喊純藝術口號的美術團體。〈SANYU常玉,2017〉。財團法人立青文教基金會。

138 「勤工儉學」指在學習的同時通過兼職或假期工作,獲得報酬以資助自身的學習和生活。勤工 儉學運動,中文部,VILLE DE LYON。

139 張夢薇。台北史博館52件典藏看見常玉。香港文匯報。

95 表 15 常玉生平大事紀

時間 事 件 地 點

1895 出生於中國清朝四川順慶的富商家庭 中國

1913 與趙熙習字(1877-1938)

1917 進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1918 1919 赴日時在東京展出其書法作品 日本東京 1921 「勤工儉學」赴法國留學,在大茅舍藝術學院

(Académie de la Grande Chaumière)習畫

法國巴黎

96

一、 新藝術形式授權

二十一世紀的複製技術可以用於再現舊有的藝術作品,也出現新的藝 術形式:商品化複製、機械複製、再製等,這是否會扭轉我們對藝術的看 法。協眾國際品牌事業部黃韻文提到「史博館與瓷林合作雙品牌的常玉系列 的產品,除了將畫作元素融入陶瓷工藝設計出精美的瓷器,透過陶瓷媒材將 視覺藝術轉化為現代生活美學,呈現不同面向的常玉藝術。更以多變的器型 和溫潤釉色極具質感—設計、顏色、手感,幾款瓷器都有雙 LOGO 與限量編 碼。」藉由藝術畫作的圖像授權的創意衍生商品,可以打破複製品的價格與 實用性限制,創作適宜大眾消費收藏又具實用性的器皿–「文化的容器」。

圖 16 雙品牌LOGO圖片與限量編碼 資料來源:ART TAIPEI :瓷林(2017)

波藝術文化 2014 年為推廣收藏家典藏台灣本土畫家陳澄波(1895-1947)

的作品,推出全球限量-陳澄波藝術微噴141版畫,取得財團法人陳澄波基 畫(Giclee)143,使用的畫布等級同博物館,採用抗退色顏料、使用高解 析度噴墨印表機製作,保證 70 到 200 年不退色。卻因再次授權帝圖藝術

140 機械複製(technical reproduction)是指利用科技的再製能力,將藝術品解放到儀式性的生產位 置。

98

販售第二批「限量版」常玉藝術微噴作品,按照原作長寬各 94%、面 積縮小 12%藝術微噴複製畫(Goya Canvas 及 Canvas Artist),史 博館因連續授權不同廠商「時藝」與「帝圖藝術」發行常玉限量微噴的

147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是亞洲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博覽會之一,由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 廊協會主辦,亦是亞洲歷史最久的藝術博覽會。旨在提供藝術家和藝術品市場平台,並促進亞洲 藝術國際交流。

99

術館的崛起」,從藝術市場與學術並行的多元角度,舉辦專業藝術論壇、

藝術講座及特展等。藝術特展:瓷林「典藏常玉/一個孤獨而美麗的靈魂」

將常玉之畫作轉換,設計生活瓷器,把對臺灣的情感揉進泥土之中,以 精美的瓷器詮釋臺灣豐富多元。約翰.法蘭寇(Franco, J. 1908-1988)148 提到:「大多數的觀賞者第一次欣賞他的作品時會覺得毫無藝術感,只 有在重覆觀察以後,才能體會蘊含在意境中的真誠與嚴謹,他知道如何 以讓人意想不到的手法描繪物體的精髓和趣味。」149 常玉的畫作內含中 國書法水墨的基礎及法國巴黎的浪漫情懷,色彩鮮豔多元,運筆流暢雅 致,設計師解構常玉的畫作以不同風貌呈現,以新的載體與形式上獨留 意欲突顯的元素和圖像,重構出相貌與原作不太一樣卻更貼切其氣質的 產品,讓民眾能在生活中也能欣賞常玉的畫作。

瓷林將常玉畫作的素材轉化設計成為商品,藉由色彩、圖像、器形 記錄畫家筆下純淨無垢的花鳥蝴蝶,恣意悠然的花豹駿馬,畫色彩、空 間等特色轉換在陶瓷的色釉上,「每一個杯子的色釉都是獨一無二」。

每件瓷品都是日常中可觸摸的精緻器皿,兼具擺飾與實用性質,藝術收 藏開始走出美術館成為生活美學。150也透過設計轉化將藝術家常玉的精

每件瓷品都是日常中可觸摸的精緻器皿,兼具擺飾與實用性質,藝術收 藏開始走出美術館成為生活美學。150也透過設計轉化將藝術家常玉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