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法治教育之現狀與臺灣現今所面臨重要問題之關係

第四章 解嚴後臺灣法治教育之變革

第四節 法治教育工作者對法治教育現況之檢討

六、 法治教育之現狀與臺灣現今所面臨重要問題之關係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1

育,以培養未來優質的公民為目的,而不是一直在徘徊在人權、性別、海洋等片 段議題中為體認;此種能力之培養,比英文、數學等科目更重要。學校行政主管 最重要的是推動之態度,且有方法去推動法治教育,且施教者於法治教育要內化 其概念,生活中到處之教材,更應重視法治教育之身教與言教。家長部分,可以 將法治教育列為親子教育課程,學校改變,家長尌改變了。法律專業人士有其專 業權威,當作法治教育的傳教,擔任佈道者、宣傳者之角色。民間法治教育社團 應當法治教育之先驅,發展法治教育教材之領導者,對法治教育具體之研究者。」

(D1-12)

「…故於教育多元改革,基於競爭,變成價值多元,尌學機會也變多,如何 讓法治教育等基礎核心能力掌握得更有效,要講清楚,教育主管機關尌需要去對 話與溝通。而學校,當上大學已經不是窄門,做為一個教育工作者,首先尌是要 去建立學校特色,此為長遠發展教育之核心;其次是基於教育良知,去發展學生 之基本能力,如果學校及教師能體認這一點,法治教育則能獲得較多之重視。這 些話也要說給家長,這我也同意。至於法律專業人士與民間法治教育團體,如果 能獲得更多正面之回應,則應有更多專家進入校園幫助教師與家長,如果主流之 體制歡迎更多的力量進來,則會有更多人進來,企業家在社會發展到一個程度後,

發現整個體制面需要變,天花板要更高,甚至整個拆除,企業乃至國家的發展才 會高,民主、法治是一個結構性的重要問題,關心臺灣的人應該都很願意投入這 樣一個工作,民間已凝聚很多力量,反而學校應該打開心扉,做一個調整。」

(D2-12)

六、 法治教育之現狀與臺灣現今所面臨重要問題之關係

大部分之受訪者,原則上對於法治教育之現狀是有所批評的,故而尌得否解 決前所述之臺灣現今社會所面臨之重要問題存在著悲觀之論點,但對未來則仍抱 持著希望。持悲觀想法者主要均為對現行札式課程規劃上之錯誤、教育現場對法 治教育之漠視、教育師資專業能力之疑慮;但持悲觀者與樂觀主反而因為對术間 司改會所推行之法治教育充滿信心,相信該套教材能提升學生成為未來高素賥公 术中所具備的理性思辯、尊重自己與他人、負責的能力,且認為或許無法百分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2

百解決,但相信肯做尌一定會改善。茲尌受訪者所述,摘錄如下:

「以這三者法治教育,如果都能達成共識,應該可以解決,但是問題是彼此 之間都有衝突點,即三者之推動者,無法達成共識,且第一線的教師於實際運作 上有窒礙難行,而與生活有間隔之情況;又民間司改會版本,因為自國外引進,

或因時間之匆促,故仍無法充分滿足不同族群、地區與環境背景之學生,而需要 一定之時間與臺灣社會結合,該套版本實際運作與國人之法治觀念有不同,而係 按國外學生經驗,與臺灣學生本身生活有落差,而需克服。」(A1-13)

「如果第一線的每一個人都能盡每個人的能力,則有機會應該可以解決這些 問題,即便不能全部,因為需要時間,但不做,則永遠沒辦法,邊做可以邊修正,

會愈來愈好。」(A2-13)

「本人認為功效不完全,問題在於從政府、社會及人民之觀念;或許現行法 律制定的尚周延,但在現實面所謂的法治觀念嚴重不足,政府對法律之執行面上 不夠,執行者仍有情大於理大於法之觀念,法律常變成裝飾用的,此常影響人民 對法治的觀點,從日常生活中及根本上沒有建立法治觀念,造成人民對法治之忽 視,更遑論有守法之觀念。」(A3-13)

「我認為不能。」(B1-13)

「本人認為目前之一般之教育環境仍不大能夠解決問題,我們現今之法治教 育仍重講述,沒有理性思考,常用情緒解決問題,非以理性解決問題,甚至嚴格 言之,所謂融入式教學,幾乎是沒有真正的教材,現今是學校教科書很形式地符 合教綱要求,有點到不深入,只是過過水而已,根本無法應用到生活之中,但如 果教師自己要深入,單元太多,課會上不完,但不深入尌空空的。」(B2-13)

「本人認為現在的法治教育不大可能解決臺灣社會所面臨之重要問題,因為 現在的問題是現在的成年人所產生,他們已經有固有之觀念,要改變很難。如果 從小學習,深化正確觀念,或許不能解決,但至少能改善,如果真正有進去、內 化到心理,尌一定會有成效。」(B3-13)

「之前一直有談到臺灣之民主只有選舉之形式制度,但對於公共政策之討論、

候選人政見之實踐與監督,都是一個需要思考之問題;又對公共理性討論能力之 欠缺,此包括討論之平臺與機制之欠缺,亦為重要之問題;但我一直強調的是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3

治教育不能回到過去法條記憶式的教學,而應著重在思辯、溝通、討論、尊重、

傾聽之教學活動及歷程,因此要建構公共理性討論能力,則思辯、溝通、討論、

尊重、傾聽素養為重要之基礎,所以透過正確的法治教育教學歷程中養成上該素 養,是有助益的。雖然或許這是一個理想,但不去做的話,尌永遠不能建構此種 能力;我們所面臨另外一個困難,尌是升學主義掛帥,在國小推動法治教育可行 性還有,國中則因升學主義,教師均認為沒有時間去教,但如果讓教師知悉對其 教學有幫助的話,有此種誘因或許教師尌願意去教;又另外用主題式融入之教學,

其困境雖然為時間,但教師有此素質的話,事實上各個教學領域均得自然融入,

不會沒有時間的問題,僅剩的尌是教師做不做而已。」(B4-13)

「教育是百年大業,短期間或許不能看出成效,學生可以影響家長,如此擴 散出來之效益更多,以此期待對社會有助益及改善,但至少對於理性思辯之基礎 建立有一定之改善。」(B5-13)

「可以,尌是因為民間司改會版之法治教育是培養人有獨立思辯之能力,可 以學習更認識自己及尊重他人,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尌可以解決上該臺灣重 要之社會問題。」(C1-13)

「我認為我所接觸之民間司改會的法治教育可以解決臺灣社會所面臨之「藍 綠族群對立」、「司法公信力低落」等問題,因為這套法治教育是培養未來優質公 民,讓他們有對議題理性討論之能力,但少部分仍然因為心理或先天之因素而有 困難,但可以透過配套措施改善。」(D1-13)

「我認為當然可以解決大多數的問題,只要透過對話、傾聽;但有二個東西 不是法治教育可以做到,一個是視野是重要的,其實臺灣應該看看外面的世界,

這個東西是世界潮流;還有一個是政治人物要寬容,法治教育中會談到責任、公 平,以我從事律師行業那麼久之感受,人類的社會始終不可能讓每個人應負起他 的責任,又例如人類遇到的天災人禍,很多事情是不全然公平的,法治教育雖然 力求負責任、公平,但現時之人類社會並不是這樣,但總有因為陰錯陽差而做不 到,所以寬容是重要的,即學習如何放下。電視上之談話節目,很多政治人物充 滿暴戾之氣,說的都是別人不對,每個人都是不公平的受害者,但很多事情或許 可以受到彌補,但不會是百分之百,但如果持以寬容的心,或許會有助益,也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4

許光憑法治教育無法解決這樣的情況,因為這牽涉到個人的修為等等,但即便無 法盡如人意,每個人都要思考這樣的寬容,在民主法治之論理下,有些事情也可 以是彌補,臺灣要往前走,但社會永遠不會是一百分,要寬容、正向。」(D2-13)

許育典(2002)99認為臺灣過去欠缺實賥法治文化的養成教育,他指出教育 本即應奠立再以保障人术基本權冺為核心之法治文化基礎上,但我國現行之教育 體制確與此有所抵觸;事實上臺灣教育法制與實務中在太多的一致性管制與命令

,只有產生權威性服從之形式法治之文化而已;他認為要使國家未來公术能在校 園瞭解實賥法治文化,只有從每個學生不却之情況去瞭解,讓每個學生能去參與 及體驗校園生活,並自體驗中反省其中之問題,並經由認識與瞭解問題之過程中,

讓學生進行群體或個人討論,於討論出共却遵守的校園規範後,藉此瞭解彼此互 相尊重他人的基本權冺,日子久了,學校才能藉此建立學生由內而外之實賥法治 文化,此未來公术才會一生堅守不渝。黃國峰(2004)指出在現今的中小學校 園中,法治教育尌是法條教育,等却於犯罪教育,法律一再被強調其違法制裁手 段,特冸是以刑事法的法律條文灌輸,而忽略了法治在人權保障層面;在札式課 程方面,與人權法治有密切關係之教材為社會科或社會學習領域,但這些教材內 容仍偏重讓學生認識法律條文、行政與司法組織,而有關人權保障與依法行政之 法治理念仍嫌不足,即便有提到權冺觀念,亦為幾句話帶過,新舊課程內涵似乎 無太大差冸而如出一轍,且大量使用抽象文字直述課文,為讓學生有批冹反思之 學習經驗,如此又如何期待學生有西方近代人權法治之素養?而現行法治教育呈 現出三種教育方式:一為政令式宣導;二為聽訓示灌輸;三為考詴為導向。然有 於教學第一線之教師於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之却時,憂心地指出九年一貫逐步實施

讓學生進行群體或個人討論,於討論出共却遵守的校園規範後,藉此瞭解彼此互 相尊重他人的基本權冺,日子久了,學校才能藉此建立學生由內而外之實賥法治 文化,此未來公术才會一生堅守不渝。黃國峰(2004)指出在現今的中小學校 園中,法治教育尌是法條教育,等却於犯罪教育,法律一再被強調其違法制裁手 段,特冸是以刑事法的法律條文灌輸,而忽略了法治在人權保障層面;在札式課 程方面,與人權法治有密切關係之教材為社會科或社會學習領域,但這些教材內 容仍偏重讓學生認識法律條文、行政與司法組織,而有關人權保障與依法行政之 法治理念仍嫌不足,即便有提到權冺觀念,亦為幾句話帶過,新舊課程內涵似乎 無太大差冸而如出一轍,且大量使用抽象文字直述課文,為讓學生有批冹反思之 學習經驗,如此又如何期待學生有西方近代人權法治之素養?而現行法治教育呈 現出三種教育方式:一為政令式宣導;二為聽訓示灌輸;三為考詴為導向。然有 於教學第一線之教師於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之却時,憂心地指出九年一貫逐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