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洪醒夫人格的形成

第四章 洪醒的人格與作品風格

第一節 洪醒夫人格的形成

人格成長的環境,依不同的標準,可以劃分為順境或逆境、家庭環境或社會 環境、經濟環境或政治環境、自然環境或文化環境、有形環境或無形環境、內部 環境或外部環境等等。但不管怎麼劃分,人格的環境是指人格主體的特定周圍環 境的總和。

影響人格的環境,並非本章討論的重點,實質上也無法一一細加討論。就環 境空間大小來加以劃分,可分為「大環境」與「小環境」。人格的大環境,是指 國家乃至於世界這個層次上的有形或無形的一切觀念、思想、制度、文化等因素 的總和。而人格小環境指個體人格在成長發展過程中,所直接接觸的生活環境,

如家庭、鄰里、學校、社區、社會組織等等。它對於人格的影響,相對於大環境 而言,具有直接性。體察一個人人格的發展與形成,特別需要從「大處著眼」, 小處著手」。在一定的意義上講,一個人人格形成,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小環境的 影響。

6 顏元叔,《社會寫實文學及其他》,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8 年 8 月初版一刷,頁 135。

一、家庭背景:傳統農業社會大家庭

洪醒夫生長在傳統農業社會中的大家庭,他在散文〈童年印象〉一文中,這 樣的描繪著:

我們生活在一個大家庭裡,祖父母健在,父輩兄弟六人,在我十三歲離家求 學之時,家中大小人口總計二十有三,田約十甲,豬十數頭,鵝百餘隻,雞鴨無 數。每餐進食,都開三桌,男人一桌,女人一桌,小孩一桌。7掌廚的由母親與 嬸嬸們輪流,每次二人,一輪半月,採購大體由祖父負責,他是一家之主,無所 不管。……裝飯的是一個大木桶,其他鍋盤碗灶,都是特大號。在我們村子裡,

這種生活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因為有許多人家都是這樣子,一家三四十口人 的,也有兩三家。8

從上述這段話中,除了可以看出洪醒夫家族的人口數、耕作面積、及家禽數 量外,還隱約可以窺知傳統農業社會中的倫理秩序、分工原則與相處之道。而這 些長幼有序、男女尊卑有別及妯娌之間田事與家務分工原則的相處關係,以及大 家長的威權慣習,對於一個在此環境成長的小孩來說,有其一定程度的影響。─

他必須學會察言觀色、善解人意、且小心謹慎,尤其是更要善於分辨何者能說、

何者不能說,以免惹事生非。何況洪醒夫又是長孫,傳統社會中有句俗諺:「大(長) 孫頂尾子子。9」長孫會被祖父母視為尾子子,百般疼愛,當然看在其他度量小的嬸 嬸眼裡,自會有不是滋味的感覺,因此一不小心,就會動輒得咎。

7 洪醒夫與筆者同年,他生於中部,我生於南台灣嘉南平原上的小農村,其農村生活景象大致相 同。在大家庭中,長幼尊卑有序,吃飯時大家長與男人一桌,小孩一桌,女人先要把小孩餵飽,

並等男人用完餐後再上桌,在傳統農業社會中,女人的身分,從用餐的順序就可以看出。

8 原刊《台灣新生報》,1975 年 7 月 12 日,收入《懷念那聲鑼》,號角出版社,1983 年。本文引 用自黃武忠、阮美慧主編,《洪醒夫全集─散文卷》,頁 43~63。

9 筆者亦出身於大家庭中的長孫,幼時備受祖父母及叔輩的疼愛,祖父母們出門拜訪親戚都會帶 筆者出門,對其他堂弟來說,除了羨幕之外,自有不公的心理反應。在舊時的社會中,只要是生 活過得去,且也有點土地,兄弟分財產時,還會留一塊地給長孫,並且留一筆錢幫長孫娶媳婦,

這是約定俗成的慣例。因為比較特別,長孫長遭受的壓力也會更大,行事必須更加敬謹,才能在 大家庭中生活得很快樂。

在洪醒夫得獎的小說〈吾土〉中,為了馬水生賣地,四弟媳就誤會馬水生歪 哥,賣土地不知為自己積了多少私房錢,因此和水生嫂吵起來。

「不怕是要怎樣?怕又是要怎樣?三八查某!我無那種閒功夫跟妳(指四弟 媳)在這裡搭七搭八了!」她把洗好的碗筷放到菜廚裡去:「老實講,也沒有什麼 好相爭的,如今土地都賣光了,還爭什麼?」

「妳才三八啦誰三八!賣土地,十幾甲的土地還不是妳尪(丈夫)賣的!賣了 了,哼!還好意思講?賣十幾甲土地,妳們不知歪哥多少,積了多少錢咧!哼!

以為我不知道?」(〈吾土〉,頁 157)10

類似這種誤會,平常在小孩之間很難理解,也不易感受到;但在妯娌之間,

有時會壓抑著,但卻化為一股暗流,潛藏在心底,宛如暗潮洶湧,有一觸即發之 勢。像水生嫂與四弟媳之間的爭吵、四弟媳心中的不平,恐非朝夕之間形成。因 此洪醒夫在這三、四十人的大家庭中11,進退對應之間的拿捏,就得格外小心。

筆者在接受彰化縣文化局委託主編《洪醒夫全集》時,曾多次至彰化縣二林 鎮北平里訪問洪母,於 2000 年 11 月 18 日下午再度拜訪時,約了洪母、洪醒夫 么弟、大妹及四叔一起接受我們的訪談12,並為洪醒夫編了一份家族簡表如下:

10 原發表於《中國時報》,1978 年 10 月 20、21、22 日,後收入《黑面慶仔》,台北:爾雅出版 社,1978 年初版。本文引用自黃武忠、阮美慧主編,《洪醒夫全集─小說卷四》,頁 128~163。

11 2000 年 11 月 18 日訪問洪醒夫母親時,她在訪談中提及,她嫁到洪家時共 11 人,一直到全家 40 人才分家。

12 2000 年 11 月 18 日下午,本來是要來補拍照片的,因為洪醒夫家的老房子正廳上次來拍時,

沒有感光,一片空白;而且上次順道探訪洪醒夫四叔未遇,這次也特別聯繫希望能拜訪到他。結 果這一天下午我們見到一些洪醒夫小說中的人物狀況,及其所描述的場景,我一時興起,為洪醒 夫自祖父以下的家族做一簡表,這簡表就在洪醒夫的母親、四叔、大妹、么弟的拼湊之下完成。

這次拜訪時,隨同前往的還有時任彰化縣文化局圖書資訊課課長黃連池、及與我共同主編《洪醒 夫全集》的阮美慧小姐。

洪媽從(洪醒夫) 洪來用 (父) 洪牡丹(女) 洪林彩鑾(母) 洪媽量 洪生利 洪媽加 洪 俊(祖父) 洪生益 洪漢文 洪 居 洪漢堂 洪謝線(祖母) 洪秋生 洪山林 洪生邱 洪玉梨(女) (二女) 洪 免(女) 洪正禹

另有三位男孩送人,名字不詳

從這份簡表看來,洪醒夫祖父育有六男二女,而洪醒夫母親生了十男三女,

其中有三個男生送人。在此之前,到底洪醒夫有多少兄弟姊妹,一直未被弄清楚,

有的說是兄弟姊妹共十人,有的說七個弟弟,三個妹妹,其中七弟送人。至目前 為止,最正確的說法是洪醒夫共有九的弟弟,三個妹妹,其中三個弟弟送人。

過去農業社會,靠的是勞力,再加上多子多孫多福壽的傳統觀念,農村中,

每個家庭幾乎都生到不能生為止,因此家中孩子眾多。洪醒夫曾如此描繪著:

男人才有權利參與財政,婦道人家一律不管這些。祖母對這些事也不聞不 問,她是少年幼兒法庭的法官,專門管理孩子們的的訴訟問題,雞毛蒜皮的事,

都去找她,孩子一多,一天到晚打打鬧鬧,她時常忙得精疲力盡。

房子後面有大榕樹一棵,樹齡在兩百年以上,老樹濃蔭,是避暑勝地。祖母 的辦公室,大體設在此地,所有孩子都知道,一受委屈,就「我要告訴祖母」, 然後哭哭啼啼,蹬蹬腳跑到榕樹下,添油加醋,如此這般。(《童年印象》,頁 45)13

13 黃武忠、阮美慧主編,《洪醒夫全集─散文卷》,頁 43~63。

男人與女人忙著在田裡工作,留在家中的女人,也為三餐及餵養家禽而忙 碌;處理小孩的紛爭,自然就落在老祖母的頭上了。洪醒夫生動的描寫老祖母處 理家中事務的同時,也道出家中孩子眾多,哭鬧委屈時向祖母報告、且加油添醋 的情景。不難體會,隱約間,從小就得學習處理人際關係,因為大家庭中三、四 十人,宛如一個小社會,人與人間的溝通、相處之道,在這裡可以獲得許多磨練 與學習的機會。這使得洪醒夫以十三歲的小小年紀,可以獨立在外求學,且在同 儕之間,有較成熟的處事方法與態度,而具有兄長般的領導氣質。

二、人格發展:窮困中自我形塑

從幾次的專訪中得知,洪醒夫上台中一中初中部就學半年,大家庭中叔輩們 就分家,據洪母回憶說:「原來田地就不多,再加上從仔(洪醒夫本名)阿公、阿嬤 生病時賣得差不多了;分家時每個兄弟分得田地二分多14,債務卻二萬元。從仔 阿爸把耕地賣掉,還了二萬元債務(不含利息),只剩六百元,就買一隻牛來做牛 犁工度日。有牛犁工時上牛犁工,如果沒有,就去當挑土工,拼工賺錢給從仔讀 書。不夠,就向人借,然後再拼工來還。借錢借到讓他表弟說:『借錢的利息都 無法繳了,還有能力讓你兒子繳學費?』那時兩個父子眼淚直直流。厝邊親戚看 他父子怎會這樣,就問:『為什麼這款痛苦?』從仔的阿爸講乎伊聽,伊講:『走,

我去借來乎你,可憐呀!』就這樣借了幾千塊給從仔去繳學費及其他生活費用,

然後才慢慢還。」

五、六0年代的台灣農村,農民生活本來就苦,加上洪醒夫兄弟姊妹人口較 多,又都還小,家中能生產、賺錢養家的只有這一對父母,當然就更加貧困了。

因此,洪醒夫一家人,除了洪醒夫在祖父的庇蔭下,維繫的大家庭供他唸書之外,

其他弟弟妹妹,就只有後來較晚出生的么弟有唸書而已。他的好友陳恆嘉說:

14 耕地的面積計算單位常以分、甲來計算,十分為一甲,一分合計 299.33 坪。

……至於寫出來的東西,無論如何就是自己的東西,如果自己認為不好,就 不要發表,用別的名字,騙得了自己嗎?我這樣說的時候,他(洪醒夫)都會說:

「為『銀兩』,管不了那麼多了!」他一說為了「銀兩」,我雖然心痛,雖然不以 為然,卻也不能多說什麼了,他家的貧困,不!像他們家那樣貧困,實在很難叫 人想像得到、也很難理解的。15

「為『銀兩』,管不了那麼多了!」他一說為了「銀兩」,我雖然心痛,雖然不以 為然,卻也不能多說什麼了,他家的貧困,不!像他們家那樣貧困,實在很難叫 人想像得到、也很難理解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