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洪醒夫作品風格的誕生

第四章 洪醒的人格與作品風格

第二節 洪醒夫作品風格的誕生

如果一個真有天才的思想家的風格亦是屬於他人的,那麼我們也就可以說這 個人的影子就是那個人的影子了。風格是猶如影子一樣跟隨著他。他的思想和感 情是個人的,因而他的語言也是個人的。─J•H•紐曼30

一個作家,風格一但產生,就像那個人的影子般,一直跟隨著他,如影隨形。

批評家以它作為藝術探索的主要內容,讀者以它作為衡量作家成就的基本尺度。

風格到底指的是什麼?它非常抽象,僅舉下列幾家之言,加以說明。

29 楊翠,〈懷念那聲鑼─訪利錦祥、王世勛〉,原刊《自由時報》1993 年 8 月 1 日,後收入林武 憲主編,《洪醒夫研究專集》,頁 40。

30 轉引自 H•F•H 布烈莎特著•林湘譯,《文學批評與鑑賞》,台北:源成文化圖書供應社,1997 年 2 月 25 日,頁 187。

沈謙說:所謂風格,就是文學作品中所流露的特殊風味與品格。也就是作家 的個性與人格在作品內容與形式上的綜合表現,顯示出來的某種特色。31

姜岱東說:文學風格是指作家在作品的內容與形式的有機統一中顯示出來 的、與眾不同的、鮮明突出的、相對穩定的風貌和格調。32

沈謙認為,風格,是文學作品獨特性的突出表現。每一個卓越的作家,必有 其獨特的風格,正如同每一位傑出的人必有其獨特之個性。而姜岱東除了獨特性 之外,還強調需具備鮮明的、相對穩定的風貌與格調。

綜上所述:文學風格就是作家在其創作出來的文學作品中,人格滲透在其中 的有機表現,他具有與眾不同的獨特性與相對穩定的鮮明風貌。

不論是外在的形式、題材與技巧要別具一格,就是內容、意涵所展現出來的 集體風貌,都需有鮮明獨創的景像。這是何等的不容易,因此,就一個作家而言,

風格其實是他真正成熟的標誌。風格一但形成或者產生,再也不會受到人們的冷 落。因為:就作者創作的角度而言,作品風格的探究,可以認清自己的優劣特質,

補其不足,充分發揮藝術才情;就讀者的角度而言,文學風格的掌握,可以培養 多方面的審美情趣,提升自己的評鑑能力;就文學理論研究的角度而言,風格的 比較分析,可以總結作品的特色,開拓研究的領域。使文學創作與批評更加蓬勃 發展。33

文學風格的創造與追求,對於一個作家而言,應是一種畢生的職志,但能否 達到理想,卻要靠個人的境遇與造化。那麼?洪醒夫以三十三歲之年,英年早逝,

雖然其文學作品備受肯定,但其文學風格是否誕生?有其探求之必要,茲分述如 下:

31 出處同註 4,沈謙,《文學概論》,頁 93。

32 姜岱東,《文學風格概論》,中國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 年 3 月初版,頁 10。

33 出處同註 4,沈謙,《文學概論》,頁 92。

一、批評家觀點:階段性特色

洪醒夫生前,因小說屢獲大獎,而聲名大噪,其小說成就備受肯定,並被評 論者研究;即使是死後迄今約 20 年,研究者仍大有人在。歸納縷析出洪醒夫文 學特點的人也不在少數,今舉其較具重要者臚列於後:

(一)洪醒夫的文學特色有二:就形式說,他的語言文字一出手就是不俗;即準 確明快而又不失純樸厚實,玲瓏精緻而又勁力十足。……那是一種渾厚的、質感 的、有重量感的,會直逼讀者心口、心靈而令人難以抗拒的語言文字;那是作者 掌握到語言文字的「原味」。實質,加上作者真誠情識投入所造成的。當然這其 中也隱含另一文學奧秘:作者來自農村、屬於農村、關懷農村、深寫農村。這種 與大地合一的力量使然。

醒夫文學的第二特色,正是第一種特色的根本:真正植根於農村農民而深入 台灣大地心臟。台灣的作家來自農村農家的不算少,知曉農事農技的很多,但是 不能真正感受到來自大地氣息,並未真正了解和尊重農人農務,也就只能「消費」

農民農業罷了。(李喬語)34

(二)洪醒夫的文學背景,幾乎都是台灣中部的農村。他出生在農村,成長在農 村。他有敏銳的感覺,更重要的有一支銳利的筆。他的文學特點,便是他筆下栩 栩如生的人物。那些人物,雖然微不足道,卻是曾經生活在台灣農村的人物。這 些人物,曾經背負過台灣社會的苦難。也許,社會會有變遷,但這些人物將永遠 的活下去。(鄭清文語)35

(三)洪醒夫的小說具有相當濃厚的人道主義精神,他在呈現底層農民與市井小 人物的痛苦與掙扎方面,冷靜而不失悲憫的關懷,使人深刻地瞭解人世原有如此

34 李喬,〈大地之子─洪醒夫〉,收入林武憲主編《洪醒夫研究專集》,頁 6。

35 鄭清文,〈認真、辛苦、匆促的腳步─悼洪醒夫〉,《聯合報》副刊,1982 年 8 月 1 日。

無奈的苦楚生命,值得吾人同情共感地思考他們的處境;另方面,作者順著某些 小說人物的個性發展,也能從黯晦困頓的逆境中覓得一線生機,讓人在走頭無路 之時,仍然有所盼望,不致墜入絕望的深淵。推究洪醒夫這種溫馨的人道關懷的 形成,主要來自兩種精神的發展,一是企圖作為人間橋樑的使命感,另一則是愛 的貢獻。(呂興昌語)36

(四)洪醒夫的文學風格可分兩個角度來談,在主題方面,他選擇了農村人、事、

物,原因很簡單,因為他自己就是農家出身,而一個真誠的作者總是會寫自己最 貼近的生活經驗;雖然主題是農村,不過洪醒夫並不只是一個紀錄者而已,他要 更深沉地寫出他們生活的窮苦與艱難,以及他們生命力的勇敢與強韌。(利錦祥、

王世勛)37

(五)洪醒夫小說的語言樸實平易,玲瓏剔透而幽默風趣,具有很強的描摹力與 浮雕性。(武寒青)38

以上諸家,從洪醒夫的語言文字運用、人物刻劃、人道關懷與取材上,給予 高度的評價。但可惜的是欠缺整體、全面性的風格歸納;只停留在階段性的特色 與片面性的特點評斷而已,仍無法一窺洪醒夫獨特的、總體綜合的及持續相對穩 定性的文學風格風貌。

二、洪醒夫觀點:自我期許與追求

洪醒夫惜墨如金,對於自己的作品要求甚高,通常自認不滿意的作品,就不

36 呂興昌,〈卑憫與超越─論洪醒夫小說中人道關懷〉,收入《紀念台灣鄉土小說家洪醒夫學術 研討會論文集》,1993 年 4 月 3 日。後又收入林武憲主編《洪醒夫研究專集》,頁 311。

37 同註 29,楊翠,〈懷念那聲鑼─訪利錦祥、王世勛〉,收入林武憲主編《洪醒夫研究專集》,頁 48。

38 武寒青,〈洪醒夫小說藝術散論〉,原刊《台灣研究集刊》第 2 期,1985 年。收入林武憲主編

《洪醒夫研究專集》,頁 268。

收入集子裡,這也是他在車禍之前只出版《黑面慶仔》與《市井傳奇》兩本小說 集的原因,直到他死後一個月才又出版《田莊人》,其實他寫詩、散文、報導、

評論、小說,約百萬字以上,2001 年 6 月所編印出版的《洪醒夫全集》足以證 明。

洪醒夫不但對文字的要求很嚴,對自己所創作的文學風格,也有很高的期 許。他曾在評論〈陳雨航的小說藝術─初探《策馬入林》39〉一文中提到:

然則取材與技巧終究只是作品命題與外在形式的決定因素,雖學之不易,終 究還有可學之路,惟下列二者,不管是與生俱來,或經由修養、操守或訓練而來,

都幾乎是不可學的:

(一)細膩的感情與敏銳的感覺:這是成就一篇文章氣氛氣勢的先決條件。

感情不細膩,不足以見人所未見;感覺不敏銳,不足以發人所未發。此二者在文 藝作品之中自然而然流露成為一種氣質,與作品的風格有絕大關係,卻幾乎是不 可學的。

(二)偉大的悲憫胸懷:這是決定作品是否老實敦厚的先決條件。也是使作 品能否成為這世界上的一種真誠的因素,有人筆下刻薄、尖銳、偏激、漫罵,有 些人則誠懇、忠厚、同情、體諒,這也幾乎是不可學的。

洪醒夫的這一段話,雖沒有高深的理論,但卻與《文心雕龍》作者劉勰所闡 明的作品之風格與作品之性格表裡一致,內外相符的道理相通。這個道理即是:

一則為內在因素─先天的才與氣,一則為外在因素─後天的學與習。先天的才與 氣是與生俱來的,是不可學的;後天的學與習,是可以透過努力而得來的,像取 材與技巧。而這種外在的取材與技巧,和內在的情思與修為的綜合表現,恰是構 成文學風格的主要因素。洪醒夫不但時時提醒自己,並且努力臻至理想之境。

39 洪醒夫,〈陳雨航的小說藝術─初探《策馬入林》〉,原刊《明道文藝》第 11 期,1997 年 12 月。

後入《洪醒夫研究專集》及《洪醒夫全集─評論卷》,頁 26。

三、風格的誕生:相對穩定之後

中國作家姜岱東在其所著《文學風格概論40》一書中,給「風格」下了一個 比較完整的定義,他說:

風格是作家的全部品格的完整流露而不是他的某一局部特徵的表現,是從他 的作品的內容和形式的有機統一中而不是從作品的某一方面顯示出來的,因而具 有綜合性和整體性;它表現了作家活生生的個性,有著與眾不同的、鮮明突出的 個人特徵,具有絕不會與其他作家雷同的獨特面貌,顯示了鮮明的獨創性;它是 作家在長期的生活實踐和藝術實踐中形成的全部社會屬性和個人特質的藝術反 映,因此必然是連續出現的、一貫的特點,而不會朝秦暮楚、飄忽無定,所以又 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並從這個定義中,引述出風格的基本特徵。其特徵有三:

(一)風格的綜合性:作家的創作個性滲透在他所創作的作品的題材、主題、人 物、情節、語言、結構、描寫方法等各個方面,作品的每一個細部都展露著作家 的心靈,流動著作家的血液,感應著作家的藝術神經。所有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

(一)風格的綜合性:作家的創作個性滲透在他所創作的作品的題材、主題、人 物、情節、語言、結構、描寫方法等各個方面,作品的每一個細部都展露著作家 的心靈,流動著作家的血液,感應著作家的藝術神經。所有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