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嘆只嘆得生在貧窮人家,

嘆只嘆得生在飢寒交迫時,

嘆只嘆得前生不知造了什麼孽,

嘆只嘆得命呀……1

這是洪醒夫描寫四叔,「神情懊喪之時,便無聊的坐在門檻上、田埂間,燃 一根烟在手上,眼神呆滯的哼唱起來,一副無可如何的命定的悽涼。2」四叔把 一生貧窮,且又無力掙脫窮困的種種坎坷遭遇,有一種無語問蒼天似的悲涼情 境,並且以一種「命定」的宿命論來自我安慰。

而洪醒夫生於 1949 年,卒於 1982 年,在世 33 年。在他死後,我們回想起 來,未免有著如同「四叔」般的悲涼遭遇。雖然他突破了各種困境,成為家中唯 一的讀書人─知識份子,但他始終與貧窮為伍。雖然他要改變現狀、掙脫貧窮的 能力比四叔來得強,機會也比較多,但是家無恆產,面對十餘個兄弟姊妹,只靠 一個人的微薄薪資,仍有無力回天的遺憾。

筆者早年與洪醒夫熟識,同樣生長在農業社會裡的大家庭中,有著共同的貧 窮經驗,在他死後,曾數度要研究洪醒夫的創作歷程與文學成就,但始終缺乏驅 策的動力而毫無進展,這次因需完成碩論,再也沒有推託的理由。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 編纂全集:全面訪查作品

1 洪醒夫,〈四叔〉,原載《中華日報副刊》,1977 年 11 月 4 日。後收入《田莊人》小說集。台北:

爾雅出版社,1982 年 9 月 1 日出版,頁 20。

2 同上註,頁 21。

1999 年 11 月,筆者接受彰化縣文化局之委託,與當時還在國立成功大學中 研所博士班就讀的阮美慧小姐,共同主編《洪醒夫全集》3,並於 2001 年 6 月出 版印行。

洪醒夫寫作數量比一般讀者的想像超出許多。他有個習慣,作品不是很成 熟,或者自認為不滿意的,往往不收在集子裡出版。洪醒夫曾在《市井傳奇》自 序上說:「以出版次序而言,這是我的第二本書,所收集的卻是從 1970 年到 1980 年的十篇習作。其實兩三年前我便有這樣一本書稿,也跟出版社談過出版的事,

都沒有成功,不是我拒絕他們,便是他們拒絕我,主要原因大概是我和他們都認 為有幾篇作品實在寫的不好。4」足見其對自己作品要求之嚴謹。

直到《洪醒夫全集》出版之前,洪醒夫共有《黑面慶仔》、《田莊人》、《市井 傳奇》、《懷念那聲鑼》、《洪醒夫集》五部作品被出版,而且以小說為主。其中有 許多篇章重複。但從陳錦玉所編〈洪醒夫作品繫年5〉來看,其作品散見各報章 雜誌。尤其是當年發表的許多報刊、雜誌,有些已停刊多時,使蒐集、核對工作 更加不易,但是要編纂全集,這個基礎工作又不得不做。

首先我們展開對洪醒夫熟悉的人物拜訪,最先拜訪的是他的親人,就是洪醒 夫遺孀林碧雲老師,三度訪問,獲得許多協助,尤其是提供許多洪醒夫生前與文 友的通信,和剪報資料。次者,到洪醒夫二林老家,拜訪到他的母親、妹妹、啞 巴弟弟、最小的弟弟及四叔,瞭解洪醒夫生前家庭狀況及求學情形。接著拜訪洪 醒夫的文友及其同學,如:陳恆嘉、張拓蕪、鄭清文、鍾肇政、李喬、吳晟、林 武憲、康原、羊子喬、林雙不、王世勛、利錦祥、陳錦玉、陳義芝、劉伯顯等,

獲得相當多資料的提供與協助。

接著查閱文獻資料,我們查閱《台灣日報》、《青年戰士報》、《中華日報》、《自 立晚報》、《台灣新生報》、《民眾日報》、《聯合報》、《中國時報》、《馬祖日報》、《香

3 黃武忠、阮美慧主編,《洪醒夫全集》,分小說卷五冊、新詩卷一冊、散文卷一冊、書簡卷一冊、

評論卷一冊,共九冊,彰化縣文化局出版,2001 年 6 月。

4 洪醒夫,《市井傳奇》,參閱〈自序〉,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1 年 6 月,頁 1。

5 陳錦玉編,〈洪醒夫作品繫年〉,收入《紮根泥土的青年作家─洪醒夫及其文學研究》,國立成 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論,1996 年 6 月,頁 143。

港時報》、《民聲日報》及《書評書目》、《青溪文藝》、《文藝月刊》、《這一代月刊》、

《新文藝》、《明道文藝》、《詩人季刊》、《大學雜誌》、《後浪詩刊》、《台灣文藝》、

《文學界》、《現代文學》等,查證其作品確切出處及刊登日期。當然最重要的是 尋找未被發現的作品,這個工作整整做了一年多才告一段落,值得一提的是:到 馬祖南竿查閱《馬祖日報》。據洪醒夫在自己所編的寫作年表中提到,在馬祖日 報發表散文雜著,約三萬字,但卻只發現小說〈李班長〉一篇、散文〈時間〉、〈溪〉、

〈山〉三篇而已,據當時與洪醒夫同時在馬祖當兵的文友羊子喬說,他和洪醒夫 經常在《馬祖日報》發表文章,得來的稿費就是他們的喝酒錢。因此,洪醒夫以 化名在《馬祖日報》發表文章的可能性很大,可惜現在已不易查證。另外,在《香 港時報》發現洪醒夫大量的詩作,共有〈十月之歌〉等 23 首(洪醒夫一生共有 詩作 50 首),何以洪醒夫當時會在《香港時報》發表這麼多詩作,到目前為止還 沒找到合理的解釋。(參閱《洪醒夫全集》編輯前言)

二、新的發現:早期作品大量出土

經過地毯式的訪查與收集,總共新發現小說 25 篇、新詩 31 首、散文 22 篇、

評論 8 篇,及書簡(洪醒夫致文友 73 封,文友致洪醒夫 63 封)等。(參閱《洪 醒夫全集─評論卷》)。另有照片 64 張,殘稿共二十餘件。

新發現的作品,大部分是早期作品,並未收錄在洪醒夫已出版的集子裡,從 這些作品不難發現洪醒夫寫作的成長歷程;其二十餘篇殘稿,可以看出洪醒夫的 寫作習慣及其創作長篇小說的企圖;照片的收集,提供了他青少年時期的情形,

與文友交往的紀錄;書簡的出現,極其珍貴,不但可以瞭解其內心世界及創作時 的掙扎,也能提供我們進窺、感知洪醒夫這個人。

經過上述的全面訪查與再發現,使筆者進一步瞭解洪醒夫孩童時期的生活處 境,與青少年時期的文學發展過程,尤其是他勤於與作家交往,這些特殊際遇正 是影響洪醒夫創作不輟的主要驅動力,也是筆者研究洪醒夫文學觀與人物圖像的

主要範疇。此一研究至少可以突顯出以下幾點意義:

(一)作品的全面發現,使筆者更能透過其創作作品與成長的時間序加以分 期,並做比較研究,以探知洪醒夫創作風格的轉變與特色。

(二)新發現的作品,提供筆者可以做洪醒夫各種文類的全面爬梳勾勒,並 相互印證初期何以如此的理由。例如:洪醒夫小說語言文字的運用精 確,是受到他寫詩、寫散文的文字需要精練簡潔的訓練有關。尤其是 在演講中自述的文學觀點,正可以用來自我詮釋其小說素材的選擇。

(三)其成長的窮困背景與文友交往情形,可以找到洪醒夫作品的外緣關係 與文本間的相互對應。例如:136 封與文友相互往來的書信,除了述 說內心的一些想法外,也有寫作困境的表白、貧窮煎熬與參加文學獎 的動機等,都可再做進一步的縷析。

(四)由於作品及相關資料被大量發現,其研究資料要比前面研究者來得豐 富,將可對洪醒夫人格與作品的風格、文學觀的落實、及人物圖像做 更清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