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架構與方法

第一章 緒 論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

本文雖重在探索洪醒夫文學觀與人物圖像,但就文學觀的形成及人物圖像的 認知而言,文學思潮流變的影響、家庭生活背景、成長時期交友的情形及農村經 濟的發展軌跡,也是無法擺落。因此本文牽涉到的研究時間,實際上,橫跨四0 年代至八0年代初,而對於本文論題的因、果形成之探索,有助我們更完整地瞭 解六、七0年代台灣文學思潮的流變過程、及台灣農村經濟轉型時農民生活形態 也隨之改變的「轉折」境遇。是以,本文共分六章,除前言、結論之外,本論共 有四章。

本文第二章,即簡述四0年代至七0年代間台灣農村土地政策的轉折、經濟 發展狀況及政治氣氛,讓大家瞭解洪醒夫生長的時代背景。而後將洪醒夫的文學 成長進程分為奠基期(1960~1967)、成長期(1968~1976)、成名期(1977~1982)

三個階段來加以論述。

在洪醒夫文學資料尚未全面被發現之前,一般研究之分期,大都以創作作品 的成熟度來分,幾乎沒看到過以其學習過程及年代來加以分期的論文,也許是對 於洪醒夫文學資料未能全面掌握之故。筆者以為以奠基期、成長期、成名期等三 個時期來加以論述,較能探究出洪醒夫文學成長之路的「轉折」過程,並且透析 出每一個時期的特色。

第三章,主要係透過文獻的考察,探討台灣文壇從五0年代的「反共文學」、

六0年代的「現代主義文學」、七0年代的「鄉土文學」思潮,是否能給洪醒夫 帶來影響,在這樣的文學思潮流變之中,洪醒夫形成什麼樣的「文學觀」與「創 作觀」。

第四章,則以洪醒夫的人格與作品風格,加以探究,並且找出人格與作品風 格的對應。自古就有「文如其人」與「文不一定如其人」的兩派說法,洪醒夫到 底是屬於哪一類的作家,筆者試圖從他生長的環境、交友情形、為人處事等來爬 梳其人格特質,並且從作品中勾沉出例證,最後發現洪醒夫是一位「文如其人」?

或「文不一定如其人」?的作家,並且歸納出他的人格特質與作品所形成的風格。

第五章,是以洪醒夫所創作的小說,來探索他所觀察紀錄的人物,是一幅怎 樣的台灣圖像?他所紀錄的人物相當多元,有:知識青年、農夫、農婦、工人、

小孩、民俗文化工作者、賭徒、家庭主婦、軍人、街頭混混、槍手、鄉紳、警察、

司機等。透過這些人物的表述,使我們得以在他的小說中窺見台灣鄉村社會的變 遷史。

進一步深入洪醒夫小說文本細讀之後,選擇就小孩、農夫、農婦、知識份子、

歌仔戲藝人、布袋戲師傅等來加以論述歸納,試圖勾勒出洪醒夫小說中所描繪的 台灣圖像。

綜上所述,本文就洪醒夫的文學成長進程、文學觀與創作觀、人格與作品風 格、人物圖像探索等,置於洪醒夫一生的創作生涯與其所有作品之中,加以縷析、

演繹、歸納、尋找出其文學歷程中的轉折路徑,並且透過客觀寫實的紀錄,企圖 描繪出怎樣的圖像。

其次,有關本文的研究方法,最為費心之處,乃是首重資料的收集與爬梳。

希望能從第一手資料,窺探洪醒夫創作的心路歷程,以及所要表達的內心思維。

當然田野調查在所難免,訪問其親朋故舊都屬必須。查閱文獻資料,也要跟進,

因此,連外島馬祖,我們都親自前往,翻閱洪醒夫當年服役期間,可能發表於《馬 祖日報》的作品;更難得是在國立台中圖書館找到一份完整的香港時報,讓洪醒 夫大量的詩作得以重見天日。最後完成《洪醒夫全集》的出版,整整花了一年多 的時間。而後接著細讀文本,整理訪談紀錄,最後著手洪醒夫的文學研究工作。

是以本文的研究方法,是透過田野調查及文獻蒐集,加以爬梳鈎沉、縷析歸納,

並且熟讀文本加以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