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綜觀洪醒夫的寫作進程,可以斷言,他並非是「天才型」的作家,其成就與 他的生長環境和後天的自我訓練有相當大的關係。他的寫作心路歷程,經過奠基 期、成長期到成名期,各分期之特色與作品之成績,在第二章中已有詳盡之論述,

我們不難看出,洪醒夫寫作的訓練過程,有一定的成長軌跡與脈絡可尋。其寫作 發展過程與大多數的作家成長無異,早期都從詩、散文、評論、報導文學、小說 等各種文類進行嘗試,什麼都寫,到最後才定於一種文類,努力加以耕耘。洪醒 夫也嘗試各種文類,最後定於小說,並且以小說揚名於文壇,其小說成名的理由,

個人以為主要是歸功於洪醒夫的文字書寫魅力(寫詩精練語言,寫散文鍛鍊美 文,使文字表達更加精確),與創作題材特質(最後集中在鄉村風土民情與人物 的刻劃),兩者交叉,產生互會的光芒,而構成洪醒夫小說的有機特色。

洪醒夫在世僅卅三年(1949~1982),從五0年代至七0年代,這期間台灣文 學的思潮,歷經反共文學、現代主義文學與鄉土文學的洗禮,洪醒夫雖未親自參 與任一類思潮的運動與推波助瀾,但或多或少,也間接受到一些影響。其早期的 現代詩與小說,都可找到受到現代主義影響的痕跡;至於「鄉土文學論戰」,是 否影響洪醒夫的小說,這一點洪醒夫已說的相當清楚,他說:「我自己並沒想到 要特別的『鄉土』一下,你要說是『鄉土』也可以,說它不是『鄉土』也可以。」

(〈從「黑面慶仔」至「田莊印象」〉)因此,與其說洪醒夫作品受到「鄉土文學 論戰」的影響,不如說是,洪醒夫小說作品承襲了 1920 年代台灣新文學運動以 來寫實主義傳統,因為早在鄉土文學論戰之前,洪醒夫已創作出許多台灣農村的 寫實作品。這個寫實主義傳統,也造就了洪醒夫的文學觀:關心與愛;以及創作 觀:自然平實,並且把「文學觀」與「創作觀」內化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洪醒夫生長在傳統農業社會中的大家庭,其成長過程中窮困的生活遭遇、農 村中保守的傳統觀念,以及成長階段中不斷接觸的身邊的人,塑造出其負有:「責 任、正義與愛」的人格特質;而在其文學作品中,我們也爬梳、縷析出洪醒夫具

有「率真誠懇」、「沉穩內斂」、「溫厚悲憫」的風格。若將其人格特質與作品風格 加以對應,不難發現洪醒夫是一個「文如其人」型的作家,其作品風格與人格,

如影隨形般的展現在其作品之中。

洪醒夫小說筆下的人物相當多元,有:知識份子、農夫、農婦、工人、小說、

民俗文化工作者、賭徒、家庭主婦、軍人、街頭混混、槍手、鄉紳、警察、司機 等,多元的人物使得洪醒夫小說所彰顯的社會圖景更加豐富。本文透過小孩、農 夫農婦、知識份子與民俗文化工作者來探索,窺探洪醒夫所要描繪的台灣農村圖 像。他透過小孩帶領讀者看到:現實社會的無奈、小學生態的病態、社會轉型中 農村純樸風氣所受到的渲染與影響;從農夫與農婦的身上透露出六0、七0年代 台灣農村在時代潮流衝擊下的鬆動與轉型,又如何在卑微與窮敗中尋找身為田莊 人的尊嚴,最主要是探討時代變遷中農村人物如何「安身立命」的議題;從知識 份子的生活中折射出,他們以悲憫的雙眼來紀錄人生,並在紀錄中尋找生活記憶 的圖像;由民俗文化工作者的遭遇,紀錄黃昏的傳統文化在潮流下面對時代淘汰 壓力的掙扎與矛盾。藉著這些小人物的生活細緻摹寫,描繪出六、七0年代傳統 與現代衝擊下的農村圖景。

綜覽洪醒夫的文學歷程,以及在其自我訓練過程中所錘鍊出的文字敘述風 格,使他筆下所刻劃的人物栩栩如生,其所呈現的社會圖景豐富且多采,而透過 作品所傳達出來的人格特質與作品風格,共同建構了洪醒夫的文學成就:用柔軟 細膩的心,以知識份子悲憫的胸懷,紀錄六0、七0年代台灣農村從農業社會轉 型至工商業社會,這群小人物所面臨的衝擊與因應的圖像。除此而外,洪醒夫的 創作特色,尚有兩點值得一提:

一、植根土地的農民作家:洪醒夫雖然早期作品受到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但是 最後沉澱下來,持續穩定創作,其所堅持的卻是 1920 年代以來,日據時期的台 灣文學傳統,「這種傳統寫實主義的農民文學香火一直沒有中斷,佔了台灣文學

最豐饒的一方領域。1」從賴和、楊守愚、蔡秋桐、呂赫若、楊逵……等作家都 有傑出的作品。戰後的鍾理和、鍾鐵民、黃春明、王禎和、宋澤萊、林雙不……

等,一脈相傳,其香火承襲,從未間歇。而洪醒夫生於農村、長於農村、寫農村、

紀錄土地與人民、農人的生活遭遇他感同身受,是一位寫實的農民作家。

二、傳統女性觀念的解放:舊社會的傳統女性觀念、恪遵三從四德,嫁雞隨雞、

嫁狗隨狗;迷信神佛;多子多孫多福壽等,這些傳統觀念,宛如一張網,牢牢困 住舊時代社會中女性的發展。洪醒夫試圖把女性從這些觀念中解放出來。在他筆 下的女性開始解放傳統,尋找自己的生活,如:

1、

「性」的看法逐漸開放,〈素芬出嫁這日〉中的素芬、〈傻二的婚事〉中的張米 雲,未婚懷孕都可以被允許。尤其是小 D 明知傻二不能娶她,仍然可以與他在 眾友人面前擁抱接吻。

2、參與政治不再只是男人的專利,

〈馬家大宅〉中馬面以一個女人,參與鎮長、

縣議員選舉,雖然失敗,但在鄉民代表選舉時,卻獲得勝利。這在五0、六0年 代中,算是一件挺新鮮的事。

3、女人不再只是柔順的依賴男人,她們有職業、有自己的看法,而且堅強地負

擔許多責任。如:〈虎豹〉中趙嘉生太太,願意扛起照顧患有心臟病兒子的責任。

4、女人不再只是從一而終、嫁狗隨狗,也可以選擇改嫁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如:

〈市井傳奇〉中,菜花最後改嫁給老廣,使他下半輩子,不再為生活奔波勞碌。

洪醒夫在他小說中,安排了這些女性的自我選擇,很客觀的告訴所有女性,

1 葉石濤,《台灣文學的困境》,高雄:派色文化出版社,1992 年 7 月,頁 9。

除了傳統觀念中的那些生活型態之外,你們也可以選擇這樣的生活。無疑地,給 舊社會的女性,開了一扇可以展翅飛翔的窗口。2

以洪醒夫在世短短的卅三年歲月,有以上的文學成績,已是難能可貴。可是 筆者認為他應該可以有更好的成就,其影響他文學成就未能更臻高峰的原因有 二:其一,當然是他英年早逝,否則以他生前的表現,不難斷定日後可能會有更 好、更多的作品出現。其二,就是洪醒夫的貧苦遭遇,在他成名期階段所創作出 來的作品,主要是參加文學獎,其目的是獲獎,可以拿到獎金,對家庭生活不無 小補。但是愈是想獲獎,愈是不容易下筆,最後甚至於對寫作失去信心,使創作 作品減少,否則其文學成就應不只如此。

雖然洪醒夫的文學成就,留給我們些許遺憾與惋惜的想像空間,但其文學作 品對後世的影響,仍然毫不褪色。他不幸逝世之後,以迄於今,研讀與討論他作 品的人從不間斷,筆者認為他的作品還會流傳下去。洪醒夫的友人蘇紹連曾經寫 下〈血,還要流過去〉3這首詩送給他,對於洪醒夫的小說作品做了評價。

我在你的小說裡 遇見你

用每一個字 遇見你

每一個字,是 每一滴血,流向我 如此的

2 黃武忠,〈弱者,需要保護?──洪醒夫人物刻劃技巧與女性形象塑造〉,台中縣作家與作品研 討會發表論文,2000 年 3 月 25 日。

3 這首詩原是洪醒夫詩社同仁蘇紹連於 1979 年寫給洪醒夫的,而在洪醒夫於 1982 年 7 月 31 日 因車禍喪生後,於 1983 年《詩人季刊》出版專號紀念他,蘇紹連將這首詩定題為〈血,還要流 過去〉於專號中刊出。該專號係《詩人季刊》第 16 期,1983 年 11 月出版。

遇見你

還要留過去的呵 因為

不只我

全土地上的人 也都要

遇見你

血,是你的血 還要留過去呵

洪醒夫的文學作品承襲了台灣新文學的寫實傳統,紀錄土地與人民,其作品 對讀者之影響,將如人之血液,一代一代的流過去,一代一代的傳衍下來。

洪醒夫的文學作品,可被討論的面向相當多元,本文僅就其文學觀與人物圖 像加以探究,筆者才學有限,疏漏在所難免,其不足之處,請方家不吝指正,本 文未能周全之面向,也請有識之士繼續探研。

附錄一 參考書目

一、專書

(一)洪醒夫研究資料與專著(依出版時序排列)

洪醒夫,《黑面慶仔》,台北:爾雅出版社,1978 年初版。

洪醒夫,《市井傳奇》,台北:遠景出版社,1981 年初版。

洪醒夫,《田庄人》,台北:爾雅出版社,1982 年初版。

洪醒夫,《懷念那聲鑼》,台北:號角出版社,1983 年初版。

洪醒夫,《洪醒夫集》,台北:前衛出版社,1992 年初版。

林武憲編,《洪醒夫研究專輯》,彰化:彰縣文化,1994 年初版。

彰化縣立文化中心編輯,《洪醒夫研究專集》,彰化:彰縣文化,1994 年 初版。

黃武忠、阮美慧主編,《洪醒夫全集》1~9 冊,彰化:彰縣文化,2001 年 初版。

(二)相關著述(依姓氏筆畫排列)

H.F.H 布烈莎特著,林湘譯,《文學批評與鑑賞》,台北:源成文化圖書公 司,1977 年。

王拓,《街聲巷鼓》,台北:遠行出版社,1977 年。

王夢鷗,《文藝美學》,台北:遠行出版社,1976 年。

四川省外國文學學會編,《評論•借鑒•翻譯》,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 社,1988 年。

白沙編著,《文學批評研究》,台北:巨人出版社,1970 年。

石雲龍、蔡咏春主編《二十世紀英美文學辭典》,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3 年。

古遠清,《台灣當代文學理論批評史》,武漢:武漢出版社,1994 年。

古繼堂、黎湘萍等著,《台灣地區文學透視》,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年。

朱炎,《期待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76 年。

曲煒,《人格之謎》,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 年。

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1994 年。

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199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