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洪醒夫人格與作品風格的對應

第四章 洪醒的人格與作品風格

第三節 洪醒夫人格與作品風格的對應

在本章一開始,筆者即表述不先預設立場,不論是「文如其人」也好,或者 是「文不如其人」也好,儘量以客觀的事實,來加以引證、觀察、檢驗及歸納,

洪醒夫到底屬於何種類型的文人。中國學者朱德發認為學者常把「風格」分為「主 觀論」和「統一論」兩種說法:43

43 出處同註 32,朱德發,〈文學風格概論序〉,收入姜岱東,《文學風格概論》,頁 2~3。

「主觀論」認為風格是人格在作品中的體現。

「統一論」力求擺脫主觀論的片面性,主張風格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和綜 合,是文學藝術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此說的深刻處在于把文學藝術風格與事物 本身特徵和主體的特徵區分開來,試圖在二者的綜合中尋找風格的獨特性,這比 起主觀論來無疑是個進步。

在此,姑且不再去論「主觀論」或「統一論」孰優孰劣?誰進步誰不進步,

我們一路觀察論證下來,得知洪醒夫具有「負責、正義、與愛」的人格特質,而 其文學作品所表現的風格是:「率真誠懇、沉穩內斂與溫厚悲憫」,其作品整體綜 合所透出的訊息是「文如其人」、「人格即風格」的特質。

一、文如其人:內外合一

陳錦玉說:洪醒夫是個「文如其人」的文學家,年少的他有著恃才傲物、狂 放浪蕩的性格特質。44吳念真也說:那時直截地就很喜歡他,因為他的「鄉土臉」

告訴我這個人和李赫一樣,文如其人,土味很重,和他講話可以不打草稿,不必 像面對一些有著「舞台臉」的「作家」,得陪他對詞兒,陪他背一些文藝大國的 文藝大師們慣用的屁話!45

陳錦玉是年輕的學者,1996 年 6 月以研究洪醒夫為碩士論文,她恐怕是從 未見過洪醒夫,其「文如其人」的認定,很可能從親友訪談及閱讀文獻和洪醒夫 得作品歸納而來。筆者也未在年少時認識洪醒夫,但是從他同學口中講述得知,

陳錦玉的敘述:認為年少的洪醒夫「恃才傲物、狂放浪蕩」,也頗能傳達。因洪 醒夫寫作甚早,在同學之中也有兄長之氣概,不修邊幅,且能大口飲酒,尤其是 當時在師專中,同學大都是循規蹈矩、守著教科書拼成績,他卻泡在圖書館飽覽 文學書籍,自然會比其他同學來得見多而識廣,「恃才傲物」之氣自然有之。這

44 同註 41,陳錦玉,《紮根泥土的青年作家─洪醒夫及其文學研究》,頁 70。

45 吳念真,〈看不見,他依舊在!─懷念洪醒夫〉,《文藝月刊》59 期,1982 年 9 月。

是年少時期的洪醒夫。

吳念真所認識的洪醒夫應是他成名之後,其外表憨厚、樸實、談吐率真、誠 懇,就像隔壁鄰居的兄弟般容易親近。這與他年少未娶妻之前大不相同,個性趨 向成熟、穩重。

陳錦玉與吳念真二位都是從洪醒夫的外表入手,再點出其個性所形成的人格 特質。然而洪醒夫從外貌所展現的,內化成他人格特質之後,滲透在他的作品之 中,所表現出來的確是「內外如一」的作品風格,這與他出生在農村、兩腳植入 農村、熟悉農村人們的生活圈、以及以細膩的心觀察、體驗過、並且徹底的付出 關心有很大的關係。因此,在他筆下的人物皆能栩栩如生,讓人為之動容。

二、如影隨形:相互呼應

中國傳統有「文如其人」的說法,從本質上而言,風格就是人,風格與人格 內外相符。從表現上而言,風格就是作品在思想和藝術方面所顯現出來總的特 色。46 一個作家風格一但建立,就代表這是一個作家成熟的標誌,他將如影隨 形,永遠跟隨其左右。而洪醒夫是「文如其人」型的作家,因此其人格與作品風 格不但如影隨形,也將相互呼應。因為:

風格是本人力量之外的東西。他可以控制它,改進它,而且發展它,但是他 卻不能夠在本質上改變它,除非是他能改變個性。正同在太陽下走路的人看中了 別個人的影子,把自己的影子拋撇掉是不可能一樣,真正表現著自己的作者把自 己的風格棄掉也是不可能的。47

因此,「文如其人」型的作家,其人格與風格,將是相互影響、互為表裡,

很難加以切割的。所以洪醒夫的「負責、正義與愛」的人格特質,在其作品中經

46 出處同註 4,沈謙,《文學概論》,頁 79。

47 同註 30,H•F•H 布烈莎特著•林湘譯,《文學批評與鑑賞》,頁 190。

過滲透、轉化與創作書寫之後,透過小說人物所彰顯出來的是「率真誠懇、沉穩 內斂、溫厚悲憫」的總體風格。再加上洪醒夫早期寫詩、寫散文來磨練文字,以 說故事來練習小說情節的推移,而以成長的家鄉農村人物的眾生相,做為取材的 內容,所以他能在農村田園的自然氛圍中,成就了「他的文字在優美洗鍊之外,

加上了鄉土樸拙的自然美感,他的小說語言,宛如經過濃縮後的詩的語言般有利 動人。」(筆者在〈論洪醒夫的小說〉一文所言)這也是洪醒夫筆下人物能栩栩 如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可惜,洪醒夫英年早逝,其作品才趨成熟,風格也才誕生,其創作生命也因 其逝世而停止,否則,其作品之風格應能更加彰顯,而且影響也必更加深遠。

小結

我們知道,洪醒夫有著負責、正義與愛的人格特質,而這種個性的人,注定 要背負著人生的十字架,為人類的諸多苦難而犧牲奉獻。因此洪醒夫終其一生,

為解決家中的貧窮,努力付出、無怨無悔;為學校的學生負責,挺身而出,在會 議中說了校長;為農村百姓的不公不義發聲,他說:「我在農村長大,以後到都 市生活一段時日,這些生活就是我的題材來源。尤其,我本身生活在農業社會與 工業社會轉型的時期,我願意忠實的紀錄一些事,做這一階段的見證人。48」對 朋友又能熱心相助,利錦祥說:「就朋友來說,他是相當體貼的,他的外貌雖然 拙樸,心思卻極其細膩,很能立身朋友處境,為人設想,同時不落痕跡地熱心相 助。49」洪醒夫就是這樣一個人,宛如一根〈蠟燭〉50,一直燃燒自己,照亮別 人。

48 黃武忠,〈市井人物的擁抱者─洪醒夫印象記〉,原刊《聯合報》副刊,1982 年 8 月 9 日。後 收入林武憲主編《洪醒夫紀念專集》。

49 同註 29,楊翠,〈懷念那聲鑼─訪利錦祥、王世勛〉,收入林武憲主編《洪醒夫研究專集》,頁 40。

50 洪醒夫,〈蠟燭〉,原刊《香港時報》,1972 年 8 月 24 日,收於黃武忠、阮美慧主編,《洪醒夫 全集─新詩卷》,頁 90~91。

燈滅時

我們是萬暗中的光源

微弱的呼聲從我們心中交疊而過 我們是靜默中的

一聲梵唱 我們可以容忍 譏笑容忍 侮辱容忍

別人不經意的過失 容忍

所有能容忍 和不能容忍的

只因為我們都是 一支愉快的蠟燭

除此而外 我們不是什麼 我們也不為什麼 只在濃濃的黑暗之中 獻出光明也獻出 我們自己

〈蠟燭〉一詩為洪醒夫所創作,不但在黑暗中現出光明,而且還要容忍所能 容忍和不能容忍的,更高貴的情操是,面臨如此多的付出、奉獻、甚至於犧牲,

還期許自己要當一支「愉快的蠟燭」。這種精神,如果不是一個作家具有偉大的

悲憫胸懷,對人世間充滿著愛,是無法做到的,而這種高貴的情操,卻是洪醒夫 人格與風格的最佳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