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深度訪談

訪談是研究者在口語互動的過程中,引發受訪對象進行意見、想法的表達並 接收訊息,是一種能夠深入瞭解問題、獲得資料的方式,也是一種適用於特殊對 象的研究法(王文科,1990;石之瑜,2003;范麗娟,2004;鄭瑞隆,2000)。本 研究想要瞭解受訪者對劉其偉生命歷程中關懷環境的有效行動及構成要素的熟

悉情況(目的二);也進一步請受訪者協助檢核影響劉其偉關注環境的重要生命經 驗(目的一);以及提供劉其偉關注環境精神的後續發展情況(目的四),因此採用訪 談法獲得更深入的訊息資料。

一、訪談對象的選擇

受訪者的選擇以立意抽樣配合滾雪球的方式,研究者先發展所要探尋的屬 性,然後請求每個參與者提出適合該屬性的人選以供訪問(王文科,王智弘,2006;

范瑞娟,2004),逐漸擴大受訪人數直到釐清研究目的即停止,屬性原則如下,

(一)曾經與劉其偉在環境關注的行動上共事過的成員。

(二)曾進行過劉其偉的傳記、口述歷史的作家及採訪記者。

(三)與劉其偉接觸過的的生態藝術家或藝術評論家。

(四)與劉其偉接觸過的科博館、美術館的人員。

徵詢受訪者在訪談歷程表(見表 3-4-1)中列出其背景資料,以次數計共 16 人 次,論文陳述中統一採取英文代號匿名方式處理,而錄影帶的資料因屬公開播 映,出現的受訪者以本名呈現。

表3-4-1 訪談歷程表 訪談時間 訪談對象 受訪對象背景

20070402 薛平海 國立台灣美術館研究組 20070505

(非正式訪談) 黃美樺 台中縣僑榮國民小學活動承辦教師 20070505

(非正式訪談) 王書清 東勢高中教師,美術館志工。藝術講座「劉其偉」主講者 20070525

(非正式訪談) 陳玉釧 任職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20070720

(電話訪談) 鄭惠美 自由作家,撰寫有關劉其偉的著作多本 20070108

20070729 劉怡孫 劉其偉家屬

訪談時間 訪談對象 受訪對象背景

20070806 珊珊 前荒野保護協會成員,現為南投某幼稚園教師,喜愛生態 攝影,為此次淨山活動成員

20070814 楊翎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展示組助理研究員 王鴻佑 新觀念雜誌前總編輯

20070825

劉思岑 劉其偉家屬及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 20070921 徐仁修 荒野保護協會創會理事長

蕭耀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暨首都藝術中心理事長 20070922

劉思岑 劉其偉家屬及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 20070929 印小姐 塔塔加遊客中心解說組資深工作人員

20071209 劉思岑 劉其偉家屬及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 20071209 劉燕明 生態攝影家,拍攝「藍鵲飛過」、「熊鷹」等紀錄片 20071211

(電子郵件) 吳宛娟 廣達文教基金會推廣組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二、訪談大綱的建立

劉其偉的生命歷程蘊含多樣化的發展,從工程師到教師、畫家到人類學家、

獵人到自然保育代言人,在環境關懷上,投入很多心力,研究者在文獻分析進行 之際,也利用訪談瞭解其環境關注的行動與具備的環境意識,瞭解劉其偉關注環 境的影響層面以及其可延續的發展。研究者鑒於影響層面較難呈現,因此對受訪 者進行訪談,先瞭解受訪者受劉其偉的影響面向有哪些,再聚進到與環境關懷有 關的構面,並進一步請受訪者提出可以如何延續劉其偉的在環境關注的影響之建 議。

依據各研究目的,訪談大綱的設計與教授及國立台灣美術館薛平海先生討論 後,將內容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有兩題,主要方向為探討劉其偉環境關注的行動及環境意識。(目的二、

三)

1.劉其偉的生命歷程中(你與劉其偉的相處過程中),讓您印象最深刻的是 哪些事情。

2.您知道劉其偉的生命歷程中,他做了哪些關注環境的行為,您曾跟劉其 偉一起做過或討論這類的事情嗎?

2-1.您認為劉其偉的創作中,有什麼特色?哪些與環境關注有相關。

2-2.就您的瞭解,劉其偉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環境意識?

第二部分有一題,主要方向為整理劉其偉的重要生命經驗。(目的一)

3.您認為是什麼因素影響了劉其偉重視自然保育的態度?他是基於哪些因 素或經驗來堆動生態關懷?例如求學階段、書籍、自然野地的經驗等,

什麼是劉其偉最常提起的因素?影響最深的經驗?

第三部分有三題,主要方向為瞭解劉其偉生態關懷之精神與後續發展。(目的四) 4.您認為劉其偉對他人的影響有哪些層面。

5.針對劉其偉在環境關懷的行動上,您認為其對他人有哪些影響,對您呢?

對社會呢?

6.您覺得可以怎麼延續劉其偉環境關注的影響力。

因為訪談對象的特質不同,因此本研究以半結構的訪談方式,以這六個問 題為基調,並因應訪談對象在訪談過程中的反應而增加不同的問題,以開放式 的問題,避免因研究者個人的主觀或是疏失,錯過訪談對象可能考慮到,而研 究者忽略的觀點。

三、訪談的時間與地點

依據訪談對象的需求,在其工作場域或是附近安靜的地點如咖啡座等地方進 行約1.5 至 3 個小時的訪談。

四、訪談前的準備

訪談進行前,首先徵得受訪者的同意,在受訪者同意接受訪談後,與其約定 訪談時間,先以傳真及電子郵件的方式讓受訪者看過訪談大綱,並在訪談前先說 明我的研究主軸,以及環境關懷及環境意識的定義。

五、訪談的情境與記錄

自傳式回憶是訪談的特徵,為了提高其內在信度,訪談進行的過程中,徵求 受訪者同意後,利用錄音筆與隨手記錄的方式,請受訪者對重要事件做廣闊性的 描述,研究者本身會營造自然、輕鬆的氣氛,以同理心去觀察傾聽,如此才能得 到受訪者誠實、樂意的合作。

六、訪談內容的整理與分析的方式 (一)本研究之訪談內容有五種類型,

1. 有完整錄音的正式訪談逐字稿,與受訪者面對面進行訪談。

2. 沒有錄音的電話訪談逐字稿,主要輔助正式訪談的事後確認與再次驗 證。

3. 10 分鐘左右的非正式訪談。

4. 錄影帶上受訪者的訪談逐字稿。

5. 電子郵件往來的徵詢內容。

(二)進行編碼分析

訪談內容繕打成逐字稿後,進行內容的分析,將受訪者回答的問題內容反 覆閱讀,找出和研究目的相關且有意義的陳述,將這些重要敘述句區分成有意 義的單元,歸納成主題群,建立彼此的關聯,再依研究需要分不同章節討論(范 瑞娟,2004;周麗玉,1999)。為便於分析與討論,將逐字稿的編碼方式說明見 表3-4-2。

表3-4-2 逐字稿編碼範例表

逐字稿類號 對象 資料出處頁碼 資料出處行數

I A 05 03 訪談 受訪對象 逐字稿之頁碼 逐字稿之行數

說明:

1. 逐字稿類別有錄影帶跟深度訪談逐字稿,錄影帶是 Video 的第一個英文 字,以V 表示,加上數字代表是第幾片錄影帶;深度訪談是 Interview 的第一個英文字,以I 表示。

2. 對象:錄影帶中因為是公開播映,所以受訪者不匿名,如果是劉其偉本 身受訪,則不特別標出「劉其偉說」;同理在專書論述中的呈現亦是如 此,劉其偉本人的論述不特別標出,直接以「我」第一人稱代表;而在 深度訪談中的受訪者編號以英文(A~S)為代號匿名。

3. 資料出處頁碼:指錄影帶跟訪談結果逐字稿之頁碼。

4. 資料出處行數:指錄影帶跟訪談結果逐字稿之行數。

如I-A-05-03,指訪談 A 先生在逐字稿第五頁第三行所發表之意見與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