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節依序從關注環境的生命歷程,切入有效行動中傳達的環境意識,以及劉 其偉呼籲的環境訴求;最後從延續劉其偉關懷環境的現況,提供給未來發展的可 能性。

一、劉其偉關注環境的生命歷程

研究者總結劉其偉環境關懷行動的重要生命經驗,有童年時期接觸自然的經 驗、成年時期的自然經驗、目睹生物與自然棲地的消失、對污染及環境問題的憂 慮與厭惡、其他環境行動者的影響、生命信念、書籍與視聽媒體等九項;其中,

童年大宅院的野生物探索經驗、成年時期的狩獵反思、因為探尋原始部落文化而 目睹生物與自然棲地消失的負面經驗,以及書籍與視聽媒體的影響因素是劉其偉 與一般環境保護論者較不同的地方。

富裕的大宅院,有著動物的蹤跡,根據劉家人的描述,宅院中還曾經豢養著 老虎,劉其偉獨特的生活背景,使得他與其他藝術家較有更多機會接觸自然。在

山林狩獵的經驗,雖然在李奧波(Aldo Leopold)、徐仁修等人均有類似經歷,但仍 不屬於一般性,在藝術界更是令人嘖嘖稱奇,劉其偉在狩獵過程中受到的震撼是 促使他日後走向自然生態保育的重要關鍵。

曾說要向自然學習、向民逐溯源、向保育盡心的劉其偉(引自姜捷,1999),

為了探尋原始藝術而走向原始部落文化的田野調查,在探查人類學的過程中,不 捨於原始文化的流失,更心痛於因受到文明入侵,而使得生物棲地受破壞,再加 上劉其偉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越戰,看到戰爭過後環境受到摧殘的景象,對於 所謂文明人的定義更是憤怒,他曾說哪一項污染不是文明人弄出來的,而這一個 深層負面經驗的感受促使劉其偉關注社會脈動,除了在文學、藝術的領域努力耕 耘,更在創作中結合民族心與環保心將想法傳達給社會大眾,以講學、作畫、著 作等實際行動致力於生態保育。

喜愛讀書的劉其偉,因為精通英、日語,對於國際資訊的獲得更加迅速,雖 然他曾說他受卡森女士《寂靜的春天》一書影響極深,但是他平常閱讀的英文版 大地地理雜誌與生態相關的原文書,卻也加速涵養他的環境意識,而這一項經驗 也是劉其偉與同輩藝術家,及與其他環境保護論者特別之處。這樣的身教也在不 知不覺中影響了劉其偉的家人,也成為後輩追求理想的後盾。

生命歷程中的重要經驗厚實了劉其偉關注環境的意識,每一項經驗都是過去 生命歷程中長時間的累積,而在緣分成熟後以多樣的形式去表達,而這些也促使 劉其偉產生環境關注的實際行動。

二、有效行動及其構成要素有助於傳達環境意識給大眾

瞭解劉其偉環境意識的養成後,進一步探討這些有效行動最終的目的是將環 境意識傳達出去,其中繪畫是最討喜的傳達形式,文字創作則是最有效的感染方 法。劉其偉在接受訪問時曾說他與其他藝術家關注社會議題的方式不一樣,沒有 買家會在自己的客廳上掛上一幅充滿警訊(warning)意味的畫作,他畫的野生動物

就是以柔性的畫風傳達生態保育的觀念,讓觀者自然而然受到藝術的薰陶而開啟 生態觀,所構成的藝術影響力會更長;劉其偉其他有效行動如農委會的保育代言 人、國家公園警察、拍攝公益廣告、上媒體呼籲環境教育重要等有效行動,則可 以達成劉其偉呼籲政府應該授予大眾生態意識的訴求。

在這些有效行動的背後,研究者發現劉其偉因為從電機跨越繪畫,再從繪畫 跨越人類學,處在每一個領域時,靠著自學累積許多知識,在面對各項議題時,

就能更精準的關注社會的脈動:在其晚年時,只要對社會、對人類有好處的事情,

他能貢獻的力道,他都會願意去做(I-G-03-12)。

在關心社會的議題上,除了提供畫作給伊甸基金會進行義賣外,他也捐贈了 四十幅作品,將義賣所得 2,172,000 元的資金,全數捐贈給器官捐贈基金會 (V20-22-31);提供畫作給農委會製作海報,端正台灣的保育形象,創下第一位為 國家做事的藝術家(I-P-01-25);繪製海報給流浪狗協會,宣導救救流浪犬的觀念 等諸如此類不一而足的公益事件,所以「生態保育家」的稱號,也是基於社會的 趨勢走向關心環境議題,再加上劉其偉清楚知道自己的關注與動機,以耐心跟堅 持的態度對所執著的事盡心,於是他利用最擅長的畫作表達他的社會關懷,用最 有力量的文字傳達生態意識;在本身具有這些能力、又符合自己的生命信念,且 四周環境條件具足之下,他投入生態保育的領域。例如他在 1997 年參與的玉山 運動,有鑒於玉山是台灣最高峰,在東亞地區佔有一席之地,於是藉由玉山登高 運動,讓自然保育觀可以傳達給大眾,根據當時處長李武雄所述,因為劉其偉參 與活動引起媒體關注,一經報導在當時也引發了民眾注意到生態保育的議題,於 是參與玉山運動就成為劉其偉有效的環境關注行動之一。

根據文獻整理與訪談驗證,劉其偉關注環境的有效行動有九項(見表 4-2-1);

而劉其偉執行關注環境的這些有效行動,符合 Chawla(1999)及許世璋、李曉珊 (2004)研究的構成要素達十二項,包括對議題有深入的瞭解、瞭解自己的關注和 動機、要有耐心和堅持、運用媒體溝通的技巧、建立一個廣大的支持基礎、參加

環保組織、使用誠實、非暴力的手段、奉行一個可持續性的生活方式、保持一個 可實踐性的理想主義、準備以環保做為終身職業、彈性的行動技巧,及對土地有 愛等。

劉其偉秉持簡單生活、愛惜資源、對土地有愛的信念,充實知識,利用多方 面的行動策略,尋求支持的基礎,最後以耐心和堅持來持續其環境關注的影響力 (I-S-02-36)。

三、劉其偉創作中關注環境的議題與概念

劉其偉關注的環境議題藉由創作等有效行動來呈現,而其中的環境概念隱含 劉其偉關懷環境的訴求。劉其偉關注的環境議題在畫作部份有棲地保護、動物保 育、動物權與動物福利、核能問題、及環境政策規畫、執行與管理。文章創作呈 現的環境議題比畫作所呈現的議題多了環保與工安、全球氣候變遷、心靈環保、

自然災害等議題;這些環境議題扣著當時台灣的環境事件,從國際轉進的環境思 潮也深深影響著劉其偉的創作。

研究者從劉其偉創作中的議題與概念,可以瞭解其關注社會的脈動,而生態 保育是當時的趨勢,於是劉其偉藉由畫作與文字的力量,傳達他關注環境的呼籲 有以下三點:

(一)環境教育從小紮根的必要性

劉其偉非常重視兒童的環境教育,認為從幼年即應授予保育知識,培養愛 心,他覺得現今的教育上一向忽略了自然保育的觀念,很少培養幼童對動物的 愛心。所以他呼籲在小學時代或孩童家庭教育中就要開始養成生態意識,環境 意識養成後就能有效減緩全球環境問題。 (劉其偉,1997a;1997d; 1998e)。

(二)政府環境關懷政策的制定與執行

劉其偉認為政治家如果能對環境多一點關懷,徹底執行政策,以高罰責來 處理違反生態保育者,則下一代就能無慮的繼續享有大自然的資源。

(三)民間環保組織要積極推動自然保育觀

劉其偉認為當政府環境關懷的政策不明、執行力不彰時,民間的保育組織 更應該積極推動社會的環境教育。

劉其偉發表的文章與創作的畫作,隱含的環境議題與環境概念,一方面是傳 遞生態保育的觀念給大眾,一方面也在呼籲政府能重視自然生態,執行對環境有 益的決策。

四、劉其偉環境關注精神的後續發展 (一)推廣場域

將劉其偉研究人類學所採集的文物,及隱含多項環境議題的畫作和他精采 的生命歷程與自然科學博物館、國家公園等公家機構結合,再加上畫廊推出的 紀念展,以及廣達文教基金會在各級中小學的巡迴展覽,可以將劉其偉的精神 延續。

(二)推廣方式

延續的方式在學校教育部份有將劉其偉隱含環境議題及概念的畫當成教 學媒介,加上劉其偉人生態度的價值觀,融入了社會、自然與科技、藝術與文 化、語文、綜合活動等領域來進行學習,並且以生命教育、環境教育的方式推 廣劉其偉精神,例如以尊重生命的信念參與淨山活動。

(三)推廣媒介

劉其偉的畫作、文字創作與影像紀錄都是很有利的有效行動媒介,即使劉 其偉往生後,迄 2007 年依然有機關團體延續其影響力進行社會成人教育與學 校教育,而其流傳下來的作品就是最好的推廣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