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二、 漢字課的教學法

一年一共兩個學期,漢字課安排在一年級的兩個學期和二年級的第一 個學期,一共三個學期。一學期總共為十九週,其中每學期上課時間為 12 週,加上期末筆試一週和六週的考試時期3。每週上課一次,每次 90 分鐘。

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學生都進行小班教學,每一班不到 20 名,以便提高師生 互動。由於帕大中文專業課程不只希望培養會用中文溝通的學生,而更希 望培養漢學領域知識豐富的人才,所以漢字課一向實施相當固定的教學法。

其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學期的第一節課,教師會解釋基本漢字筆劃,筆劃方向,筆劃順 序基本原則,漢字結構,許慎的「六書」理論以及基本漢字術語:部件、

部首、偏旁、聲旁、形旁等,並要求學生慢慢地記住常用漢字部首及其名 稱。漢字基本知識建立後,每一節課設計再加入生字解釋、漢字練習以及 課文閲讀三個步驟。

第一,漢字解釋時,教師對每一個生字提供相當詳細的解釋:一筆一 畫示範漢字的筆劃順序,並指出筆劃方向,按照「六書」理論將漢字分析 成不同類型,指出其結構,比如畫出形聲字的聲旁和形旁,示範象形字的 原形,給予會意字的成分意義等。另外,講解生字最早的意義或形象,解 釋其現代發音、意義和用法。

第二,練習階段包含多種手寫、詞彙、閲讀、造句等練習,其中一部 分也要求學生上台在白板上寫字,以便幫助學生即時糾正筆劃方向和筆劃 順序的錯誤。

第三,閲讀階段要求學生大聲念課文,並將課文翻譯成捷克文。另外,

針對課文中出現的語法點進行語法解釋。

每一週,學生必須做固定的作業。作業由兩個部分組成:其一、手寫 練習,要求學生將每一個生字重複寫 60 遍;其二、做練習本的若干練習題。

作業繳交以後,由教師或教師助理批改,於次週還給學生。

3 考試時期的六周內學習者不上課,家裡複習並參加期末考試

13

2012 年之前,漢字課使用帕大老師編寫的教材。這本教材編寫原則符 合以上的教學步驟,因此包含對每一個漢字的詳細解釋,請見以下圖(來 源(Kučera, 2005)。由於本教材的課文内容已經略顯過時,且自 2012 年 以來,《中文聽説讀寫》替代了使用多年的《漢字教程》,但是基本的教 學法理念並沒有改變,因此教師也會在課堂上以口頭方式補充漢字來源解 釋。

本課程僅要求學習者掌握簡體字,因此本研究範圍限制於簡體字的學 習策略研究。

另外,由於新教材為英文教材,除了課本和練習本,學生也可以參考 捷克文的學習單。學習單包含筆劃順序、筆劃方向、捷克文意義、發音、

部首和筆劃數方面的信息,請見圖 一-2。

圖 一-2 一年級漢字課學習單:漢字説明

圖 一-1 《漢字教程》的漢字説明(來源 Kučera, 2005)

14

第二學期,教學法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少了對每一個漢字的 筆劃順序講解,因為過了一學期,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筆劃原則,只有在 少數情況下需要教師給予補充説明。

二年級的漢字課教學法跟一年級不同:首先,教師再也不提供漢字解 釋,而讓對漢字分析感興趣的學生自己去探索。第二,詞彙量變大,學生 的注意力從字轉移到詞,而詞彙學習為課前預習的一部分,因此課堂上不 再詳細討論。第三,課堂上的練習也少了上台寫字的練習,多了詞彙替換 練習和語法訓練。第四,作業練習少了重複寫字的練習,多了短文、造句 和語法練習。

漢字課程要求嚴格,每週上課有十分鐘的小考,考試內容為生詞和聽 寫。期末考試除了聽寫之外,也包含詞彙練習和語法練習。小考不及格超 過三次,期末考試最低分數提高五分,從 75 分到 80 分。本原則的設置目 的為強迫學生上課前一定要預習,課後一定要複習,以避免沒有準備好的 學生拖慢課堂進度。另外,第二學期後,除了期末筆試還有口試。口試內 容以閲讀和翻譯為主。

根據筆者五年漢字課程的授課經驗,學生對課堂内容有不同看法:有 的學生往往要求老師對漢字的詳細解釋,認為聽了老師對漢字結構解釋後,

生字比較好記;有的學生則往往不聽課堂上的講解,而在課上不斷習寫漢 字。有的學生認為漢字習寫作業幫助他記住生字,有的學生大聲抱怨這是 浪費時間。又有學生上課帶小生字卡,在考試前翻來翻去複習,有的學生 會用彩色筆劃出生字的部件或部首,有的學生會將近形字一起複習。有的 學生在白板寫字時會邊寫邊說故事,有的人寫字又快又自然,完全不花時 間思考其結構。另外,如果上台的學生想不起某一個漢字怎麽寫,其他學 生會為了幫忙他而積極說出一些有意義的解釋如「下面一個丑臉」,「左 邊一個棍子」等。光從課堂互動可以看出,學生有不同學習策略克服漢字 學習困難,而這些策略是老師難以觀察到的。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漢字學習習慣,包含記憶技巧、記憶策略、

複習方法等,筆者進行了連續三年的研究與觀察,希望能夠使用研究結果 幫助來年新生更順利克服漢字學習困難。

15

名詞釋義

非漢字文化圈的學習者(Non-character background students):指母 語為拼音文字或非漢字文字的學習者,也稱為「無漢字背景」的學習者,

如歐美學生。相對「漢字文化圈」的學習者指「有漢字背景的學習者」,

亦即母語使用漢字的人士,如韓國人、日本人。

學習策略(Learning strategy):指協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的各種技 巧,包含記憶技巧、認知技巧、複習方法、社會交流策略等。Oxford 對學 習策略的敘述為:「學習者採取的特定行為,使其學習過程更容易、更快、

更愉悅、更自 我導向、更有效 率、以及 更容易轉 移到新 的學習情 境」

(1990,頁 6)。

漢字學習策略(Chinese character learning strategy):在本文中指非 華語母語者學習漢字時所使用的直接與間接學習策略。前人對漢字學習策 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範圍:學習者所使用的學習策略、學習策略效果對比 以及影響學習策略的各種因素(McGinnis, 1995; Ke, 1998a; Wang, 1998; 曾 金金,2000; 江新、趙果,2001;葉德明,2001;Shen, 2005)。

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是 1983 年 Gardner 提出的智能分 類理論,將傳統的單一智力(itelligence)概念分成八個智能:語文智能

(linguistic intelligence)、空間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數學/邏輯智 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身體動覺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樂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際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 以 及 內 省 智 能 (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 以 及 自 然 智 能

(naturalist intelligence)。Gardner 認為,正常的人都擁有八種智能,這些 智能不是天賦的,而是可教的。在適當的環境下,人人都能把每一個智能 發展到一定的水準。但是由於生活環境的因素,每一個人的各個智能發達 的程度因人而異。

記憶術(Mnemonics):指便於記憶而將信息加以組織策略性的學習 方法或技巧。使用記憶術可以幫助學習者建立基本的框架來記憶新訊息,

並使用比機械性死記硬背更有效的方法。記憶術屬於長期記憶編碼策略

16

(Dehn, 2008)。Higbee(2001)指出,記憶術的基本功能為:一、賦予學 習内容意義,即所謂意義原則(meaninfulness);二、幫助學習者在學習 内容中建立系統,即所謂組織原則(organization);三、幫助學習者在先 備知識與新訊息之間創造聯想,即所謂聯想原則(association);四、協助 學習者在腦中形成圖像,即所謂心像原則(visualization);五、協助學習 者拉出對學習内容的注意力,即所謂注意原則(attention)。

認知負荷(Cognitive load):指學習者為了完成學習任務所需要付出 的努力,可分成内在認知負荷(intrinsic cognitive load)和外在認知負荷

(extraneous cognitive load),前者指學習内容複雜度對認知負荷的要求,

後者指教學設計或學習任務對認知負荷的要求(Sweller, Ayres & Kalyuga, 2011)。

17